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第354节

  只有极端现实的人,才会从骨子里,根本不相信什么口号、发誓之类的东西,能够约束人心、人性!

  潘允端满腹苦笑。

  与他分析的一般无二,此王就是个人性极为复杂的人。

  他真的很难理解,到底是什么原因,可以让一个人,如此极端现实,又是一个如此极端的理想主义者。

  难啊!

  潘允端心中苦涩暗道一句。

  这让他很难下决心。

  二人短暂沉默,相互对视一眼,然后郑重道:“请殿下示下。”

  朱泺唇角不由露出笑容。

  他看得出二人还有些犹豫,不过二人肯定他继续往下说,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兆头。

  他冲戚金点了点头。

  在潘允端、朱家民的注视下,戚金走到朱泺书案背后的书架前,拉了一下一根下垂的绳子。

  哗啦!

  一副巨大的地图滚落展开,挂在书架上。

  这是一副大明全境堪舆图,包裹了周边的政权势力。

  朱泺在二人注视下走了过去。

  拿起戚金提上来的指挥棒,在地图某处画了一个圈:“这里是播州,播州处于云贵川湖广的中间。”

  “一直以来,播州多山,播州的道路不通达,而四川的东面,贵州、广西与播州的地形地貌差不多,道路阻碍,以至于云南、四川的货品想要走出去,多走的是经剑阁、往汉中、陕甘这条道路。”

  “只有那些小商旅才走西南穷山恶水的驮道,而外面入川、入云南的货物,同样如此。”

  “这就造成了沿途成本的增加,极大的阻碍了整个大西南互通有无的繁荣。”

  “现在播州正在集中力量营建道路,两位请看,我们现在在修的有四条官道。”

  “分别通往云南、贵州、四川、湖南。”

  “一旦这四条官道修通后,几地的商贸往来便可直接经播州陆运便捷抵达。”

  “同时,若是想要走更远,播州的乌江水道,进入长江,继而抵达武昌府、九江府、洞庭湖,直接沿着长江水道,把我们大西南的货物运送至浙江、南直隶等地区。”

  “本王翻阅过卷宗,这段内河水路水流平缓,河床深,不似四川的水路一般艰险。”

  “打通播州,整个大西南的货物,不但大西南的民间交流会更加便捷快速,更主要,我们可以沿着这段平缓的长江水道,把我们大西南的物产运送到整个东南各地。”

第258章 失望

  二人静静地听着,其实这些他们在昨夜,听闻大西南计划后,就已经想明白了。

  潘允端小心翼翼的询问道:“殿下,若只是打通大西南,恐怕也就不需要召臣等来播州了,殿下的道路一旦修建完毕,民间的商旅们趋利避害的性格,自然会主动的走播州。”

  朱泺听明白潘允端的言外之意了。

  这就是在告诉他,说说他召见的更深层目的。

  朱泺笑着点了点头,面色变得凝重:“想必南直隶的改革,两位都已经听说了对吗?”

  二人心中咯噔一下。

  难道真的如他们猜测,是剑指南直隶。

  二人耐着性子等着。

  “根据本王的消息,南直隶大面积的毁田种桑,导致南直隶缺粮十分严重,而去年整个北方都大旱,若只是南直隶一地……”

  “说实话,潘布政使刚才说的没错,本王原本没有准备这么早召见诸位,共同商讨大西南开发计划,本王原本的打算是因利导势,当几地民间往来都要经过播州的时候,即便没有各位的配合,巨大的利益面前,本王也可以让民间在利益的引导下,主动的融入大西南开发计划中。”

  “差别不过是没有官方的配合,进度会很慢罢了。”“但现在情况不容许,如果我预测的不差,今年六月份左右,南直隶缺粮就会大面积爆发。”

  “南直隶若是爆发了民乱,两位想一想,会发生什么事情,这涉及的是数千万人!”

  潘允端二人的神色变得凝重。

  南直隶要是乱了,首先重创的肯定是整个江南!

  活不下去,造反的百姓绝对不会向北席卷,北方也没有粮食,饿极了的百姓会首先涌向浙江等膏腴之地,烧杀劫掠。

  整个江南膏腴之地会被彻底的毁掉。

  江南不但是朝廷的财税重地,还是天下粮仓!

  要是江南被毁,大明是绝对支撑不下去的。

  甚至连平叛的机会都没有,就会轰然倒塌!

  他们没想到南直隶红火热闹,声势浩大的改革背后,竟然埋了这么大一个隐患。

  对于朱泺的分析他们也深信不疑。

  北方大旱,南直隶只剩下不到三成的耕地种植粮食。

  六月之后,正是普遍青黄不接的时候。

  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即便年景好,都会出现天下范围内粮价普遍上涨。

  而今年北方大旱的影响下,会直接出现有钱而无粮的窘境!

  二人慌了。

  齐齐一拜,郑重恳切道:“王爷既已看明眼前烈火烹油的景象,并且召臣等来播州,王爷便一定有办法,请王爷直言相告!”

  “臣等一定竭力配合,万死不辞!”

  对于二人的态度,朱泺很满意。

  这无疑表明,他们是忠心于大明的,绝对不希望大明崩塌。

  有了这个共识,今后的协同合作便可以更好的展开了。

  “本王希望两位布政使能够以行政命令来推广种植土豆,土豆对土地的要求不高,即便是坡地,亩产两千斤都没有问题。”

  “同时本王也会用资本运作的方式,在云南、湖广等地引导百姓种植土豆。”

  “在六月份之前,我们必须有足够的果腹之物,粮食生产出来后,通过联通两地的道路,沿长江水路,便可迅速运抵南直隶,只要我们能够抓住这五个月的时间,稳定南直隶应该不成问题。”

  “臣等一定配合王爷!”二人立刻保证道。

  朱泺点了点头,继续说道:“不要认为我们的时间很宽裕,其实并不宽裕,想要发挥最大的人力物力,我们首先要组织百姓。”

  “这也关乎整个大西南开发计划,只有如同播州一般,把百姓组织起来,百姓凝聚起来的力量才能够无限放大。”

  “为了互联互通,我们还要裁撤州府之间沿途名目繁多的盘剥关卡。”

  “要想让百姓迸发出活力,我们还要从地方性,裁撤一些约束百姓的条条框框,比如属于朝廷的山林,不能只是容许樵夫在林中伐木,还要适当的放宽一些约束官制,容许百姓在山林中割草,放牧,至于这个度如何把控,本王就不插手,两位不妨可以去播州看看。”

  “另外,一旦我们的大西南开发计划开始,水路运输会需要十分庞大的内陆水运船只。”

  “本王知道,四川从隋朝开始,就有很强的造船能力,如果四川能够把造船业做大做强,形成一个支柱性产业,四川天府,更上一层楼一点儿问题也没有。”

  “至于贵州,看似没有什么特色,其实贵州无论是地形地貌,还是民宗情况与播州相差无几,朱大人若是愿意的话,不妨多看看播州的农业产业链,而且贵州还有一个播州都没有的优势,那就是铜矿。”

  “一旦道路交通便捷后,贵州向朝廷取得矿权,铜矿的价值,就不用本王介绍了吧。”

  ………

  潘允端、朱家民听着听着,面色微微变红,眼前这位王爷,根据他们两地的特点,指出来的发展道路,十分具有可行性。

  如果真的能按照这位王爷所说的实现,两地必定会取得长足发展。

  功名利禄就不说了。

  彼时两地百姓因他们而受惠,树碑立传,为后世人瞻仰都不是问题!

  这可是文臣出位极人臣,最大的追求了。

  不过二人心中同时也十分复杂。

  阻止百姓,取消州府之间的税,放宽朝廷约束民间的政令等等,无论是哪一条,都让他们十分为难。

  可这些又都是发展大西南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没有这些条件,发展大西南,造福一地,树碑立传、名留青史就无从谈起。

  “殿下,其他的且不说,取消州府关卡,地方就会失去财政来源,不说其他的,朝廷已经拖欠西南各省一年半的俸禄了,大家其实就靠着税卡的钱来度日的,倒不是说没有了俸禄,各级官员就真的活不下去了。”

  “可若是……若是……”

  潘允端不知该怎么说下去了。

  动税卡,就是在动很多人的利益。

  组织百姓,同样损害乡绅的利益。

  其中的阻力实在是太大了。

  朱泺笑着说道:“我们可以一步步来,先组织百姓,百姓温饱坚决了,就确保了地方的稳定,土豆的种植,同样可以一定程度的恢复府衙日渐减少的粮赋收入。”

  “等有了粮赋节余宽裕的时候,再提取消税卡。”

  “到时候地方有财力给他们发放俸禄了,百姓温饱解决,民间稳定,若是还有人敢反对,就是考验两位大人手段的时候了。”

  潘允端浑身一个激灵,只觉得一股寒气从心中冒出来。

  浑身冰冷。

  这一手太狠了!

  赤 luoluo的现实主义做事手段!

  比之曹操之流一点儿都不差,甚至更狠更毒!

  百姓温饱解决,民间稳定了,剩下的掌权者闹事,无法煽动百姓,俸禄也解决了,若是还敢抵制,那就是找死!

  一环套一环,春风润物,却又暗藏着凌厉狠辣的杀意!

  春风吹过后,不是旭旭夏日。

  而是锋利冰冷的刀子!

  方式方法中,没有一丝丝的仁义礼智信,有的只是极其强烈的功利目的!

  极端现实!

首节 上一节 354/4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我给朱棣造梦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