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非唐 第301节
正常来说,成亲后第二日是要拜舅姑、与男方祭祖的。
不过刘继隆没有弄家庙,而封邦彦也让刘继隆多休息,因此这两步便没走。
待刘继隆来到正堂时,陇右都督府麾下的各州刺史及杨知温、封邦彦已经等候许久了。
“入座吧!”
刘继隆开口示意,并坐在了正堂主位上。
入座后,高进达便先作揖道:“节帅,河洮二州传来消息,论恐热见我军屯兵谷道,调转兵锋,向北而去了。”
“嗯”刘继隆颔首,接着询问道:“崔恕还没回来吗?”
“尚未。”高进达摇头回应,接着从陈靖崇、耿明开始,各州刺史开始汇报这些日子的工作。
例如各州增长了多少人口,开垦了多少荒地,修建多少水利等等。
刘继隆并未回避杨知温与封邦彦,因为他清楚二人都想要扶持自己,以此来得到擢升。
何况陇右人口图籍,长安城多有备份,即便不知道具体人口耕地情况,却也能估算大概。
不得不说,与封敖结为姻亲后,刘继隆还是得到了许多好处的。
两个多月的时间,他从山南西道获得了近万百姓,其中三千六百名青壮属于封徽的嫁妆,并未花钱。
至于剩下的七千多百姓,则是通过口马贸易迁徙的百姓,付出了两万多贯钱财。
眼下陇右人口增长至十七万,若是封敖继续帮扶,人口还将增加更多。
这般想着,刘继隆看向了封邦彦与杨知温。
“口马之事,还劳阿兄与杨参军费些心力。”
“节帅哪里的话。”封邦彦抢先开口道:
“三川数万饥民无处可去,朝廷又不拨赈灾钱粮,若不是节帅接纳他们,他们只能冻死旷野。”
在他说完之后,杨知温也作揖道:
“我等进入武州时,便听闻诸州刺史正在迁徙人口。”
“今早又有消息传来,有七千余口口马已经抵达利州,不日将进入武州,劳烦节帅准备钱财,以便封尚书打点诸州刺史。”
“这是自然!”刘继隆眼前一亮,颔首看向高进达,高进达也心领神会。
他眼神示意身后的录事,录事退出正堂,而刘继隆也与杨知温道:
“陇右钱财足够,还望阿翁能将三川饥民在春耕前送往武州才是。”
虽然已经获得了不少人口,但这点人口对于整个陇右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
剑南道那边,刘继隆准备在杨复恭返回成都后开始发力,但山南西道也不能停下。
“节帅放心!”
封邦彦主动作揖道:“我等明日便返回兴元府,待我等返回兴元府,必然会催促阿翁的。”
“那就劳烦阿兄了。”刘继隆也给予了封邦彦足够的尊敬。
与此同时,先前离去的录事也带着十几名甲兵,挑着箱子走入堂内。
六口箱子被打开,里面码放着一根根金条。
刘继隆对封邦彦与杨知温抬手道:“这里有黄金一万六千两,劳二位带回兴元府打点了。”
见状,封邦彦与杨知温连忙请刘继隆放心:“我等明日原路返回兴元府,抵达武州时,会把那七千余口口马打点清楚的。”
“至于剩余的钱财,节帅也不用担心,春耕前便会有足数的口马抵达武州。”
见二人做出承诺,刘继隆便放心了。
他轻笑起身,随后颔首道:“既然如此,那便各自散去吧。”
“窦敬崇、王思奉你们两人负责带兵护卫阿兄与杨参军回兴元府。”
“末将领命!”窦敬崇与王思奉连忙作揖应下,随后众人起身先后离场。
在他们离开的同时,高进达和陈靖崇、耿明并未离去。
待所有人离去,刘继隆这才走下高台,而四人也凑了上来。
“节帅这批黄金值十二万贯,除了利州的那七千口百姓外,至少还能换得一万三四千口百姓。”
“下官想将他们安置在河州,以便在日后对鄯廓用兵时征募民夫。”
高进达提出建议,刘继隆颔首认同:“便按照你说的办吧。”
“此外,你联系一下俞从晖他们,让他们在剑南道各处采买汉人奴婢,待杨复恭返回成都,开通剑南道商道后,便带着这些奴婢北上。”
相比较纸面只有一百万人口的山南西道,纸面便有四百万人口的剑南道才是刘继隆最重视的地方。
他不可能等到大唐与南诏决裂再动手迁徙剑南道人口,而杨复恭则是提供给了刘继隆这个机会。
从剑南道迁徙人口前往松州,经松州北上叠、岷、临渭诸州,不失为一条好的路线。
“节帅,杨复恭会不会反悔?”
陈靖崇担心询问,而刘继隆却摇头道:“不会。”
“大唐的这些地州官员,只要给他们足够的钱,他们连良民都敢卖,更何况饥民?”
高进达也附和道:“节帅所言有理,稍后我便派人联系俞从晖他们。”
见高进达回应,刘继隆也转身走回了主位并坐下。
“人口迁徙得加快,朝廷那边若是知道了我与封敖结为翁婿,必然会想办法折腾我。”
“趁他没对封敖下手前,尽量把三川饥民迁入陇西!”
第206章 多方下注
“唏律律!”
“好啊!好啊……”
十月末,当骡马唏律声在成都城北响起,白敏中的称赞声几乎没有停下来过。
此时的白敏中伸出手摸了摸一匹健壮的挽马,身后跟着杨复恭及西川诸多将领。
“我大唐开国以来,向来以河北、河套、陇右等地马匹为马军。”
“昔年吐蕃窃据陇右,陇右流出马匹甚少,如今那刘继隆收复陇右,老夫也是得见陇右挽马了。”
白敏中不吝夸赞,而杨复恭也作揖道:
“那陇右多马而少骡,故此下官仅采买了一千三百头骡,一千三百匹马,比司空交代的少买了一百多匹,请司空治罪。”
见杨复恭这么说,白敏中朗声笑道:“仅仅花费不到八千匹织锦绢帛,便能买回如此多的骡马,子恪何罪之有啊!”
白敏中夸赞着他,西川诸将则是嗤之以鼻,都觉得杨复恭身为北司官员,竟然巴结南衙官员,着实不要脸面。
杨复恭并未将西川诸将的轻蔑放在眼里,只是对白敏中作揖道;
“司空,陇右马群众多,光我这些日子所见,便有近十万马群。”
“此外,下官打探得到,陇右军有一万六千余人,其中精骑四千,每骑双马,余者尽数为马步军,以挽马车或挽马为行军脚力。”
杨复恭一席话,顿时引得西川诸将错愕:“刘继隆只有半个陇右,如何能养兵一万六?”
“没错,他只有陇西而无河西,手中只有半个陇右,养兵七八千已然艰巨,杨监军恐怕被骗了!”
“司空,杨监军定然是被刘继隆所骗!”
“没错啊司空……”
众人各执一词,都不觉得刘继隆麾下能有如此多兵马。
面对众人所言,白敏中也眉头紧皱,并不相信刘继隆能凭借被吐蕃祸害后的陇西养兵如此之多。
只是不等他开口,杨复恭便说道:“陇右养兵极为便宜。”
“那陇右土地大多都在吐蕃贵族手中,而经刘继隆捣灭,诸多吐蕃贵族基本殒命,陇右耕地尽在刘继隆手中,因此可效仿国初府兵发田来安抚兵卒。”
“此外,陇右并无开拔、行粮等犒赏,每岁养兵一人,耗费不过十六七贯,故此才能养兵一万六千余。”
杨复恭打探的情报不少,但对于陇右普通兵卒的军饷,他还是过于高估了。
当然,这在他看来,已经是很低估的结果了。
“难怪如此……”
白敏中眯眼抚须,脑中思绪万千。
只是片刻,他便回过神来,与杨复恭说道:“西川缺骡马,暂时离不开陇右的牧群。”
“正因如此,老夫才会同意开剑南道商道,与此交好于他。”
“不知子恪你此次前往陇右,除了带回牧群,可还带回什么有用消息?”
“自然是有的。”杨复恭颔首,随后继续道:
“刘继隆承诺,只要商道不受阻碍,日后我西川向陇右所买骡马,皆以骡马两贯、挽马六贯来作价。”
“此外,织锦绢帛者,他们也来者不拒。”
“好!”白敏中满意点头,能以如此低的价格才买骡马,这是他事前不曾想到的。
得知骡马价格定下来后,白敏中便看向了身后的文官:
“西川钱粮起运京兆后,府库中还有多少钱粮?”
绯袍文官闻言作揖:“回司空,库中尚有七十余万贯,织锦七千二百匹,绢帛二十二万四千六百匹……”
西川富庶,即便每年要向关中起运大量钱财,可留下的钱财,依旧能撑起西川那臃肿的度支。
当然,西川最大的支出,主要还是维持那不修兵甲的数万兵马。
自大唐与南诏结盟和议后,西川兵马常年保持在四万左右。
白敏中来到西川后,由于无法裁军,加上急需训练一支骡马军来应对外敌,因此只能扩军。
原本他是想编练骡军一万的,但现在得到了陇右如此低价的挽马,他心思也渐渐活跃起来。
“老夫想将骡军削至八千,再编马军五千,诸位以为如何?”
白敏中将他的想法说出来,西川诸将喜闻乐见:“依司空所言!”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