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第299节

  眼前五子感激回报的就是他。

  三子常洵,或许从小得到太多,占有太多,从不会想到分享,更不会明白,无私利计较的分享,很多时候,往往能够回报更多!

  希望他在南直隶做事,能够在做事中,明白这些道理吧。

  朱翊钧心中暗道一句。

  咳咳……

  龙庭轻微的咳嗽声响起,群臣面色顿时肃然。

  “常洛不得放肆!”朱翊钧面露严肃的申饬道。

  “儿臣请罪!”朱常洛连忙作揖请罪。

  朱翊钧拧眉做出一副犹豫之状,沉吟道:“你们说的都是有些道理的。”

  “这样吧,播州刚刚平定,还需要大军进行弹压,剿逆大营,卫所民 jun可放行遣返回乡。”

  “八省常备军暂且停留在播州,维持播州平稳。”

  “至于是否接受燕王朱泺的整训,此事便由讨逆大营与朱泺进行协商吧,若是他们愿意,便整顿,不愿意便算了。”

  “今日是这一年最后一次早朝,其他事情便放在年后处理,朕有些乏了。”

  陈矩得到暗示,连忙站出来,大声道:“退朝。”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帝离开后,留下满朝廷臣一脸愕然。

  这算什么命令?

  皇帝这分明就是在和稀泥!

  “陛下到底是什么意思?”

  “帝心难测啊!”

  “算了算了,现在朝局混沌,我们还是先看看再说吧。”

  ???

  廷臣们议论着走出奉天殿。

  朱常洵眯着眼睛,眼神阴霾的看着朱常浩独自一人往后宫方向走去,咬牙低声吩咐身边的叶向高:“想尽一切办法,拉拢李文化!”

  “让他控制好剿逆大营,绝不可让朱泺染指剿逆大军!”

  “那可是八省联军!绝大部分都是要回到本地的,若是让都人子染指,等于他的军事势力,就会遍布八省!”叶向高的面色也十分凝重,点了点头:“殿下放心,臣会安排的,此事王长袖也绝对不会坐视成行。”

  “他也不想燕王朱泺的地位牢不可动!”

  “张明成这个老夫子,虽然是站在燕王一边的,但是对于燕王掌兵也是反对的,他一定也会书信于李文化的。”

  ???

  遵义府。

  城外一片荒废了的农田。

  不远处便是常胜军大营。

  秦良玉在孙承宗的带领下,从大营而出,来到农田边,看着带着王妃东哥、戚金正在田中,赤着脚浇水的朱泺。

  尤其是朱泺,一手用瓢浇水,一手还握着一个云贵产出的鬼芋,一边吃一边干活。

  秦良玉看到这一幕都愣怔了。

  一位王爷,一个王妃,一位王府长史,竟然亲自种田?

  就算是作秀给百姓看,至少也应该多种一点吧?秦良玉目测了一下,大概只有一分地大小一块。

  孙承宗看着满脸错愕的秦良玉,笑着解释道:“秦将军这些时日多在各地督查,不知也是正常的事情。”

  “这块地中种的东西,王爷可宝贝的很。”

  “平日里,只有王爷、王妃还有戚长史能在这里,戚长史更是遵照王爷的命令,晚上休息,也就在那边的茅草屋。”

  “军中的糙汉子们,更是被王爷严令,不准靠近据此百步。”

  “所以我们也只能在这里等着。”

  秦良玉注视着,发现他们,往他们这边走来的朱泺,低声询问道:“不知王爷在此处种的是什么?”

  “王爷称之为土豆,据说是皇室专供菜蔬,能吃到这种菜蔬的,也只有皇室以及达官显贵们。”

  闻言,秦良玉不由皱眉。现在播州的百姓,才勉强不被饿死,这位王爷便开始享福,在播州这种遍地饥民的地方,种植只有皇室、达官显贵才能吃得上的菜蔬?

  秦良玉心生反感的同时,又有些不解。

  觉得这不像这段时间内,她所了解的燕王。

  已经二十多日,快一个月了。

  在这段时间内,燕王朱泺不折不扣的遵守着当初他自己下达的命令。

  与王妃一同住在一间茅草毡房内。

  唯一比普通将士好一点的,就是毡房的位置清净,不会受到太多干扰。

  而且这位王爷最初粮食紧缺的时候,也的确执行着每天三两口粮的规矩。

  也就这段时间,丈夫帮其洒出了一百万两银子,购入了大量的粮食,才增加到每日七两口粮。

  这位王爷的口粮,还不如身边这位孙参谋的多。

  用这位王爷的话说,特殊时期,干体力活多的人,要分配多一些口粮。

  这样一个人,不应该在情况刚刚好转,便想着发种皇室、达官显贵才能吃得到的奢侈菜蔬吧?

  “拜见王爷。”秦良玉看着朱泺走来,连忙收拾思绪,参拜道。

  朱泺询问道:“秦将军,各地跑了一圈,我们派往各地主持的士子和将领们表现怎么样?有没有让秦将军你动刀?”

  “王爷治军严明,派往各地的将领,士子参谋们,没有一人敢享福于百姓之前,严格按照王爷你的要求在执行!”

  朱泺满意的笑了,说道:“我这个王爷,他们的指挥使都在这里吃苦,晾他们也不敢享福于本王之前。”

  “此事如此,其实军纪也是如此,乃至一个国家,一个朝廷都是如此。”

  “站到越高,就越高明白责任的重大,越要严于律己。”

  “我们上面的当权者紧一分,下面就不敢比我们松,甚至要做的比我们都要严谨。”

  “反之,如果我们松懈散漫一分,下面的人就敢上行下效,做的更加离谱,他们敢给你松懈散漫三分!”

  “其实秦将军你的这个结果,本王早基本预料到了。”

  秦良玉抱拳铿锵道:“王爷既知晓此道理,为何要在这里,种植这等只有皇室、达官显贵才能吃得上的菜蔬?”

  “若是让下面派往各地的将士们知晓,是不是会如王爷所言,松懈散漫三分?”

  孙承宗着急道:“秦将军,你误会了……是我没有向将军解释清楚……”

  朱泺摆了摆手制止孙承宗,也不生气,笑着说道:“秦将军,本王栽培的这种菜蔬名为土豆,的确是专供皇室菜蔬体系中的一种。”

  “原本是上林苑的农户在种植。”

  “刚开始传入我大明的时候,这种菜蔬对我们大明气候的适应性差,产量低,而且不易成活,所以只是作为皇室专供菜蔬。”秦怀玉默默点头。

  这倒是能够理解,产量低、不易成活,的确是不能广泛流于民间。

  若是此物十分美味,就算不是特别美味,只要知道是皇帝吃的,一定会在民间,被富贵人家追捧。而大范围的种植,满足了大明富贵人家的口舌之欲。

  占用了大量土地,就会挤压其他粮食作物的产量。

  “不过经过这些年的栽培后,土豆的存活、产量其实早已经解决了,可经过多年的皇室专供,却成为了皇室专供菜蔬体系中的一种。”朱泺说着不由苦笑摊手。

  其实土豆的栽培从十六世纪初就传入了大明,并且得到了培植。

  而且后来逐步解决了气候影响,造成的产量低、存活率差等问题。可就是因为变成了皇室专供菜蔬,无法在民间普及。

  上林苑种地的农户不会管其他的,他们明知这种作物的产量十分大,但他们的任务就是为皇室以及京畿的达官显贵们种菜。并且保护技术不外传。

  不会影响这种菜蔬尊贵的象征性!

  而皇室、达官显贵们呢,只负责吃,他们也不会过问此物的产量。

  据朱泺所知,历史上土豆大面积推广,是在清朝乾隆年间,乾隆废除了皇室专供菜蔬体系,土豆的种子,以及种植技术,才随着那些被遣散的上林苑农户,流传入民间。

  朱泺重生后就见过,也食用过土豆。不过刚开始他要为自己处境担忧,回到朝中后,又有诸多事情牵扯。他在谋划来播州的时候,就打上了上林苑土豆的主意。

  播州多山,种植其他作物的产量,完全比不上土豆。而且土豆不但根茎可以食用,就是叶子在必要的时候,也是可以食用的。

  播州的气温,几乎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

  “是卑职误会王爷了!”秦良玉连忙道歉,紧接着,秦良玉提议道:“王爷,朝廷为了播州百姓,拿出皇室专供菜蔬,若是百姓知道,定可对朝廷感恩戴德。”

  闻言,朱泺连连摆手,苦笑道:“还是不说的好,本王做事喜欢低调大胆的做,高调宣传就不必要了。”

  秦良玉不由不解皱眉。

  不过当他注意到孙承宗忍着笑,便瞬间恍然大悟。

  很明显,这种推广并没有征求得皇帝的同意。

  或者说是瞒着皇帝,瞒着朝廷进行的!

  朱泺转移话题说道:“此番命你们夫妇回来,是有事情询问你们。”

  “若是本王想要将整个播州的土地集中,收归本王藩王府名下,由播州藩王府供应他们吃穿用度,以及百姓子弟读书识字,你以为可不可行?”

  朱泺看着秦良玉面色大变,要开口时,他抬手制止道:“不要急着回答,这个问题本王同样问了稚绳等人。”

  “今天是元宵节,等人都到了后,我们一同商议此事,现在你可以好好琢磨琢磨这个问题。”

  “等马将军到了后,你将此事告知马将军。”

  “之所以征求你们的意见,是因为这里民宗复杂,你们同样是土族出身,站在你们的角度,想一想,百姓能否接受。”

  秦良玉的面色沉重极了,整个播州的土地收归藩王府。

  虽然藩王府供应百姓吃穿用度,孩子读书识字。

  可这与其他藩王侵占土地有什么不同?

  唯一的不同,或许就是这位王爷大发慈悲,给百姓的较其他藩王更多一些?

  可这种更多能够持续多久?

首节 上一节 299/4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我给朱棣造梦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