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将北伐进行到底

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174节

  昨日各级动员的时候,都头明明说此战也是硬仗,并且定下了各种赏格,大家伙都摩拳擦掌,然而现在看起来,金军竟然要逃跑了!

  刘淮也有点懵。

  难道是金军发现忠义军的伏兵了?

  不对啊,就算发现了伏兵,临阵退军算什么?不怕被追成溃兵吗?你们金军素质难道这么好?作这么危险的战术动作如喝凉水般简单?

  如果不是发现了伏兵,那金国水军来这一趟到底图什么啊?!

  武装游行吗?

  刘淮虽然弄不懂金军葫芦里卖什么药,但还是知道现在应该怎么做。

  金军越想做什么,越不让他们做成就行了!

  “四郎,静心,东平大旗已经立起来了,说明张伯没事。”安抚了焦急不堪的张白鱼一句,刘淮大声分派军令:“五百甲骑分为三部,管七郎,你率百骑外围游弋,清扫游骑;四郎,你我各二百骑,你为我后继!知道如何做吗?”

  张白鱼深吸一口气,重重点头:“郎君放心,我定不会落后。”

  说罢,张白鱼复又犹豫:“不用等步卒吗?”

  刘淮摇头:“来不及了,派个伶俐的,将这边事情全都告知李副统制和雷统领,接下来就看他俩如何发挥了。

  嘿,亏咱们以为今日一场大战,得从清晨打到日落,谁知道金贼已经要逃了,再晚一日,这仗都没地方打。”

  说着,刘淮拍马上前,当先而行。

  他现在已经有些不妙的预感了。

  一定是发生了什么脱离了历史的事件,才使得金国水军莫名其妙的临阵退敌。

  刘淮现在迫切的想要捉住一个金军高级军官,从他口中拷问出发生了什么事情。

  到底是历史记载出了错误,还是由他撺掇着提前发动的北伐出现了极大的蝴蝶效应?

  然而即便是心急如焚,刘淮也没有带着甲骑一股脑的砸进金军大阵中。

  如同单靠步兵没办法对抗精锐骑兵一般,这个时代,单单靠骑兵也没有办法对抗精锐步卒。尤其如同金国正军这种士气高涨,训练整齐的步卒,更是不可能用五百甲骑就能把上万大军打成倒卷珠帘。

  金军还是有几百骑兵的,虽然水军的骑兵不如其他正军骑兵那样精锐,但与步卒一起,维持战线还是能做到的。

  如果这时候东平军能够尾随追击,其他人不好说,但蒲辇合达所率的五千金军没准真的能被留下来。

  但东平军因为刚刚发生了一场大溃败,正在收拢兵马,一时间根本无力追击,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神锋军将最后的兵马撤了回去。

  最大的战果反而是李宝斩获的。

  东侧的金军追得过于深入了,被李宝率军咬住了尾巴,在留下百余尸体之后仓惶撤退,复又被大阵掩护,得以重整阵型。

  而等到张荣大略整饬出一些兵马之后,忠义军的伏兵也从九仙山山口杀奔出来。但此时金军大军已经汇合,神锋军、威镇军一万五千兵马列成了大阵,严阵以待。

  这下子别说刘淮了,就算是李宝与张荣两名老将也不敢主动发动进攻了。

  此时日照守军大约收拢了六千人,加上支援而来的忠义军与宋军精锐,人数上与金军差不多,如何能在平地野战中正面击溃金国正军?

  更别说东平军士气已丧了。

  战争真的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哪怕是张荣与李宝再不甘,也只能收拢大军,缓缓后退。

  一场预备好的围歼战,竟然以这种虎头蛇尾的方式结束了。

  当然,北伐军的宣传还是在说大军得胜而归,金贼望风而逃云云。

  但是个中滋味,也只有各人知道了。

  其中最懵的,当属李宝了。

  无论是事先的心理准备还是中间的互相联络,宋军都是奔着一场大战而来的。

  可谁知道三千精锐刚刚登上海岸,金军就一溜烟的逃跑了。

  什么情况?

  李宝原本还想与山东诸将通一下气,但见到刘淮与张荣火急火燎的来找自己时,就觉得事态有些不太正常。

  “老夫还想问你们呢。”李宝摊手说道:“莫非有兵马去偷金贼后路了?”

  刘淮也没有寒暄,只是上下打量了一下面前在历史上有好大名头的泼李三,就直接摇头:“不可能,山东两路成建制的义军都在这里了,就算父亲或者天平军的耿大头领绕了过去,也断没有遮掩住,不让我们知晓的道理。”

  “那就奇怪了。”李宝摩挲着下巴的胡须,与张荣对视一眼后,终于有些醒悟:“你们的意思是,问题不是出在山东,而是出在大宋?”

  刘淮点头以对:“是这个道理。李总管,金贼在山东造船,目的为何不言自明,不是为了协助金军渡江,就是要直取临安……”

  李宝同样点头,如果不是因为知晓金国的战略目的,他吃饱了撑的跑这么远来收拾金国水军。

  无论是长江防线,还是一个稳定的中枢朝廷,对于南方割据政权来说都太重要了。

  “而现在金国水军放弃战斗,火速收缩,唯一可能就是他们要出兵南下了。”刘淮郑重说道:“张伯,我说句不好听的话,今日之事,金贼大胜已经是唾手可得,但他们连这种大胜都不要,只能是所图更大。”

  张荣脸色难看的点了点头,却也有些无奈。

  旗杆被大风吹断这种事情真是纯纯的倒霉,这谁能想得到呢?

  只要金军把规模最大的东平军彻底击溃,那即便是援军齐至也只能固守自保,改变不了局面了。

  但金军还是撤退了,十分干脆的撤退了。

  “李总管,之前也让李三郎通报过,有一金军副总管投诚,通过军报知晓了宋金战况,但自从他投奔过来后。我们在山东就是两眼一抹黑,只知道宋金大约正式开战,军资器械兵马不断向南,但具体发生了何事,就不清楚了。”

  刘淮说罢之后,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李宝。

  但李宝的下一个动作就让他失望了。

  只见李宝摇头叹气:“我军在九月二十三日从关澳出发,天幸南风,让老夫在几日之内就抵达海州。老夫中间只在楚州落了一次锚,只知道刘锜那厮与金军在盱眙和楚州与金贼隔淮河对峙,双方各自渡河,各自胜负,其他的就不知道了。

  难道在这短短几日,金军就能突破了淮河?不应该啊,刘二虽然已经老迈,却也不是没牙的老虎,金贼又不会飞,区区几万兵马如何能渡河?”

  这年头也没有无线电,信鸽传递消息更多是点对点,是无法寻找移动目标的,同时有概率遗失泄露。所以重大消息还是依靠人来传递。

  这也就导致了李宝一旦出海,若非靠岸,很难获得重大军情。

  这也是这个时代的常态了。

  双方都有极大的战争迷雾,这时候就得依靠指挥官的经验、智慧以及一点点运气了。

  而刘淮的经验不止来源于战争本身,更是一个穿越者对历史的洞若观火。

  “那只可能是淮西出问题了。”刘淮沉吟片刻说道:“总不可能是荆襄或者巴蜀被突破,金国水军就要急吼吼的出动。

  嗯,淮西守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王权吧。此人如何?能否在金国主力进攻下坚守?”

  话一问出口,李宝与张荣皆是各自沉默对视,复又抬头看向刘淮。

  意思很明显,这事你还要问我们?

第287章 闻说北风吹面急

  张荣与李宝的态度把刘淮整懵了。

  片刻之后他方才明白过来。

  因为王权这厮曾是韩世忠的部将,照理说曾经身为韩世忠亲卫的魏胜对其了解要远远多于其他人。

  你回去问问你家老爹不就行了吗?

  但事情急迫,也顾不得许多了,在思考片刻之后,还是曾在韩世忠手下厮混过的李宝说道:“王权没甚长处,过于中庸,但这也是他能掌军权的原因。

  如若不是这般,别说如同岳元帅与韩王那般忠义人物,就连刘信叔(刘锜)这般谨慎之人都会因为身为北人而被猜忌,哪里轮得到他出头呢?”

  李宝对王权的了解也不是很多,说罢之后,复又思考良久才说道:“但有一个传闻,老夫也是听说,但是是从韩王之子韩彦质那里听说的,倒也不可能全是假话……”

  故事很简单,而且有点神异。

  且说王权此人擅于射弩,在当了统制官之后,常常出门游猎,尤其喜欢射鸟。

  后来有一次,他听到鸟鸣,就用弩向鸟窝中射了一箭,但是也没有在意。但转头离开之际,却听到身后有人说:若是你也被射下一只眼,该如何是好呢?

  王权惊讶回头,身后却空无一人。他知道这鸟窝有些怪异,连忙下马爬树,却看到鸟窝中有一只喜鹊被弩箭射中了眼睛,正在哀嚎翻滚,眼看就要死了。

  这时候他才知道,刚才的声音是喜鹊传出的,不由得又惊又悔,抽刀将劲弩砍成碎片,并发誓再也不射鸟。

  在几日之后,王权率军与敌人交战,被流矢射中了脸,那支箭正好射在其人鼻子与眼睛之间,差点让王权失明。

  王权又想起了前几天射鸟之事,长叹说道:都怪自己,不该射鸟,现在受伤乃是报应。

  听罢这个有些神神叨叨的故事之后,刘淮只是觉得哪里有些怪异,却还没来得及想,就有背后背着两面红色小旗的军使纵马狂奔而来。

  “避让!避让!十万火急!避让!”

  那军使一边大吼,一边来到刘淮身前,翻身下马,不顾浑身大汗从背包中掏出一个蜡封的竹筒,高声说道:“统制郎君,魏帅书信。”

  刘淮检查了蜡封,拆开倒出几页信纸,一目十行的看完之后,呆愣了片刻,方才心情复杂的说道:“张伯,李总管,天平军的耿大头领探查到了确切情报,完颜亮亲率四个万户的正军自汴梁沿涡河杀入两淮,此时已经渡河,攻下了寿春。

  而我父今日也得到了确切言语,屯军在徐州与邳州的徒单贞只有三个万户,与刘锜所部隔河对峙。”

  在两名老将惊疑与复杂交织的面孔中,刘淮继续说道:“金国没有以主力大军攻两淮!并没有……但淮河防线还是被突破了。”

  这句话一出,李宝与张荣顿时有了摇摇欲坠之感。

  好消息是,忠义军北伐的确是有了效果,金国不敢冒着后勤路线被切断的风险派几十万大军来两淮,大宋没有被一波捅穿江防的风险,还能继续苟延残喘。

  但坏消息是,就算来的不是主力大军,淮河防线依旧没有守住,被金军轻易攻入了两淮。

  “这……这简直……简直是……”李宝嘴巴蠕动,重复半日,也没有说出什么具体言语。

  而另一边,张荣的表情则是可以用失魂落魄来形容了。

  “俺……俺还以为,还以为当日议和,是真的要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哪怕今日败过一场,张荣依旧是汹汹之态,但此时听闻这个消息,其人简直犹如老了十岁一般,整个人都佝偻下去:“为了议和,将岳鹏举都害了……死了这么多的人,难道就是为了这个结果?”

  “只是为了这个结果吗?!!”

  张荣忍不住大吼出声,抽出腰刀,狠狠斩在了身侧的一块大石头上。

  金石交鸣,发出巨大的声响,使得远远看着此地的亲卫们一时间惊惶失措。

  刘淮深深吸了一口气,低声劝道:“张伯,勿要失态,注意军心。只要咱们还没有死,事情总会有挽回余地的。”

  哪怕是事情紧迫,李宝还是以惊奇的目光看了一眼刘淮。

  在这种情况下,还能保持冷静,魏大刀这义子不一般啊。

  其实刘淮此时也有些心乱如麻,原因是因为历史进程真的被他改变了,接下来的一切都变得十分不可控。

  当然,此时他还能保持冷静的关键在于,他本身对于宋国就没有什么指望。

  尤其是赵构领导下的宋国,发生什么事情都不奇怪。

首节 上一节 174/3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风烈烈起南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