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第31节
对于这群人的意论,徐信现在也有些犹豫不决起来。
他也在思考着,朝廷到底是何用意。
朱泺现在的表现,实在是不得不让他忌惮。
以朱泺的本事,没人会怀疑,假以时日,他将会登上更高的权力舞台。
若是到了那个时候,他们亲自扶持起来的朱泺,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戚家军呢?
不想清楚这里面的利害关系,徐信是万万不敢下赌注的。
而这个时候。
京城,锦衣卫,北镇抚司。
郑养性一脸的谦逊,躬身对着锦衣卫都指挥使骆思恭说道:“大人,这朱泺究竟是何用意?他虽然如今是蓟州卫的指挥使,但却也是我们锦衣卫的百户啊!”
“那封奏折,明明是让我们锦衣卫传送的,没送到咱们镇抚司衙门来,却送到了内阁,这不是白眼狼吗?”
骆思恭眉头紧锁,及至到了此时此刻,骆思恭依然有些震惊。
奏折已经直接送到了内阁,但是里面的内容,骆思恭自然是早就知道了。
别人不知道,但骆思恭却是清楚,那叶赫那拉氏在德尔格勒的率领下,到了大明边关,请求归附,这一定有朱常洛的手笔在里面!
朝廷的旨意只给他皇长子朱常洛自行募兵一万,但这皇长子朱常洛的胃口却比自己想象中的大得多!
他竟然还要吞掉叶赫那拉氏族中的一万精锐骑兵,让自己麾下兵力达到两万众!
一念及此,骆思恭觉得自己先前对皇长子朱常洛做出的判断,还是太保守了!
这又一次刷新了朱常洛在他心里的分量!
“皇长子,你到底是何用意?你要干什么?那叶赫那拉氏的一万精锐骑兵,朝廷怎么可能会交给你?”
骆思恭内心暗暗疑惑不已,他比谁都清楚,内阁那些老油条是什么德行了。
朱常洛出自锦衣卫,那就是那些文官集团的眼中钉,肉中刺!
若他朱常洛出自文官集团,这件事倒是还有回旋商量的余地!
可出身锦衣卫,却让文官集团注定不会让他拥有太大的权力。
让他成为蓟州卫的指挥使,也不过是文官集团想要借着他的手,成为文官集团的利刃,把戚家军分解罢了。
“大人?”
见骆思恭皱眉不语,郑养性忍不住再次喊了一句。
骆思恭终于回过神来,冷冷的看了一眼眼前的郑养性,心中却是冷笑连连。
这郑养性是郑贵妃的侄子,此时因为这件事来找自己,试探自己的口风,十有八九是出自那位娘娘的意思了。
不过骆思恭却猜不透,那位娘娘想要做什么。
“怎么了?”骆思恭面无表情,缓缓反问道。
“大人,咱们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好让那朱泺明白,就算他现在是蓟州卫指挥使,可是一旦没有我们锦衣卫的支持,他什么都办不成!”
郑养性眉头紧锁,语气之中已经隐隐带着一丝怒意。
骆思恭扯了扯嘴角,突然醒悟过来!
看来那位娘娘的用意很简单啊,不过是看朱常洛一战成名,成了朝廷红人,想要收为己用罢了。
不过那位娘娘倒是好算计,知道朱常洛年纪轻轻,又如此战功赫赫,觉得这么抛出橄榄枝,那年轻人不一定会接受。
因此这才想着,先借锦衣卫之手,挫一挫那年轻人的锐气再说。
不过嘛,锦衣卫岂是你想驱使便可驱使的?
想让锦衣卫成为你手中的刀,难道你把本都指挥使当傻子不成?
别说骆思恭已经知道了朱常洛皇长子的真实身份,就算骆思恭不知道,也绝不可能让锦衣卫成为那位娘娘手中的工具!
那位娘娘虽然倍受皇帝宠爱,可这跟锦衣卫何干?
锦衣卫可没从那位娘娘那里得到过任何好处!
骆思恭很清楚,能坐在锦衣卫都指挥使这个位置上,已经是他能爬到的最高峰了。
朝廷是不可能让一个锦衣卫都指挥使得到更多权力的,这已经被无数先辈用生命和鲜血证实过了。
永乐年间的锦衣卫都指挥使纪纲,曾经就有过这样的念头,但下场却是无比凄惨。
此后的历任锦衣卫都指挥使,能善终的寥寥无几,活下去就算是万幸了,还敢觊觎更大的权力?
别说皇帝不会答应,朝臣也不会答应,这无异于自寻死路。
如今明知道那朱泺便是皇长子朱常洛,骆思恭自然更加不会让锦衣卫成为郑贵妃手中的刀。
当然了,直接拒绝自然也不合适,一念及此,骆思恭这才缓缓笑道:“不用担心,我们锦衣卫自然会出手。”
骆思恭话音落地,郑养性却是皱眉疑惑起来。
骆思恭见郑养性显然没听懂自己的言外之意,只好耐着性子解释道:“锦衣卫会出手的,让那位锦衣卫出身的百户,手握两万兵马。”
第51章 谁来统领
骆思恭说到这里,郑养性才松了口气,知道了骆思恭的意思。
郑贵妃跟郑养性千算万算,算到了朱泺是出身锦衣卫,但却忘了,锦衣卫跟朝臣之间的关系。
自太祖朱元璋以来,两百多年了,锦衣卫跟朝臣之间的对立关系,就始终未曾变过。
锦衣卫上达天听,只听命于皇帝,负责监察天下!
文武百官自然视锦衣卫为眼中钉肉中刺,他们也曾努力过,试图让皇帝废掉锦衣卫这个衙门。
但可惜的是,锦衣卫早已遍布天下,势力庞大。
就连皇帝,也不可能说废就废掉锦衣卫,皇帝也只能想尽一切办法,让锦衣卫为己所用,唯独不能生出废除锦衣卫的想法。
如今两百多年过去了,锦衣卫早已是千千万万之数,大明天下,何处没有锦衣卫的身影?
水可载舟,亦能覆舟!
“大人英明神武,既然如此,我们锦衣卫只需要作壁上观便行了,让那小子清楚,一旦没有我们锦衣卫的支持,他成不了任何事!”
明白了骆思恭的意思,郑养性自然开始了溜须拍马。
骆思恭懒得跟他多费口舌,随便客套了几句,便将他打发走了。
看着郑养性的身影消失在视线中,骆思恭这才意味深长的笑着自言自语道:“有趣有趣,越来越有趣了。若是日后朱泺的身份曝光了,你们知道了他是皇长子朱常洛,不知道还会不会想着让他为己所用?”
此时的骆思恭,对皇长子朱常洛的好奇心,已经越来越大了。
这个皇长子朱常洛,每一次有关他的消息传来,都会让人觉得震惊。
只是骆思恭却是想不明白,皇长子朱常洛究竟是怎么想的?
何故要离开京城,离开大明的权力中心皇宫,去了北边边关,从最底层开始?
朱常洛选择的这条路,风险太大了!
虽然一旦走出来了,那就是一步一个脚印,极为踏实的路!
难道皇长子朱常洛背后另有高人?
指点他做出这个选择的?
骆思恭不知道哪条路才是对的,哪条路才能登上至高点。
但在骆思恭看来,皇长子朱常洛做出选择,血洗延禧宫之前,朝臣支持他被立为太子的占了大多数!
而现在,当朱常洛选择风险最大的这条路后,朝臣支持他的人,已经十不足一了。
如今三皇子朱常洵,已经在皇帝的应允下,去了文华殿听课。
没了文官集团的支持,朱常洛选择的这条路,注定布满荆棘。
甚至因为朱常洛的这个选择,导致三皇子朱常洵意外得到了更多的朝臣支持,如今看来,朱常洵的崛起速度远超之前,朱常洵的崛起之路也远比朱常洛选择的路更为平坦,更为便捷。
在郑氏家族的支持下,三皇子朱常洵为人谦和,出手阔绰,宫中上上下下,对三皇子朱常洵的态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便连宫外亦如是。
何况也是因为朱常洛的选择,让皇帝频繁临幸了皇后,此时的皇后已经有孕在身了。
骆思恭不知道朱常洛的选择结局如何,骆思恭也猜不到,未来究竟是谁,才能登上那个至高点。
他在思考,他应该把赌注下在哪一边。
皇宫,内阁。
朱常洛的奏折就摆在大臣们面前,此时内阁大臣们,已经争论了半个时辰之久了。
叶赫那拉氏的归属,究竟要交给谁?
“叶赫那拉氏请求归附大明,这是值得普天同庆的喜事!何况人家已经点名朱泺,是奔着朱泺来的。所以我觉得,可以暂时将叶赫那拉氏的统领权,交由朱泺!至于以后,可以再另选合适之人接手。”
张位慷慨陈词,身为礼部尚书,他很看重朱常洛。
这位礼部尚书,在张居正执政期间,因为上奏弹劾张居正,出门要用三十二人的大轿,如此严于律人,宽于律己,实在是愧为首辅,而被张居正贬谪到边疆之地。
虽然跟张居正合不来,不过张位却是更加倾向于改革派的。
朱翊钧登基为帝之后,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一边清算着张居正的党羽,一边废除着当初张居正变革的条例。
不过这位万历皇帝倒是也没叛逆到,只要是张居正提出的,都废除的地步,倒是也保留了一部分,比如银本位。
甚至也提拔了一些改革派大臣,除了这个张位,内阁首辅赵志皋便也是其中之一。
不止如此,就连张居正的门生于慎行,也被万历提拔了。
万历不可否认是很聪明的,虽然数年不曾上朝,却仍然能把控朝廷,足见他的智谋并不低。
“此举欠妥!”
张位话音落地,叶向高当即一步上前,反驳道:“朝廷已经准许那朱泺自行募兵一万,若是再将叶赫那拉氏的一万骑兵交给他统帅,他一个蓟州卫的指挥使,坐拥两万兵马,又如此年轻,日后怕是难以掌控!”
内阁次辅沈一贯闻言,此时也是出声附和道:“我也觉得此举不妥,诸位大人莫要忘了,那朱泺可是从锦衣卫走出去的。”
沈一贯话音落地,所有人的眼神都不由得升起一抹忌惮之色来。
锦衣卫,从太祖朱元璋开始,就已经是人人闻之色变的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