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归义非唐

归义非唐 第24节

  “听闻刘校尉负伤未愈,我索勋愿前往!”

  刘继隆才刚刚开口,便被“熟人”索勋打断了。

  深绿色袍子的索勋虽然是六品武官,可实际却还是一团之校尉,故此他也能参与其中。

  “刘继隆,索校尉所言可真?”

  张议潮沉着眸子询问,刘继隆闻言站出来作揖:“前几日确实伤势未愈,但如今已经伤愈七八,不影响上阵。”

  “好,既然如此,那便由你率领十三团的兵卒前往山丹。”

  张议潮不给索勋争的机会,直接拍定了由刘继隆率兵前往的结果。

  闻言,刘继隆隐晦看了一眼索勋,只见索勋面无表情的退回位置上,不知心里如何作想。

  稍微整理了思绪,刘继隆想到了一个问题,不由作揖。

  “敢问刺史,那山丹吐蕃为何会突然投降?”

  刘继隆问出了他最关心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也让牙门之中众人反应了过来。

  按理来说,山丹吐蕃背靠人口大州的凉州,加上山丹属于军事重镇,有近千人守备,不管怎么说都不至于投降才是,可现在他们却投降了。

  不管怎么说,这都有点说不通。

  诸将将目光放到了张议潮身上,张议潮却对刘继隆露出满意的目光。

  “尚婢婢与论恐热对峙于河州,加之河陇各族奔走大唐者甚众,这山丹的吐蕃小节儿也趁此机会投降我军,妄图谋个好差事。”

  张议潮将原因道出,这令牙门之中诸将振奋。

  “好!”

  “朝廷若是此时出兵,河陇可复矣!”

  “对!没错!”

  诸将振奋异常,身为沙州之主的张议潮也是同样。

  只是当他看到刘继隆一脸冷静后,他那炙热的心也不免慢慢冷静了下来。

  虽说他很看重刘继隆,可刘继隆毕竟只是直白之后,他并不认为刘继隆能有多高的眼见。

  “刘继隆,你三日后领十三团出发山丹,我亲率六个团的兵马在五日后出发。”

  “末将领命!”

  张议潮将事情拍案,刘继隆也没有反驳,直接选择了应下。

  “对了,我们一路东进,攻城拔地间俘虏番贼近三千人,加上山丹的这近千番兵,倒是可以收降部分,设为兵马。”

  河西缺人,张议潮自然不会放过各城的吐蕃降兵。

  他如今提出这件事,不仅仅是为了增强沙州军实力,也是为了平衡各大豪强。

  “敢问刺史,这些番兵,应该收降几何?”

  索忠顗率先作揖开口,其余人也都直勾勾的看着张议潮。

  “裁汰二十以下,四十以上,具体收降几何,容我拿下山丹后再说。”

  张议潮只是给众人吃了枚定心丸,以免他们觉得自己太过偏向张氏一族。

  事实证明他的这枚定心丸很有用,起码这些日子里脸色都不太好看的诸将在听到这则消息后,脸色都不免缓和了几分。

  “退下吧!”

  张议潮起身向牙门深处走去,诸将躬身作揖,将其送走后,这才谈笑着离开了牙门。

  不过在此期间,不少人都用好奇的眼光上下打量着刘继隆。

  曾经为刘继隆解释过“如何守城”的索勋也在路过时,朝他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

  “这差事……不好干啊。”

  刘继隆只感到口腔苦涩,好在张淮深在众人走后来到了他的身旁,轻拍了他的肩膀。

  “宽心些,你一步登天,起初自然会引人注目,等拿下了山丹,你这位置便巩固了。”

  “另外,叔父暂时没有东进凉州的打算,这次前往山丹虽然有些危险,但以你的本事应该能轻松应对,毕竟叔父率大军在你身后,你不用太过担心。”

  张淮深安抚着他,刘继隆闻声颔首:“十三团的兵马补足了吗?”

  “已经补足训练大半个月了,这次你率领他们前往山丹后,我准备将你留驻山丹。”

  

  张淮深说出自己的打算,刘继隆听后有些恍惚。

  山丹的重要性他知道,可他并不想留在山丹。

  按照他前世游敦煌时了解的归义军历史,张议潮在拿下甘州后,便将重心放到了西域的伊州(哈密)。

  等张议潮再次对东边的凉州用兵,似乎大唐的皇帝都换人了。

  当然,也有可能是刘继隆记错了,毕竟他来了大唐十七年时间,许多事件发生的时间,他都记得有些模糊了。

  不过张议潮收复甘州后,确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对东边用兵。

  这么想着,刘继隆似乎心有不甘,但张淮深却看出了他大概的心思。

  “你想跟随我叔父回沙州?”

  “这……末将只是想,此次我军连续收复二州之地,治理这二州之地,恐怕需要不少时间,甘州短时间内恐怕不会继续用兵了,那末将……”

  刘继隆还没说完,张淮深抬手道:“收复凉州,重返大唐是叔父的执念,你且在山丹待着,比乱跑要更能得到重用。”

  “山丹收复后,我会派大兄率五个团驻扎山丹,我希望你能帮着大兄。”

  张淮深口中大兄,便是曾经十二团校尉的张淮溶,如今的甘州司马。

  “去府库领二百贯钱犒军,具体的你自己安排,十三团的老卒不多,你的事迹他们都知道。”

  他拿出早就写好的条子递给刘继隆,转身便朝着张议潮消失的方向走去了。

  望着手中的条子,刘继隆转身走出牙门,抬头仰望天空的同时,不由在心底苦笑几声。

  他原本想跟着张议潮返回沙州,然后再随军攻打伊州。

  这么做,他很快就能累功巩固位置。

  只是经过张淮深提点,他也知道自己必须听从张氏的安排,况且张淮深如今担任甘州刺史,跟着他走下去,起码路子能顺些。

  因此思虑再三,他还是决定坚持最开始的想法,先跟着张淮深往上爬到最高点再说。

  “走吧……”

  捏着手中的条子,刘继隆便向府库走去了。

  明天中午有点事,所以就赶在凌晨更新了。

  今天是月底最后一天,设置了月票目标,十天攒够一千张的话,上架后加更五章。

第30章 开拔在即(月底最后一天求月票!)

  “米饭宁愿弄多,也不能弄少,炖肉别舍不得放油盐,三天后大军开拔,路上就吃不到什么油荤了!”

  “碗筷洗干净些,别偷懒!”

  “那边那个,说你呢……”

  嘈杂的校场上,十三团的将士们忙碌得热火朝天,却不是因为训练,而是为了出征前吃些好的。

  刘继隆领了二百贯钱后,当即便令张昶、马成他们去十三团叫人,在城内买了十几只羊与活鸡。

  张淮深为了让刘继隆更好的指挥十三团,他将十三团原本的两名老队正留了下来,并凭功拔擢他们为旅帅。

  此外,张昶、马成、李骥、耿明四人也被他留在十三团中,但并未授实职,想让他们和老队正们学习一段时间,看看表现再说。

  “校尉,再有两刻钟就能吃饭了!”

  校台上,刘继隆坐在露天的椅子上,两名身体健壮的汉子上前朝他作揖,身后还跟着马成、张昶他们四人。

  这两名汉子就是张淮深留下的那两名老队正,国字脸少须的三旬汉子叫做酒居延,另一名满脸络腮胡的三旬汉子叫做陈靖崇。

  酒姓在河西之地还是比较常见的,基本都是两汉时归化匈奴人的后代,不过也有人说他们是先秦楚王后代。

  这些问题太繁杂,刘继隆不想了解,他只知道酒居延自称自己是汉人,那他便是汉人了。

  “都坐下吧,等着饭菜上桌就行。”

  刘继隆吩咐六人坐下,同时站在刘继隆身旁的少年人曹茂也主动上前为众人斟酒。

  军中禁酒,但是开拔前三天喝上一些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在这张掖买酒买肉还真不容易,这里的百姓不要钱,硬是往我们车上放。”

  “我也是遇到了,之前在酒泉和福禄,虽说百姓也是这样,但拦个几次,那些百姓也就各自散去了,但在这里不行。”

  “我现在不头疼去山丹,我头疼明天买酒买肉要怎么拒绝他们。”

  众人刚刚坐下,便争先恐后的说起了那热情到让人害怕的张掖百姓。

  刘继隆听后,不由得想起前世的那些子弟兵救灾场景。

  尽管沙州军达不到那种程度,可他刘继隆为何不能往那方面去训练呢?

  “这样的场景,以后还会有的。”

  刘继隆举起陶碗,示意众人先喝一口再说。

  “呵呵……希望别了。”张昶他们苦笑着将酒饮下。

  这也就是他们生长在河西,从未见过真正的唐军,只听过传说中的唐军。

  由于吐蕃压迫河西汉人过甚,汉人们都会将唐军给描述成相反的一面。

  吐蕃军队有多坏,唐军就有多好。

  正因如此,他们所了解的唐军,与现实的唐军并不是一回事。

  类似河西军民其乐融融的一幕,不敢说大唐境内没有,但一定是极少的。

  如果刘继隆记得不错,现在的皇帝应该是唐宣宗,而唐宣宗具体在位多少年,他却是记得不太清楚了,只记得是张议潮收复凉州不久后,唐宣宗就驾崩了。

首节 上一节 24/3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