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吾为人屠,监国天下! 第61节
而不愿意出海的弟子,便各自回到大秦各郡。
听完雨化田的汇报,秦安的眼中寒芒闪动。
这些儒家之人,竟然想要逃出海外?
本君又岂会让你如意!
不仅你们出海的大群弟子本君要捉拿回来。
那些散落在大秦的儒家弟子,本君同样不会放过!
想到这里,秦安对雨化田吩咐道:“通知青龙,将逃往大秦各郡的儒家弟子全数捉拿回来。”
“至于准备出海的,本君要亲自动手!”
两日后。
东海郡。
东海郡位于东海之滨,是桑海城南方的一座临海城池。
与东海郡不同的是,桑海的港口由于停泊着蜃楼,所以通常有大量的秦军士卒1.1驻守。
而东海郡便没有,正是适合儒家弟子们偷渡出海。
儒家在东海郡的港口准备了数艘的船只,准备出海遁逃,此时儒家弟子们正在不断地往船上搬运着物资。
“大家动作再快些,敌人随时都会出现。”
伏念的声音在场上响起,督促着弟子们加快速度。
从准备船只,到购买物资,他们已经花费了数天的时间。
这几天的时间,已经足够秦军发现他们的动向并且赶来阻止他们。
若是他们一旦被秦军拖在此地,秦安一定会得到消息赶来。
一想起秦安的恐怖威势,伏念便忍不住再次催促了一声。
顿时,儒家弟子再次加快了速度。
而就在这时,港口周围忽然安静下来,一瞬间竟冒出无数的人影,将整个港口围了个严严实实。
这些人,正是秦安所带领的西厂!.
第六十六章 儒家上下,一个不留!(求首订)
“停下!”
“准备御敌!”
伏念见到忽然出现在面前的西厂番子,脸上神色立即大变,高声呼喊起来。
港口的儒家弟子立即发生一阵骚乱,慌忙将随身的佩剑抽出,聚集到伏念,颜路和张良身旁。
伏念此时的脸色已经变得十分难看。
他们在远离桑海的城池准备船只准备逃出大秦,原本以为是神不知鬼不觉的事。
没想到,终究还是被这些大秦的走狗找上门来!
伏念从师傅手中接过儒家掌门之职的同时,也担负起将儒家发扬光大,使儒学成为治国之学的重担。
儒家虽然自圣人孔子创立以来,一直号称是春秋战国的显学。
但是,在诸国纷争的时代,讲究仁政,以德治国的方法显然是行不通。
最显著的例子便是孔子的故国鲁国。
鲁国便一直是以王道治国,行仁政,息兵戈,以德化民,以德息兵。
但是,他们最终走上了亡国之路,淹没在历史尘埃之中。
而自从大秦统一天下之后,儒家与大秦便彻底分道扬镳。
26
大秦原本便不是以儒家立天下,而是以商鞅传下的法家治国才得以称霸诸侯,乃至最后走上灭六国统一天下之路。
所以,伏念自接过儒家重担之后,自知大秦存在的一天,绝无将儒学发扬光大的可能,便一直蛰伏于桑海城之中治学不出。
他心中虽然希望大秦能够转眼间倾覆,但是,却又不想直接参与其中,以免惹来杀身之祸。
毕竟,他的心中,即使不能将儒学发扬,至少得在大秦威势之下,保得儒家传承不断。
这也是他知晓张良参与反秦,却一直犹豫着要不要开口对其进行劝说阻止的原因。
过得片刻,当伏念看着从西厂番子中缓缓走出的秦安时,心已经越来越往下沉了。
难道,他儒家传承便要在今日断绝吗?!
在这里,有着儒家绝大部分的弟子,有人屠安定君当前,恐怕他们今日很难杀出重围了……
秦安缓缓走到阵前,扫了一眼正紧张地盯着自己的儒家众人,继而转首看向伏念,忽然笑道:“这位想必就是名满天下的儒家掌门人,伏念先生吧!”
伏念此时将长剑横立在胸前,沉着脸道:“伏念不过是一苟存于世的儒家弟子,不劳安定君挂念!”
“不知我儒家哪里得罪安定君,竟使得安定君不远千里率如此多人马来此。”
秦安对伏念的长剑视而不见,笑道:“伏念先生身为儒家掌门,当对门人有所约束才是。”
“若是儒家专心于治学,本君自然不会理睬你们。”
“但……”
秦安停顿了一会,看向了站在伏念身旁的张良。
“当年旧韩新郑匆匆一面,张良先生的风采更胜当年了。”
“不过,当年从本君手下逃脱,当对本君怀有感激之心才是,何以计划围杀本君于代郡呢?!”
听到秦安的这话,张良嘴角微微颤动,眼眸中流露出仇恨的目光。
张良所在的张家,旧韩之时五世相韩,与旧韩可以说是同气连枝,对韩的感情可想而知,完全不下于宗室弟子。
更何况,当年他最好的朋友韩非,也正是在大秦死于非命。
两相结合之下,这也正是这么多年来,张良在反秦联盟中不断活动计划反秦的原因。
听到秦安提起灭韩之事,立即勾起了他心中对大秦的仇恨之情。
不过,张良却也不是冲动之人,环视了四周密密麻麻的西厂番子。
他脸上的仇恨稍敛,盯着秦安道:“安定君,一人做事一人当!”
“此事与儒家上下毫无牵连,他们并不知情。”
“我自愿在此一死以谢罪,请你放过儒家门人!”
“子房!”
“三师公!”
……
听到张良的这话,所有弟子立即呼喊,伏念和颜路则上前拉住准备拔剑的张良。
伏念将张良手中的剑按回剑鞘后,拍了拍张良的手背,厉声道:“子房,在这等秦贼面前不要再说这等灭自己威风之事!”
“你还没看出来吗,这安定君从一开始便没打算放过儒家!”
张良心中长叹一气。
他又如何看不出来呢,
只是。
他仍然抱持着最后的一丝希望……
张良双目通红,带着悲戚的目光,看了看颜路,又环视一圈身后的儒家弟子,最后将目光落在了伏念身上。
“掌门师兄,以及各位儒家弟子。”
“张良,有愧于你们。”
“是我,将儒家带入了这等绝境之地。”
“我……我……”
说到最后的时候,张良双目中眼泛泪光,几欲潸然泪下。
伏念立即握紧张良的手,轻声道:“子房,你无需自责。”
“依照大秦这些时日屠杀诸子百家的举动,我儒家虽然身处桑海,却也决然无法超脱世外。”
“我儒家,与大秦迟早有这一战。”
伏念停顿了一会,随即继续道:“其实这都是我的错,我一直制止弟子参与反秦之事,原以为这样可以保得儒家传承。”
“却没想到,还是我太过于天真,儒家终究还是逃不过这一劫。”
“这等不仁,不义,无德,无礼的暴秦,我儒家早该入世反秦。907”
这时,颜路在一旁忽然说道:“掌门师兄,子房,这不仁不义的是这暴秦,我等又何须为此徒自黯然神伤。”
“我儒家弟子顶天立地于世,暴秦在前,我等现在杀之也不晚!”
听到颜路的话,周围的儒家弟子顿时响起喧声。
“对对,我们早已看不惯暴秦行径了,现在正好让我们杀两个秦狗!”
“三位师公,我们不怕死,暴秦在前,我只恨我的剑还没有磨过!”
“杀秦贼,与他们拼了!”
听着儒家弟子的各种喧闹声,秦安眼眸中杀意暴闪,嘴角浮现出一抹冷笑。
这些儒学,不过是空谈治国之论,还自以为能够救国救民于水火。
不过是一些狂妄自大的腐儒。
到得后世,儒家治国凡事都以儒学义理为宗旨,空谈理论,不办实事,最后导致九州大地被北方异族入关。
数百年之耻辱!
生生刻在民族的脊梁之上。
若是这些儒生加以引导,或许尚可用。
上一篇:飞扬跋扈,从唐人街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