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非唐 第99节
李忱回忆了一下,这才开口道:“裴侍郎有何良策?”
见皇帝同意他上奏,户部侍郎裴休这才开口道:“陛下,钱粮之事,臣以为重在漕粮与税钱。”
“关中粮价高悬不下,主要是因为漕运不振。”
“自文宗以来,朝廷每年从江淮起运漕粮为四十万石,然沿途吏卒侵盗、沉没严重,以至运达渭仓时,还不到二十万石,昔年刘司徒(刘晏)所立的“漕运法”已经被毁殆尽。”
“臣以为,若想解决漕运吏卒问题,必须施以良策!”
裴休说罢,李忱颔首道:“裴侍郎可否说说应该如何施策?”
“臣以为……”裴休整理了脑中思绪,随后才道:
“当对漕运僚佐与州县官吏的责任进行明确划分,通过不同的奖惩来激励吏卒。”
“例如将漕运每年的佣金全部划归吏卒,如此便能解决吏卒最为关注的“利”的问题。”
“若是以法制措施固定漕运法中的奖惩内容,则大事可定!”
裴休简单说了说自己的想法,李忱听后觉得事有可为,当下便追问道:“漕粮虽定,税钱何解?”
对此,裴休也不假思索道:“自天宝年间以来,各藩镇设置邸阁(官府所设储存粮食等物资的仓库),常常储存茶叶待价出售,以此获利。”
“对于商人的其他货物,则额外强征赋税,盘剥过往客商、行人。”
“臣以为,藩镇储茶卖茶已经成为事实,朝廷不如准许各镇储茶,但需要定下规矩,令各藩镇不可擅自对商人、行人收税。”
“若是私下对商人、行人收税,则革除其储茶资格。”
“此外,朝廷可将“山泽宝冶”之权收归盐铁使所有,如此应该能增加税钱……”
三言两语间,裴休就定下了一个大方向,而李忱虽然不知道是否可行,但见裴休信誓旦旦,因此便舒缓了语气。
“裴侍郎所献之策实乃良策,朕愿任裴侍郎为盐铁转运使,为朝廷解决钱粮之难。”
“臣裴休谢上恩,上千万岁寿!”
裴休闻言缓缓作揖,而李忱也算是将武备松弛、钱粮难以为继的两件难事解决了。
见李忱扫视群臣,一名正五品官员走出队伍朝李忱作揖。
“陛下,吐蕃洛门川讨击使论恐热请入长安来朝。”
“论恐热?”李忱略皱眉头:“他为何来朝?”
“听闻河陇粮乏无雨,论恐热欲归顺我大唐,只为求河渭节度使。”
礼部官员这般说着,可李忱却十分敏感,他冷哼道:
“此僚残暴,所谓归顺,无非是借我朝天威,欲重振旗鼓罢了。”
“他若来朝,且晾他些日子再驱逐关中!”
“臣领上谕……”礼部官员恭敬应下,而李忱眼见诸臣无事,眼神示意了身旁一名宦官后,便起身向偏殿走去。
“退朝——”
宦官高声唱礼退朝,卢商、裴休及诸位正四品以上官员在宦官的指引下前往偏殿。
不过走在队伍最前方的,却是一名在刚才庙堂上未曾发言的老臣。
若是没了身上那身紫袍,他恐怕在队伍之中并不起眼。
队伍走入偏殿,官员们以老臣为首,在他的带动下向高位的李忱行礼唱声。
“上千万岁寿……”
“平身吧。”
李忱颔首应下,随后开门见山道:“先前沙州僧人悟真所言,朕思绪良久,却迟迟拿不定主意。”
“收复陇右、河西之地,乃是我大唐先帝的夙愿,况且河陇之地离关中较近,若不收复,便有受吐蕃侵扰之忧。”
“只是那河陇之地十番五汉,城外还有回鹘、嗢末等胡杂纵横。”
“此等局势,收复不易,想要守好更是难上加难。”
“朕召诸位前来,便是为了此事……”
李忱将收复河陇的利弊和他的担忧都说了出来,诸臣面面相觑,最后是卢商率先开口作揖道:
“臣……并不建议出兵河陇。”
为了避免众人说他胆怯,卢商解释道:“河陇诸州虽然看似分裂,可一旦朝廷动兵,他们便会聚拢一处反抗朝廷。”
“河陇之番兵,少说也有十万之数,而神策……”
卢商说着说着却支支吾吾起来,李忱皱眉:“神策军如何?”
“神策军……”卢商迟疑片刻,刚想说出来,却见李忱身旁的几名宦官死死盯着他。
这四名宦官年纪不一,看向他的眼神却充满了警告意味。
“神策军需要防备的藩镇太多,即便出兵也只能派出两三万人。”
“即便拿下河陇,可还需要驻守河陇,派遣足够多的将士。”
“眼下国库钱粮不足,出兵收复河陇,着实有些……”
卢商一改话锋,几名宦官眼神瞬间变得柔和,而卢商身旁的几名官员略微皱眉,却无一人反对他所说。
“卢侍郎,我记得河陇屯田较多,昔年河陇地区的屯田收入占当时朝廷屯田的三分之一,是否?”
裴休突然开口询问卢商,卢商颔首道:“昔年确实如此,可如今经过吐蕃百年祸害,早已不如当年。”
卢商这话倒是不假,开元之前的河陇地区农业发达,大唐在此采购的粮食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史载“桑麻翳野、闾阎相望,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
河陇沦陷后,大唐丧失了这片面积很大的屯田区域,粮食储备锐减。
为了防御吐蕃,不得不在关中屯扎十余万大军,而关中自战乱后经济难以复振,完全依靠从河南和江淮等地的转运,使得朝廷财政负担极为沉重。
如果现在的河陇还和百余年前一样,那不管是谁都会积极收复当地。
可问题在于,现在的河陇连自给自足都困难,就连名义上可以调动河陇诸州的论恐热都因为缺乏粮食,不得不来大唐求援。
这样的河陇地区,即便收复了,也需要花很大的心力与钱粮去重建。
大唐君臣没那么多心力,国库里更没有那么多钱粮。
因此在卢商等人看来,收复河陇之地只会打乱眼前的局势。
到时候河陇没办法自给自足,还需要关中供粮,那朝廷的负担就更重了。
“唉……”
李忱长叹一声:“既然如此,那河陇之地便暂时搁置吧。”
“待漕运与盐铁茶税厘清,再商议也不迟……”
“对了,派去卢龙的官员是否回来了,那张允伸如何?”
李忱将更多精力放到了幽州卢龙镇上,对此一直没有开口的那名紫袍官员作揖道:
“官员回禀说张允伸勤于军政、处事恭谨。”
“既然如宰相所言,那便派人正式授予张允伸为卢龙节度使,加检校工部尚书。”
李忱称呼老臣为宰相,而白敏中又在外督军,因此朝中能被如此称呼的,也就只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令狐綯了。
“无事便都散去吧。”
见众人作揖应下,李忱便示意众人退下了。
在众人离去的同时,被安排离开庙堂的悟真却在前往驿站的路上见到了许多事情。
“吃了两个饼子还敢和阿爷我要钱,你活腻歪了啊!!”
“军爷饶命……草民嘴拙,草民嘴拙!”
窗外,一队身披扎甲的兵卒将摊子包围,领头之人揪着摊主的领子,而摊子则是疯狂的打脸自己。
“停车……”
悟真的声音从马车内传来,为他驾车的马夫是与他同行长安的沙州义士,自然停下了马车。
“大德为何停下?”
负责接待悟真的舍人试图拦下悟真,悟真却对舍人行了一礼,随后伸手将他的手扒开。
舍人阻拦不及,便只能跟着悟真走下马车。
悟真走向那群兵卒,兵卒们也发现了他和身后的宫中舍人。
只是他们并未收敛,而是对悟真他们投来挑衅的目光。
“你这沙门,来这找死呢?!”
军头瞧着悟真那模样,张口便骂了出来。
悟真却不恼怒,只是对军头行礼道:“诸位都是大唐的兵卒,为何要对百姓下手呢?”
“娘贼的,今日出门不赶巧,遇到你这个猪犬般的东西!”
军头将摊主推倒在地,走上前靠近悟真。
他生得不算高大,不过五尺五六寸,但依旧比悟真高出大半个头。
眼见事情要闹起来,舍人立马呵斥道:“你这厮,可知这是沙州义旅所派来的使者!”
舍人本以为凭借此话,能让军头收敛,却见军头对地吐了一口痰。
“呸!”军头不屑看向悟真与舍人:“一群依附番狗混杂,临阵倒戈朝廷的杂种罢了!”
“你!!”
舍人瞪大眼睛,却是没想到军头竟然如此粗鄙,要知道朝野上下都对收复河西四州的沙州义旅十分敬佩。
尽管他们不会帮忙,可最基本的尊敬还是有的。
现在这样的义旅却被骂作“杂种”,便是连他这舍人都不由得气血上头。
只是面对辱骂,悟真却并不生气,只是平淡的讨论道:
“你们吃着百姓的税粮,就是这样欺负百姓吗?”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