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归义非唐

归义非唐 第84节

  白仆射应下,李忱重新将目光投向高进达。

  “高押牙可在长安暂住些时日,待朝廷拟出嘉赏,再护送你返回瓜沙。”

  “臣遵上谕!”

  

  能够见到李忱,对高进达来说便已经是意外之喜,如今得到如此重视,他自然不会有别的想法。

  见他应下,李忱也扫视了一眼群臣。

  “瓜沙义旅之事,理应昭告天下,让天下人知道他们的事迹。”

  “臣等,遵上谕……”

  在唱礼声中,李忱起身离去,宦官见状唱声退朝。

  百官纷纷起身作揖唱礼,高进达也是有样学样。

  在他们的唱声中,李忱没有离开宣政殿,而是寻了一处偏殿休息,并令宦官召来了白仆射和几名三、四品的臣子。

  此时他的眼眶已经恢复如常,仿佛刚才的一切都只是一场虚妄。

  面对走入偏殿作揖的诸臣,李忱沉声开口:

  “瓜沙之事,尔等以为如何?”

  他话音落下,诸臣面面相觑,其中一名紫袍大员走出作揖。

  “臣以为,瓜沙义旅之事理应散播,好教一些人知道朝廷威严犹在。”

  “臣附议……”

  仆射白敏中闻言附议,同时继续道:“不如让张议潮任沙州节度使,坐实其身份。”

  “臣附议。”另一名官员也附和,同时作揖道:

  “凤翔传来消息,尚恐热(论恐热)击败尚婢婢,如今盘踞河陇之地,若是扶持张议潮,倒也能遏制他统一河陇、河西的步伐。”

  诸臣纷纷以高进达所言的沙州实力进行封赏,浑然不知此时的张议潮已经收复了五州之地。

  李忱闻言颔首,目光看向白敏中:“此事便交给白仆射处置吧。”

  “臣遵上谕……”

  白敏中缓缓作揖,而站在一旁的六旬官员也适时走出来作揖道:

  “陛下,幽州传来消息,卢龙节度使周綝薨于任上,军中表请以押牙兼马步都知兵马使张允伸为留后。”

  “周綝死了?”李忱皱眉,语气不免有些不耐烦:“死因查清楚了吗?”

  李忱如此不耐烦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卢龙镇作为河朔三镇中位置居北的藩镇,其马军可谓犀利。

  不过也正因如此,卢龙镇的军头与魏博、成德的牙兵一样跋扈,每隔几年就会闹着驱逐节度使。

  近些年来,除了张仲武在任时间长些,其它节度使都免不了被驱逐的命运。

  前任节度使张直方作为在任九年卢龙节度使张仲武的儿子,结果仅仅继任几个月就被驱逐。

  这周綝便是卢龙军中军头在驱逐张直方后所推举出来的新任节度使,结果在任也不过一年时间就突然死了,很难不让人怀疑他的死因。

  “罢了,便委任这张允伸为留后吧……”

  李忱忍下这口气,最后还是摆手同意了卢龙军头推荐的人选。

  事情商议落幕,李忱便端茶示意诸臣退下。

  诸臣见状唱声退下,而与此同时的高进达也随宣政殿群臣退出了大明宫。

  在离开前,他回头看了一眼建福门,心中激动不言而喻。

  耗费近两年的时间,他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将瓜沙光复的消息上奏给了长安。

  尽管长安对于他来说无比繁华,可现在的他却归心似箭。

  若非朝廷对瓜沙义旅的嘉赏还需要时间讨论,他恨不得现在就带着众人返回沙州。

  好在大唐并未让他等太久,不过半个多月,对沙州嘉赏的旨意便传到了他的手中。

  面对朝廷正式授予张议潮担任沙州刺史兼沙州节度使的圣旨,高进达没有留恋长安,而是在上表礼部后,便带着身边的六名沙州弟兄踏上了回乡之路。

  在他踏上回乡之路的同时,一支队伍终于在磨蹭中抵达了山丹城。

  “山丹右果毅都尉李仪中,见过刘果毅!”

  西北寒风中,身穿甲胄,外套绣衫的一名武将对面前的刘继隆谦卑作揖。

  论起年龄,李仪中还痴长刘继隆八岁。

  但论起军功,刘继隆完全碾压面前的李仪中。

  二十五岁的李仪中虽然在此之前担任别将,但其功劳主要是跟随张议潮解放沙州,收复瓜州和肃州。

  功劳看似很大,但实际上都是跟着主力捡功劳。

  正因如此,他才将姿态放的那么低,不然以他的性格是断然不会对刘继隆如此谦虚。

  “李果毅舟车劳顿,我已经让人为你与弟兄们打扫好了院子和营房,羊肉也已经烹煮上了,回到院子后不久就能吃。”

  面对李仪中,刘继隆表现得爽朗大方,一副没有心眼的模样。

  哪怕李渭针对过他,可他毕竟收了李渭的钱,况且现在也不是内斗的时候。

  他与李渭的恩怨日后再算,如今要做的是安抚好李仪中,让他不能耽误山丹发展。

  “李骥,带李果毅和兄弟们入城!”

  刘继隆对李骥吩咐一声,李骥闻言上前对李仪中做出了一个请的手势。

  李仪中对山丹情况不熟悉,但他从城门口这群人的举动来看,不难猜出刘继隆已经将山丹经营的铁板一块。

  好在他来山丹之前便被其父提醒过,此行争权是不可能了,镀金倒是问题不大,所以并没有冲撞刘继隆。

  作揖回礼后,他便带兵跟随李骥走入了山丹城内。

  刘继隆与张昶等人坐在马背上观看着四百兵卒的队伍,脸上露出满意之色。

  四百兵卒有近二百人是身披扎甲,剩余则是身穿皮甲。

  在河西其余三州的支持下,想要把这二百多人装备起来并不困难,估计在开春前就能结束。

  届时这群人也可以合理的派往祁连城、龙首山,亦或者驻守山丹城。

  至于刘继隆,他已经开始为东略凉州做准备了。

  望着眼前缓缓入城的兵卒队伍,刘继隆笑呵呵的开口道:“有了他们,我们也就可以放心东进了。”

  “我们向凉州派出的塘骑回来没有,有没有带回什么消息?”

  他头也不回的询问,张昶颔首道:“十三个伙都回来了,没有死伤。”

  “番和距离我们一百五十里,前往当地有两条路,南边的那条路长一百四十里,越过焉支山后便能看到远方的番和城,没有太多部落放牧,而且他们在焉支山内布置有烽火台。”

  “北边的那条路长一百六十里,出焉支山后便是凉州草原,草原上有不少驻牧留下的痕迹。”

  “以塘骑回禀的情况来看,番和城北边的草原,最起码有四五个千人部落,牧群没有一万也有八千。”

  张昶将情报说完,刘继隆也调转马头示意他们进城。

  “第一次出手必须要得到足够多的牲畜,不然等他们有了警惕再出手,收获也就不大了。”

  “这焉支山的积雪什么时候融化?”

  刘继隆询问,张昶也连忙回应:

  “城内的牧户说,通常要到三月才能融化,二月虽然也能走,但沿途没有可供军马和牧群啃食的牧草。”

  “这一百六十里路,要是驱赶牧群,起码得走五天才行,没有牧草很难保证所有牲畜能活着走过焉支山。”

  “不走焉支山,便只能走北边的甘州草原,可……”

  张昶没有继续说下去,因为甘州草原上盘踞着谁这个问题不言而喻。

  “走这条道,需要几日,距离几何?”

  刘继隆几乎没有迟疑的发出询问,不等张昶作答,一旁的陈靖崇便解答道:“驱赶牧群最少六日,距离二百里。”

  “果毅,走这条道很容易被回鹘人围攻!”张昶连忙提醒,可刘继隆却只是笑了笑。

  “我倒要看看,他们能不能像上次一样拉出几万人来堵截我!”

第82章 利益往来

  “伊州收复!伊州收复!!”

  寒冬腊月间,随着一队塘骑从城门策马向衙门冲去,城内的百姓纷纷伸出脖子,面面相觑。

  “伊州是哪?”

  “好像是西边吧。”

  “西边啊……若是东边就好了……”

  腊月中旬,张议潮收复伊州的捷报由西向东传到了甘州,与捷报一同抵达的,还有即将启程的张议潭一行人。

  “唏律律!!”

  当军马的嘶鸣声响起,张掖西城城门处,身着冬衣的张议潭翻身下马,看向了急匆匆走来的张淮深。

  “阿耶,您真的非去不可吗?”

  张淮深急匆匆走到跟前,顾不得作揖便追问起了张议潭。

  面对张淮深,张议潭却只是笑着打量他,末了吐出一句:“瘦了。”

  “阿耶!”

  张淮深加重语气,眉头皱得化不开。

  张议潭还是没有回答,而是转身从马鞍上取下一件白色的披风,手一抬便为张淮深披上。

  待他系好披风,他这才满意点头:“这样看上去就壮实多了。”

  张淮深本欲发作,却听张议潭道:“这是你娘亲为你缝制的披风,我这番去长安,恐怕难以回来了。”

  “若是能有幸抵达长安,届时还需要你派兵将你娘亲他们护送过去。”

首节 上一节 84/3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