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归义非唐

归义非唐 第190节

  小沙弥还在手舞足蹈,可悟真却继续画起了壁画。

  只是这次,他脸上多了丝笑容……

第142章 四方来投

  “呜呜呜——”

  正午,号角声在敦煌大地奏响。

  敦煌城东门外,敦煌上百名官员及上千名甲兵分裂两排,从城门一直沿着护城河石桥向外。

  张议潮身穿官服,身后站着鼓、角、旗手各四人,列队左右,横吹奏乐。

  虽然场面宏大,可在场之人却都高兴不起来。

  昨日轻骑汇报凉州大捷不久,李明振他们便派人先一步回到了敦煌,将朝廷对河西及张议潮的封赏提前告知。

  【置归义军,发瓜沙二州归义军节度使旌节,十一州观察使……】

  头衔很多,却没有一个是河西众人想要的。

  因此,即便他们今日摆出了十分隆重的场面,可却没有一个人能露出笑脸。

  所有人都在走过场,而这个过场无非是走给百姓看的,让他们知道,朝廷并未放弃他们,同时威慑那些在敦煌城内的各族探子。

  马蹄声在官道上响起,李明振、王景之等数十人骑马缓缓而来,每个人都身穿官服,十分庄严。

  他们走过了官道两侧的队伍,越过了石桥,来到了敦煌东门外。

  数十人翻身下马,而张议潮身后的那些鼓角旗手也开始奏乐。

  “门下,沙州刺史张议潮……”

  李明振将圣旨展开,开始诵读其中内容。

  洋洋洒洒数百字,却听得人不痛不痒,唯有末了的封赏,让众人勉强提起了一丝精神。

  “今置归义军于瓜沙二州,兹授沙州刺史张议潮归义军节度使,十一州观察使。”

  “制书如右,请奉制付外施行,谨言……”

  李明振将最后的内容读完,面无表情的张议潮也终于发出了声音。

  “臣张议潮接旨,叩拜上千万岁寿!”

  他稽首香案前,随后缓缓起身。

  王景之等人上前为他更换归义军节度使的官服,整个过程中他十分配合,却一言不发。

  待官服更换,他这才上前接过了圣旨,而前来围观的百姓们也发出了山呼海啸般的庆贺声。

  只是这声音在此刻听来,却是十分刺耳,令人不适。

  “先回衙门吧。”

  张议潮对李恩等人开口,随后摆驾返回敦煌衙门。

  回到衙门后,张议潮没有立即开口,而是让他们各抒己见。

  对此,许多官员纷纷表态。

  “朝廷应该是觉得我们还未收复凉州,所以才仅赐予了归义军旌节。”

  “对!如果朝廷知道我们现在收复了凉州,还准备收复会州和兰州,那肯定会赐予河西节度使旌节的!”

  “好在轻骑还没有派出,今日可以一并派出,将这则消息告诉朝廷!”

  “是极……是极……”

  众人都在为朝廷仅封赏归义军节度使找借口,同时为朝廷开脱。

  这种画面若是被河朔、两淮的牙兵看见,恐怕都得惊掉下巴。

  在河朔两淮,若是自身要求得不到朝廷准允,那敢于为朝廷说话的人,恐怕都走不出衙门,就连朝廷派来的使者也会被驱逐或斩首。

  然而同样的事情放到河西,河西群臣竟然都不觉得这有什么,纷纷体谅朝廷不易。

  经他们这么说,张议潮也那颗冷下来的心,也渐渐火热起来。

  他将目光投向李恩和张淮溶,深吸一口气后方才开口道:

  “朝廷不知我军境况,我想再派人前往长安报捷,继续上表河西节度使旌节。”

  “理应如此。”李恩虽然重于私利,但也清楚河西需要张议潮,需要河西节度使旌节。

  张议潮已经五十三岁了,虽然算不上高寿,却也年过半百,不知道还能活多久。

  他若是活着,河西的局势还能平稳,他若是猝然离世,那河西将会陷入内斗,并逐渐走向分裂。

  李恩想做河西的别驾,而不是沙州的别驾。

  一个稳定的河西,才能让他带着敦煌李氏慢慢壮大,所以他在大事上还是支持张议潮的。

  至于张淮溶,他自然没有半点拒绝的理由,毕竟他是张氏族人。

  索忠顗没有出声,兴许是因为昨日李恩的警告,所以他表现得十分平静。

  见状,张议潮点了点头:“既然如此,那就重新写一份奏表,派人送去长安吧。”

  “是……”李恩等人纷纷行礼作揖,而张议潮也患得患失的起身离开了衙门。

  在他走后,衙门内的官员们先后离场,而昨日表功的奏表,也经过修改后重新拟定,由十余名轻骑送往长安。

  对于这一切,敦煌的百姓并不清楚。

  在他们看来,只要朝廷认可了他们就足够了,至于归义军节度使和河西节度使的区别,他们并不在意。

  大部分人都是在意自己的,让他们从大局方向了解全局,他们没有那个时间,也没有那个精力,正如眼下的昌松一样……

  “张别将!我是你帐下的陈济通啊!”

  “马别将!我是郑开元!”

  “张别将……”

  正午,当敦煌因为圣旨而震动的时候,昌松东大营的门口却挤满了热情高涨的投军兵卒。

  在这里不只有山丹军的老卒和新卒,还有张掖军和番和军的兵卒。

  刘继隆的名声早已响彻整个河西,各军将士都知道有个平民出身的刘继隆,也知道他连战连捷,从一个塘兵爬上了高位。

  不止是他,就连他身边的张昶、马成、郑处等人都因此而名声大噪。

  加上此次东征,山丹军的待遇被张掖军、番和军的兵卒看在眼里,因此当他们得知可以前往东大营投军时,许多人便都一股脑的涌了过来。

  难得的是,张淮深没有阻拦张掖军、番和军的兵卒转投刘继隆,所以他们毫无阻碍的加入到了东大营中。

  “山丹军第四团伙长窦敬崇!”

  “张掖军第七团兵卒王思奉!”

  “山丹军第十八团兵卒刘英谚……”

  营门前,马成、耿明、李骥、张昶、郑处、斛斯光等六人摆了六张桌子,为前来投军的将士记录下原来的职位和姓名、籍贯。

  由于许多人都曾是他们麾下的兵卒,因此也都在排队时选择了自己曾经的主帅。

  热闹的场面下,刘继隆与尚铎罗、曹茂站在远处观望。

  望着营门那乌泱泱的队伍,曹茂挠了挠头:“军中有那么多孤身吗?”

  刘继隆与尚铎罗对视一眼,先后露出苦笑。

  这个问题,不止是他们不明白,就连登记的马成他们都搞不明白。

  “山丹军第六团队正赵英!”

  桌案前,一名二十四五岁的敦厚男人自豪汇报家门,负责登记的马成诧异看向他:

  “赵英,我记得你家中不是有父母兄弟吗?”

  “您记错了,我家一直只有我一个!”

  赵英脸不红心不跳的解释,马成闻言愕然,但想了想,还是写下了他的名字,让人重新刻了一块军籍牌给他。

  “你现在就是军中第八团第二旅的二队队正了,领取甲胄在后面等着,等会我带你们去搭营。”

  “是!!”赵英连忙接过刚刚刻好的军籍牌,随后喜滋滋的越过营门,领取了自己的甲胄后,再到营门后的空地上与相熟的人插科打诨。

  如他这般人不在少数,时间长了,马成他们也就知道是什么原因了。

  对此,他们都心照不宣的把他们收下,而这时一道熟悉的声音也响起。

  “山丹军陈靖崇!”

  “娘贼的,你报谁名字?”

  埋头登籍的张昶不爽抬头,却见到了陈靖崇那张黑脸。

  “老陈!!”

  他一下子站了起来,用力把陈靖崇抱在怀里:“我就知道你这厮有良心!”

  “哈哈!”陈靖崇爽朗笑道:“还不快给我安排安排!”

  “安排!肯定得安排!”张昶激动叫嚷着,随后转身朝着刘继隆他们那边挥手。

  “刺史,老陈让你过来给他安排安排!!”

  他的声音太过激动,以至于都破音了。

  刘继隆也早早看见了陈靖崇,张昶开口时,他便已经走了过来。

  “刺史!”

  见到刘继隆走过来,陈靖崇连忙作揖:“末将来投奔您了!”

  “好!”刘继隆高兴颔首,上去就是一个熊抱,把陈靖崇勒得咋舌。

  好在他松开的比较快,这才让陈靖崇有了喘气的机会。

  “张昶,给他记上。”刘继隆看向张昶,郑重道:“陈靖崇……折冲都尉!”

  “是!”张昶高兴的为陈靖崇拿来一本新的文册,写上他的名字和官职后,便回头吩咐道:

  “去端新的桌椅过来,让我们陈折冲也干干活!”

首节 上一节 190/3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