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将北伐进行到底

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410节

  “宋国被咱们占下半壁江山,中原汉人几十年间死伤无数,你们的父兄与亲人,还有你们,手上都沾着累累血债,中原汉人若是得了势,尔等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一番话说完之后,帐中军将皆是悚然而惊。

  只有刚刚得到家中消息的温敦奇志心中稍稍怪异。

  山东那边,好像与纥石烈良弼所说的有些差异。

  不过他自然也不可能在这种场合中跳出来与当朝左相论个长短,也就随着大流,大声应诺了。

  各自表完态,徒单贞率先出言询问:“那不知道,左相要让我等去往何处攻伐?军心士气又能如何收拾?莫不是要继续渡过淮河去攻宋吧?!”

  众人尽皆变色。

  纥石烈良弼却只是瞥了对方一眼,没有搭呛,反而说起了另外的事情:“粮草与赏赐很快就会到,这几日老夫在周边筹措了一些,足以让三万大军出动厮杀了。”

  “辽东与汴梁也会有银钱发来,到时候会将这几个月的粮饷一并补上。”

  诸将皆是没什么反应。

  徒单贞部撤退的并不仓促,身后也没有追兵,所以他们在两淮劫掠的粮草金银女子保存了一大部分。

  按照抢得东西三分归自己,三分归军团,三分归国库的规矩,总管手中还是掌握着一大笔物资,足以支应一阵的。

  而且当日魏胜率忠义军截断金军后路的时候,也只是攻下了邳州,搬空了邳州的府库,徐州并没有来得及攻下,所以这三万户其实短时间内不会缺粮草。

  大军溃败,国战颓唐,前路茫茫所带来的挫败感,才是这支大军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他们……最起码这顶帅帐中的人都知道,宋国吃了这么大一个亏,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的。

  如今面对直面宋国淮东的金国野战军只剩下这三万户了,但凡金国还想要中原就不可能让这三万户灰溜溜的撤到河北。

  但他们却被山东夹在如此尴尬的位置,以至于哪怕有精兵在手,竟然不知道要往何处发力。

  现在他们是真的需要一个能够高屋建瓴,指挥全局之人来充当统帅。

  “至于左监军所说的渡淮攻宋,老夫认为乃是无稽之谈。且不说宋国已经用大军在两淮戒备,又有精兵强将驻守,仓促之间绝难攻下,单单只说两淮水网密集,又得调用多少舰船?多少民夫?到时候粮草绝对不会够的。”

  徒单贞当即气急。

  自己刚刚那是反问,是为了为难纥石烈良弼,怎么话在这厮口中转了一圈,就成了自己不识大体不知兵了?

  纥石烈良弼没有搭理徒单贞,继续讲述着自己的战略:“南朝新皇初立,千头万绪,官员派遣也需要时日,这就是咱们的机会。”

  “我军要先行击溃山东那几伙贼人!”

  这下子就不只是各自变脸色了,帅帐之中瞬间犹如群蜂齐飞,嗡的一声就变得嘈杂起来。

  山东义军可是硬茬子。

  刘淮在巢县击溃的大军中,可是有三支第一猛安的,作为各军的精锐,这三支第一猛安到底有多强,他们可是知之甚详的。

  而且统帅这支兵马的蒲察世杰也是公认的天生神将。

  就这么个配置,全军砸进巢县那个修罗战场后,竟然是蒲察世杰仅以身免的结果,实在是耸人听闻。

  哪怕不知道此事的底层军官,也面对过张荣的决死突袭。

  数千东平军差点把金军大营打穿,到最后虽然阵斩了张荣,却终究死伤惨重。

  现在把山东义军当作软柿子,左相是不是过于托大了一些?

  不顾已经响起的窃窃私语声,纥石烈良弼继续说道:“老夫仔细翻看了南征时的军报,发现在山东贼军南下之前,大军在两淮如入无人之境,即便南朝有刘錡这等名师大将,也只能暂避锋芒,狼狈逃窜。

  然而山东贼军,尤其是那刘贼参战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陛下刚愎自用,强行渡江,给了刘贼可乘之机,致有巢县之祸。

  而那魏贼更是嚣张,竟然敢率兵马攻打邳州,致使攻入两淮兵马后路被断,不得不撤军。”

  纥石烈良弼回顾了一下山东义军的战绩之后,下了一个结论:“若是我军攻打两淮,山东贼众必定出兵来袭我军后路,然而若是我军攻打山东,宋国则未必会出兵救援。

  只要能收复山东两路,这个局面就不攻自破了。”

  徒单贞终于不耐:“我还以为左相有何高论,谁料却依旧是此等老生常谈。

  我军要想有动作,无非就是两淮山东二选一,收复山东也不是没有人提过,确实有种种好处,甚至儿郎们还可以自肥。

  可山东贼哪里是那么好打的?别说刘贼与魏贼,那声名不显的耿贼不也是吃掉了石盏斜也一个万户吗?此番咱们三万户哪怕倾巢而出,却也哪里能轻易收复山东呢?”

  纥石烈良弼笑道:“这就得需要好好谋划了,正巧的是,老夫还真的有一番计较。”

  “你们应该都听明白军令了。回去各自鼓动儿郎,好好准备,老夫已经向陛下请旨,收复山东之后,当不再设立流官,以山东土地人口来酬谢功臣!”

  这句话一出,行军猛安们皆是兴奋异常。

  集军权与治权的世袭猛安谋克终于要重返历史舞台了。

  到时候各个都是土皇帝。

  这历史倒车开得好啊!

第567章 宣抚相公争名利

  事实证明,纥石烈良弼实在是太小瞧宋国了。

  尤其是小瞧了宋国两淮名义上的最高长官,江淮宣抚使叶义问叶相公。

  作为主战派的一名大将,历史已经将叶义问推到了这个位置,他又如何不想做出一番大事业来?

  不过叶相公此番遇到了一个大问题。

  他的副手,江淮宣抚副使虞允文实在是太不像话了。

  本来按照之前的政治妥协,叶义问也应该给虞允文分权。

  但是虞允文手伸的实在是太长了,他竟然文武一把抓,甚至将叶义问完全架空,使得两淮主政成了人形图章,这让人如何能忍?

  叶义问一怒之下,随后怒了一下。

  没办法,虞允文的本事要比他大太多了,无论是军事还是民政方面,叶义问根本难以望他项背,更何况虞允文还深受新帝赵眘的信任,军事上有山东义军作为盟友,政治上有蜀中士大夫为强援。哪里是他这个无能老朽能撼动呢?

  最让叶义问嫉妒的则是,虞允文引为外援的刘淮刘大郎明明是他先发掘的,陆游也是他先引为心腹的,到了现在都倒向了虞允文。

  明明是我先来的!

  叶义问派遣到山东的官吏被收拾了一顿,撵了回来,更是几乎将双方最后一丝体面都撕扯下去。

  若不是陆游连续发了许多书信来解释,说不得叶大相公就得被气出病来。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认为叶义问一无是处。

  最起码亲身抵达淮西的孔端起慧眼识珠,迫不及待的烧起了冷灶。

  直到此时,叶义问才猛然发现。

  我靠,山东竟然还有这么强悍的天平军啊!

  我怎么早不知道?

  从这里就能看出来叶大相公的能力了。

  辛弃疾此时已经凭借着许多高质量的诗词,在宋国出了好大的名声,东平军歼灭威毅军的捷报也已经上报许久了,然而叶义问到了现在才搞明白山东的势力范围,堪称标准的宋国官僚了。

  只能说这厮被虞允文排挤成这副德行当真一点都不冤。

  亲自来拜见叶义问的孔端起面对这名宋国相公的诧异,心中也是七上八下的。

  不会吧。

  宋国的相公即便庸碌一些,也不至于庸碌到这种程度吧?

  想到这里,孔端起直接出言试探:“叶相公,我天平军有精兵十万,秋后就会出兵伐金,还望叶相公能发兵支援!”

  叶义问饮了一杯茶之后方才笑着说道:“孔参军,你就莫要说这些话来诳老夫了,老夫虽然不知兵,却也不是傻子,山东三州之地,如何能养得起十万大军?”

  孔端起立即放下心来。

  原来叶相公不是傻子啊,那就应该只是被人排挤了。

  他立即讪笑说道:“自然是没有十万大军的,这只是一个虚数,但五万兵马凑一凑还是有的。”

  叶义问眼前一亮:“那岂不是说明天平军比忠义军与靖难军加起来还要强盛。”

  孔端起嘴角抽搐。

  这五万大军得算上辅兵与后勤辎重民夫,真正能上阵厮杀的正军也就不到两万。

  而刘淮所能控制的兵马,正军无论如何也比两万人多。

  操,高兴早了。

  这叶相公行不行啊?!

  而叶义问此时却言语不停,直接起身来回踱步:“如此说来,天平军此次出征,可以兵分两路,一路攻打河北,一路直驱中原,收复旧都了?”

  孔端起被吓了一跳,随之起身连连摆手:“叶相公,金国此时兵力犹存,天平军虽然可以出征,却无法兵分两路,否则金贼若是聚起重兵,我军恐有灭顶之灾。”

  话一出口,孔端起就有些后悔了。

  果真,叶义问止步,随后缓缓转身,似笑非笑的问道:“那以孔参军之见,天平军应该往何处进攻呢?”

  叶义问对于这种战略是真的不明白,此时也是真的是在出言询问。

  但在孔端起看来,叶相公仅仅用一句荒谬的言论就将他逼到了墙角,可谓心思深沉。

  就连那副人畜无害的面孔都变得高深莫测起来。

  孔端起避无可避,只能沉声说道:“自然是大名府,也只能是大名府了!”

  叶义问缓缓点头,作沉思状,良久之后方才说道:“天平军既然选择攻打大名府,而不是徐州,老夫身在两淮,又能做得何事呢?”

  叶义问是真的不知道要做什么,却不耽搁孔端起肃然起敬。

  这叶相公是真的不得了,各路人马的困境与前途在他眼中犹如明镜一般。

  想到这里,孔端起不由得对之前自己的腹诽感到羞愧。

  宋国毕竟是万里大国,选出主政两淮的相公即便不如前途无量的虞允文,又如何能是个颟顸人物呢?

  见叶义问看着自己,孔端起敛容说道:“叶相公说的是,如今的局面堪称僵持。

  大宋聚集在两淮的兵马,只能威胁到邳州徐州以及涡口一线。却与忠义军和靖难军一样,经历了连番大战,师老兵疲,仓促之间根本难以出动大军北伐。

  而金军经过大败与分裂,同样难以主动出击。

  所以,我天平军愿意破开这个局面,攻破大名府,为天下先!”

  这话说的正气凛然,然而叶义问却只是看着孔端起不说话。

首节 上一节 410/5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风烈烈起南洋

下一篇:帝国模拟:从傀儡到万古一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