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第169节

  大明两百年,只要尊位被确立,立为太子就没有被废的!

  这是大明朝的骄傲。

  朱氏历代皇帝最为自豪,引以为傲之事。

  一旦朱常洛选择为太子,他就彻底没有机会了。

  沈一贯、叶向高等人也完全被消息给震惊了,也意识到对他们来说,问题已经何等严重。

  朱常洵暗暗深吸一口气,努力的让自己保持平静,而后忽然冲着站在左右的沈叶、李成梁等人郑重一拜:“诸位都是我大明的栋梁忠臣,请诸公能够本着为大明负责,为历史负责,为天下生养之民负责的态度,做出正确的抉择!”

  沈一贯连忙走到朱常洵面前,诚惶诚恐扶起朱常洵:“三皇子,大明的理想秩序,是大明列祖列宗以及无数先辈们呕心沥血建立的,我等身为大明臣子,是绝对不会作势有人破会两百年时间建立起的理想秩序!”

  双方都没把话说透。

  但是在华丽的冠冕堂皇对谈中,已经向彼此许下了重诺。

  朱常洵暗暗松了口气:“沈公,小子今日还尚未去文华殿听大儒讲经,便不久留了。”

  在场众人都知道,听大儒讲经不过是借口。

  这位三皇子一定是急着回延禧宫找哪位商议对策。

  也不只是借口,同样在提醒他们,皇帝亲口说了,最喜欢的还是他朱常洵!

  三王并封,唯他有资格继续在文华殿听大儒讲经!

  众人将朱常洵送出,重新回到书房。

  “好一个帝王心术!好一个帝王心术!”

  沈一贯等人闻声扭头看去。

  只见顾宪成脸上挂着冷笑,却感慨道:“不愧是妖臣张扒皮教出来的学生,皇帝是将帝王心术练就的炉火纯青了!”

  “他不但将朱泺算计在局中,就连我们都在他的算计中!”

  叶向高向来不喜顾宪成,此时见顾宪成故弄玄虚,板着脸催促道:“顾宪成把话说清楚,云里雾里的。”

  顾宪成瞥了眼叶向高,连忙拱手,恭敬道:“叶阁老,我们首先肯定不希望一个操刀皇子成为储君,对大明理想秩序发起挑战。”

  “只是,另外一个选择,对我们也是好坏参半。”

  “好处学生就不说了,就说说坏处吧,三王并封,朱泺就可以做事,皇子便会参与朝政。”

  “多少年了,非太子,皇子不得参与朝政,成年之后就要去封地就藩,终其一生只能在封地中享福。”

  “陛下此举,动摇是对理想秩序的破坏。”

  “而且朱泺参与朝政,这就意味着,他一定会把他那一套歪理邪说进行推广,当初他的身份没有曝光之前,陛下对他在蓟州卫的改革可是十分重视欣赏的。”

  “为太子,陛下很明显担心朱泺会在推进他的那套歪理邪说中,聚拢一股强大的势力,威胁到自己。”

  “但做王爷,没有正统名分,对皇权的威胁性就极大的减弱,陛下一定会支持他!”

  “靖难!”叶向高面色顿变,痛心疾首哀嚎道:“陛下糊涂!他这么做,是要亲手制造又一次靖难流血!”

第170章 一把刀

  沈一贯等人也是面色大变。

  杨镐面色沉凝,提醒道:“次辅,一定要想办法让陛下收回成命!必须要让陛下改弦更张,这两个选择,哪一个都不能付诸实际!”

  沈一贯摇了摇头,不甘感慨道:“陛下选了一个好时机,现在我们陷入这么大的政治颓势泥沼,士子请愿的风波陛下隐而不发,就是在提醒我们,若是现在敢忤逆圣意,他一定会紧抓着我们尽忠犯下的错误,对我们动手。”

  帝王心术!

  所有人不约而同在心中苦涩暗道一句,当今这位,真如顾宪成所说,把帝王心术用的炉火纯青了。

  这也是十年国本之争,居于乾清宫,却能把他们压得死死的,牢牢掌控天下的根本原因。

  说着,他看向顾宪成:“现在我们唯有两害相权取其轻了!”

  “全力阻止朱泺选择做太子!”沈一贯咬牙说出,面色变得僵硬阴冷。

  大明的太子,一旦尊位确立,除非犯下谋逆之罪,否则是绝对不会被废除的。

  就算昏聩无能者,两百年间都无一人被废!

  因为这就是他们亲自构建理想秩序中最重要的一条!

  是他们自己的政治理念,如果朱泺选择做太子,朱泺只要不谋反作乱,他们就无法针对朱泺。

  沈一贯有理由相信,以朱泺的才能,绝对不会给他们留下谋反作乱的把柄。

  而若他们以才能,或者其他去弹劾朱泺,发起对朱泺太子之位的进攻,就等同于自己推翻自己的政治理念。

  作为理想秩序中,最为核心的政治理念,被他们自己推翻,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引发整个秩序的崩塌!

  大明文臣花费了两百年,终于建立起了道统高于治统的理想秩序。

  一旦崩塌,于他们的利益而言,后果不堪设想。

  所有人下意识点头。

  “次辅,那我们现在就应该从几方面着手准备了。”杨镐拱手建言献策:“首先确保朱泺不会选做太子,其次,削弱、瓦解其势力、实力!”

  杨镐说着,悲观的发现,阻止朱泺选做太子,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现在的选择权在朱泺!

  不在他们!

  “京甫不必悲观,我们先做可以做的事情。”沈一贯温言鼓励道。

  实则其本人心中也十分悲观。

  “朱泺现在最大的优势就是他掌控的兵权以及他的声望,我们就从这两方面着手进行削弱。”

  “首先兵权,我们最好能够将他手中掌控的五万兵力尽可能削弱,其中祖大寿最容易,祖大寿就要靠李伯爷使劲儿了,相信祖大寿不会不给李伯爷这个面子。”

  提及祖大寿,李成梁面色多少有些难堪。

  却也还是十分自信的点头说道:“此事交给我吧,祖大寿虽然被朱泺蛊惑,但是我相信,只要老夫开口,他会迷途知返的。”

  “其次是声望打击,尤其是愚民心中对朱泺的认同。”

  “关于这一点,叔时兄已经想好了对策。”

  杨镐主动推荐顾宪成。

  顾宪成心中窃喜,蓟州卫搞臭朱泺虽然失败了。

  但他拉拢杨镐成功了!

  顾宪成忙从袖口拿出折叠整齐的纸张,双手捧到沈一贯面前:“次辅,这是学生做的一篇文章,关于论讨倭之战的得失。”

  “学生搜集了朝廷在讨倭中的兵源损失,钱粮消耗,统计了几次摊派,百姓的付出,免除一年粮赋,百姓得到的回报。”

  “根据学生详细罗列的数据,可以目了然的看出,在这场战争中,尽管百姓被免除了一年粮赋,可他们摊派造成的损失,仍然大于朝廷对他们的粮赋的减免。”

  “朱泺的声望,很大部分来自于讨倭之战,百姓将他当成了再生父母。”

  “可这篇文章,其中对比鲜明的数据,却可以直接戳穿朱泺没有那么伟大!”

  “朱泺的胜利也就没有那么高尚、纯粹、伟大了。”

  “眼下愚民狂热,这篇文章还不适合公布,因为狂热的愚民眼下根本不会接受,等过个三五天,愚民的狂热消散后,再将这篇戳穿真相的文章公之于众。”

  “愚民们必然会忘记冷静反思。”

  “愚民之所以被称之为愚民,就是他们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的这篇文章,有足够的力量,扭转局势,甚至让愚民们对朱泺产生埋怨!”

  沈一贯一边听着顾宪成的分析,一边看着手中的文稿。

  唇角渐渐泛起笑容,里面的数据对比的确十分扎实!

  经得起推敲!

  做的比朝廷每年的年终统计都要清楚明了。

  至于顾宪成对这篇文章所引发的事态发展方向分析,他也完全认可。

  甚至认为顾宪成有些保守了!

  效果或许要远超顾宪成的分析!

  “古之善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沈一贯自言自语间,唇角的笑容渐渐化开,称赞道:“叔时大才,将愚民之所以愚看的透彻,也更能因利导势,善!”

  其他看过文章的人,均都不约而同冲顾宪成露出善意赞许的笑容。

  就连叶向高都对顾宪成产生了些许好感。

  “叔时,你就不要回乡了,留在我身边如何,虽然无法给你功名,但没有功名官身,我也可以让你拥有极大的权利!”沈一贯挽留道。

  顾宪成之才,让他更加看重。

  若非顾宪成如今已经绝了官途,他都要提防这个年轻人,将来会对他发起挑战。

  但现在没有完没有这个顾虑。

  故而沈一贯想把顾宪成留在身边,为自己出谋划策。

  顾宪成故作一脸激动之色,躬身感激道:“学生谢次辅青睐。”

  紧接着,顾宪成苦笑道:“可如今学生在京师已经声名狼藉,学生做不到坦然面对,请阁老能准学生先回家乡一段时间,阁老但有差遣,学生定赴汤蹈火。”

  “学生回家乡,也不会就此消沉,一定为我们的事业,力所能及贡献自己的力量!”

  顾宪成才不愿在沈一贯身后当一个师爷的角色。

  他的野心更大。

  他要以整个士林,撬动庙堂!

  将来就是沈一贯这样的阁老,谁上谁下,也要由他顾宪成来决定!

  沈一贯哪知顾宪成的野心如此大。

  他成功的被顾宪成骗过去了,真的以为顾宪成是暂时无颜继续待在京师,是故闻言安抚道:“那就先回去,我会吩咐江南的门生故吏,故交好友帮你的,你想要讲学,那就讲学,不要担心江南士林冷淡,等你回到无锡家乡后,江南士林会全力支持你!”

  “多谢恩师!”

  他不就是想要这个结果嘛!顾宪成心中狂喜,就连对沈一贯的称呼都顺势改了,希望彼此间的关系能够更加牢不可破。

  沈一贯笑着扶起顾宪成,勉励道:“我的学生有很多,但我认为,你一定会是我诸多学生中最出色的一个,不要辜负我对你的期许!”

首节 上一节 169/4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我给朱棣造梦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