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第226节

  “对了,皇后说了,她也想看看那混球又做了什么文章,拿到后,第一时间往……算了,宫内各宫都送一份,太后哪里也送一份!”

  ??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诸位爱卿平身吧。”

  “谢万岁!”

  简单的君臣礼节后,早朝开始。

  群臣安安静静,看着皇帝端起茶盏,小抿一口放下,目光扫视而来。许多人心虚,下意识的避开皇帝的眼睛。

  忍不住让空着的两个,原本属于沈一贯和叶向高二人的位置看去。

  心中不由为二人生出同情。

  皇帝放下茶盏后,并未立刻开口,手指轻轻的敲击着御案,很多人感觉殿内越来越令人窒息了。

  他们忽然有些怀念国本之争的十年。

  虽然皇帝一样牢牢把控着朝廷大局。

  但他们的处境比现在好多了。

  当然他们也很清楚,改变着一切的,最大的原因不是皇帝亲政理政。

  而是那个操刀藩王造成的!

  “诸位爱卿,兵部尚书之位空悬已经很久了……”

  就当廷臣们心中各有所思,各有所感之际,皇帝的声音从龙庭高处传来。

  众人连忙打起精神。

  兵部尚书!

  皇帝不提,可大家一直都惦记着。

  有资格这个位置的人激动,毕竟这是做官权利的巅峰,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没有资格的,也十分关注这个位置,希望这个位置能够落在自己所在派系,毕竟大家在一个小圈圈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朱翊钧居高临下,殿内每一个人的反应,纤维毕现的呈现在他眼中。

  其心中不免冷笑。

  愿意俯身做事的人很少,争名夺利的人永远如过河鲤鱼。

  他收回目光的时候,顺势看了眼站在最前面的三子。

  观其面色平静,心中还算满意的点了点头,在文华殿听大儒讲经,这个儿子养气、城府方面倒是增加了不少。

  养望的事情也没少做。在宫内一改往日的骄横跋扈,温和宽厚,长袖善舞,周旋于后宫、外廷,人人称赞三皇子风度翩翩,儒雅风度。

  在宫外,其母郑氏、沈一贯等人,也为其暗中引导渔轮。

  谦逊好学、尊礼崇文,隐隐已经有了贤王的名声。

  朱翊钧看的清楚,至少目前,这个儿子走的是顶层路线,在民间养望,在朝中附和绝大多数朝廷的政见。

  也不能说是错,朱翊钧也没有什么不满。

  这本就是帝王权术罢了。

  他,以及大明历任先皇,乃至历朝历代的皇帝,大多走的是外养民望,内结朝臣的路线。

  并且历史也证明了,这的确不是一条错误的道路。

  只是朱泺给了朱翊钧不同的想法。

  他虽然不清楚,那个让他看不透的长子,到底有没有问鼎九五至尊之位的野心。

  但二者走的路线完全不同。

  那个混球走的是底层路线。

  是舍弃争夺皇位的帝王权术,俯身做事。

  孰优孰劣,朱翊钧看不出来,他还需要观察,到底谁才更合适作为大明未来的继承人。

  却也让朱栩钧想到了一句话,君子当正其衣冠,摄以威仪,何以乱头养望,自谓宏达邪?

  朱常洵察觉父皇的眼神扫视而过,下意识抬头看去。

  此刻朱翊钧已经收拾心中急思转念,一闪而过的思绪,继而在数百双眼睛灼灼的注视下,威严说道:“朕属意燕王朱泺!”

  哗!

  安静的朝堂顿时哗然。

  “藩王拥兵已经破坏祖制,燕王怎能再位极人臣!”

  “是啊,燕王怎能在担任兵部尚书,这绝对不行!”

第207章 稍安勿躁

  一时间,朝堂内乱哄哄的。

  朱常洵尽管极力克制着,可面色也瞬间变得潮红,急切的看向皇帝。

  看到父皇恰好看来,他连忙把头低下。

  朱翊钧心中不由有些失落。

  走帝王权术的路子,这个儿子养气和城府还是差太远了。

  这么一点小事就沉不住气了。

  “肃静!”

  陈矩冷冷的呵斥,打断了朝中的议论。

  朱翊钧温吞说道:“朕之所以简拔燕王出任兵部尚书,是因为如今,无论是卫所私有化改革,还是仿照常胜军训练新式精锐,都需要燕王朱泺来主持。”

  “为什么这一次闹出这么大的事情,朕看来,就是因为燕王朱泺名不正言不顺。”

  “卫所私有化改革是绝对不会动摇的,训练新式军队也是重中之重!”

  “两件事情都隶属兵部管辖,当然,燕王朱泺担任兵部尚书是暂时的!”

  暂时的?

  这话没有人相信。

  以燕王朱泺的才能,一旦真的坐拥了兵部尚书的职位,他会舍得放弃?

  大家还有机会逼着他轻易放弃这个位置?

  燕王朱泺入阁。

  他掀起的改革岂不是越来越声势浩大?

  “陛下。”方从哲站不住了,连忙站出来,启奏:“此事重大,如今沈阁老、叶阁老不在朝中,是否可以等两位阁老回来再议?”

  “父皇,儿臣赞同皇兄为兵部尚书。”朱常洵在方从哲话落之际,跨列而出,在群臣错愕注视下,大声道:“儿臣以为皇兄之才能,完全胜任兵部尚书之职。”

  “不过儿臣以为,还是应等沈阁老、叶阁老回来后,朝廷共同决议。”

  “如此共推皇兄,皇兄为兵部尚书,才没有人敢挑刺,没有人敢再攻讦皇兄!”

  “否则儿臣担心,有人为了一己之私,即便眼下通过了决议,也会在今后质疑皇兄,恐会再生类似此番的激烈政争!”

  “毕竟很多人,不希望儿臣们这些藩王在朝中做事,在他们眼中,儿臣们这些大明的藩王,就该浑浑噩噩才行…!”

  朱常洵话落后,群臣错愕的看着这位义愤填膺的福王。

  方从哲则暗暗点头,心中暗赞一句高明!

  这番话说的,义正言辞的支持燕王朱泺出任兵部尚书,理由也给出了,就是在为他们所有藩王争取权利。

  大明的藩王,自从永乐时期后,就一代不如一代。

  现在一旦去了封地之后,终其一生,不得皇帝的恩准,都无法光明正大的离开封地。

  完全被圈养着。

  福王朱常洵明明白白的展示给大家,明着是支持燕王,可实际就是为同为藩王的自己谋求未来。

  但是,任谁也不能忽略,福王话里话外,也都支持沈叶两位阁老回朝,一致决议。

  可以把这当成福王试图阻止燕王初任兵部尚书。

  也可以把此当成福王为夯实突破祖制。

  毕竟若是在朝中重臣全都首肯同意,燕王初任兵部尚书,就等于祖制彻底的被撕裂。

  今后福王自己留在朝中做事,有人反对,福王完全可用燕王得到所有朝臣一致同意来反驳群臣。

  总之这番话云里雾里的,不被人抓住其真实目的的把柄!

  恐怕就连皇帝,也无法准确断定福王的目的吧?

  “陛下,还是等叶阁老、沈阁老回朝后,一同决议。”

  “陛下,此事有违祖制,需阁老们都在,一致同意才可。”

  ????

  朝中不希望朱泺出任兵部尚书的人,接二连三的开口请求。

  朱常洵听着满朝廷臣,绝大部分要求等沈叶回来,

  心中不由暗暗得意。

  这便是帝王心术!

  操弄人心,却又让人永远无法准确判断出真实的意图。

  朱常洵第一次用此等操权弄术的手段,这种达成目的,却将人心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感觉十分奇妙,令人陶醉。

  这些都是都人子永远也没有机会接触的。

  他即便做再多的事情,做成再多的事情又如何!

  能够行走文华殿,学习帝王心术的,只有他朱常洵!

首节 上一节 226/4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我给朱棣造梦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