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第342节
情况很不好啊。
尤其是赵志皋汇报到北方各省的时候,一场大旱,在赵志皋汇禀中反映的淋漓尽致!
晋地本是北方粮赋大省。
以往每年最少为朝廷提供五十万斤粮食的粮赋。
可今年,竟然只有十万斤!
只有往年的两成!。
其他河 nan、山 dong、陕 gan也差不多。
甚至陕 gan连往年两成都没有。
朝廷粮赋锐减如此之大,由此也可以推断百姓的收成了。
朱常洵的脸色也很不好看,尽管他极力的掩饰着。
此刻,朱常洵只觉得心惊肉跳的。
都人子那篇文章提及北方大旱,警示了他。
但他绝对没想到会这么严重。
赵志皋的那些与往前两年对比的数据,让他有种坐卧难安,如芒刺背的感觉。
“陛下,北直隶是北方各省中,唯一亮眼的。”赵志皋凝重的面色也不由露出一丝笑容。
这让群臣不由好奇。
便闻赵志皋汇禀道:“北直隶一年内,新增人口三万余人,得益于北直隶推行天津卫民间组织模式,抗旱生产自救得利,百姓与乡绅谈判减 zu得力,朝廷减负的情况下,收缴粮赋六十万三千七百斤,去年是九十万六千八百斤,前年是九十一万三千五百斤。”
“达到了过去两年近七成!是北方各省情况最好的。”
“通过瑞王利用民间有序组织调查得出,百姓家中有余粮人均一百五十斤,有存钱七百文!”
“北直隶商税总计收入两百九十三万……”
“等会!”
叶向高猛地开口,扭头错愕看着赵志皋,所有人都一脸震惊看着赵志皋。
“首辅你没有说错吧,北直隶的商税两百九十三万两?我记得去年北直隶的商税总计才不过七十万两对吧?”
“去年北直隶的小商业主、工坊主就跟着燕王在天津卫赚钱,今年即便一年,最多也是一百四十万两左右才对,怎么会有两百九十三万两!”
朱常洵紧盯着赵志皋,隐于宽大衣袖中的手忍不住捏紧了。
皇帝也十分震惊,他好奇询问道:“首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们没有统计错吧?”
两百九十三万两,若是算上天津卫的五十五万两,就是三百四十八万两!
这还没算补充矿税的两百四十万两!
还没算北直隶的粮赋呢!
这些都算上,反而超过南直隶两倍有余了!
就算是永乐朝刚刚北迁,北直隶发展最繁荣的时候,也没有这种成绩!
赵志皋在众人震惊的关注中,笑着说道:“是臣没有解释清楚,臣这里还有两道折子,这是北直隶能取得如此可喜成绩,最为根本的原因!”
不是弄错!
不是老胡裱匠弄错!
朱常洵、叶向高等人看着赵志皋从袖口又拿出两道折子,眼睛不由微微眯起来。
??
“顾先生,最新消息,北直隶商税三百四十八万两!”
哗啦!
“什么!你再说一遍!”顾宪成蹭一下起身,眼睛瞪大了,难以置信的盯着醉仙楼的掌柜的。
袁崇焕的脸色也变了,缓缓起身。
醉仙楼掌柜的艰涩重复道:“千真万确,是从延禧宫送出来的消息,就在刚刚,首辅总结,北直隶的商税三百四十八万两,粮赋都有七十万斤!”
顾宪成摆了摆手,等掌柜的离开后,面色沉凝道:“我想我知道,我们忽略了什么,元素准备笔墨纸砚,我要写一篇文章,尽可能的为福王造势,为南直隶造势,快!,,
“先生北直隶怎么可能有三百四十八万两的商税,我们忽略了什么?”袁崇焕准备着笔墨纸砚,好似比顾宪成都急切。
“只能是哪两个被我们忽略的地方。”。
???
“陛下,这是蓟州卫和山海关年中送上来的折子。”
奉天殿内,在廷臣们眼睛急切注视下,赵志皋慢条斯理的拿出两道折子,笑着说道:“北直隶三百四十八万两税银,除天津卫的五十五万两进出关商税,北直隶小商业主、工坊主正常商税的一百五十万两外,剩下的一百四十三万两,分别来自蓟州卫九十万两,山海关五十三万两!”
“怎么可能?”
“山海关和蓟州卫两个府一级的衙门,怎么可能收缴这么多的商税?”
“这不可能,就是山海关的商税,都差点超过天津卫,这怎么可能!”
廷臣们交头接耳激烈的议论起来,议论中,多是表示怀疑。
朱常洵隐于衣袖中的双手紧紧的攥着,他恨不得立刻抢过赵志皋手中的两道折子看个明白。
他给叶向高暗暗使了个眼色。
叶向高硬着头皮拱手道:“首辅,还是给大家解释解释吧,两地既无大量的工商业,又无开埔,为何能有这么多的商税收入?是不是两地欺上瞒下!”
许多即便觉得难以置信的人,都不由翻了翻白眼。
你叶进卿急昏头了吧。
这可是朝廷大议,报上来的税银,到时候是要纾解国库的。
谁敢谎报?
不怕掉脑袋吗!
不过众人心中也都如同猫抓似的,心痒难耐,急切盯着赵志皋。
皇帝此刻已经从震惊中回神,他看着于慎行、张位、赵志皋,楼大有,乃至站在右侧最前面的五子朱常浩,都一脸平静。
很显然这几人或许早知道这个结果。
而这几个人,也是朝中,与他那个混球儿子走的最近的。
“首辅,给大家说说个中缘由吧。”皇帝唇角泛起笑意,轻松说道。
现在已经可以预见,今年朝廷的财政状况会很良好!
先生改革全面失败后,今年怕不是财政状况最好的一次!
“臣遵旨!”
赵志皋躬身领命,继而说道:“臣也忽略了蓟州卫和山海关,也都被两地两天前送来的折子惊到了,并且如同诸位同僚,第一反应便是不相信,为此臣派出人专门质询两位确认。”
“昨天得到的切确回复,并且派去的人,也深入的看了两地,确认了两地上缴如此多商税的原因。”
“因为一来一去这么耽搁,北直隶的总结,臣也是昨天才弄好的。”
叶向高等人总算明白,为什么赵志皋昨天还拉于可远壮丁,帮忙总结北直隶。
不过赵志皋这番解释的废话,却让等的心急的人有些忍不住了。
赵志皋似乎也察觉到了周围落在身上目光的不善,转而说道:“蓟州卫指挥使叶邦荣,在卫所私有化后,抓住民间压抑被释放,产生的高度活跃性,以蓟州卫官府的名义,与塞北草原进行联系。”
“同时有组织蓟州卫的个体小商业主、工坊主,以官府为桥梁,为蓟州卫军户匠籍个体小商业主、工坊主的后盾,将蓟州卫的铁锅、瓷器、木器贩卖到塞北,用以物易物的方式,换取塞北鞑靼人的牛羊马等牲畜`.。”
“然后再将换回来的牲畜,组织起来,向中原各地销售。”
“这么左右一倒腾,蓟州卫的百姓富裕了,蓟州卫的商税规模出现了极大的增加。”
“山海关也差不多如此,不过山海关只是祖大寿将军在支持,山海关的地方官员对祖总兵这种行为配合的不够好,甚至还在其中掣肘,在臣派人去查探确认之际,山海关地方父母官还向派去的人弹劾祖总兵。”
“言祖总兵勾结塞北草原人,有图谋不轨之嫌。”“山海关的地理优势,远超蓟州卫,更有利于与塞北交易,就是因为地方府衙的掣肘,使山海关坐拥地理优势,反而无法发挥真正的价值。”
“臣请求朝廷另选贤能,前往山海关!”
至此,所有人都明白怎么回事了。
他们忘记了这两地也有他们的地里优势。
虽然没有海运,可他们直接对着塞北,塞北也有极为广阔的市场!
至于为什么之前没有意识到,也是习惯性使然。
能够出塞互市的,大多都是大商业主、工坊主。
这些人即便出关也是不需要向两地边关缴税的。
他们根本没有想到,两地竟然以官方的形式,组织那些没有能力出塞的个体军户们,将他们个体产出的,规模很小的货物组织起来,搭建一个官府平台,以官方的形式与塞北进行交易。
这种办法,分明就是天津卫模式的一种变种嘛!
天津卫组织的是小商业主、工坊主。
两地小商业主、工坊主稀少,他们组织的是以军户匠籍为主要群体的个体百姓人家!
燕王党!
十分相似的做事风格和官方平台模式,这就是呼之欲出的燕王党!
阴魂不散!
许多敌视朱泺的人,此刻暗暗咬牙切齿。
叶向高转身冲着龙庭一拜:“陛下,两地的商税虽然可喜可贺,可两地背着朝廷以地方私联塞北诸部,甚至将禁止输出塞北的铁器等违禁之物贩卖到塞北,不能这么干,这会助长塞北的势力,将来必定自食恶果!”
“不然!”叶向高一动,立刻有人准备附随弹劾,不过就在这个时候,右侧最前面传来反驳声。
众人看去,便见瑞王朱常浩转身,冲叶向高拱手笑道:“叶阁老怕是弄错了,皇兄在蓟州卫击败彻辰汗布延的时候,重新签订了双边和平条约。”
“本王若是没有记错,其中有一条就是恢复嘉靖年间双边互市,而嘉靖年签订的双边互市中,注重点明,我方不会禁止盐铁输出塞北。”
“而塞北也不得禁止优良战马、种马输入本朝。”
第255章 来者不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