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模拟:从傀儡到万古一帝 第141节
义务教育,全民扫盲,所需要付出的金钱,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数量级。
但是......
如果这件事情做成了,那所能带来的后续效力,也是非常恐怖的!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一般来说,一个封建王朝内部,能够读书识字的人,绝对是极少数。
可能只能占到千分之一的比例。
甚至更少。
这也是为什么读书种子那么重要的原因。
而如果推行义务教育和全民扫盲之后,那这个比例就将会提升到百分之百!
如果一个王朝,人人都能读书,人人都是士子,那将会是何等辉煌的盛况!
这等底蕴,足以让整个世界为之颤抖!
这是一个无比壮丽的事业。
而大乾书院,就将是一切的起源,他所培育出的士子,将会成为种子,将顾源的理念传播到整个天下!
“陛下此言当真?”
孔子声音颤抖。
只要顾源点头,那他这条命就是顾源的。
他愿意为了义务教育呕心沥血,至死不休!
顾源平静点头。
声音之中带着一种不可置疑的威严。
“朕,从来不妄言!”
一旁,诸葛亮担忧开口。
“陛下,这样庞大的计划,国库只怕是支撑不住啊!”
顾源摆了摆手。
“不必担心,钱的时候,朕会解决. ....”
“另外,向全国推广义务教育,让所有人读书识字,这是最终阶段的构想。”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一开始不必要太着急!”
“第一阶段,先以淮南道作为试点,一切完善了,再向其他方向推进!”
诸葛亮一愣,随后便是眼前一亮。
立刻就是明白了顾源的深层用意!
单看义务教育,似乎顾源只是单纯地想要造福百姓。
但实际上,顾源还有更深的谋划!
他是在针对世家!
之前所推行的摊丁入亩政策,是在经济上给予世家以致命的打击。
直接砍掉了世家在税收上所占的优势地位,逼迫他们必须老老实实交税。
而现在的义务教育政策,则是要打掉世家的文化优势!
在地方上,世家是很受尊重的。
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老百姓不认字,凡是和文字有关的事情,就必须要诉诸于世家,寻求帮助。
这样,在地方上,世家也就天然拥有了政策和法律的终端解释权!
可以将政策按照对自己家族最有利的方向进行引导!
而如果能够让百姓都识字的话,世家就不能随意解释了。
他们所拥有的文化霸权自然也就会彻底消弭于无形之中!
这对于压制世家,让皇权的触手深入到民间的每一寸角落,有着巨大的好处!
两大政策双管齐下,世家必将走向消亡!
而和摊丁入亩政策一样,义务教育政策,肯定也会受到世家抵制。
所以要先在没有世家力量掣肘的淮南道进行第一轮试点,形成示范效应。
等一切成熟,再向其他地方推广。
那个时候天下大势形成,即便是世家有心阻挡,也无可奈何了!
“陛下高见!”
诸葛亮由衷地赞叹一句。
再次感受到了那种视野和格局上的绝对碾压!
至少,光凭他自己,义务教育这种政策,他根本是想都不敢想的!
从摊丁入亩,到万民讲坛,再到大乾书院,到义务教育。
这些惊世骇俗的政策,已经连成了一条缜密的线,让诸葛亮不得不叹服顾源的惊天布局!
......
前方,万民讲坛上。
孔子已经心满意足地走下讲坛。
而剩下那些人也是在一瞬间排成长队。
争先恐后想要上台!
顾源满意地看着这一幕。
有了孔子做示范,算是开了一个好头。
带给了其他0.3人极大的鼓舞,彻底点燃了他们的热情!
从这一刻开始,万民讲坛的作用已经彻底地发挥出来了。
用不了多久,顾源所期待的那种百家争鸣状态,就会完完全全成型了。
不过。
接下来上台的这些人,虽然也都各有见解,各有想法。
但是其思想深度和目光敏锐度,终究比不上孔子,有着巨大的差距。
也没有出现什么真正的历史名臣。
对此,顾源也没有气馁。
今日能收孔子,这已经是很不错的事情了!
来日方长嘛,急不得!
只要万民讲坛持续运作下去,名声传出去了,那像孔子这样隐居在各地的名臣或名将们。
迟早就会耐不住寂寞。
总会出现的!
而只要他们露头,顾源就有绝对的把握,能够将他们一个一个,全都收入麾下!
“今天就到这里吧!”
顾源摆了摆手,刚准备起身。
却看到一个女人脚步踉跄,衣衫褴褛,冲上讲坛。
直接朝着顾源的方向,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民女有冤情,请陛下为我做主啊!”
声音惨厉,字字泣血!
充满了一种扑面而来的凄凉和悲痛!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也让本来准备散去的帝京百姓们,都停下了脚步。
顾源的眉头也是瞬间皱起。
随即眼中掠过几分玩味神色。
这是......
告御状?.
第九十七章 告御状!歌姬柳如是!坑爹的董成!
当着这么多百姓的面。
顾源自然不可能置之不理,肯定要严厉查办。
更何况,顾源很了解底层百姓。
如果不是被逼急了,到了那种无可奈何的地步,谁又会选择告御状这种极端的方式呢?
多半是被什么贪官污吏,刁蛮恶霸给逼到了绝境!
想到这里,顾源的眼神骤然间变得冰冷起来,宛如一只将要开始狩猎的鹰隼。
一股阴沉的杀机,更是从他身上散发出来,让周围的温度都在一瞬间悄然下降了几分。
本身顾源就很痛恨贪官污吏。
这些家伙就是王朝身上的蛀虫,一直在吸着王朝和百姓们的鲜血!
既是干涉皇权强化的障碍,又是导致民不聊生的直接因素。
之前为了朝堂稳定,扳倒林国泰之后,顾源并没有草率地开展大清洗。
但现在不一样了。
顾源的位置已经彻底坐稳了,而且通过科举,已经储备了相当程度的人才,可以轻而易举地稳固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