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第451节
杨应龙、李文化不过是借口,他们真正在表达的是燕王掌控着十一万精锐!
王锡爵察觉于慎行要开口,抢先一步站出来,作揖郑重劝谏道:“陛下出巡,耗费巨大,沿途惊动地方,消耗无算,地方本就负担沉重,臣不介意陛下在此时巡视大西南。”
赵志皋不由微微皱眉。
此老比南直隶那些人要高明的多。
说的话,也更加中肯,让人根本无法反驳。
皇帝出巡,本就是朝臣应该极力劝解的。
南直隶距离北直隶距离尚短,加之南直隶作为陪都,皇帝来陪都看看也是合情合理的。
但皇帝巡视其他地方,尤其是距离遥远的大西南,其中沿途的消耗,的确让人无法支持。
若是支持皇帝巡视,非但不会达成目的,还会让朝中的反对者们,抓住把柄,给大家扣一顶不恤民,一味谄媚皇帝,奸佞谄臣的帽子。
笃笃笃……
殿内的声音安静下来后,有节奏的敲击声响起,群臣们悄悄抬眼皮看向龙庭的方向。
皇帝在思考问题。
皇帝的一些习惯性动作,许多人都清楚。
许多人开始着急了。
若是皇帝答应了巡视大西南,会对他们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朱常洵便是其中之一。
朱常洵眼神余光看了眼朱泺以及朱常浩二人,听着龙庭上传来的时缓和时急促,敲击案牍的轻微声响,隐藏在衣袖中的手不由的松了紧,紧了松。
他绝不容许朱泺再有翻身的机会了!
他担心失败!
“父皇!”终究,朱常洵还是忍不住了,声音响起的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落在其身上。
朱常洵抱拳说道:“儿臣以为王阁老的谏言是极为有道理的,大西南与南直隶发展的理念都相仿,儿臣以为,看了南直隶已经差不多了,若是父皇真的想去大西南看看,不如等今年年底的财税情况转好,明年再去。”
任谁都听的出来,朱常洵话外之音是在说,看了南直隶就没有必要看大西南了。
南直隶各方面的发展情况都远超大西南。
南直隶珠玉在前,大西南没有看的必要。
呵呵……
压着的冷笑声响起,众人顺着声音看来之际,朱常浩已经转身:“三哥怕是有些自视甚高了吧,大西南开发计划,涉及了最根本的农业产业链,你们南直隶有嘛?”
“单此一方面,就值得父皇,朝廷好好去大西南看看,实地考察,看大西南是怎么做的,做的如何,为朝廷接下来提振百姓生活指明方向。”
“不错,南直隶做的似乎很好,从表面看,百姓的生活水平的确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可是三哥,我一直有着很不解的问题,为什么,我在南直隶百姓脸上看到的依旧是冷漠、麻木,没有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到一种对未来生活的强烈明亮的光芒?”
“诸位大人不妨想一想,我们在南直隶一路走来看到的百姓,他们的精神面貌到底怎么样?”
“再不妨想一想,北直隶百姓的精神面貌,南直隶是富裕了,可为什么百姓的精神面貌反而不如北直隶?”
“更别说与天津卫、蓟州卫这些地方相比,诸位大人可能没有去过这几地,可本王去过!”
“本王看到了几地百姓眼中,那种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慑人明亮,让人看着,心中激动的光芒!”
“请三哥为我解惑,请南直隶的诸公为本王解惑!”朱常浩抱拳说完后,转身不再说话。
朱常洵心脏都不由的紧缩,看着父皇皱眉,心中十分的焦急。
眼神不停的示意南直隶的官员。
只是,朱常浩的这个问题,他们真的不知该怎么回答。
精神面貌?
这个词绝对不是瑞王朱常洵能够想出来的!
许多人眼神隐晦而充满了敌意的落在朱泺身上。
他们可以肯定,这个可以了解,但绝对是第一次听到的新鲜词汇,是此王创造的。
这几年中,此王经常性的时不时会说出一些精炼独到的新词汇。
并且基本不需要解释,大家就能明白到底是什么意思。
王锡爵无奈的叹了口气,福王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若非他急切的想要阻止,咄咄逼人,恐怕瑞王也不至于如此。
他看着赵志皋等随圣驾南下的朝中众人均都皱眉,有人不时的点头,暗暗着急。
尤其是南直隶那些人一副不安的模样,更是让他心中忐忑。
“常洵,南直隶的诸位爱卿,瑞王常浩适才的问题,你们知道是怎么造成的吗?”朱翊钧拧眉询问道:“若非常浩提醒,朕也未曾注意到。”
话中,朱翊钧看了眼站在左侧尊位的混球儿子。他可以肯定,此现象绝对不是五子这个混账发现的。
定是这个混球儿子注意到的。
“父皇,儿臣不知,儿臣为了南直隶的发展,已经费尽心力,儿臣实在不清楚,请父皇责罚!”众人被皇帝问的坐卧不安的时候,朱常洵忽然跪下,哽咽委屈哭着解释道。
朱常浩不由撇了撇嘴,转头对朱泺小声嘀咕道:“嘚,这一鼻子哭的,什么事情都解决了,谁让人家是亲儿子呢。”
朱泺狠狠的瞪了眼朱常浩。
皇帝虽然没有听清楚,却隐约也听到了一些。
唇角抽抽,忍不住伸手抓住了茶杯。
陈矩看的眼皮都不由抖了抖。
儿子便是讨债的鬼!自己造的孽!自己造的孽!
皇帝心中反复的念叨着这句话,压下了那股躁动的怒火,端起茶杯,假装喝茶小抿了一口。
“臣等无能!”
“臣等无能!”
“……”
南直隶的官员纷纷跪倒,大声请罪,心中憋屈极了。
说好了的,今天是炫耀武功,让皇帝高兴,继而褒奖大家的,怎么反倒像是磕头虫似的,他们都数不过来,早朝都跪了多少次了。
同时许多人心中还十分的不安。
他们在琢磨着,是不是已经露馅了。
“燕王殿下对改革历来有心得,不知燕王殿下对南直隶的情况,有深入的认知?”徐弘基站出来,冲着朱泺拱手询问道。
唰!
所有人的目光全都集中在了朱泺身上。
有人想知道朱泺对这种情况有什么新颖的观点。
但更多的人是紧张,担心他们的秘密被朱泺发现。
皇帝也看向朱泺,他看这个混球儿子略微有些犹豫,催促道:“想说什么你就说,还有什么是你不敢说的!”
闻言,朱泺郑重抱拳作揖:“儿臣的确有些想法,若是我们看到的是真实的,那么儿臣以为,百姓精神面貌没有得到改善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南直隶的改革,虽然让百姓受益了,可是贫富之间的差距却比以前拉得更大了。”
“我们深受传统儒教文化的影响,即便是不识字的百姓,在这种影响下,也有根深蒂固的不患贫而患不均。”
“当贫富差距在发展过程中,不是缩小,而是被更加放大,阶层沟壑加深的情况下,百姓看不到向上的希望,虽然生活条件改善,可精神层面却没有给他们创造希望,反而让他们更加绝望,有可能出现眼前这种情况。”
“儿臣曾今说过,在改革过程中,朝廷应该怎么做。”
“是应该更多的站在若是一边,尽可能在权衡各方利益的情况下,予以若是百姓阶层更弱的利益呢,还是一味的放任改革自我的去发展?”
“朝廷应该在其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什么样的作用?”
“圣人所倡导的天下大同,非某一个阶层,某一个群体的天下大同,而是整个天下所有生养之民的大同!”
“这是一种均思想,儿臣以为,仅凭这一点,千百年前,提出这种思想的圣人,就足可以称之为圣人!”
“是先贤们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一笔财富。”
“朝廷作为执 zheng一方,儿臣以为,在综合各方面的利益平衡后,应该更多的站在若是群体的一边,这不光是对皇帝的要求,更是对大明百官的要求,若是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即便国家富裕,百姓也依旧看不到希望,一样还是绝望的。”
“对朝廷的认同感依旧不会有太大的改观!”
“宋朝的富裕我们都不可以否认,但是……”
???
这一说,朱泺便说了很多。
朱翊钧认真听着,等朱泺的话音落下后,他暗暗看着殿内百官的面色。
发现许多人的面色都不好看。
想一想也能够理解。
站在若是群体一边,不就是在损害在场为代表官绅们的利益吗?
这混球倒是真的无所畏惧,什么都敢说。
给他开口的机会,他就敢随意的放炮。
也不怕把天下官绅给得罪光了。
不过这番话解释南直隶的情况,倒是也让他觉得十分合理。
朱翊钧决定结束这场早朝,不能让这个混球再继续放炮了,要不然,南直隶的这些人非得让他给吓死不可。
而且有些东西,他还要在巡视中,好好观察观察。
何况这些人毕竟还是有功劳的,每个月百万财税,这对朝廷来说,怎么也是不能抹杀的功绩。
“唔……你说的有些道理。”朱翊钧点了点头,沉吟道:“这个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是否如你所说,接下来巡视诸位爱卿都要好好观察,也要想一想,朝廷如何解决此类问题。”
“朱泺,既然这个解释是你提出来的,你更要想一想,如何解决此类问题。”
“儿臣(臣)遵旨!”
皇帝在众人领命后,继续吩咐道:“至于是否巡视大西南这个问题,朕还要仔细的考虑考虑,此事不着急,先巡视南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