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第449节
难道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情况吗?
一路从归德到现在,情况都十分好,皇帝一路不知爽朗笑了多少次,他们还极力的拥捧南直隶自上而下的新生活运动推行的好,是另一种极为有效的方式。
隐晦的去攻击燕王朱泺,利用天津卫民间组织为模式,组织民间百姓去推行新生活运动。
王锡爵等人隐晦的看向朱泺。
他们觉得,此王恐怕就等这个机会反击呢。
“常洵,这是怎么回事?”就在此时,御辇上有严肃的声音响起。
众人全都竖起耳朵,同时暗暗观察着御辇的情况。
福王朱常洵面色平静郑重,抱拳回答道:“父皇,儿臣为了解决此事,也曾想过各种的办法,驱赶花船,不准进入秦淮河。”
“可这种办法“四八七”并不能治本,而且这其中涉及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上上下下大约有数万人以此为生。”
“若是禁止的话,许多人就会因此而失去生计,其中绝大部分还是女子。”
“在强制下令无果后,儿臣以及南直隶其他臣工们认真的分析了此事,最后决定容许她们在秦淮河上谋生。”
“但要转变经营的方式,要以卖艺为身,并且规定,不准再增加一人,不准增加花船的规模。”
“如此,既可以解决这些失足女子的生计问题,在十数年后,也可以彻底的解决秦淮河问题,又不会造成太大的乱子和冲突。”
“皇兄曾说过,改革的关键是稳定,是不放弃任何一个群体,朝廷要尽可能的拉着所有人往前走。”
“儿臣也是从皇兄以科举偏右务实,转变士林学风得到的启发。”
闻言,许多人看向了朱泺。
把 ji女之事与燕王科举举措相提并论?
这不是故意贬低燕王在科举上的举措吗?
恐怕还存着质疑燕王科举上的举措,到底是为了科举呢,还是为了其心腹熊廷弼的目的。
燕王当初偏右务实,引导学风的举措,就如同这秦淮河上的风尘女子一样不干净?
偏偏这种猜测还无法宣之于口。
人家福王说的也是有理有据。
众人暗暗看向朱泺。
顾宪成冲朱泺拱手郑重道:“不知燕王对整顿秦淮河的这种举措,有什么好的办法?南直隶的举措是否还有改进的地方?”
闻言,朱泺还没有生气,朱常浩却已经愤怒的看向顾宪成。
在众人注视下,朱泺看着秦淮河面,平静说道:“这个办法是比较合理的,而且青楼这类问题,也不是单纯的奢靡问题,并不是一刀切就可以解决问题的。”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国家不够富裕,其中很多女子,都是被迫从事这一行的。”
“若是民间足够富裕的话,这个问题或许就可以得到更有效的解决。”
“常洵说的也没错,朝廷要制止这种纸醉金迷的情况,也不能不顾虑她们的生计问题。”
顾宪成等人脸上露出了笑容,这番话,等同于他们逼着此王承认了南直隶处置办法的得当。
于顾宪成等多次被朱泺狠狠挫败的人而言,就是一次极大的胜利。
而这种胜利,会在接下来一段时间,不断上演!
“不过……”
朱泺的话音突然折转:“本王倒是的确有些想法,据本王所知,这些女子都是琴棋书画女红样样精通的?”
“为什么没有试着,引导他们做刺绣呢?”
“以她们接受过的女红训练,以及南直隶的丝绸贸易的旺盛,完全可以将这些女子集中起来,让她们以刺绣为生。”
“若是能够将这些女子组织起来,就是凭借这些女子,让她们改行做绣娘,或许可以将此打造成南直隶除丝绸之外的另一张名片。”
朱常洵、顾宪成等人脸上的笑容凝滞,渐渐变得难堪。
引导这些风尘女子改行做绣娘,打造南直隶的绣娘名片,这个法子,绝对比他们所说的好千倍百倍。
恐怕更加符合皇帝的心意!
更加符合新生活运动的理念。
最主要,绣娘名片!
他们怎么就没有想到!
如果他们早一点想到的话,南直隶现在就可以发展出另一个支柱型产业了!
现在却给都人子提供了炫耀的平台!
紧随在后面的坤宁宫、延禧宫车驾呢。
皇后听着点了点头。
郑氏的面色则变得十分难看。
“不错!王爷这个提议,比南直隶现在的做法更加好!
”众人安静琢磨之际,张夫子则不管会不会得罪人,连连点头说道:“而且可以更快的解决南直隶紫醉金迷的问题。”
“何况,南直隶的法令约束,到底有没有效果?那些上船的人,真的只是去看才艺吗?南直隶如何真正起到有效的约束?”
朱常洵面色紫红,眼神怨毒的瞪了眼张位。
于是连忙说道:“皇兄所说的固然好,可是父皇,南直隶现在发展工商业,要提供一种较为宽松的氛围。”
“需要有些东西让那些富贾豪商们流连忘返,鱼与熊掌不可皆得,儿臣无能,只能想了一个如此的折中办法!”
“儿臣也希望组织民间百姓,可这样做,气氛太严肃,会打击南直隶的繁华,儿臣只能选择自上而下的办法去推行新生活运动,或许其中有许多的不到位,没有把新生活运动全面更深入的推行下去,请父皇降罪!”
“请陛下降罪!”
“陛下,此非福王一人的注意,而是臣等所有人权衡利弊,为不影响南直隶繁华,为给朝廷创造更多的税收,迫不得已选择的折中办法。”
“请陛下明鉴!”
??
南直隶方面的官绅纷纷下马跪在地上或是解释,或是请罪。
不过谁都能听得出,自福王朱常洵,到下面的每一个人,话语中的委屈。
话里话外,似乎都在说,燕王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王锡爵、赵志皋等人暗暗看着皇帝。
皇帝撩起帘子,笑看着朱泺,询问道:“南直隶的难处你也都听到了,你还有什么话吗?”
众人不由暗暗皱眉,搞不清楚,皇帝在这个问题上,征询此王是什么目的。
朱泺坐在马背上,抱拳说道:“儿臣对南直隶了解不深,不知南直隶的具体情况,随意点评,儿臣知错。”
众人听到这段话,不由恍然大悟。
朱常洵为首的福王系,心中不由暗暗得意!
皇帝这是为他们站台撑腰!
表明皇帝对他们这种这种的取舍是认同的。
许多人暗暗松了口气。
其实秦淮河这个问题为什么没有处置,到底是怎么回事,大家心里清楚。
谁都不希望让这处温柔乡消失。
而且眼下也不过是应付皇帝罢了。
谁上花船不是馋那些小娘的身子,欣赏才艺,吟风弄月那不过是一层华丽的外衣罢了。
“不过儿臣以为,即便不打击秦淮河上的这个行业……”就当许多人暗暗得意之际,朱泺冷硬的声音忽然
响起:“也应该禁止官员、士子参与此等事情!”
“官员是百姓之表率,士子是朝廷官员的储备,大家在朝堂上,公堂上,义正言辞,口口声声的高呼着圣人的礼义廉耻。”
“可到了晚上,不是逛 ji院,就是上花船,百姓如何看待?”
“温柔乡就是英雄冢,官员若是沉迷于此等蝇营狗苟,男女龌龊之事中,是否还有一颗为天地立命,为民生立心的远大抱负与志向。”
“儿臣作为礼部尚书,趁此时机,建议朝廷颁布法令,凡官员、士子不能以身作则者,不准入仕!”
“我们不能管商贾,但是官场必须管,不但要管,而且必须严管!”
嘶!
许多人暗暗倒吸了一口凉气,顿时间,心中恨极了朱泺。
这可是大家稍有的精神文明方面的爱好了!
朱常洵看着坐在马背上,低头拱手请命的朱泺,心中不由冷笑:‘都人子啊都人子,你还真是不知死活!不把整个官场得罪光了,你是不罢休啊!’
他心中很高兴,很乐意朱泺做这种蠢事。
朱泺把这些人得罪了,这些人才会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他身边。
陈矩一直在暗中观察着皇帝。
看到皇帝在燕王认错时,皱紧的眉头,此刻舒展后,他不由微微一笑,瞥了眼福王朱常洵,以及跪倒在地上的其他人。
这些人怕是猜错了陛下的意思!
如果之前不敢肯定,那么现在陈矩十分肯定!
皇帝之前微不可察皱眉他还狐疑,不过现在也已经明白了。
皇帝皱眉,是对燕王轻飘飘认错感到不满意。
至于皇帝此举到底有什么目的,他就猜测不清楚,毕竟皇帝的举动,等同于逼着燕王得罪了许多人!
唔……
皇帝略作沉吟,说道:“你说的有些道理,此事等南xun结束后,你礼部写个条陈,在内阁中讨论后决定。”
内阁讨论?
以现在内阁的格局,这件事情几乎是板上钉钉……
一时间,不知有多少人,把朱泺恨得牙根痒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