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355节
一是给他二圣的待遇,圈禁起来让他等死就行。
二是用完颜亮皇帝的身份做一些文章。
看起来很简单。
但集合了政治斗争之后,再小的事情都会变得麻烦混乱起来。
就比如说想用金国对待二圣手段来对付完颜亮的人,看起来都是在靖康耻之后气疯了的主战派。
但别忘了,金国也不全都是傻子,也是有军政方面的精英的,他们肯定会另立新君,用以维持在对抗宋国时的超然地位。
圈禁完颜亮很有可能是主和派为了讨好金国新君所用的手段。
而正因为金国要立新君,所以若是想要用完颜亮的身份作写文章,就一定要选在很好的时机。
想要干成这事,不仅仅要有一些外交手腕,更是要有军政能力,非得蔺相如、张仪这种人物不可。
更关键的是,内部不能掣肘。
但看宋国君臣这副德行,刘淮只觉得很悬。
完颜亮虽然是一张好牌,却是有时效性的。
等到金国新君站稳脚跟,就一点用处都没有了。
眼见虞允文默然不语,刘淮叹了一口气:“第三,接下来的军事行动该如何?是要韬光养晦,整备力量,还是此刻就全军齐出?
若是韬光养晦,那何时北伐?
若是此时北伐,那主攻何处?”
虞允文只觉得额头生汗,复又张口结舌,难以言语起来。
这种军政大略,以宋国朝廷的政治效率,如果算上政治斗争,没有两三个月吵不出来,现在刘淮问他,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虞允文心中也在犯嘀咕,刘淮还真把自己当作一言九鼎的独相了吗?
刘淮见这个问题虞允文都回答不出来,只能再次微微摇头叹气:“虞相公,我还有最后一问。”
“且说来。”
“以虞相公之见,此时最为要紧之事是什么?”
刘淮说罢,一双精光四射的眼睛直勾勾的盯着虞允文。
而这次虞允文却是毫不犹豫,并且说出出乎周围围观军将意料的一句话:“整饬两淮,万万不可耽搁春耕!”
话声一落,原本有些窃窃私语的院中瞬间一片寂静,随后靖难大军中几名农人出身的将官直接看向了刘淮,并且暗暗点头。
农业社会,农业社会,农业才是第一位的。
一个正常的政府,天大的事情,都要给春耕让路!
刘淮看着虞允文的双眼,微笑不语。
而虞允文则是放下茶盏,探身握住了刘淮的右手:“刘大郎,我此番前来,就是为了此事而来的。”
刘淮举手阻止了虞允文的话,随后说道:“陆先生、辛五郎留下,其余人十步之外。”
张白鱼等人当即起身,与其余将领向外走去,并且将宋国将领也推搡到了一边。
偌大的院落中,很快就剩下刘淮等四人。
虞允文见状也不卖关子,直接正色说道:“我想要荆襄、江淮宣抚使的位置,还请刘大郎助我一臂之力。”
刘淮眯起了眼睛:“虞相公,你现在这个江淮宣抚使还不能做些大事吗?”
虞允文摇头:“这是权江淮宣抚使,只是个临时的职位,马上就要被收回,而接下来要接任之人,很有可能是同安郡王,杨沂中。”
刘淮想了想,同样摇头说道:“朝中不会答应的。”
虞允文饮了一口清茶:“确实不会答应,这个位置位高权重,杨沂中只是幸进之人,没甚大本事,如何能将国家大事托付于他?”
这也是朝中文武对杨沂中的一致看法。
这个人忠心是有的,但能力过于差了一些。
杨沂中最后一次统军出战,是跟着中兴四将之一张俊去对抗完颜兀术,在柘皋大胜之后,轻敌冒进,在濠州被打得全军覆没,仅以身免。
更之前,杨沂中甚至有过听到前方有埋伏,全军就直接溃散的经历。
如果让他主持襄樊与两淮军政,对金国进行战略反攻,那可就真的要出大事了。
而且,杨沂中是赵构的铁杆,执行的是赵构的意志,到时候能不能打起来还真的是两说,若是赵构膝盖一软,再次议和该如何是好?
“但这个职位不落在杨沂中头上,却并不意味着一定落在老夫的头上。”虞允文恳切说道:“若让别人得了这个位置,山东之地就要危险了。”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因为金国的权力中心已经早在完颜亶时期就已经南移,到了此时若不是完颜亮瞎折腾,非得牵到汴梁来,金国首都早就应该定在燕京了。
事实上,历史上完颜雍继位之后,没有在自己起家之地辽阳府多待,而是马不停蹄的迁都燕京。
到时候河南地若是实在保不住,没了也就没了,但河北却是实打实不能再丢了!
而若是想要保住河北,就必须安定大名府,就必须收复山东东平府,到时候金国不再次出兵征讨山东就见鬼了。
除了虞允文,还有谁能真正的在山东需要的时候,从两淮出征,以配合刘淮等山东将领的攻势?
张浚吗?
在历史上,张浚所督的隆兴北伐最终以失败告终,而且败得极其荒谬与凄惨。
这厮身为主帅兼相公,竟然连两名大将之间的矛盾都不能弥合,堪称废物至极。
而可以预见的则是,谁能在两淮主事,谁就可以联络乃至于掌握战力极强的山东义军,从而开疆拓土,收复失地。
江淮宣抚使一定是一个炙手可热的职位。
想到这里,刘淮径直沉声询问:“虞相公要我如何去做?”
虞允文知道事情已经成了一半,声音再次压低说道:“刘大郎只要肆意妄为即可,将水搅浑,反正你看不惯许多事,正好借着这般机会来梳理一番。”
既然刘淮除了虞允文谁都看不上,那就让他与各个势力都结仇即可,反正他现在作为大功臣,有着天大的政治优势,刘淮又不想在宋国充当宰执,为什么不用这种政治优势打压其余人呢?
就比如杨沂中。
若是刘淮带着山东诸将全都不同意杨沂中在两淮主政,那么杨沂中连少量的支持都不会有。
刘淮眼睛一凝,随即似笑非笑的说道:“难道我真的能肆意妄为?”
虞允文笑着摇头:“我相信大郎自有分寸。”
刘淮依旧保持着似笑非笑的模样:“还是虞相公知我啊。”
说着,刘淮笑容一肃:“虞相公,我知道你是有退路的,若是谋求主政两淮襄樊不成,还可以回老家蜀地,与吴璘吴太尉作勾兑。
但我们山东诸将只有一个山东,若虞相公真的不能为两淮作主,那么为天下计,末将说不得就要出手了。”
虞允文的神色也变得严肃:“刘大郎,我刚刚说了你有分寸,也愿你万万不可做逾矩之事,老夫也不是没有手段的。”
说罢,虞允文起身,对其余刘淮等三人拱了拱手,转身离去了。
陆游看着虞允文的背影,目露担忧:“虞相公这是什么意思?”
辛弃疾却是心若明镜,有些复杂的说道:“因为山东并不只是刘大郎说了算,还有我们东平军的耿节度,也还有忠义军的魏公。若是大郎手段过界,则虞相公就要拉住两方,一起对付大郎君了。”
陆游微微怔愣,随后摇头说道:“五郎,若是刘大郎真的与耿节度起了龃龉,你要站在哪一边?”
辛弃疾不答,却直接反问:“陆先生,若是忠宋与北伐不可兼得,你又要站在哪一边呢?”
两名文豪同时叹息不已。
刘淮回过神来,见到陆、辛二人如此神态,有些好笑的说道:“莫要说这些有的没的。召集众将,先吃饭。”
第504章 肉食者鄙无远谋
很快,靖难大军的诸位大将就已经聚集到了都亭驿最大的屋舍之中,军士把守周边,不让任何人靠近。
大盆的汤饼被端了上来,由刘淮亲自一碗一碗盛到了诸将身前。
有许多人欲言又止,心不在焉,却还是被刘淮安抚。
正所谓吃饱了饭才能做大事,没听说过饿着肚子还能有所作为之人。
所以,即便是再食不甘味,众人还是大口吃起了汤饼,准备接下来的议事。
然而饭还没有吃完一半,门外就有人通报,说是东平军萧恩请见。
张白鱼立即起身,却又不敢立即出门,而是看向了刘淮。
巢县之战结束之后,张白鱼其实就想要立即去扬州接管东平军,并且收殓亡父的遗体,但是因为毕竟是军中,他又是飞虎军的主将,事情赶事情,哪里有空闲走开?
也因此,只是去了一封书信说明了情况,让萧恩稍稍等待。
可没成想仅仅只是耽搁了十几天,临时主持东平军军务的萧恩就主动找了过来。
这难道是要发生什么大事了吗?
刘淮点头示意,随后萧恩与另一人就被带了进来。
萧恩此时双眼赤红,头发散乱,看起来不是一个统兵大将,反而与淮西的那些难民有些相像。
他先是强忍着情绪,对着刘淮躬身行礼,随后就抓着张白鱼,眼泪扑簌而下。
“四郎,四郎,你父亲……”
张白鱼也瞬间红了眼睛,却还能坚持,咬紧牙关说道:“我知道,我都知道……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我一定……”
萧恩却是摇头:“不……不是这个……临阵斗死,寻常事尔。但是你父亲留下的基业,东平军,东平军要被兼并了……我们有许多人将要被汰撤出军,许多伤兵还没有医好,就要被撵出军籍。还有山东出身的军卒,也都不让回家了……”
说着,萧恩瘫坐当场,近乎嚎啕。
最为可怕的从来不是正面挥来的刀枪,而是身后射来的暗箭,尤其暗箭射来的方向还是效忠的宋国时,更是让东平军上下心丧若死,有了被背叛的感觉。
南下之时,东平军上层的张荣等人还是以忠义自居,但底层军卒却是在想着立功受赏,封妻荫子来的,然而现在拼死拼活打了一场大战,却要落得如此下场,如何不让人心寒?
张白鱼俊秀的面庞上已经涨起了青筋,咬紧牙关,转头看向了刘淮:“大郎君,我……”
刘淮此时也顿住了碗筷,压抑住胸中怒气,方才温言说道:“四郎,先去给萧叔盛上一碗汤饼,吃饱了暖暖身子。记住,有力气后方才可以做大事。”
张白鱼知道刘淮有些全盘的规划,又知道自家这位主上从不负人,只能同样强压怒火,拉着哭泣的萧恩回到了座位上。
然而刘淮却没有继续吃饭,而是看向了跟着萧恩进来之人:“典论,我要的人带来了吗?”
典论脱下的毡帽,露出了重新梳成两个辫子的头发,躬身行礼:“大郎君,二百辽骑已经到了扬州附近,皆是辽东口音,金军打扮。”
上一篇:汉风烈烈起南洋
下一篇:帝国模拟:从傀儡到万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