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第162节
现在他已经无惧身份何时曝光。
何况他马上也得领兵回朝,身份问题是肯定瞒不住的。
早一点让紫禁城的人知晓,也好让众人有个心理准备!
“我知道,你们声讨我,许多人是出于对大明安危着想,可你们寒窗苦读数十载,却没有学会独立思考辨别的能力!”
“你们年轻冲动,容易受人鼓动,容易被人当枪使!”
“你们读圣贤书,身负功名,未来即将步入仕途,或许以后要位列中枢,或许是做一地父母官!”
“我希望今后你们再做任何事情之前,不要冲动,都要在自己心中问自己三个问题。”
“我做此事,无愧天下吗?”
“我做此事,无愧良心吗?”
“我做此事,无愧生养之民吗?”
朱泺用尽力气,大声说出三个问题。
周围的将领们沉默。
士子们也沉默了。
朱泺挥了挥手,喝令道:“身为士子,本该造福百姓,今却对生养之民大打出手,来人,将所有闹事士子抓起来,明日随大军一起押送回朝!”
常胜军的将士们得令后迅速冲了进去抓人。
有士子弱弱的反抗一下便顺从,绝大部分士子都老老实实,面露沉思的让将士们抓捕。
“指挥使万胜!”
“指挥使万岁!”
“指挥使万岁!”
???
冷静下来,有些忐忑不安的蓟州卫百姓,听了朱泺训斥士子的话,又看到朱泺下令抓捕士子。
彻底安心后,短暂安静后,瞬间爆发出欢呼的浪潮。
大军凯旋虽然发生了点意外,却反而让蓟州卫百姓迸发出更高的热情。
盛大的入城仪式在百姓的欢呼声中结束。
大军在城外安营寨扎。
朱泺在蓟州卫短暂休整一夜后,翌日,领兵启程。
他出走近一年,终于要回去了。
此刻,他距离紫禁城不过一日的路程!
??
京城。
大清早,宫内早朝之际。
皇城城门外便聚集了大量的士子。
士子静坐在城门外广场上,举着一张张请愿书,大声高呼。
“蓟州卫军头朱泺,不臣之心昭然若揭,请陛下早除奸邪!”
“请陛下早除奸邪!”
“骄兵悍将,国之将乱征兆,请陛下早除骄兵悍将!”
“这么多士子,皇城请命,朱经略不死,他们誓不罢休啊!”
“这些酸儒,就是吃饱了撑着,打仗摊派的时候,怎么不见他们想办法早一点结束战争!”
“对,功臣还没有回来,他们就口诛笔伐,要杀功臣!”
“这些读圣贤书的士子,心都黑了!以后这种人坐拥高位,统治我们,我们还不得被一层层剥皮吗!”
外面观望的百姓,指着士子们愤怒的议论着。
出现了大明前所未有的极端对立景象。
而这种对立不单单是宫外。
第166章 被动
宫内。
奉天殿。
“陛下,臣知陛下青睐边军将领朱泺,然朱泺不臣之心昭然若揭,更惊动士林,请陛下听一听忠臣的呐喊!”
满朝文武跪下了三分之二,皇帝始终都阴冷没有表态,压轴的沈一贯也坐不住了,站出来慷慨陈词,大声疾呼后,匍匐跪倒在地。
赵志皋看着跪倒一片的廷臣们。
眼中流露出愤怒、担忧、焦虑的神色。
这是又一次的君臣碰撞!
他十分担心,让眼下的良好君臣关系再次破裂。
而且朱泺刚刚立下盖世之功,并无任何谋逆迹象,功臣即将凯旋而归,岂能因一个女子,因一则怪力乱神的流言而诛杀功臣!
若如此,今后谁还敢为朝廷舍生取义!谁还敢精忠报国!
当然,他知道沈一贯等人要将朱泺除之而后快,根本原因不是什么朱泺不臣之心。
而是朱泺欲做一个改革者!
“你们干什么!”赵志皋终是忍不住,指着沈一贯等人怒斥道:“经略使朱泺,立下大功凯旋回朝,就因一则流言善杀功臣,今后谁还敢为为国舍生取义!”
“你们这不是忠心为国,而是祸国殃民,你们其心可诛!你们为何要将朱泺除之而后快……”
“赵志皋!”赵志皋越说越激动之际,一名言官忽然跳起来,指着赵志皋怒斥道:“你身为宰辅,却为保住自己首辅的显要位置,谄媚逢迎圣意,不能指出天子的过失,你不配为首辅!”
有人开头,紧接着又有人跳出来,大声弹劾道:“陛下,臣要弹劾首辅赵志皋!”
“首辅维护不臣之人,甘愿为骄兵悍将走狗!其心可诛!“
???
讨伐朱泺,忽然间就变成了声讨赵志皋。
沈一贵埋首匍匐在地面上,听着越来越激烈的弹劾,唇角泛起了冷笑。
老胡裱匠还是忍不住开口了。
这恰恰中了他的圈套!
他这一次不但要搞臭朱泺,还要把赵志皋和朱泺绑在一起,一石二鸟,同时将赵志皋赶出朝堂。
清流言官开口,赵志皋完了!
这首辅的位置,终究是他沈一贯!
“圣上啊!臣用自己的血,请圣上睁一睁眼吧!”就在猛烈的弹劾声浪中,一名朝官忽然声泪俱下,痛哭哀嚎,随即狠狠的撞向身边的柱子。
砰!
撞击的响动声,终结了殿内的吵闹声。
朱翊钧紧紧握着拳头,面色阴冷,厉声道:“把此寮官服拔下去,拖出去扔到皇城外!不要污了朕的皇宫!”
哗啦!
御林军冲进来,拔掉昏死朝官的官服,拖着人就往外冲去。
殿内陷入君臣的冷漠对峙中。
吱呀!
皇城门开启。
静坐的士子们激动起身。
“一定是陛下派人回应我们了!”
“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
砰!
就在士子们议论中,被拔官服,只剩内衬的朝官被御林军之下毫不顾忌的扔下后,御林军肃杀转身。
吱呀!
朱紫城门发出艰涩沉闷声,缓缓关闭。
所有士子面面相觑,相互看着身边同窗好友。
“陛下昏聩!”
“朝中奸佞当道!我等读圣贤书,为忠军报国,现在就用我等的鲜血,唤醒陛下!”
有年轻士子振臂高呼,猛地冲向皇城城墙。
砰!
啊!
愤怒观望的百姓忍不住尖叫一声。
等百姓们再次睁开眼睛后,就看到城墙上混合着白色东西的斑斑血迹。
年轻的士子,已经倒地。
涉世不深,未见识过世界各种黑暗龌龊,涌动着热血,满腔精忠报国,未被浑浊感染的新鲜生命,在阴谋家的鼓动下,倒在了这座沉淀着历史沧桑。
象征着权威的皇城。
相信用不了多久,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痕迹很快便会淡去。
没有人会记住这一幕热血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