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第134节
戚金则不由微微一笑。
他隐约猜到了朱泺的想法。
心中忍不住暗道:这小子还真是吃人不吐骨头!
“怎么,李将军不愿意?”朱泺笑着反问道。
李舜臣回神后连忙激动说道:“卑职谢经略!经略之恩,卑职只能以命相报!”
朱常洛听懂了李舜臣这话的暗示。
以命相报,就是在向他宣誓效忠,暗示他,其愿意跟随他前往大明了。
“好!”朱常洛高兴的大赞一声。
当即吩咐道:“熊廷弼,以我的名义给国主上书!”
“遵命!”
??
砰砰砰……
热闹的爆竹声传入景福宫内。
杨镐跟随着李昭派来的人往景福宫方向走去,听着外面的热闹喜庆声浪,面如死灰,眼底深处闪烁着不甘之色。
朱泺又一次大胜。
三战三捷。
这已经是消息传回的第二天了,汉成的欢呼声都没有止息。
新军不知不觉被称之为常胜军。
朱泺更是早已被朝鲜的贱民,乃至君臣视之为战神。
尤其是太白山三战三捷,朱泺胆大包天的走相同一条山间小道,两次与倭寇大军擦肩而过,完成伏击!
更是让朝鲜上下惊为天人!
杨镐不清楚李昖找他什么事情。
等到了景福宫的时候,杨镐发现,朝鲜方面的将领全都到了。
“不知国主找我所为何事?”杨镐不咸不淡的询问道。
李昖不由苦笑。
但是他现在需要杨镐。
他拿出朱泺上奏的折子,说道:“朱经略请求我任命我朝李舜臣将军为朝鲜新军主将,不过李将军如今是水军都督,恐怕无法分身担负此命令……”
李昖后面的话,嗫嗫嚅嚅没有继续说。
可杨镐已经明白李昖的目的了。
大明新军训练的这支朝鲜新军,为朝鲜各方抢夺,都想将这支新军掌控在手中。
此事杨镐在随着李昖回到汉成就知晓了。
也是回来,他才知道,朱泺竟然训练了一支朝鲜新军。
杨镐就意识到,恐怕从训练朝鲜新军开始,朱泺就打算在没有朝廷援兵,没有辽东军的情况下,独立解决朝鲜事态了。
杨镐不由冷笑,拱手冷漠说道:“国主,如今朱经略总揽朝鲜事务,我不过是一个戴罪立功的罪人,这种事情,我帮不了国主,告辞!”
话罢,杨镐转身就走。
李昭当初给他暗中使绊子,现在自食其果,他杨镐高兴还来不及。
而且现在他即便想给朱泺找麻烦,他也无能为力了。
“国主,李舜臣脑后生反骨,常胜军训练的这支新军绝对不能让李舜臣掌控!”
“李舜臣此人奸猾狡诈,蒙蔽了朱经略,国主一定要提醒朱经略提防此人!”
第148章 万历上早朝了!!!
杨镐前脚刚走,一群朝鲜将军就嚷嚷着弹劾李舜臣。李昖满嘴苦涩。
他也不想李舜臣掌握这支由大明常胜军训练的新军。
他可以想象,这支新军哪怕只是学到常胜军一半的真传,也会成为朝鲜当之无愧的第一等精锐!
这样一支精锐,他李昖也想让自己的心腹掌握。但现在,杨镐不帮忙,他也不敢违背朱泺的命令。
“只能等战争结束再想办法了。”李昖心中苦闷的暗道一句。
他是不会为了一支新军得罪朱泺的。
数日后,清晨。
紫禁城。
“让开,让开,八百里捷报!八百里捷报!”
“朱经略太白山三战三捷,太白山三战三捷!”
“经略朱大人三战三捷,扭转朝鲜局势!”
??
数骑冲过,八百里加急带回来的消息,让刚刚休息一夜,又要为生计劳碌,已经麻木绝望的百姓顿时精神一震。
斥候离开后,百姓迅速拥到街面上。
“三战三捷,朱指挥使三战三捷,是不是朝廷就不需要增援朝鲜,就不用再次摊派了!”
“不是朱指挥使,是经略朱大人,现在朝鲜经略是朱大人!”
“太好了,朱大人刚刚被任命为经略,就三战三捷,实在是太好了!”
“这位小朱将军真的太厉害,这么说来,那句可兴天下是不是真的?”
“真的又怎么了,朱经略要是真的当皇帝,或许咱们才能过几天好日子。”
“嘘……可不敢瞎说,你自己想死,可别把朱大人害死了,害了朱大人,朝鲜战事指不定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
延禧宫。
“娘娘,娘娘,不好了,不好了!”
郑氏正慵懒的坐在梳妆台,让侍女们伺候着梳妆之际,贴身的心腹侍女大呼小叫,慌慌张张跑进来。
郑氏不满道:“大清早,发生了什么事?”
“陛下要早朝!”
啊!
郑氏都忍不住惊的啊了一声。
不说早朝了,皇帝已经十年没有正儿八经的召见群臣了。
“发生了什么事?”郑氏连忙追问道,不等侍女回答,就抢先询问:“是不是朝鲜战局糜烂?”
在她看来,眼下也只有朝鲜战局糜烂,或许能惊动皇帝早朝。
侍女连忙摇头:“不是,不是,是经略朱大人,在朝鲜三战三捷,击毙德川家康倭军两万余人,扭转朝鲜战局的好消息。”
“又是这个朱泺!”郑氏不由微微皱眉。
陛下竟然因为这个朱泺而早朝。
这个举动,对外传递了太多的信息了!
首先中枢很多朝臣就会感激朱泺,在他们看来,是朱泺的出现,让皇帝打破惯例,终于在十年后,再次开朝!
其次,皇帝的这种举动,无疑证明了其对朱泺此子的重视!
“三皇子呢?”郑氏连忙追问:“三皇子有没有准许参加早朝?”
“去了。”
“马上去盯着,把早朝的内容全都给本宫打听清楚!”郑氏命令道。
侍女离开后,郑氏心情烦乱,挥手赶走侍女们,只剩一个人有,踱步自言自语道:“没想到这个竖子的能力竟然这么强害!”
“本宫已经与李氏父子结盟,你就是本宫的敌人,本宫绝不容许你平步青云,成为本宫母子的挡路石!”
??
“皇帝早朝了!”
“陛下因为朱经略的捷报早朝了!”
??
这个消息,很快从宫内传开。
一时间,整个紫禁城,就算是普通庶民百姓都好奇的盯着皇城。
这位任性的皇帝十年没有早朝了。
今天忽然早朝,整个天下都为之震动了!
“十年了,十年了,陛下终于肯开朝了!”
“大明的列祖列宗保佑啊!”
“陛下十年开朝,这都是蓟州卫指挥使,小朱大人的功劳啊!”
“是啊,朱大人居功至伟,居功至伟啊!自从太平寨大捷之后,陛下对我等十年的冷漠,总算是出现了松动!”。
??
皇帝还没有到,群臣们怀揣着激动的心情,在接到皇帝要早朝的消息后,早早便赶来。
一些胡子发白,对大明忠心耿耿的朝臣们,相互间激动的落泪议论着。
站在文武序列前面的五位阁臣中,赵志皋、于慎行、张位三人相互攀谈着。
张位低声轻松道:“首辅,这位年轻经略送来的捷报,可算是及时雨,恭喜首辅,贺喜首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