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第377节
哎!
皇帝叹了口气,看着面色明显还虚弱的郑氏,拍了拍身边空着的位置:“坐下来说吧。”
陈矩低眉臊眼站在一边,无奈无声的叹了口气。
郑氏这番话看似说的很平静,可却不动声色的让皇帝想到了其这段时间卧病在床的遭遇。
陛下本就对郑氏还有感情,这番话,无疑让皇帝心生愧疚和怜悯。
这个女人真的是骄横跋扈做的,楚楚可怜也能做得好。
总之是把帝心是琢磨透了。
郑氏眼底闪过一抹得意之色,看皇帝手中的东林报,故作感慨道:“常洵总是惹陛下你生气,这次总算是做出了一点能让陛下你高兴的事情,臣妾……臣妾,总算是能心安了。”
话中,郑氏就又委屈又高兴的抹眼泪。
皇帝心软了,亲自给郑氏擦着眼泪,安抚道:“好了,好了,不要哭了,常洵马上就要回来了,让他看到你哭过,还以为你在宫中受了多大的委屈。”
“常洵都已经束冠,而且都要娶妻的人了,你都是这么大一个儿子的娘了,以后也不要动不动就任性,做些离谱的事情。”
“等常洵回来后,朕带你们去给太后请安,去陪太后她老人家一起吃顿饭。”
闻言,陈矩的面色不由变了变。
皇帝这种举动背后,恐怕更多是心疼郑氏,借此安慰郑氏。
但是这种行为背后所传达出的暗示,也不得不重视!
皇帝这么多子女,这么多后宫嫔妃。
哪个皇子皇女,哪个嫔妃能让皇帝带着一同去给太后请安的,并且陪太后吃饭的?
这是只有皇后以及皇后嫡子,才会享有的资格。
其他的妃嫔皇子,除了一些节日,是绝对不可能有这种机会的!
传到外廷,会让外廷怎么想?
而且皇帝真的如他所猜测,是心疼怜悯郑氏,安慰郑氏?
帝心难测,什么都是有可能的!
何况皇帝一直就偏爱福王,这是天下人所共知的事情。
郑氏也没想到皇帝会做出这么大的许诺,高兴的心花怒放,就连苍白的俏面,都控制不住浮现出诡异的红润。
“臣妾谢陛下!”郑氏一边抹着眼泪,一边谢恩。
“好了好了,都说了不要哭了,常洵那混账,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回来了。”
“是,臣妾听陛下的。”
郑氏破涕为笑,盈盈笑着说道:“陛下,常洵的婚事已经定下来了,是不是择个吉日给他操办了呢?”
闻言,皇帝看了眼郑氏。
皱眉摇头道:“现在正是提倡新生活运动的时候,操办我看就算了,当初常洛的婚事也没有进行操办……”
能一样吗!
都人子一个卑 jian种,能跟我儿子比吗!
郑氏听闻后,脸上的笑容有些勉强,心中不由愤怒,皇帝竟然想到了都人子,这让郑氏心中不舒服!
什么时候,皇帝给她儿子好处,要想到都人子了!
要一碗水端平了!
这在以前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
郑氏敏锐察觉到,皇帝变了!
不过现在郑氏可不敢在皇帝面前摆脸子,耍小性子了。
郑氏笑着说道:“陛下,常洵的正侧室,一个是宁远伯之女,一个是魏国公之女,若是不操办一下,怕是两家心里会不舒服,臣妾虽然也是希望常洵风风光光,可也是为了朝廷着想。”
“冷落了两家,让两家对朝廷心冷,是朝廷的损失。”
陈矩瞥了眼郑氏。
这话丝毫为提及燕王。
可他却听出了浓浓的嘲讽。
这话的意思,分明就是说,燕王之妻,不过是草原部落蛮女,能成为皇子妃嫔,已经是烧高香了。
还想要什么?
可宁远伯之女、魏国公之女不一样,身份显贵,不得不操办,操办是为了表示朝廷对两家的厚爱!
陈矩听得心中都有些不舒服。
那位燕王妃能跟着燕王在播州吃那么苦,怕是两家之女,加起来也比不上吧!
当得起巾帼不让须眉的奇女子之称!
不过这种事情,没有他插嘴的份儿。
他纵使有心做点什么,也做不了。
郑氏看着皇帝有些犹豫,敲边鼓道:“陛下,现在要推行新生活运动,的确不宜大操大办,臣妾想着,是不是等陛下南 xun,常洵在南直隶做出了成绩后,普天共庆,操办常洵的婚事呢?”
???
“报,瑞王,福王的车队已经行至城外一里地!”
南门,城楼内,一名士卒匆匆来报。
朱常浩听闻后点了点头挥手道:“知道了!”
“杨大人,让衙役们准备好。”朱常浩扭头看向站在身边的杨镐,吩咐道。
杨镐不由微微皱眉,提醒道:“瑞王,这样是不是不好,福王事后一定会知晓,是你在背后给外面等着的百姓组织撑腰……而且,若是真的发生什么冲突,伤及了福王怕是不好吧。”
瑞王要拿福王来做典型,给城内那些对新生活运动阳奉阴违的勋贵们来个杀猴骇鸡。
他是不支持的。
他不想得罪福王朱常洵,站在福王的对立面。
朱常浩瞥了眼杨镐。
杨镐心中那点小九九,他心里清楚的很。
“杨大人,没什么不好的,三哥若是知晓的话,也一定会配合我们的。”
“因为我们是大明皇子,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人先,做表率!”
“至于你的衙役,也不是让你伤害一位皇子,只是让你负责必要的时候,维持秩序,避免三哥身边一些狗东西,不知轻重,伤了士子领着的百姓组,到时候收不了场。”
“杨大人你是害怕什么!”
最后这一问,可就有些诛心了,杨镐的神色变了变,他知道,瑞王朱常浩对他对城内勋贵、官宦家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早就不满了。
索性,府衙的衙役只是在关键的时候,冲出去维持秩序。
倒也算不得得罪福王。
“下官遵命!”杨镐领命离开。
哼!
朱常浩看着杨镐离开的背影,不由冷哼一声,自言自语说道:“皇兄说的一点儿都没错,大明今时今日的处境,就是你这种满脑子私欲,小圈圈利益的人太多了!”
朱常浩十分无奈。
这还是杨镐迫切的想要大罪立功。
他是在想不出,若是换一个没有杨镐这种戴罪立功之心的人,到底会阳奉阴违到什么程度!
也亏得新生活运动主要推力是组织起来的民间百姓!
要是让大明官员去主持……
朱常浩心中即无奈,又有些心灰意冷。
在宫内当皇子的时候,他不觉得什么,最多,最多只是听满朝诸公,口中高喊国事艰难之类的屁话。
可这种屁话,自从他懂事以来,已经听了不知多少年了。
国事依旧艰难,并且王二小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直到皇兄拉了他一把,打破了大明朝藩王不准插手朝政的惯例,出来做事后,接触多了,朱常浩才知道,这国事到底艰难成什么样子。
从地方到中枢。
每个人都喊着忠军报国。
人人都是忠臣。
可就是没人做实事!
大明朝当官的各个忠臣,可大明朝当官的各个都只动嘴,不动手!
对这种局面,朱常浩看的心中拔凉拔凉的。
很多时候,朱常浩都在琢磨,若是让他去扭转这种局面,他该怎么做?
得到的答案就是老老实实的出宫,去地方做个藩王,趁着大明朝还没有崩塌之前,能过一天好日子就过一天好日子。
反正他是没有办法。
也正是因为这种种,他对皇兄朱泺,即是感念,又充满了敬佩。
在他看来,谁能救老祖宗留下来的两百年基业。
父皇不行!
朝中那些忠臣们更不行。
唯皇兄朱泺!
他愿为附翼。
只是父皇的心思晦暗不明,令人难以捉摸,他此番直接找上朱常洵,除了要杀猴骇鸡之外,就是故意的!
朱常洵在今日刊发南直隶的好消息,有恰在今日回来,想干什么,他心里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