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将北伐进行到底

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500节

  金军主力随即极速回援,在潢河畔逮住了乞颜部的尾巴,斩首数百,俘获两千人,缴获牛羊马匹共两万余,看起来也算是一场大胜。

  乞颜部的可汗也速该在此战后,仿佛也意识到了此时蒙兀人与金国还是有实力上的差距,直接向金国称臣,并且迅速取代了塔塔儿部的生态位,开始依靠金国,欺压其余蒙兀诸部。

  刘淮看得直嘬牙花。

  这莫非就是父子之间的心有灵犀?

  难道从也速该开始,就要走历史上蒙兀人的成功之路了吗?

  在真正历史上,乞颜部也是先在金国麾下混饭吃,借着金国的势力,一点一点吞并周围部落,最后壮大起来的。

  可这样一来,东金北方的乱局就暂时平定了,会不会立即南下攻打山东?

  仔细想了想,刘淮觉得这种可能性还是比较小的。

  金国也是连年征战,早就元气大伤了,完颜雍又不像是失了智的战狂,怎么想都该休养生息一段时间才对。

  想到这里,刘淮不由得想起老朋友完颜亮。

  这厮是个做事不计后果的疯子,与完颜雍相比,这种人才更加值得警惕。

  可如今间谍网草创,依仗的还是海运系统,这也就导致了汴梁的间谍网组建起来更加艰难,现在还没有情报发回来。

  草草的看完有关幽燕物价的情报之后,刘淮将文书递给申龙子:“归档吧。”

  “喏!”

  间谍网建立起来之后,自然会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管理,刘淮倒也没有制度创新,而是直接照搬了明朝的锦衣卫来给这个机构命名。

  申龙子就是第一任锦衣卫指挥使。

  当然,此时锦衣卫也是草创阶段,连个正经的衙门都没有,只是跟节度府挤在一起,同时干着刘淮随身秘书的工作。

  不过锦衣卫已经开始从军中招募良家子,充当校尉与文书了,这个部门未来必将是权力重大。

  “罗二郎,但愿你能给我一些惊喜吧。”刘淮打开了第二个包裹,拆开最后的一个信封后,仔细阅读起来。

  片刻之后,刘淮放下了手中文书,表情随之变得复杂。

  宋国可真的是不让人省心啊。

  且说宋国的朝堂争斗是瞒不住人的,这不是说有人去专门打听这事,而是宋国无论皇帝还是官员,都没有这方面的保密意识。

  而且宋国百姓的参政意识也很高,尤其是士大夫阶层或者预备士大夫阶层,伏阙之事层出不穷,用民意来倒逼政事决断也屡见不鲜。

  这还是南宋,北宋之时宫闱之事都瞒不住人,在樊楼的最高层就能一览皇宫大内的风采,堪称离谱至极。

  也因此,罗怀言仅仅抵达临安不到一个月,就得知了许多重要消息。

  这些消息根本就不用打探,整个临安已经传得到处都是了。

  首先,虞允文的报捷文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宋国朝廷已经把此次大胜当作了赵眘继位后的开门红,主战派声势大振,北伐之声也愈加盛大。

  虞允文也随之升官,现在是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依旧是江淮宣抚副使,算是以正经宋国宰相的身份,来总揽两淮军政事务。

  叶义问不仅仅是能力差,在去年冬日的一场风寒之后,身体也弱了许多。此时他也彻底息了夺权的心思,变成了一个人形图章。

  形势不是一片小好,而是一片大好啊!

  在这般形势之下,另一种思潮慢慢抬头。

  金国已经不堪一击,现在趁机立即北伐中原,必然可以一鼓而克,到时候克复中原,还于旧都,岂不妙哉?

  对此,赵眘似乎也有些意动,连连召唤张浚、陈康伯、张焘、辛次膺等人,询问北伐举措。

  其余人还有些持重,张浚干脆当场自请为兵马大都督,催促赵眘立即发动北伐。

  对此,刘淮的评价是,投降派与速胜派是一体两面,此言诚不欺我。

  当然,与那些脑子里全是官位的废物官员不同,虞允文还是能稳得住的。

  他一边上书劝阻冒进,两淮还没有准备好,宋军也还没准备好,此番出兵,败多胜少。另一边发动自己派系的官员,想办法在朝堂上进行阻拦。

  虞允文倒也不敢用力过猛,到时候把赵眘雄心壮志打击没了,那就惨了。

  他主要运用的办法,就是向赵眘哭穷,不仅仅自己哭穷,而且拉上了山东一起哭。

  两淮山东经历了数场大战,已经残破不堪,还得要两年的时间作恢复。

  虞允文在赵眘心目中还是有些地位的,他费尽心机,终于敷衍了过去。

  但刘淮也知道,虞允文也不可能拖很久了,因为主和派现在已经集结在了赵构身边,这名太上皇可是人老心不老,到时候还指不定要出什么乱子。

  别的不说,杨沂中此时依旧在统率殿前司,掌握着临安最大的一支军事力量,聪明人都能看出其中意味。

  如果赵眘不能通过北伐胜利再进一步夺权,进而聚拢自己的班底,最后宋国发生政变都不奇怪。

  情报到这里还没完。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刚刚压下去速胜派,赵眘这个宋国现任官家又开始作妖了。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赵眘既然已经登上了皇位,也该让自己的犬马获得好处了。

  要说赵眘的近臣并不少,除了史浩这名被主战派着重盯防的参知政事之外,还有曾觌、龙大渊、张说、王挕⒏蕰c等人。

  曾觌与龙大渊算是正经科举出仕,而其余的人都是小吏、外戚、宦官之流,属实是上不得牌面。

  赵眘也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一开始也没想过提拔其余人,只想要让龙大渊与曾觌升官。

  官职也不大,只是任命他们二人为干办皇城司与枢密副都承旨,算是稍稍占了一点情报与军事的边。

  这个任命立即得到了朝臣的一致反对,奏疏如同雪花般飞来,直接将曾、龙二人打为了奸佞,甚至有人要诛杀他们。

  这立即引起了赵眘的警惕与愤怒。

  朝臣可能在嫉妒二人一飞冲天,但对于赵眘来说,这就是某种危险的信号了。

  此时殿前司还由杨沂中执掌,一方面是因为杨沂中的确恭谨,不仅仅对赵构忠心耿耿,同样对赵眘礼敬有加,哪怕在秦桧的压迫下,杨沂中也没有对赵眘出过手。

  另一方面则是赵构与赵眘的心照不宣。

  赵眘毕竟不是赵构的亲儿子,赵构也得留下一点后手才行,普通人是可以用社会舆论与官府来监督的,但是对于皇帝来说,这两点是完全没用的。

  赵构对此深有体会,他亲爹的尸骨还在五国城埋着呢!

  为了赵构的安全感,赵眘可以将殿前司让出去。

  但皇城司与枢密院这两个要害部门,都不让当今官家安插心腹,相当于不让赵眘获得一点安全感,是不是有些太过分了?

  赵眘盛怒之时,甚至喊出了:“太上皇的时候,这些都是小事,如今你们怎么就敢逼迫我?!”

  因此,赵眘展示出了不同寻常的刚愎自用,将劝谏之人,无论是尚书还是言官,全都贬斥出朝。

  你们不是不想跟奸佞同朝为官吗?

  现在就给我滚出去!

  不止如此,赵眘原本还想着慢慢给心腹升官,现在也不用等了,直接以去年山东大捷为借口,让他们进入朝廷当官。

  也不知道这些人是怎么立功的。

  如今,朝廷官员算是不敢劝了,但私底下的内斗却是免不了的。

  这就是在历史上,孝宗朝持续十七年的宫府之争的开端了。

  如果按照历史发展,那么赵眘近臣与朝廷重臣,将会以地方财权为抓手,开始一轮又一轮的斗争。

  但是如今,两者的争端一开始就有些走歪。他们没有立即开始争权夺利,而是同时将目光投向了如今最容易立功升官的军国重事上来。

  也就是北伐了。

  看着罗怀言总结出来的情报,刘淮再次露出了复杂的表情。

  这么多的投机分子参与了进来,宋国的北伐还靠谱吗?

  刘淮赶紧摇头。

  一不小心就要犯大错。

  怎么能有宋国军事行动靠谱的错觉呢?

第675章 西军大将西川老

  六月,陇右。

  此时正是一年中最为闷热的时候。

  吴璘端坐在德顺军城的城头,看着关西连绵的群山,心中思绪万千。

  吴璘今年已经六十有二,一生经历的事情太多了,所以一时间,他竟然也理不清自己心中究竟在想什么。

  吴璘在年少之时就追随父兄与西夏作战,并且早早就闯出了声名,累迁閤门宣赞舍人。

  但这些声名在风起云涌的两宋之交却是没什么用的,面对新崛起的金军,就连西军老大哥韩世忠也只有狼狈逃窜的份,更何况是他呢?

  后来在决定关中归属的富平之战中,虽然吴玠吴璘兄弟二人拼死作战,却依旧大败。

  西军中的大将逃的逃,死的死,降的降。

  从此之后,天下再无西军。

  再后来,完颜兀术试图从关中入蜀,吴玠吴璘在大散关、仙人关一线与金军厮杀,在无比绝望中,终于迎来了第一次大胜。

  在这场被后世称为和尚原之战中,吴玠展现了自己的指挥能力,不仅仅一举将金军主力精锐打垮,更是将金军第二代将领中的佼佼者完颜撒离喝打得痛哭流涕,将啼哭郎君的诨号牢牢安在了这厮身上。

  如今想来,那场大胜竟然已经是三十年前的事情了。

  后来,兄长吴玠没有看到反击回到故乡的那一刻,在绍兴九年含恨离去。

  就在吴玠死后的第三年,也就是绍兴十一年,金国撕毁和议,大军南侵,而吴璘也终于看到了一丝回到家乡的希望,几乎是迫不及待的请战。

  当时的吴璘只是四十岁出头,正是一名大将的黄金年纪,无论是军略还是武勇,都到达了人生的巅峰。

  吴璘率军一举攻入陇右,势如破竹,终于在剡家湾遇到了金军主力,一战将金军五万兵马击溃,吴璘趁势东进。

  可谁成想到,就在胜利在望之时,朝中竟然下令撤军了。

  北伐功败垂成,岳飞被冤杀,次年,‘绍兴和议’达成。

  吴玠吴璘兄弟拼死守卫的和尚原,竟然就这么轻易的割让给了金国,一时间,西川宋军军心士气萎靡,就连吴璘也颓唐。

  吴璘原本以为此生就这么囫囵过去了,可命运仿佛在跟他开玩笑一般。吴璘竟然在六十岁的年纪,还能有北伐的机会。

  想到这里,吴璘低头看着布满皱纹的双手,只觉得有些好笑。

首节 上一节 500/5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风烈烈起南洋

下一篇:帝国模拟:从傀儡到万古一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