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第178节
第175章 逃难
哗!
士子们都被这则消息给惊到了,袁可立、孙承宗相互对视一眼。
朱泺不管下面的窃窃私语,继续说道:“但朝廷令下,本王及本王麾下,你们眼中的骄兵悍将,没有向朝廷讨价还价,立刻赶赴辽东.「!”
“然后在情况最危急的时候,乘坐水军战船出现在汉城!”
“本王麾下的七千余新军将士,在面对倭寇最为精锐的第二军团之前,他们绝大多数人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战场厮杀!”
“他们控制着自己心中对死亡的恐惧,用大无畏的勇气,几乎一战全歼倭寇第二精锐军团!”
“整个讨倭战争结束后,新军的将士只剩下勉强四千余人!三千兄弟永远倒在了战场上!”
“一则谣言,让这些为国而战,为国而死的兄弟们,成为了人人得而诛之的骄兵悍将!面对这种情况,你们又是否会真正思考辨别!”
“如你们这般,即便将来考取功名,入仕为官,也不过是别人残害忠良的棋子!”
呼!
朱泺控制着情绪吐了口气。
孙承宗等人能够感受到,周围将士们压抑的愤懑情绪,压得身处中间的他们有些喘不过气来。
朱泺略微停顿后,再次开口:“本王与你们说这么多,就是因为你们许多人,未来都会成为我大明的掌权者,希望你们能够真正辨别正与邪,善与恶、对与错,而非结党联盟,不辨善恶的人云亦云!”
他很清楚,大明最激烈的党争虽然没有开始,但是利益形成的派系已经出现了。
而面前这些士子,将来注定要被卷入其中。
他只希望,哪怕他这番话,只是引起一小部分人的警觉反思,将来进入仕途,不卷入派系的利益小圈圈。
那么,今天的这番话,就是值得的。
“好了,接下来本王要宣布对你们犯错的惩处,也是给你们一个刻骨铭心的教训,让你们今后在做选择的时候,能够仔细思量辨别。”
“你们有两个选择。”
“其一,现在就可以离开军中,不过三年之内,无论是朝廷的科举,亦或是地方的乡试你们都不能参加!”
“其二,留在军中,本王将在军中成立参谋学堂,你们学成之后,将进入军中设立的参谋部,成为军中参谋,负责协助各级将领。”
“为军中参谋者,除非朝廷特别调令提拔,否则不准担任朝中乃至地方文官职衔!”
“你们的名单就在朱钰将军手中,愿意留下来的站在原地。”
“不愿留下来的,在名单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这份名单将会交由朝廷,三年之内,你们的名字会记录在案,即便参加科举,你们的成绩再好,也不会获得任何的功名,更无入仕为官的可能!”
“开始吧!”
“太狠了!”
“他怎么敢这么狠!我们士子,何曾被如此对待过!”
“我宁愿三年无法参加科举,也绝不愿与一群粗鄙的丘八整日为伍!”
“我也是!”
朱泺的话音落下后,士子们顿时哗然。
陆陆续续有人带头走出来,在朱钰手中的名单上签名后,愤怒离开。
离开的人许多。
但也有人站着没有走。
孙承宗四人看着走的人越来越多,袁崇焕急切催促道:“礼卿大哥,稚绳大哥,我们也去签名吧?”
袁可立、孙承宗相互对视一眼。
“留下来如何?”二人几乎同时开口,说出了同样的话。
袁崇焕不由皱眉,不高兴道:“我宁愿等三年再参加科举,我也不愿留下来!”
“明初兄,你不会也想留下来吧!”
王在晋看着袁崇焕,又看向袁可立、孙承宗。
四人因声讨朱泺而结识,在常胜军军营结为异姓兄弟。
现在发生了分析,王在晋十分的挣扎。
“明初兄,你励志要当一代大儒,在这种粗鄙的地方,你能成为大儒吗?”袁崇焕积极劝说道:“用不了多久,你就会和朱钰那个粗鄙的武夫一模一样!”
王在晋脸上的挣扎之色更浓。
他不想兄弟间分裂,可是军中的环境,与他的志向的确一点都不搭边。
这就不是一个研究儒学的地方。
孙承宗笑着说道:“明初,遵循自己的内心就可以了,我们虽然是结义兄弟,但也并不是什么事情都要步调一致。”
“我们都有自己的独立思想,按照自己真实的想法去做选择。”袁可立也鼓励道。
王在晋重感情,而且性子有些犹豫,虽然比袁崇焕年长,却没有袁崇焕的果决。
王在晋在孙袁二人的鼓励下,渐渐变得轻松,郑重对二人一拜,说道:“礼卿大哥、稚绳大哥,无论如何,今后我们都还是好兄弟对吗?”
“不错,无论如何!”二人拍了拍王在晋的肩膀,郑重说道。
随即,袁崇焕拉着王在晋走向点将台旁边的朱钰。
而他们谁都没有意识到,在未来波澜壮阔的历史洪流激荡洗涤之下,今日做出的不同抉择,注定要被天崩地裂的变革洪流,卷向不同的人生轨迹与人生结局中。
这是身处变革中的他们,谁都没有意识到的。
很快,便只剩下百十人稀稀拉拉的留下来。
数千人,愿意留下来的只有百十人!
朱泺心中十分失落。
朱泺拿着朱钰送上来的名单仔细的翻看。
当看到连在一起的孙承宗、袁可立、王在晋、袁崇焕走了之后,他看了眼孙袁二人。
四人在被抓捕的第一天,登名造册,他就注意到了。
在往后的数日,他也一直在关注四人,四人在军中结义他也知道。
只是孙袁四人不知道罢了。
“孙承宗,袁可立!”朱泺点名。
“到!”
二人齐声铿锵回道。
朱泺看着二人身穿儒衫,抬头挺胸站的笔直,眼中流露出满意的神色,随即说道:“袁可立,万历十七年中进士,初任苏州府推官,二十三年升任山西道监察御史,当年被因直谏被罢黜。”
“你是所有人当中,唯一一个已经入仕的。”
“但你也轻易受某些人蛊惑,足可见,本王适才担心你们即便入仕,也无法学会独立思考是有根据的。”
“卑职一定吸取教训!”袁可立大声答道。
朱泺点了点头。
“孙承宗,秀才,尚未中举,曾在兵备道房守士大人府中教学,担任房家私塾先生。”
“后随房守士大人升任山西巡抚,追随!”
“你对军事有着颇为浓厚的兴趣,在山西期间,你喜欢和边关老兵和低级军官交谈,询问一些关于边关防务的问题,慢慢的对边关的军务有所了解。”
孙袁二人一脸错愕的看着朱泺。
很明显,朱泺查了他们的底细。
朱泺笑着解释糊弄道:“不要紧张,只是因你二人是所有士子中年龄最大的,所以我对你们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既然你们愿意留在军中,从即日起,凡是留下来的甲乙两队,袁可立年长任甲队队官,孙承宗任乙队队官,接下来,我会在军中成立参谋兵事学堂,我本人以及戚金将军等军中将领,会为大家上课。”
“好了,现在你们可以自行分配你们的队员了,解散!”
“是!”
朱泺看着孙袁立正左传,喊着齐步走,带着百十个士子离开,失落的心情渐渐好转。
他在留下来的士子身上看到了燎原的星星之火!
看到了大明可以改变,能够改变的曙光!
??
延禧宫。
“娘,娘,好消息,父皇让阁老们给孩儿授课。”就在朱泺训斥士子们的时候,朱常洵激动的冲到延禧宫中。
郑氏很明显已经知晓了,笑着说道:“娘已经知道了,你父皇的意思很明白,你就是他心中储君的最合适人选!”
朱常洵不由得意笑了:“都人子没有选择做太子,简直就是愚蠢之极,天予弗取,必遭天谴!既然他没有选,这个位置就一定是我的!”
噔噔噔……
就在母子高兴之极,郑氏的心腹侍女走了进来,惊慌说道:“娘娘,就在刚刚,内阁的沈次辅遣人来传讯,陛下越过内阁,司礼监批红,下中旨命令五军都督府大都督,定国公徐文璧将五军都督府掌控的京畿三大营交由都人子整训!”
“这是沈次辅给娘娘的密信。”
郑氏面色难堪的接过密信看了起来。
“父皇他这是什么意思,一边让阁老们做我的老师,一边却让都人子整训京畿三大营,都人子已经掌握了三万五千精锐,难道要让他连京畿三大营都掌握在手吗!”
“这样我就算做了太子,我这个太子做的有什么意思!都人子的刀时时刻刻就架在我的脖子上!”
郑氏的面色也不好看,她猜不透皇帝的意思。
不过郑氏倒并没有太过慌乱,阴冷说道:“陛下只是让他征询,娘猜测,陛下是看重他的练兵才能。”
“而且这是中旨,是不符合法统程序的。”
“你父皇这是先下旨,然后让内阁同意,沈次辅已经说了,他们是绝对不会同意的,在这件事情上,张位也不同意。”
“就连赵志皋、于慎行都犹豫不决,因为你父皇这个举动破坏了正常的程序。”
“即便五军都督府不敢违背你父皇的意思,但是朱泺掌控五军都督府就名不正言不顺,他们会和五军都督府大都督定国公打招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