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将北伐进行到底

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400节

  王举却是摇头:“无有。”

  刘淮言语不停:“可有人逼迫,或者有人威胁?现在可以当我面说来。”

  王举叹了口气:“无有。”

  刘淮思量了片刻,语气变得有些严肃:“既然如此,你就是在渎职,当受罚。”

  那名苦主却是立即出言:“都统郎君,这事不怪王知县,若不是王知县将俺带到郎君面前,俺如何知道还能这般说道理?王知县是王青天,此事却不能算作渎职。”

  刘淮只能安抚了苦主几句,随后又转向王举:“王知县,即便那将军算是绝世凶人,可你若真的写成文书层层上报,难道还不能制他不成?还是说潍州知州赵兴已经不管事了?”

  王举再次叹气,只是拱手:“臣愿意认罚。”

  这下子在一旁端着凉茶狂饮的梁肃也有些无奈:“王知县,你若是也有什么冤屈,当场说出来,大郎君也好为你作主。”

  然而王举却是依旧无言,只是用暗自撇了一眼那名苦主,颇有些恶狠狠之态。

  刘淮无奈,心中却也明白,这里面必有蹊跷,只能一边翻阅文书,一边等待亲兵将那‘奸夫淫妇’捉回来。

  这件事并不难,因为驻扎在左近的是忠义大军后军,也就是张青与那帮子以往的山东义军余孽所组成的部队。

  统领官李机见到刘淮的军令之后不敢怠慢,亲自带着那名都头与他的新婚妻子来到固堤镇,前来拜见。

  此时因为是刘淮亲自巡查地方,周边的耋老百姓已经到了不少,大部分人只是踟蹰着看热闹,但还是有少部分人或者喊冤屈或者诉委屈。

  这其中绝大部分是张家长李家短之类鸡毛蒜皮的小事,只有几件是耕牛被偷盗,耕地被挤占的大事。

  刘淮也不出面,只是一面派遣亲卫去探查具体情况,一面将具体事务分派给当地官吏,看着他们当场审议。

  应该说忠义大军平定山东东路以后各方面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刘淮在镇子中呆了许久,也没有听到过有人喊凶杀案的重大冤屈,可见平日里这些官吏还是十分用心的。

  李机带着亲兵来到固堤镇之时,看到的就是这么一幅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景象。

  “末将李机拜见都统郎君!”

  “不要多礼。”刘淮摆手说道,随后看向了那一对夫妇:“你们就是严柱夫妇。”

  唤作严柱的都头还没有说话,苦主就大声说道:“就是这对奸夫淫妇!”

  刘淮摆了摆手:“严柱,有什么要说的?”

  严柱依旧只是张了张嘴,就被身旁的妻子打断:“都统郎君,俺是阿柱哥明媒正娶的妻子,与他有何关系?”

  “泼妇!”苦主也变了脸色:“俺早就觉得你不是良配!你……”

  眼见双方就要骂起来,刘淮轻轻一拍案几,他身侧的亲卫则是齐齐一拍刀鞘,发出整齐的划拉之声,让场顿时一静。

  “一个一个说。”刘淮指了指那名女子:“从你开始。”

  女子点头,也不怯场:“都统郎君,俺之前的名字唤作兀颜小玉,当然,都统郎君不让俺们再姓胡姓了,现在改姓叫颜小玉了。”

  这第一句话就让刘淮有些惊愕,把手中文书放下之后,上下打量了唤作颜小玉的女子数遍。

  女真人到了这个时代,本来就已经开始了汉化进程,再加上刘淮颁布命令之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以至于颜小玉的发饰衣着跟寻常汉人妇人没有任何差别。

  颜小玉言语不停,左手叉腰,右手指向了那名苦主,作大茶壶状:“这厮以前也不叫唐柳,而是唤作唐括柳,俺们二人都是白狼水千户的百姓。”

  嚯,这两人还都是女真人出身。

  “不怕都统郎君笑话,俺之前是跟唐括柳的兄长唐括杨订的娃娃亲,但是在俺十岁的时候,部族南迁到白狼水,唐括杨在路上早夭,这亲事也就应该断了。”颜小玉继续指着唐柳骂道:“俺年纪也大了,女子年华哪能耽搁,也就与柱哥结成了佳偶。”

  说着这里,哪怕泼辣如颜小玉脸上也复现出了一丝红润:“可谁想到这厮竟然不知道从哪个老长年里翻出女真人的规矩,说是关外有收继婚的传统,婆姨也应该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按这个说法,俺应该嫁给他。”

  说到这里,颜小玉正色说道:“都统郎君此番将俺们夫妻叫来,无非是想要让俺再嫁给唐柳。

  俺们夫妻胳膊拧不过大腿,也只能认命。

  但都统郎君若真的想要让俺们来当汉人,为何只让俺们改个汉姓,依照汉人的耕作习惯,却还要行女真人的习俗呢?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其实听到一半的时候,刘淮就已经恍然,明白了事情缘由。

  然而听到颜小玉最后一句质问的时候,刘淮还是有些狼狈之态。

  实在是过于辛辣了。

  不过刘淮也知道,如今情况还算是轻微的,等到了朱元璋开国的时候,整个北地汉人都已经被胡人的风俗所沾染。

  以至于在老朱暮年的时候还在感叹:自己用了一辈子时间,终究还是难以将北地重新汉化。

  到最后还是朱棣父子用迁都的方法,将局面彻底逆转了回来。

  “唐柳,她说的可有差错?”刘淮对着苦主正色说道:“你还有什么别的言语可说?”

  唐柳也横下了一条心:“都统郎君,这是俺们的习俗,几百年都是这样过来的,还望都统郎君成全。”

  刘淮还是没有忍住,正色询问:“既然如此,你兄长死去这么多年,你为何不再向颜小玉他家提亲?”

  唐柳闭口不言。

  刘淮虽然知道此事应该还有内情,却还是懒得理了,转头看向了知县王举:“这件事如此清晰明了,简单直接,王知县为何不直接判罚?”

  梁肃却接口为王举解释:“大郎君,这却并不是王知县无能,而是因为都统郎君下令要善待那些猛安谋克户,让他们感到无措罢了。”

  刘淮点头:“虽然有梁先生所说有理,但县官职责重大,其中移风易俗也是关键,按照元帅之令,无论是女真人还是奚人契丹人之后都是汉人,汉人岂能有收继婚的风俗?岂不是乱了伦理?”

  面对此番呵斥,王举却没有什么羞恼之态,反而如释重负一般连连称是。

  他是忠义军大扩张的时候前来投奔的,是莒州吏员出身,虽然当时忠义军处于地多官少的阶段,但数月之内就做到一地主官,也算是个能吏了。

  王举不怕做事,就怕努力做了许久却与大政方针相违背,到时候坏了大事岂不是辜负了魏胜的知遇之恩?

  此时既然知道了底线,那么一切都好说了。

  “梁先生,在文书上着重注明,各地官员应当将移风易俗当做一项任务来做,录入官员的考核之中。”刘淮刚刚对梁肃说了两句,却只见有亲卫驱马而来。

  “报都统郎君,耶律兴哥求见!”

  刘淮微微有些惊愕:“他来干什么?”

第555章 契丹部族难为继

  “耶律二郎,你为何来了?”

  见面之后,只是稍稍寒暄了几句,刘淮就立即出言疑问:“而且为何如此狼狈?莫非恶了耿节度?”

  耶律兴哥的确是有些狼狈,他已经蓄起了头发与长须,头上的金环也已经消失不见,浑身上下皆是皂色布衣,就连脸上都消瘦了许多。

  耶律兴哥闻言只是苦笑了两声,就拱手正色说道:“刘大郎,俺是来投奔忠义军的,还望刘大郎能够收留。”

  这下子刘淮却是真的惊愕了:“不是,你不是还有部族吗?为何落得如此狼狈的境地?”

  耶律兴哥再三叹气,饮了一杯茶水之后,方才说起了这些时日所发生的事情。

  契丹部族,或者说北方少数民族部族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无论老幼都会骑马,甚至都能算得上比较合格的骑兵。

  骑马射箭对于他们来说,正如同中原农民挥舞锄头一般,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罢了。

  这种生活方式可以让他们得以以一种极其微小的代价就能获得比较强势的武力,中原的农夫们虽然在秋后有演武、有备贼备倭,弓箭社更是遍地开花,却终究还是得在农忙之后才能训练,而契丹部族则可以通过放牧羊群以及狩猎自然而然的训练马上功夫。

  然而现在这不是来了中原了吗?

  过往的生产方式自然也就进行不下去,也没有那么大的地方给他们放牧牛羊,生产方式必须得从畜牧转变成耕种。

  契丹人倒也不是不会种地,事实上如今蒙兀人也在种地,只不过耕地比较少罢了。但是生产方式改变的同时,生活方式也会随之变化,最后则是生产关系发生剧变。

  说的直白一些,想要接受汉化,就得接受汉化的一切,无论是好的坏的。

  也因此,契丹部族以往那种头人、部族民的上下关系根本维持不下去,只能按照中原的方式,派遣流官,接受官吏的管辖。

  但是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最简单的第一步,将战马换成耕牛就差点惹出了天大的乱子。

  若是不换成耕牛,没有办法拉犁,没办法快速耕种。而若是换成了耕牛,契丹人的战力就会飞速下降。

  至于多少战马换多少耕牛,那也是需要扯皮许久的事情。期间甚至发生了有人想要空手套白羊的恶劣事件。

  而这些混乱,又不可避免的耽搁了春耕。

  天平军对于地方的管理并不如忠义军严谨,大部分地方处于乡贤共治的状态,甚至有些包税制的雏形,这些地方豪强根本不会关心一群契丹人究竟会如何。

  他死不死谁儿子!

  说句难听的,如果不是契丹部族还能掌握一些武力,周边小型势力早就扑上去吃干抹净了。

  听到最后,刘淮终于在心中暗暗下了个结论,耶律兴哥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并不是有人想要害契丹部族,而是生产方式转型所产生的阵痛。

  再这么下去,契丹部族可就真的连吃食都没有了。

  “刘大郎。”耶律兴哥讲完一切之后,作势欲跪倒在地,刘淮慌忙上前扶起:“如今俺们是真的走投无路了,还望刘大郎能收留俺们。”

  说着,耶律兴哥就要再次下跪。

  这都叫什么事啊!

  面对以往并肩作战的战友如此恳求,刘淮也是有些手忙脚乱之态,沉默了许久方才对耶律兴哥正色说道:“你难道就没有去求过耿节度吗?他怎么说?”

  听到这里,耶律兴哥咬牙切齿的说道:“求了,一开始俺就是求的耿节度,但是耿节度说已经给俺们发了粮食,分了地。他的粮食也缺,实在无法支援了。”

  “可他明明整日开宴席,有酒肉招待他的那些宾客贵人,如何就没有粮食了?他难道就想看着俺们饿死吗?”

  说到最后,耶律兴哥眼睛都变红了。

  刘淮更加头疼了。

  如果是敌人关系,那也不用废话,直接抽刀子砍过去就成了,可关键在于天平军耿节度那算是忠义军的铁杆盟友了,哪能用强呢?

  虽然在蒙山那一夜,是刘淮挺身而出挽救了天平军,对耿京有大恩德,然而后来耿京也属实够意思,派遣精锐跟着刘淮一路南征北战。

  从对付武兴军开始,天平军在数次大战中中从来没有缺席,立场拿得十分稳当。

  辛弃疾、贾瑞、李铁枪等人更是跟随刘淮南下,在两淮舍生忘死作战。

  别管耿京是否有政治上的考量,天平军的付出难道就是假的吗?

  可耶律兴哥同样也是从早就与刘淮并肩作战的战友,当日蒙山之时,他就已经听从刘淮的命令作战了,后来的解围莒州的大战,还有正面击溃武兴军的沂水之战,他都都有参加。

  就算他有部族牵扯,没有跟随刘淮南下,却还是派遣了副将萧盆奴为刘淮的亲卫。

  这难道就不是天大的情分吗?

  可偏偏这两个人是上下级关系,而且属于上下级关系中最为复杂的‘外样’,这就让刘淮无法直接插手了。

  稍不留神,同时恶了两方也不是不可能。

  思量了片刻,刘淮还是将事情摆在了明面上:“耶律二郎,这件事情实在是过于犯忌讳,但我也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你们部族去死,你看这样如何,我先发信给耿节度,让他给你们多发一些粮食。

首节 上一节 400/5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风烈烈起南洋

下一篇:帝国模拟:从傀儡到万古一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