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归义非唐

归义非唐 第347节

  “陛下明鉴。”魏谟作揖行礼,随后才开口道:

  “近些日来,北司南衙不少官员暗自揣测上意,臣担心这样下去会引发党争,因此想请陛下在明日元宵佳宴时册立储君,以免国本不稳。”

  魏谟说的还算收敛,毕竟有裴休这个前车之鉴,他也知道这件事十分敏感。

  只是他觉得,皇帝如今四十有七,理应比去年时要宽心才对。

  加上南衙北司争储风波越来越大,他担心会引发党争而国本不稳,所以才会前来谏言。

  可惜,魏谟还是小瞧了李忱对权力的掌握。

  面对魏谟的善意谏言,李忱不免想到了白敏中的事情,眼底闪过寒芒。

  只是面上,他依旧和悦道:

  “储君之事,朕深思再三,依旧未曾拿定主意。”

  “朕答应魏相,岁末之前将储君之事定下。”

  魏谟见状,只能无奈作揖:“若是如此,那臣无事了。”

  “嗯,魏相慢走。”李忱笑着点头,然后眼睁睁看着魏谟退出紫宸殿。

  在魏谟走后,李忱目光瞥向不远处的马公儒、王宗实。

  二人被他看得发毛,却依旧不苟言笑的站在角落。

  “宣令狐綯入紫宸殿。”

  李忱声音发寒,二人连忙作揖应下。

  半个时辰后,令狐綯急匆匆赶来紫宸殿,而李忱则是将郑颢带来的文册交给了令狐綯,示意他阅览。

  令狐綯刚刚翻开文册,当即便倒吸了一口凉气。

  他倒不是因为白敏中和刘继隆“逼良为奴”而震惊,而是因为这本文册而震惊。

  这本文册之中,白敏中与刘继隆私下贸易十余万口百姓,白敏中获得挽马与骡马,而刘继隆获得人口与粮食。

  如果这件事情是真的,那白敏中必然要被处置,因为他贸易人口的数量太大了。

  “陛下,这本文册会不会是……”

  令狐綯想说这是伪造的,但李忱沉声道:“朕已经派人去剑南道取证,用不了几日,便能将消息传回。”

  李忱之所以敢现在通知令狐綯,是因为距离他派人去剑南道已经过了小半个月。

  即便令狐綯向白敏中通风报信,白敏中也来不及收尾了,而他也能借此看清令狐綯是站在自己这边,还是更在乎他的党派。

  李忱借此试探令狐綯,令狐綯也从一开始的慌乱,渐渐反应过来,于是连忙表演道;

  “陛下,此事若是真的,当论罪白敏中!”

  “如何论罪?”李忱平淡开口,令狐綯却坚定道:

  “此举若是坐实,请罢白敏中官职,放其归乡!”

  “不能杀吗?”李忱眯了眯眼睛,令狐綯却支吾道:

  “若是要杀,以此罪证恐怕不够……”

  他话音落下,李忱没有回应他,殿内落针可闻。

  良久之后,李忱才缓缓开口道:“此事若是坐实,不论事情大小,罢白敏中成都尹、西川节度使。”

  “至于西川节度使和成都尹人选,便暂定魏谟吧。”

  李忱要借调离白敏中的机会,把魏谟调往西川。

  尽管魏谟得罪了他,可魏谟足够正直,调往西川也不会结党营私,定然不会与刘继隆同流合污。

  至于白敏中要如何处理,那还得看看这本文册上的内容有几分属实。

  “臣领旨……”

  令狐綯作揖应下,心里发苦。

  他知道,若是白敏中这件事坐实,那自己恐怕会担上妒忌魏谟,将其调离的恶名。

  只是这种事情他若不做,那他的下场也好不到哪去,只能硬着头皮照做了。

  待他退下,往后几日他都在关注着北司及大明宫门。

  他有心派人打探白敏中的事情,但想到皇帝的态度,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二月中旬,马公儒派往西川的探子返回了北司,将搜集到的情报汇成册子,由马公儒交给了李忱。

  李忱坐在殿内翻阅文册,马公儒则是汇报道:

  “白司空确实与刘继隆有‘逼良为奴’之举,但数量却并未有此前文册所说那般多,具体数量难以推算,但大致不超过两万。”

  听着马公儒的汇报,李忱脸色平静,但对文册翻阅的速度,却显示着他心中的不平静。

  于他而言,十余万和两万没有区别。

  白敏中既然知道朝廷要收拾陇西,那就不应该与刘继隆有什么瓜葛。

  什么编练骡军、马军……都是借口!

  他既然做了这种事情,就说明他已经不干净了。

  想到这里,李忱合上文册,冷声开口道:“起草圣旨,以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白敏中徙任江陵尹、荆南节度使,仍旧保留同平章事一职。”

  “此外,以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魏谟充剑南西川节度事大使,兼成都尹,管内观察处置统押近界诸蛮及西山八国云南安抚等使。”

  尽管很想处理白敏中,但李忱也知道,白敏中在朝中势力根深蒂固,若是强行拔除,必然要损害朝廷利益。

  将他徙往荆南节度使,依旧保留其使相的身份,这已经算是自己对他的宽大处理了。

  “臣遵旨……”

  马公儒在心底松了一口气,随后作揖应下,将此事传往了南衙。

  不多时,南衙的令狐綯便知道了这件事,他为白敏中的下场松了一口气,同时依照宫中的旨意,命三省起草、检阅圣旨,由门下省发出。

  三月初,身处成都的白敏中得知了自己突然被调任的事情,他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还是猜出了些东西。

  正因如此,他急忙召见作为监军的杨复恭。

  “司空!”

  杨复恭急匆匆走入府衙,府衙内充满了收拾东西的家仆。

  

  不多时,他来到了内堂,见到了一身常服的白敏中。

  六十五岁的白敏中,此时虽然被徙任他处,可他却依旧精神,并不因为这件事而丧气。

  “子恪来了?”

  白敏中见到杨复恭,当即示意他入座。

  杨复恭连忙作揖,而后入座道:“司空,听说您被徙任荆南,这是怎么回事?”

  “不知道。”白敏中摇了摇头,随后笑道:

  “大概是与刘继隆的贸易被朝廷知道了。”

  “定然是那群人检举的!”杨复恭咬牙切齿,而他所说的那群人,便是西川军中的北司将领。

  毕竟在他看来,刘继隆没有检举白敏中的嫌疑。

  白敏中虽然限制着迁入陇右的饥民,但一年下来起码还能有个几千人。

  现在换成魏谟,以魏谟那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的性格,刘继隆恐怕连几千饥民都难以获得。

  不止是他,就连白敏中也是这么想的,因此他们将这些事情归到了西川军中北司将领的身上。

  “好了,不必烦恼。”

  白敏中安抚着杨复恭,轻声笑道:“我在西川为官四年,为西川编练千二百精骑、五千马军、八千骡军,又修复西陲、北境多处关壁,西川防御,已然固若金汤。”

  “魏申之此人我了解,他为人刚正,必然不会与刘继隆苟且,但西川吏治不堪,州县官员恐怕早已被刘继隆收买。”

  “魏申之即便有心阻拦,却也阻挡不住。”

  “好在老夫留下了这些骡马精兵,若是日后刘继隆作乱,也能御敌于关壁以北,不至于被入寇境内。”

  对于刘继隆,白敏中的态度是既要合作,又要提防。

  他本欲是想编练三千精骑,两万马军和骡军,以此增强西川军实力。

  只可惜目标还没完成,他便要徙任荆南节度使了。

  “那魏申之若是来了西川,你必然要好好提醒于他,将南边戎州、嶲州等处关隘修葺。”

  “如此一来,西川便能固若金汤。”

  “南边?”杨复恭错愕,反应过来后作揖道:

  “您是担心南诏会作乱?”

  “嗯……”白敏中揉了揉眉心,随后叹气道:

  “南诏自掳掠成都工匠人口后,技艺便不输于朝廷,加之二十余年休养,国力增强。”

  “那南诏王丰祐正直壮年,颇有心计。”

  “眼下朝廷国库空虚,而南兵多不修兵戈。”

  “倘若丰祐作乱来犯,安南、黔中、剑南恐有兵祸,故此需早防。”

  白敏中的判断倒是没错,杨复恭听后也觉得很有道理,因此连忙颔首:“司空放心,下官必然会提醒魏相的。”

  “嗯!”白敏中颔首:“有你提醒,老夫就不担心了。”

  “至尊让某即日出发江陵,某不好逗留剑南,因此便只能把担子放在你肩头了。”

  “某明日出发江陵后,只能劳烦你多操劳些了。”

  “只留刘继隆那边,你将事情与魏申之说清楚,他自然知道应该如何处理二者关系。”

  “好了,事情便是这些,我也不好继续留你,你先去忙吧。”

  白敏中交代的很着急,杨复恭也知道他是担心牵扯到自己,因此起身朝廷作揖。

  “希望日后还能与司空共事。”

首节 上一节 347/3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