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第322节
南直隶。
燕王妃怀孕的消息传来后。
尤其是紫禁城百姓关于此事的热议传来后,福王身边的所有人,都有些战战兢兢。
是日。
南直隶福王临时府邸。
魏国公徐弘基、南直隶改革的幕后主导者顾宪成,南直隶九卿就在接到福王的命令后,悉数赶来福王府邸。
朱常洵书房中。
众人看着面色沉凝的福王,谁都没有率先开口。
大家心里都清楚,福王这些时日的心情不好。
“谁为本王介绍一下,至目前为止,南直隶的商税总计收入多少了.「?”
来了!
福王要反击了!
众人听闻朱常洵的话后顿时了然,福王迫不及待要搬回紫禁城内的人心了。
其他人唰一下看向顾宪成。
这些事情,作为南直隶改革的幕后主导者,顾宪成最清楚。
顾宪成在众人注视下,从袖口拿出一张折子,翻开自信笑着说道:“禀殿下,毁田种桑的缘故,今年南直隶的粮赋收入较少,现在尚未进行统计,这部分需要九卿的诸位大人操劳了。”
“至于商税,到目前为止,总计一拜三十万两,就商税而言,南直隶一地,已经超过了往年朝廷一年的商税总和。”
“叔时有信心,到年底,我南直隶一地的商税就可以达到两百万!”
“是朝廷往年六十万的三倍有余!”
“嘶,竟然这么多!”
“有这份成绩,今年南直隶可以在中枢露脸了。”
“是啊!太好了!没想到短短不到一年,取得的成绩就如此大!”
“这都是福王的功勋!”
“对,要是没有福王,南直隶往年可绝对没有这么亮眼的地方财政!”
???
顾宪成透露出的消息,令南直隶的九卿们激动莫名。
这多半年时间,他们附同福王改革,家族暗中早已赚了大笔的钱货。
而这份亮眼的成绩单,也有他们的一份功劳!
作为南直隶九卿,某种程度,他们其实与中枢的阁臣们就差半个级别。
很多时候,提拔阁臣,都会从南直隶九卿中选拔。
如果有了这份功绩记录在吏部的考功文卷中,将来内阁有所变动,他们被提拔入京,位极人臣,希望就更大了。
简直就是名利双收!
所以才会纷纷激动的恭维福王,跟着这位王爷,果真是没有错!
朱常洵听了顾宪成的汇禀,又听着众人对他的恭维,面态渐渐露出一丝笑容。
不过开口却说道:“还不够!两百万两不够!”
“本王希望年终能够达到三百五十万两!”
顾宪成微微愣怔片刻,就露出了然神色。
他们明白朱常洵为什么要求三百万两了。
这是不但要在商税上超过燕王朱泺为朝廷的贡献。
而且还要把天津卫弥补矿税的部分算进去。
要凭借南直隶一地的商税,全面压到燕王党取得的成绩。
顾宪成、徐弘基等人并没有激动,相反却皱紧了眉头,他们倒不是不想,而是两百万两与三百五十万两相差的数额实在是太大了。
“殿下,一百五十万两,实在,实在……”顾宪成委婉说道。
徐弘基没有开口,这种令朱常洵不快的事情,还是顾宪成自己去担着吧。
哼!
果不其然,朱常洵听闻后,微微冷哼,目光扫视众人,冷冷说道:“在座的诸位,这一年都没少赚吧?”“为庆祝南直隶改革的初步见效,从本王南直隶改革中,受益丰厚的人,难道不应该主动的为朝廷捐献特别摊派税赋吗?”
“诸位难道就不能帮本王吗?”
“你们要知道,我们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你们帮本王,其实就是帮大家!”
九卿们相互眼神交流。
这话说的是没错,可是让大家把装到腰包中的钱拿出来,这……这有些强人所难了。
何况,这位王爷是不是想要依次为切入口,让大家也纳税呢?
要知道,即便是秦淮河开埔,码头进出关收取的商税,也是那些海商的,与他们这些人无关。
口子开了,这位王爷是给朝廷立了一大功,可他们今后就要不断的被朝廷剥削了。
“殿下,非臣等不愿。”有九卿站出来,小心翼翼委屈说道:“为了推动南直隶的改革,臣等先是借粮给百姓,然后有筹措资金百万,让东林报这份南直隶改革的咽喉得以在天下刊发。”
“前不久,臣等又响应殿下的号召,为剿逆总经略筹集协饷三十万。”
“半年多来,臣等的确受益于殿下在南直隶的改革,但也是入不敷出……”
啪!
朱常洵听到这里的时候,忍不住拍案而起。
他指着起身诉苦的九卿,怒骂道:“你当本王是三岁小孩吗?你们借粮给外面的百姓,来年你们可以赚几倍、十几倍,当本王不清楚是吗?”
“单单是这一项赚取的银钱,就是你们捐献一拜三十万两的几倍!”
“殿下,殿下……冷静,冷静……”一直站在朱常洵后面的郑养性连忙按住朱常洵,安抚朱常洵的同时,摆手让九卿们先出去。
等九卿们离开后,朱常洵才气喘吁吁的坐下。
面色阴冷的难堪。
徐弘基瞥了眼顾宪成,小心翼翼的说道:“殿下,这些人其实主要是担心,殿下你一次为切入契机,打破绅权、官权不纳税的惯例。”
“若是殿下给他们吃颗定心丸,然后让顾先生去与他们沟通,想来应该可以说服大家的。”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他们也都明白。”
顾宪成唰的看向徐弘基,心中忍不住想要骂娘。
姓徐的阴险至极,抢先把这件得罪人的事情推给了他。
顾宪成察觉朱常洵看过来,连忙拱手道:“殿下,乡绅们为了改革,以及剿逆大营,贡献的的确已经很多了。”
“若是再把一百五十万两的重担压在他们身上的确有些强人所难,叔时以为,南直隶的那些受殿下扶持的小商业主、小工坊主,应该有所表示。”
“燕王都能得到北直隶小商业主、小工坊主的回报,殿下为南直隶的小商业主们付出了多少,他们怎么也应该有所回报吧?”
“不若这一次的一百五十万两,小商业主、工坊主分摊九十万两,剩下的六十万两由他们分摊。”
“这样也能表示殿下对他们的体恤。”
徐弘基不由瞥了眼顾宪成,心中暗骂一句卑鄙!
他丢给顾宪成一个烫手山芋,没想到顾宪成竟然这么化解。
绅权、官权们分摊六十万两,顾宪成完全可以对这些人说,这是他费尽唇舌才为他们争取到的。
相反不会得罪人,还会得到这些人的感激。
而顾宪成分明又担心福王不答应让小商业主、工坊主分摊九十万两的高额重负,故意提及北直隶小商业主们对燕王朱泺的回报。
此举分明就是在刺激福王。
处处想要与燕王比较的福王,心中定然不平衡,觉得南直隶那些小商业主们,不如北直隶的小商业主们。
如此,答应顾宪成提议的可能性就更大。
若是再考虑福王不愿得罪绅权、官权,不希望与绅权、官权离心离德,那么这个提议通过的可能性几乎有九成!
至于那些刚刚得到一定发展的小商业主、小工坊主,就成了顾宪成权衡利弊要牺牲的群体了。
徐弘基看向朱常洵。
朱常洵学着父皇思考问题的模样,食指制度轻轻敲击着桌案,在琢磨顾宪成此举背后的目的。
整个人显得多了一丝高深莫测。
片刻后,朱常洵心中暗暗冷笑,徐弘基琢磨清顾宪成这个方案背后的一系列目的。
他也琢磨清楚了。
指肚敲击桌案的速度愈发的快了几分。
笃笃笃的声音,带着压迫感响起。
朱常洵故意逼视着顾宪成,他要用这种方式来提醒顾宪成,他都明白。
他观察过,父皇就是用这种方式,隐晦的敲打臣子的。
这就是权术!
他可以同意顾宪成的方案,但他得让顾宪成知道,别以为能瞒得住他!
“可!”
某刻,朱常洵简单的说了一个可字。
顾宪成当即起身,兴奋激动道:“殿下英明!”
朱常洵对顾宪成的反应十分满意,唇角不由微微上扬,起身踱步来到窗前,目光看着西南方向,心中暗暗冷笑道:“都人子!三百五十万两!你拿什么跟我比!”
“我有南直隶的膏腴之地!我有天下绅权、官权背景的大商业主、工坊主,最为富有一群人帮助,你拿什么跟我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