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第187节

  赵志皋听闻后,感激之下,默默冲皇帝微微作揖。

  朱泺笑着说道:“我也信任首辅。”

  “那就快说!”朱翊钧瞪了眼朱泺。

  朱泺的面色渐变严肃,略作沉吟,组织语言后开口:“父皇,我们都知道,大明各地的卫所其实已经腐烂不堪一用了。”

  “高祖皇帝建立卫所之初的目的是不费百姓一粒米,养大明百万精锐。”

  “可现在,卫所除了能够为朝廷提供兵源外,一旦需要卫所打仗,朝廷还要往里面大把大把的扔钱粮。”

  “不说别的,两百年过去了,百姓家中自备的刀剑弓弩早已经不能使用,战袍盔甲也不能用,新式火器列装后,普通的卫所军户根本难以承担,每一次调用卫所兵源,这首先就是一笔庞大的支出。”

  这就是大明卫所的实际现状,原本卫所的军户,一应装备都是军户自备的。

  可火器这种武器军户显然没有实力自备,而到了现在,军户就连普通的刀剑弓弩都没有。

  反正每一次朝廷命令卫所提供兵源,就总会有大量空着手,衣衫褴褛的人出现。

  这些人朝廷总不能不用吧,最起码至少人还是来了。

  朝廷每一次都得捏着鼻子装备这些人。

  而下一次同样的情况还会出现。

  另一个大头就是粮食问题。

  原本卫所兵马即便是打仗,粮饷也是由所属卫所提供的。

  可很多时候,卫所提供的粮饷仅仅只够将士抵达前线,甚至在途中就没有了粮食。

  一方面是战事的需求,另一方面朝廷担心士兵哗变,又要捏着鼻子认了。

  这其中有卫所军户却是困难的客观现实因素。

  同样也有各地卫所掌握权力的阶层,乘机借兵事而谋利。

  “既然卫所非但不能为朝廷节省开支,卫所训练松懈,为什么不能彻底的废除卫所!”

  “万万不可!”朱泺的话音刚落,赵志皋就惊的站不住了,面色都变了,连忙说道:“燕王,废除卫所这种话万万不能提。”

  “燕王可知道,到底有多少张嘴就指着卫所吃饭,废除卫所的消息传出去,整个天下都会烽烟四起的。”“就连那些平时想着逃脱军籍的军户们,也会跟着卫所的掌权者们闹事的。”

  朱泺面色平静,郑重作揖:“首辅提醒的极是,不过我的回法,与首辅所想的略微有些不同。”

  “卫所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集体的,或者更准确的是一个国有的,介于军事与民事,以土地为最大资产的生产团体。”

  “整个卫所集团的每个人,其实都算是我大明体制内,拥有官身的。”

  “现在我们面临的困难是,这个集团已经彻底坏掉了,他们能为朝廷提供的利益,已经完全无法与朝廷对他们的输送形成收支平衡。”

  “成为背负在朝廷身上的一个巨大包袱。”

  “现在朝廷迫切需要做的就是甩掉这个包袱,甩掉这个包袱后,或许无法让朝廷得利,但是却可以为朝廷减轻负担。”

  朱翊钧一直忍着听着,这时候忽然开口询问:“甩包袱我们都知道,但这个包袱怎么甩,随随便便不管了,是要天下大乱的!”

  “私有化!”朱泺平静的说出三个字。

  无异于平地起惊雷,他看着朱翊钧二人震惊、不解,解释道:“儿臣适才说了,卫所本质是一种国有的,以土地为最大资产的军民混合生产集团。”

  “既然国有化导致这个包袱越来越重,我们动这个包袱,吸附在这个包袱内的利益团体首先就会反击,那我们就不动他,用私有化的方式甩掉这个包袱。”

  “私有化,首先解除卫所的军籍、匠籍这些约束百姓的身份问题。”

  “其次,朝廷承认他们对现有土地的占有权以及支配权!”

  “把这个军事、民事混合国有集团,完全转变为轻民事,仿照一般地方官府的治理方式进行治理。”

  “私有化的卫所百姓,不需要承担提供兵源和大军粮饷问题,按照朝廷定下的税收法,一视同仁收取粮赋。”

  “如此,那些苦于军籍的卫所百姓,首先就会支持朝廷的改革。”

  “卫所那些作威作福的权利阶层就无法在蛊惑军户,利用军户与朝廷对抗,讨价还价了。”

  “一旦朝廷利用私有化改革卫所的消息,赢得军户的支持后,朝廷以私有化,重新分田到户为由,对卫所土地展开清查!”

  “就算不能把那些世袭卫所官员多年侵占的土地全部挖出来,也要确保,私有化的过程中,卫所最大的资产,土地不会绝大多数落入他们手中。”

  “这些土地要尽可能更多的落到百姓身上。”

  “他们不纳粮,百姓纳粮,这关乎着私有化改革之后,朝廷能不能从这次前所未有的庞大私有化过程中得到反哺!”

  “而且同样要制定,百姓拥有土地所有权,但这种所有权是有限制性的,军户可以转租。但是不得随意卖出田地.「。”

  “并且一旦军户户籍在当地消失后,无人继承,田地自动归属朝廷,由朝廷重新招收流民分配。”

  朱祤钧和赵志皋已经完全被朱泺的卫所从国有化,到私有化的改革给镇住了。

  至于朱泺最后的补充限制,反而没有引起他们的关注。

  朱泺的补充限制条件,他们一眼就看出,是为了防止百姓为了逃避粮赋,懈怠土地投献那些不需要纳粮的群体。

  恩师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很大程度就是挖掘这些进行投献土地的黑户。

  赵志皋拱手,双手激动的颤抖,声音发颤说道:“陛下,此法可行,此法可行!一旦完成私有化之后,朝廷就可以以裁撤冗员的借口,裁撤卫所的世袭官员,没有了这些人庞大的俸禄支出,朝廷每年至少可以少支出一百万两的俸禄!”

  朱泺也补充道:“而且完全民事生产的私有化之后,取消军籍、匠籍的限制之后,可以刺激地方的活跃性。”

  “儿臣在蓟州卫待过,深知卫所的死气沉沉,百姓受到军籍、匠籍的约束,看不到任何希望的情况下,耕种的活跃性都被极大的打消。”

  “儿臣在蓟州卫虽然没有明面废除军籍、匠籍之类的限制,但是私下里,已经下令不再以军籍、匠籍约束百姓的人身自由,蓟州卫民间在这种刺激下,一时间高度活跃。”

  “军管地方本来就会对民间的经济活跃性产生影响。”

  “如果一旦能够彻底的完成轻民事生产的私有化改革,原本卫所所属地方,经济活跃性会受到刺激,民间的高度活跃性,百姓收入增加,朝廷能够收到的粮赋也就越多了。”

  朱翊钧目光灼灼的看着他这个儿子,问道:“你的办法是可行的,但你有没有想过一旦私有化后,朝廷就无法再从这些地方征丁用于战争。”

  “大明的军事力量,主要就是卫所承担提供的!”

  “没有兵,怎么确保我大明的江山社稷!”

  朱泺郑重说道:“募兵结合义务兵制度,凡我大明子民,都有从军保家卫国的责任,拒绝服兵役,就要受到严厉惩处。”

  “其实眼下倒不怕招不到兵源,我们内部有太多吃不上饭的百姓,愿意从军挣一口包饭,义务兵制完全可以在朝廷的形势更好之后提出。”

  “募兵的钱粮呢?”

  “你知道,一旦全面转为募兵制,朝廷每年要花销多少钱粮来养兵,以募兵制养百万兵马,朝廷就什么也不要做了!”

  “你从朝鲜王宫劫掠了三百万,悄悄的送回了蓟州卫,不还是担心朝廷拿不出钱粮供养常胜军吗?”

  “连你自己执掌两卫兵马,都对朝廷的财税不信任,你的募兵建议岂不是空中楼阁!”

  赵志皋骇然的看向朱泺。

  他被三百万两的事情给震惊了。

  朱泺尽管面色平静,可同样内心早已翻起惊涛骇浪。

  他没想到做的这么隐蔽,竟然还让皇帝老子发现了。

  他现在有些明白,皇帝老子为什么要他二选一。

  做太子,就不能做事。

  做事就只能做燕王了!

  是否这件事情,让皇帝老子对他产生了猜忌?

  朱泺撩起衣襟就要跪地请罪的时候,朱翊钧摆手制止:“你不用请罪,你的担心有你的道理,今后你的三百万没有用完,常胜军两卫兵马的钱粮朝廷不再承担!”

  “陛下,不可!”赵志皋连忙说道:“可以让燕王将钱上缴,由朝廷发饷!这三百万可以专款专用,只用于燕王的两卫兵马!”

  “不用!”朱翊钧直接打断赵志皋,看了眼朱泺,轻飘飘说道:“朕就是要看看他,敢不敢造朕的反!”

  赵志皋的坚持看似有些脱裤子放屁的嫌疑。

  但维护的却是朝廷的法度。

  虽然专款专用麻烦,最终这笔钱还是用在了常胜军身上。

  可是却可以让常胜军的将士们明白,是朝廷供养他们。

  而如果从他这个混球儿子手中发出去,那么常胜军就会只知燕王,而不知朝廷!

  赵志皋看看眼前的这对父子。

  燕王面色平静,连一点要推辞的样子都没有。

  他对这对父子十分的无奈!

  关系虽然比过去十几年好了很多,但是彼此间明显还是在怄气!

  皇帝最是明显。

  那句话就是要看看他,敢不敢造朕的反,就是最明显的怄气行为!

  “说说吧,你准备怎么解决募兵制带来的钱粮问题?”朱翊钧唇角泛起一丝让赵志皋看不明的笑意询问道。

  朱泺沉吟思索。

  私有化解决卫所这个包袱,他是想到了,但是他也只是想到了对策,具体的细则,以及连带产生的变化,如何应对他并没有仔细去想。

  所以他把这个课题丢给了孙承宗等人。

  除了给他们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刺激他们的斗志,引导他们人生价值的转变外。

  其实也是想着,慢慢提点,让他们提出私有化这个办法,让他们去查漏补缺。

  不过现在显然不能等孙承宗等人想到办法了。

  他必须现在说服皇帝老子。

  片刻后,朱常洛开口说道:“循序渐进,九边不动!”

  “儿臣先解释循序渐进,卫所私有化或许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所以不能一下子全面铺开,要选择一地进行试点。”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步训练新式精锐军队。”

  “不需要太多,除九边暂时不动为,朝廷只需要训练三十万如常胜军一样的新式军队,就可以控制大明全局。”

  “大明十三省各置一万新式军队。”

  “京畿布置十七万新式精锐,效仿唐初,举关中之重,以临四方!”

  “卫所私有化改制全部完成,儿臣估摸着,以卫所田赋钱粮,养三十万精锐应该没有问题。”

首节 上一节 187/4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我给朱棣造梦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