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非唐 第186节
“刺史。”
卯时,天色还未彻底变亮前,刘继隆的牙帐外响起马成的声音。
“进来吧!”
刘继隆的声音传出,马成也掀开了帐帘,随后愕然道:“您没休息?”
在马成的眼前,刘继隆身穿甲胄,披着披风坐在案几后,显然没有休息。
“没有,等会再休息吧……”
刘继隆深吸一口气,继续低着头书写:“收复昌松后,给我们停留的时间不多了。”
“我对拿下兰州并不担心,但对于往后的治理却十分担心。”
“陇西没有那么多读书人给我们,我也不想和敦煌的那群家伙同流合污,所以我得找些自己人才行。”
“自己人……”马成呢喃着上前,却见刘继隆不是在练字,而是在文册上书写文章。
马成识字还是刘继隆教的,算起来不过两年时间,对刘继隆所写的许多文字并不了解。
“您是在写什么?”
马成好奇询问,又道:“这上面的字,我怎么好多都不认识?”
“你不认识才正常。”刘继隆把毛笔放在一旁,吹干墨迹后合上文册。
算上他手中的这本文册,桌上一共有五本文册。
“这五本书里的内容,日后你们都要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解决依赖那些家伙的问题。”
他将五本书册整理好,小心翼翼的放进了箱子里。
“你来找我干嘛?”
做完这一切,他想起来了马成来的目的,而马成也连忙作揖道:
“昌松城来消息了,小张节度使传令大军拔营,驻跸昌松。”
“好……”
刘继隆起身整理了一下着装,洗了把脸后与马成走了出去。
帐外,兵卒们已经起床穿戴甲胄,准备前往昌松吃饭。
刘继隆翻身上马,策马走出营盘,在官道旁等待着。
虽是春季,西北的风却依旧是那么刚劲、猛烈。
马成、张昶等人齐聚刘继隆身后,斛斯光持着“刘”字旌旗站在众人身后。
西风吹响旌旗,营盘整军出门,往昌松去。
索勋、李仪中、张淮深等人先后路过他们眼前,随后驻足。
他们看刘继隆的眼神复杂,而刘继隆却笑容如常。
拿下昌松之后,他便可以做自己,不用再迎合所有人了。
“你要去兰州?”
索勋开口询问刘继隆,刘继隆闻言颔首,却又笑道:“我应该去北边,你应该南下。”
“你想去会州?”索勋错愕询问,张淮深、李仪中也诧异回头,向他看来。
只是刘继隆摇了摇头,随后道:“南北都一样,我去南边和去北边没区别。”
话音落下,天色也渐渐明亮,太阳由东方缓缓冒头,照耀大军挺进昌松的道路。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张淮深忽然念起了昔年王维所作诗句,刘继隆听后笑道:“我这里有一首词,你要不要听听?”
他不再称呼张淮深为节度使了,而是以你来称呼,仿佛两人是相识多年的挚友。
张淮深没有生气,反而露出笑容,十分高兴:“念来听听!”
闻言,刘继隆深吸一口气,调转马头与大军向东开拔,声音如隆: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号角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第140章 分道扬镳
“听说了没?”
“什么?”
“我听说刺史这次南下陇西就不回来了。”
“不会吧?”
“怎么不会?城东军营新募的那些兵卒知道吧,都是刺史未来的兵。”
“那我们呢?!”
“不知道,估计是回山丹吧。”
“啊?!”
五月初,距离收复昌松已经过了小半个月,而这小半个月里,东征大军却不是很太平。
刘继隆即将出走的消息开始在军中流传,愈演愈烈。
面对这种流言,将领们却毫不制止,任由其扩散。
哪怕再迟钝的兵卒,也察觉到了这件事不是谣言,或许是事实。
“我们要见刺史!”
“对!我们要见刺史!!”
“止步!你们要冲营吗?!”
昌松城外,东大营门口聚集着数百名身穿戎装的将士,他们集体拦在东大营门口,叫嚷着要见刘继隆。
守营的将士是鄯州的精骑,与这些将士十分相熟,因此不好意思动手阻拦,只能形成人墙将他们挡在营门外。
饶是如此,他们却还是止不住的后退。
“干什么呢!!”
忽的,呵斥声从营内传来,所有将士抬头看去,只见张昶黑着脸面对他们,十分生气。
“张别将!您来说说,刺史是不是要抛下我们去陇西!”
“对!张别将您说,我们听您的!”
将士们七嘴八舌的质问着张昶,张昶欲言又止,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我是要去陇西!!”
在张昶不知道怎么解释的时候,熟悉的声音从他后方传来。
他猛地回头看去,只见刘继隆穿着简单的戎装,一步步朝这边走来,身后还跟着尚铎罗、马成、李骥他们。
“刺史!”
“刺史您说的是真的吗?!”
“刺史,那我们呢?我们是去陇西还是去哪?!”
见到刘继隆现身,山丹的将士们忍不住质问起来,语气委屈得,活脱脱像被遗弃的孩子。
面对他们,刘继隆也心情沉重,可他却不得不将事实告诉他们。
他越过张昶,目光示意尚铎罗,尚铎罗也连忙吩咐:“收队!”
随着他开口,组成人墙的鄯州将士连忙撤退到营门两边,给刘继隆和山丹将士们留下了对话空间。
山丹将士们没有前进一步,只是眼巴巴的看着刘继隆,等待他的回应。
“我此行去陇西后,短期内恐怕不会回河西了,你们的去处我问过……留在姑臧驻跸!”
“那怎么行?!”
“是啊,没了您,我们该怎么办?”
“刺史,您别走啊!”
“刺史……”
刘继隆的回应,如重锤砸在众人心头,可他们的回答,却也如重锤砸在刘继隆心头。
眼前的这数百人,大多都是三年前与他一起从瓜州东征的弟兄。
双方经过三年的相处,他又如何舍得他们。
可问题摆在眼前,这些将士多是瓜沙籍贯,只有不到三百人是在后续作战后补充的山丹将士。
他们有自己的家人和家产,刘继隆又该如何确定他们会抛弃现在拥有的一切,与自己前往陇西呢?
正因无法确定,他才会向张淮深提出要求,在昌松招募孤身的兵卒。
他要求新卒必须是孤身,原因很简单,就是不希望新卒有家人“拖累”。
当然,刘继隆也想过,山丹的将士们兴许会抛下一切跟自己走,所以他现在才会走出来。
只是将士们的话,如冷水将他浇灭。
他们希望的是自己不走,而自己是必走的结局。
“陇西,我是一定要去的!”
他的声音沉闷,而他面前的山丹将士们也在他说出这话后瞬间哑然。
“王苯,你和我是同乡对吧?我记得你有父母兄弟,你敢抛下他们和我走吗?”
“或者说,你要接你的父母兄弟来凉州,带着他们和我去陇西?”
“还有你赵会,你也要带着妻儿老小从肃州跟着我前往陇西吗?”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