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归义非唐

归义非唐 第123节

  张淮深没有询问有几成把握收割番和粟麦,因为在他看来,收割番和粟麦十分容易。

  只要他们两部大军汇合,不等嘉麟、姑臧的援军抵达番和,他们就能收割番和城外大半粮食。

  如果只是从劫掠的角度来看,这次出兵是稳赚不赔的。

  可刘继隆刚才也说了,他要的是拿下番和。

  既然目标变了,那所有的计划就得都围着拿下番和来进行。

  张淮深没有这个把握,所以他想知道刘继隆有几成把握。

  “现在有五成……”刘继隆沉声道:

  “拿下番和之后,我有十成把握能守住!”

  “若是事不可为,我率精骑殿后。”

  “好。”张淮深没有继续再问下去,而是起身注视他:“今日就在衙门好好休息一夜吧。”

  “不了。”刘继隆摇头起身:“山丹那边事情太多,我现在就得回去。”

  闻言,张淮深颔首:“那便不留你了。”

  “末将告退。”刘继隆作揖退出正堂,在衙门领着几十名精骑便踏上了返回山丹的道路。

  如今山丹与张掖之间有五个驿站,所以只需一日就能抵达另一座城。

  从山丹前往番和路上,刘继隆也让崔恕修筑驿站,赶在八月中旬以前就能布置五个驿站。

  剩下六七十里的路程,对于大军来说也不过就是一天时间罢了。

  翌日辰时,刘继隆便率精骑返回了山丹。

  接下来的时间,他带领大军将粮食、豆料制作成军粮、马料,而张淮深也派精骑加急前往了敦煌。

  张议潮得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是七月二十五。

  面对张淮深送来的消息,他眉头紧锁,久久没有放下那份手书。

  “叔父,淮深在信中说什么了?”

  见张议潮久久没有开口,张淮溶忍不住询问。

  此时他们二人都在衙门内堂书房中,没有外人存在,因此张议潮皱眉递出书信:“你自己看吧。”

  见状,张淮溶连忙取过书信,一目十行看了起来。

  “这……这刘继隆也太大胆了,还有淮深竟然同意了,这……”

  看完内容,张淮溶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叔父,以甘州兵力进攻凉州,莫说拿下番和城了,便是收割番和粟麦并撤军都很难说是否能成。”

  “我看这刘继隆是志得意满,这才怂恿淮深东征。”

  “何况拿下番和后,那刘继隆真能守住?”

  张淮溶以往都是支持刘继隆,可唯独今日,他觉得刘继隆是被之前的胜利冲晕头脑了。

  张议潮揉了揉眉头,仔细思量过后才对张淮溶道:“你就这么不看好他?”

  “非侄儿不看好,而是这太过天方夜谭!”

  张淮溶也想看好,可不论他怎么想,都觉得此事太难,几乎不可行。

  哪怕拿下了番和,甘州兵马又要在阵上折损多少?折损的兵马又要花费多少时日来操练?

  与其在这里赌不确定,倒不如老老实实练兵两年,等待两年后大军东征。

  “我也想不到这刘继隆怎么拿下番和……”

  张议潮轻声苦笑,但最后却道:“只是他如此有自信,我们不妨相信他。”

  “即便他输了,有淮深为他殿后,加上焉支山的道路即将修整好,撤退应该不是难事。”

  “可这……”张淮溶还想继续说,可张议潮却抬手打断:

  “输了,无非就是往后推迟一两年东征罢了。”

  “可若是赢了……”

  张议潮起身来回渡步,目光灼灼:“若是赢了,我军便在焉支山以东站稳脚跟,届时该着急的就是尚摩陵了。”

  张议潮对张淮深他们能否收复番和持怀疑态度,但如果张淮深他们真的拿下了番和,那无疑是在凉州扎下了钉子。

  如果尚摩陵他们不想看到番和为日后的东征大军提供粮草,就必须集结兵力进攻番和。

  刘继隆既然有把握守住番和,那自然有一定的道理。

  哪怕番和城守不住,尚摩陵想要拿下番和城,也需要付出极大的伤亡,这就足够了。

  “这件事暂时搁置,不要告诉敦煌其他人!”

  张议潮起身从张淮溶手上抢过书信,用烛火点燃后丢在香炉内。

  “不告诉他们,打赢了还好,一旦打输了,他们恐怕又要争论了。”

  张淮溶面露担心,而张议潮眼看书信烧成灰烬,这才缓缓开口道:

  “那刘继隆说得对,时间拖得越久,对我们收复凉州就越不利。”

  “不趁这个时候出兵,那就得等到两年后了。”

  “难道到了两年后,我们就有十成把握收复凉州吗?”

  他反问张淮溶,张淮溶却迟疑着说不出话来。

  张议潮重新走回位置坐下:“既然没有把握,赌一赌又有何妨?”

  闻言,张淮溶不再言语,张议潮也翻开了文册,准备处理政务。

  张淮溶无奈作揖离去,走出内堂院内时,回头看了一眼自家叔父,随后又抬头看向明媚的敦煌上空。

  “刘继隆,你最好能赢……”

第104章 置军归义

  “铛…铛…铛……”

  八月,当钟鼓之声在长安宣政殿外回响,宣政殿台阶之下,已经换上从五品官袍的张议潭抬头仰望宣政殿,心里百感交集。

  他从灵州一路赶赴长安,路上见到了太多太多事情,也明白了为何悟真会不对大唐抱有期望。

  灾荒、兵乱、吏治腐败……

  那些经历不断在张议潭脑中闪过,使得他原本坚定的信念不断瓦解。

  可是河西离不开大唐,而他也必须为河西求得援军。

  “宣,沙州长史张议潭入殿!”

  当宦官的声音从高台传来,张议潭整理了心情,一步步走上了台阶,来到了宣政殿门前。

  随着他走入殿内,满朝文武纷纷朝他投来了目光。

  顶着群臣的目光,张议潭双手呈着张议潮的手书,一步一步走到了台下。

  “臣沙州长史张议潭,奉沙州节度使张议潮之令,入朝献捷……上千万岁寿!”

  “平身赐座……”

  “臣谢恩!”

  高台上,李忱的声音悠悠传来,而张议潭也缓缓起身,待宦官在他两腿之间放好月牙椅后才安心入座。

  宦官将他手中张议潮手书接过,走上高台后递给了李忱。

  李忱将手书拆开,一目十行阅入眼底,脸上喜色渐渐藏不住。

  “张长史,便由你将捷报告诉殿上诸位吧!”

  “臣领命……”

  李忱有意将捷报内容搞得隆重些,而张议潭也自然配合。

  他双手作揖,隆声开口道:“大中四年四月,沙州节度使议潮发兵略定瓜、伊、西、甘、肃五州。”

  “九月,鄯州尚婢婢来投,议潮挥师东进,甘州刺史张淮深率兵击论恐热,获兰、鄯、河、岷、廓五州图籍。”

  “此十州与沙州,共十一州图籍皆由臣护送至长安,如今便在宣政殿外!”

  他的声音不算大,可对于群臣来说却振聋发聩。

  如若张议潭所说为真,那河西大半已然收复,只剩陇西、陇南一隅之地了。

  一时间,群臣都不自觉挺直了脊背,而李忱更是满意扫视群臣。

  “张刺史收复河湟十一州,实乃我大唐幸事!”

  “自此之后,河湟之地尽入我大唐之手,陇西等地番贼不过疥癞之患,何足惧哉!”

  李忱虽然这么说,可话里话外却没有提到封赏的问题。

  张议潭闻言作揖:“陛下,臣等虽收复十一州之地,可重镇凉州、渭州尚未收复,请朝廷赐河西节度使旌节,派兵驰援河西!”

  “……”听着张议潭的话,李忱隐晦皱眉,殿内的令狐綯、裴休等人纷纷心里一紧。

  好在李忱没有发作,微皱的眉头很快舒展,他佯装大度:

  “呵呵……张长史莫要着急。”

  “出兵河西一事,需要等朕与群臣商议,并非三言两语间就能定夺。”

  “你先退下休息,朕不日再传唤你。”

  张议潭还不知道自己犯了忌讳,只是欣喜叩首:“臣告退!”

  他起身后退走出殿外,期间李忱脸上保持笑容,直到张议潭退出宣政殿,他才收起了笑容。

  “诸位,刚才张长史所言,诸位以为如何?”

  他的话一经说出,群臣面面相觑,始终未有一人站出来。

  见状,卢商主动站出来开口道:“陛下,虽说河西义旅收复十一州土地功绩可嘉,但是否忠心,尚未可知。”

  见卢商站出来,殿内其余大臣也陆陆续续站出来表达态度。

首节 上一节 123/3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