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第149节
“而且宫中传出消息,努尔哈赤十一万精锐南下,姓朱的能不能回来都未可知!”
“若是能借努尔哈赤之手,除掉这个脑后生发股之人,于天下,于百姓,是天大的幸事!”
李成梁连连笑着点头。
沈一贯郑重询问道:“李伯爷,我们对军事通晓不多,伯爷是大明有名的知兵之人,更身处辽东,很清楚建奴的实力,以伯爷看,努尔哈赤有没有胆量对朱泺动手。”
“建奴大军,有没有解决朱泺所部的实力?”
“朱泺此反骨仔在朝鲜,凭借着有限的兵力,重创倭寇十四万大军,努尔哈赤的兵力虽然多于朱泺,但也没有倭寇多。”
李成梁随即笑着说道:“次辅,此一时彼一时,次辅可能没有仔细了解朝鲜的战争。”
“朱泺在朝鲜战场上,其实是将步军当做骑兵运用。”
“采取调动敌人,在与敌人周旋运动中,寻找倭寇防御薄弱,集中有力一部兵力,发起打击。”
“不得不承认,此人将骑兵战术运用到步卒作战中,十分令人惊艳。”
“但是在面对建奴的时候,他的这种战法是行不通的。”
“从宫中传出的消息,努尔哈赤集中了四旗兵力,兵力并没有分散,其次就是努尔哈赤的兵种组成。”
“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三旗,其中骑兵与重装步兵各一半,在辽东阔野之上,努尔哈赤有骑兵的高效机动性,朱泺根本无法再使用在朝鲜调动敌军,运动中歼敌一部的战术。”
“如果他敢分兵的话,那他就是找死,有限的兵力,一旦分开,努尔哈赤的骑兵会把他吞的连渣都不剩!”
“这也是我辽东越来越难以应付建奴,屡次向朝廷请求增加辽东兵力的缘故。”
“至于努尔哈赤敢不敢发起对朱泺的进攻,两位阁老可能不知,在女真内部,努尔哈赤曾被称之为野猪。”
闻此言,沈一贯与叶向高不由露出笑容。
叶向高冷笑说道:“辽东有努尔哈赤这一关,在关内,顾宪成也已带领着大批士子离京,这一次,朱泺挟大胜回来,风光一时,也是他死期将至之时!”
三人唇角随即泛起无声的阴冷笑容。
李成梁紧接着小心翼翼的询问:“次辅,皇后有孕,长皇子下落不明,三皇子真的可以问鼎那个位置吗?”
这也是此番李成梁入京另一主要目的。
与延禧宫结盟是辽东在京畿代表处做出的决定。
对此,李成梁心中总是感到十分不踏实。
第158章 打吧
“李伯爷,内有次辅运筹帷幄,外有辽东集团鼎力相助,三皇子如今天天在文华殿听大儒讲经,伯爷难道还不放心吗?”叶向高语气十分笃定。
沈一贯看出李成梁还不安心,说道:“伯爷,过些时日,我让三皇子与伯爷见一面。”
“说实话,其实长皇子才是最好的选择,不过我们谁都没想到,以往唯唯诺诺的长皇子,竟然隐藏的如此之深,延禧宫杀人,若是让这样一位问鼎那个位置,对我们这些做臣子的来说,谁都没有好处。”
“大明不需要操刀的皇帝!”
“至于皇后有孕,的确值得考虑,不过皇后现在生男生女尚未可知。”
“即便诞下皇子,陛下也已经而立之年了,还能等到嫡子成长起来吗?”
李成梁听闻沈一贯的分析后,也很认同。
大明不需要操刀的皇帝。
太祖、成祖是大明真正的两位操刀皇帝。
太祖时期,大明有多少文武死在皇帝的刀下。
成祖也不输太祖。
靖难夺取天下后,大肆诛杀效忠建文帝的文武。
牵连之广,让整个南 jing血流成河。
之后迁都北平,虽然有其他的考量。
但很大原因,就是南京流血太多,让南京盘根错节的地方势力,对其统治存有敌意。
南京对朝廷的向心力,凝聚力不足,不利于作为国都。
而沈一贯答应找机会让他与朱常洵见面,这也让李成梁很满意,他还要亲自见一见这位三皇子。
首先要看一看这位三皇子是否真的有能力问鼎那个位置。
其次,他辽东集团与延禧宫结盟,也不能总是通过沈一贯等人与延禧宫联络。
这样显得他辽东集团只是沈一贯的一个附庸。
他需要让延禧宫明白,辽东集团与沈一贯为首的朝中文臣是平起平坐的!
随后双方寒暄片刻,李成梁告辞离开。
沈一贯目视着李成梁离开的背影,冷笑道:“对努尔哈赤看的如此清楚,却坐视努尔哈赤成长成一只择人而噬的野兽,养寇自重,却养虎为患,李成梁也不过是一只辽东土犬,不足为虑!”
叶向高笑着说道:“次辅,我们用李氏父子,不就是看重李氏父子野心不大,只想在辽东做土皇帝,当一只土犬吗?”
“他若是如姓朱的竖子一般,我们倒是要好好提防他了,如此一来,他想见三皇子,让他见见也无妨。”
沈一贯点了点头,吩咐道:“你通知延禧宫那位,那位恐怕迫不及待想要与辽东李氏父子保持更亲密的关系。”
“剩下的事情,我们不要掺和。”
“还有,顾宪成那边也不能放松,顾宪成的组织能力不差,相反令我感到震惊!”
“在其刚刚朝堂丢了这么大的人之后,还能在短短时间内,组织起三千士子随他出京,这个人不简单。”
“我们必须牢牢将此人拢入袖中,给我们北方的朋友故知送个消息,让他们借助在地方的影响力,发动地方士林,支持顾宪成。”
叶向高微微皱眉,他是不太喜欢顾宪成此人:“次辅,有这个必要吗?根据李成梁的分析,朱泺那竖子恐怕连辽东都不可能活着走出去,我们何必消耗人情,做无用之功?”
沈一贯摇了摇头:“你不懂,就算朱泺死了,顾宪成此举没有用处,但我的目的是通过这件事情,展示我们对顾宪成的重视!”
还真是个老狐狸!
叶向高恍然大悟,悄悄看了眼沈一贯,心中暗骂一句。
沈一贯的目的已经不是对付朱泺,而是展现出对顾宪成的重视,笼络顾宪成之心!
“我明白,此事我马上就去办。”
???
数日后。
班师回朝大军才姗姗抵达鸭绿江。
朱泺骑马伫立在江边南岸朝鲜一侧,目光沉沉的凝视着北边。
他身边的将领都不敢说话。
骑马远远陪在一边,等待大军渡江之后再过江。
就连熊廷弼、海中砥这几日也不敢往朱泺身边凑。
所有人隐约都觉得,朱泺近日来的情绪很压抑,似乎有一团躁怒之火随时会爆发。
戚金算是唯一知道内幕的人,他策马来到朱泺身边,叹了口气说道:“贤侄,不要想了,你已经尽力了。”
都到了鸭绿江,朝廷的消息还没有传来。
戚金看来,没有命令,就是最好的命令!
尽管他心中也感到十分遗憾,但他在朝廷这个旋涡待得太久了,经历过太多令人绝望、失望的事情。
习以为常了,对眼下的事情,也就看的更开了。
若非朱泺,他或许都不会振作精神,重振戚家军。
就这么浑浑噩噩,得过且过,随波逐流便是了。
因为被朱泺所感染,他重振戚家军,并且计划将戚家军交给朱泺。
只是自从那日之后,回来途中,朱泺的情绪不佳,他也就一直没有机会再提及此事。
“人力终有穷尽,何况我们只是做臣子的,无数臣子中的一个罢了,并非事事都能如我们所愿。”
“贤侄有匡扶天下之行,我这个做长辈的也一定会鼎力相助,贤侄切勿因此而感到绝望、懈怠,也切勿再回朝中,因此而质问皇帝。”
“贤侄莫要忘了骆都督通过传旨锦衣卫给贤侄带来的话。”
戚金即担心朱泺年轻,遭受这种挫败后,心灰意冷。
同时也担心朱泺因此事挫败,回朝之后,愤怒之下发作,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
朱泺笑着点头,看着戚金感谢道:“谢谢前辈开解,我不会心灰意冷,也不会因此而冲动。”
“做事!做事!”朱泺的声音忽然提高,扬鞭指着湍急流动的鸭绿江水,大喊道:“人生在世,俯仰天地,无愧于天!无愧于地!无愧于己心!”
周围陪着的所有人都被他的呼喊声惊动。
任谁都能听出,朱泺这句话中,包含着浓浓的愤怒和不甘。
戚金却暗暗松了口气,他知道,朱泺这一路等皇命,越是迫近,越是压在心中堵着的愤怒和不甘宣泄出来了。
发泄出来就好!
正在跟随辽东军渡河,走到大桥中间的杨镐听闻后,扭头看了眼,冷冷嘲讽:“装模作样,曹操之流!这天下间,只有你姓朱的是做事之人!”
吴襄同样冷笑,酸溜溜讥讽道:“人之常情吗,年少轻狂,挟大胜回归,两国边界,抒发胸怀,或许将来会有文人骚客,将这一段事迹一录下来,名垂千古嘛!”
“书写天下,书写历史的笔不在他手中,在我们手中,他做梦!”
“海中砥!”朱泺发泄心中不甘愤怒后,大声喝令。
海中砥连忙铿锵应道:“卑职在!”
“传令后续大军,加速过河!”
“是!”
戚金笑了,他知道,朱泺彻底放下这件事情,不在此事上纠结了。
??
嗒嗒嗒……
就当朱泺领兵渡过鸭绿江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