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第65节

  他对自己训练出来的新军兄弟有足够的信心!

  李如松等人瞬间沉默。

  他们的计划,是想要分割朱泺与叶赫部,然后找机会掌控这支精锐骑兵的。

  可眼下朱泺竟然宁愿将叶赫部骑兵托付给戚金。

  这可就不好办了。

  从戚金手里抢夺兵权,会使双方的关系变差。

  不利于接下来联合对付朱泺。

  好一招祸水东引!

  有些人那种狭隘、阴柔性格的影响下,认定了这是朱泺用叶赫部骑兵分化瓦解辽东与戚家军的关系。

  杨镐虽然也有些不满意,可毕竟已经将朱泺率先送到了危机四伏的朝鲜战场。

  也算是达到了一半目的。

  于是杨镐说道:“好,朱指挥使的要求本经略答应了。”

  “请朱指挥使回营马上准备,先行启程前往定辽右卫九连城,本经略稍后便会赶上去,在九连城上水军战船,直接渡海前往朝鲜王京汉城!”

  “末将遵命!”

  朱常洛铿锵领命后,转身离开。

  背影笔直,身上盔甲鳞片碰撞,哗啦作响。

  所有人目视着朱常洛笔直的背影,想要得意冷笑,却始终感觉这背影有一股令人心悸的压迫力。

  又好似这笔直挺拔的背影中,有某种无形的嘲讽。

  令人压抑愤怒。

  .......

  “朱泺呢!”

  “朱泺的新军呢!为何本经略已经到了九连城,你部尚未抵达!”。

  九连城,杨镐无比愤怒的对站在他面前的海中砥咆哮质问。

  他后面出发,就算朱泺队伍大,速度被拖累放慢了,也不该他都到了一天,还没有到。

  杨镐感觉自己的权威被无视了。

  海中砥大声汇禀道:“禀经略,指挥使领兵沿三屯河向东北方向前进,卑职奉指挥使之命,带军中兄弟赶到九连城为大军暂时休整打前站!”

  闻言,杨镐不由皱了皱眉,此刻他心中的愤怒也平息了不少。

  杨镐询问道:“朱泺为何没有直接从沈阳中卫南下,为什么往辉发城方向去!”

  辉发城是扈伦四部之一,辉发部的都城。

  不过辉发部已经被努尔哈赤平定,现在属于建州的势力范围。

  海中砥看了眼杨镐,想到了指挥使对这个人的评价:有才华,但满腹的蝇营狗苟。

  “禀经略,卑职不知,卑职只是奉命行事!”海中砥其实是知道的。

  朱常洛大张旗鼓的领精锐沿三屯河向东北方向的辉发城挺进,就是想要见识见识女真人。

  杨镐审视着海中砥。

  关于海中砥杨镐知晓,协助朱泺整顿卫所。

  当时有大批的士子参与到这件事情。

  不过大多是蓟州卫的。

  海中砥和熊廷弼是两个异类,是听闻朱泺要整顿卫所,不顾路途遥远赶往蓟州卫参与了这次整顿。

  据闻圣上对这批士子十分的看好。

  甚至下旨,只要这些士子能够考中进士,就可以特许参加殿试。

  要知道,以往能够参加殿试,在君前奏达的只有前三甲!

  而且自从国本之争开始后,就是前三甲,九年期间,连续三届都没有见到皇帝了。

  朝中更是有人说,因为海中砥这些士子,让君臣关系缓和许多。

  内阁的阁臣们,都已经商议好,今年三年一届的科举,会对这些蓟州卫参与卫所整顿的士子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分。

  以此让皇帝高兴,彻底缓和君臣关系。

  杨镐还知道,沈一贯之所以同意这个建议,是因为沈一贯想要借助科举,将这些倾向改革的年轻人拉回来。

  只要进了这官场,告诉这些年轻人,如何做,什么人能给他们前途。

  他们很快就会明白该站在什么立场上。

  而海中砥和熊廷弼更是内阁,沈一贯等所有人所关注的重点人选。

  偏偏此二人竟然放弃了三年一届的科举,而是跟着朱泺一个军头,跑到辽东入朝征讨倭寇!

  “海中砥,你早已经入了阁老们的法眼,只要你今年参加科举,入仕几乎是板上钉钉,为什么放弃三年才举行一次的科举!”

  “你难道不清楚,三年时间对于志在入仕的人,多么宝贵吗?”

  “与你一届的,或许在这三年时16间,就可以早你一步,走到更高的位置,而三年之差,一步慢,会步步慢!”

  海中砥瞬间站直了,铿锵道:“经略又何故冒险出现于此,此乃国战,科举可以再考,但卑职一生能参加一次国战,卑职此生无憾!”

  杨镐听了海中砥不动声色的拍他一下马屁,心中不由暗生得意,只觉得海中砥这个孺子还是可教的。

  并非朱泺那个锦衣卫出身的军头,一定要打落尘埃。

  杨镐却没注意到,海中砥说这话时,眼底闪过的浓浓不屑。

  ??

  “指挥使,卑职学而入仕是想要用卑职所学,为这天下做一番事情的,并非一定要追求什么高官厚禄。”

  “能跟随指挥使,参加这一次国战,纵使是耽误了这一届科举又有何妨!”

  距辉发城不足二十里途中,朱常洛同样问着与杨镐差不多的问题。

  而熊廷弼与海中砥二人的回答也几乎如出一辙。

  朱常洛听闻后满意的笑了。

  历史上的熊廷弼最终也算是为国而死,但是身陷党争中的熊廷弼,纵使是死,也与此刻年轻的熊廷弼有太大的差异了。

  现在的熊廷弼是朱常洛见识年轻一辈士子中,少有的胸襟开放、自信者。

  没有环境形成的小圈圈中,蝇营狗苟,执着于所属小圈圈的利益。

  也没有那么强烈的功名利禄之心。

  做事的最基本出发点是旨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历史上的熊廷弼最终成为党争的牺牲品。

  而与熊廷弼有着同样才华、胸怀和抱负的海中砥却在历史上连痕迹也没有留下,或许海中砥最终厌恶了这种散发着恶臭和压抑气息的环境,最终选择了碌碌无为,众人皆醉我独醒。

  又或许早早的便不容与这种环境,又不愿像历史上的熊廷弼一样去学着适应环境,早早的被环境所淘汰。

  这个族群本不缺英雄人杰。

  唐以后的人杰,涌现出惊艳历史的人杰往往是在朝代更迭的混乱时期。

  反观承平年代,却鲜有能真正惊艳历史的人物出现。

  反观秦汉唐期间,混乱时期的人杰会大量涌现,而即便是承平年代,也会有能够惊艳历史,让后人心生敬仰的人物诞生。

  两个不同时间段的对比,可以看出,压抑沉闷的大环境中,对人杰涌现的扼杀何等的严重。

  而战乱与承平年的对比,又可以看出,千百年的王朝更迭,始终都没有解决人才选拔机制。

  科举并不是最佳的人才选拔机制。

  而战乱造成的民间动荡,其实某种程度,也是一种高度的民间活跃,而这种战乱造成的高度活跃性,总是要比承平年间雄杰涌现的更多。

  数千年王朝更迭没有解决的人杰选拔机制,导致承平年代对人杰的扼杀。

  使一个个王朝最终在无能之辈手中,陷入数百年必将灭亡的怪圈子之中。

  百姓周而复始的经历这轮回一般的历史悲剧。

  数千年朝代更迭的积弊太多太多了。

  而这些都是此刻大明需要面对的,朱常洛需要面对的,这个族群在历史抉择之际需要面对的。

  要么通往一条正确的道路。

  要么大明分崩离析,通往一条更加变态扭曲保守、愚昧的道路。

  “指挥使,女真人斥候!”

  就在朱常洛出神之际,朱钰大声提醒。

  朱常洛抬头,便见数百步外,数骑在看到他所部大军后,策马往西北方向辉发城狂奔逃遁。

  熊廷弼暗暗看着朱泺,他发觉,近日来,这位指挥使总是时不时的出神,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他观察到,每当这个时候,朱泺的眉头总是紧紧的皱着,似乎有极深的忧虑。

  难道是在担心入朝后的处境?

  熊廷弼只能将朱泺的异常举动与朝鲜联系起来。

  朱常洛目视着女真探马消失,询问道:“距离辉发城还有多远?”

  “差不多十里地。”回答这个问题的是东哥,作为叶赫部上一任贝勒的掌上明珠,虽然与辉发部属于不同的势力,但是同为女真,相互间还是有很多交流,东哥曾多次来辉发城。

  “命令大军,加快速度!”朱常洛猛地一挥手,下达命令。

  一炷香的时间后。

  朱常洛领兵在辉发城一里地外停下。

  八千新军精锐,安装铳剑的燧发枪扛在左肩上,冬日雪后的明媚阳光照射下,散发着令人心悸的白色寒芒。

  辉发城城头。

首节 上一节 65/4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我给朱棣造梦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