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第295节
留下一群百姓,还在热恋的欢迎着朱常洵入城。
顾宪成连忙跟上,笑着宽慰道:“殿下,主持播州大胜的李文化是兵部侍郎,按照道理说,此番李文化为朝廷平定了迁延数年的播州之乱,功劳卓著,就是提拔为兵部尚书也不为过。”
“相信朝中的叶阁老,王阁老一定会安抚李侍郎的。”
顾宪成说的已经这么明白了,朱常洵哪里还不清楚。都人子南下播州,而播州现在还是在兵部侍郎李文化的管控之中。
可都人子却在李文化立下泼天大功的时候,推荐了朱常浩接任兵部尚书,无疑就是挡了李文化的路!
都人子去播州,定然无法得到李文化的配合,他就更加难以开展!
叶向高、王锡爵这两个老狐狸,也定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朱常洵想通后,脸上渐渐露出笑容。
徐弘基在一旁看着,不由微微皱眉,眼神余光瞥了眼顾宪成,流露出忌惮之色。
???
播州。
遵义府。
剿逆大营。
帅帐。
“李侍郎,燕王常胜军已经抵达绥阳,马上就要进入遵义府了。”
“是啊,李侍郎,我们剿逆大营是不是要去迎接一下燕王呢?”
“听说燕王几乎是被陛下发配到播州的,我们去迎接燕王,会不会让陛下不高兴?”
“不是传闻,燕王来播州,是为了播州的战后重建吗?”
“笑话,马将军,你什么时候听说过,一位皇子就要来这种穷山恶水的地方?这不是被贬是什么?”
????
一群人激烈的议论着。
京畿距离播州太远了,一些消息传到播州也变味了。
可作为剿逆总经略,李文化却知道朝廷的真实情况,这段时间,他收到了朝廷各方的书信。
其中还有叶向高代为专程,来自延禧宫的书信。
燕王朱泺来播州,虽然不是什么发配。
却也是被人排挤出朝堂的。
李文化有些犹豫,到底要不要去见朱泺。
兵部尚书之职因燕王朱泺失之交臂。加之燕王在朝中树敌过多,他若是表现的热情了,无疑会让燕王的敌人们,认为他李文化站在了燕王一边。
离开中枢时间久了。
他虽然了解中枢的变化,但是并不深刻。在没有真正了解中枢情况之前,他不愿太过亲近燕王朱泺。
“不迎接不合适,燕王毕竟是皇子。”
就在众人议论声渐渐落下之际,坐在左列首位的武将沉声说道:“可迎接也要把握好尺寸,不能让别人误会我们,尤其是不能让皇帝误会。”
闻声,李文化看向开口之人。
笑着询问道:“刘总兵,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刘涎在此番剿灭杨应龙中,与马千乘夫妇立功当为第一等,而且刘涎是总兵。
加之刘泛说的也十分中肯,他想听一听刘涎的意见。
刘涎抱拳答道:“总经略,卑职建议配人作为代表在遵义府迎接燕王,我剿抚大军在燕王抵达之前,退出遵义府。”
“也算是给燕王腾地方。”
“卑职愿意留下来代为迎接燕王。”
李文化深深看了眼刘涏。
刘涏是从辽东调来的。
为辽东李氏父子排挤,刚好播州杨应龙叛乱,朝廷需要兵源,李氏父子就乘机把刘涎等一干刺头打发过来了。
燕王朱泺可是让狠狠地打击过李氏父子,算是让刘涏出了一口恶气。
加之刘廷与祖大寿的关系不错,很有可能,刘涎收到过祖大寿的书信。可他不想让刘涏迅速的接触燕王朱泺。
略作沉吟,李文化笑着说道:“刘总兵的建议不错,不过,我想要马将军夫妇为剿逆大营代表留下来迎接燕王,我部大军向怀仁撤退!”
让马千乘、秦玉良夫妇留下来,是因为二人出身土司家族,与朝中没有什么复杂的关系,更与燕王朱泺从无交往。
二人为代表,既不会太过亲近朱泺,也不会因朝廷的关系而敌视轻慢了这位王爷。能确保他的中立态度,不会给他带来太多的麻烦。
刘涎看了眼李文化,知道他的心思被李文化猜到了。
他的确收到了祖大寿秘密送来的书信。他所部是从辽东调来的,仗打完了,辽东李氏父子也肯定不会让他再回辽东。可手下的上万名弟兄要被调到哪里?
祖大寿提议他留在播州,投靠燕王,并且在信中反复提到,燕王这个人处事公平公正,不会因为他们不是自己人就亏待他们。
并且详细讲述了朝 xian讨倭之战。只是很明显,李文化不给他这个机会。
“李侍郎,听说常胜军是大明第一等精锐,咱不服,咱想看看燕王的常胜军到底是何等风采!”
“对,李侍郎,大军后撤,末将想留下来看看常胜军比我部,强在哪里?”
“常胜军到底是名不副实,还是名副其实!”
???
有将领忽然不服开口后,帅帐内的一群武将纷纷嚷嚷起来。
李文化不由头疼。
这群武夫!
适才这些人出于政治考量,不愿意太亲近燕王朱泺。可武夫到底是武夫。
加之刚刚打赢了杨应龙,这群武夫对有着天下第一等精锐的常胜军也充满了不服和好奇。可李文化不能让这些人留下来。传到朝中,山重水远,指不定会给他李文化惹出多大麻烦。
可不顺着这些武夫也不行。而且他也对常胜军十分好奇。朝 xian战争早于播州结束,当时朝中就有人用朝 xian战争,指责批评播州的进展缓慢。
只不过燕王朱泺操刀回朝,并且以改革者的身份自居,引来朝中许多人敌视,没有人愿意抬高常胜军,继而抬高朱泺。所以这股批评声浪并不大,只是零星有人私下里指摘罢了。
略作沉吟,李文化折中道:“大军先撤,本经略与诸位将军退让海龙屯,居高临下,观摩常胜军到底是何等精锐,诸位以为意下如何?”
“还是经略有办法!”
“这个法子好,既不会显得太过亲近燕王朱泺,我们的目的也达到了。”
“倒要看看,常胜军到底是如何精良!”
??
“太惨了!”
“怎么会打成这幅人间炼狱呢,这可是我们大明的疆土!这群武夫!一旦打起来,杀红了眼,真的是什么都不管不顾了!”
“播州还能重建吗?”
???
绥阳至遵义的官道上,长长的队列,气氛压抑的缓缓向前行进着。。
队列中跟随朱泺南下的士子们,看着与他们背道而驰,衣衫褴褛,瘦骨嶙峋,眼神冷漠,甚至还带着一丝丝仇恨的大明百姓们。
以及道路旁边,不时就能碰到的无人收拾的僵硬腐烂尸体。
震惊、愤怒、悲观的议论着。
杨应龙在播州前前后后两次反复叛乱,朝廷与播州打打合合也数年之~久了。
来之前他们想到了播-州可能很惨。
可哪怕有了心理准备。
他们还是被播州的景象给震惊到了。
路边百姓那种冷漠的神色,让人彻骨的寒冷!
只是冷漠的看着,看着常胜军的将士经过。
只有在后面的大军经过之际,看着常胜军的将士,默默的从序列中三两人,或是四五人走出,将倒在路边的尸首抬起,装上马车的时候。
眼中绝望的冷漠才会出现一丝柔和的色彩。
逃难的队伍也才会渐渐停下来。
携老扶幼的人群观望着常胜军向遵义府,极为沉闷压抑的挺进。
麻木绝望的脸上,露出一丝犹豫徘徊。
嗒嗒嗒……
马蹄声急促的响起,孙承宗、袁可立二人从后面赶来,驱马靠近,看着前面更多的百姓逆着队列的方向冷漠擦肩而过。
孙承宗焦急道:“王爷,让卑职们出去告诉百姓们,我们是来善后重建播州的,让他们回去,朝廷不会不管他们的!”
众人下意识看向朱泺。自从进入播州,这位王爷的面色便阴沉的可怕。
这一路,少有人敢随意大声嚷嚷。
这几日内,大家一路上压抑的早已感到喘不过气了。
朱泺勒马顿足,回身扫过所有人的面孔,沉声说道:“你们以为,播州的百姓,还会相信我们空口无凭说的话?”
“看看这些百姓眼神中的冷漠!”
朱泺沉沉的面色变得一片赤红,扬鞭指着路边的默然走过的百姓。孙承宗等人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又说不出来。一路上的情况他们是知道的。
十室九空。有的城池甚至都空了。
只留下了满城遍地的尸体。
这其中究竟有多少是杨应龙干的,有多少是剿逆大营的朝廷兵马干的,谁都不清楚。
但是可以肯定,这种事情,双方谁都脱不了干系。
双方的纪律性都差不多,在播州反复你争我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