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靖难遗憾?我一梦改之! 第155节
就算朱棣再怎么年迈,自己也不可能认不出来。
而朱卫看见朱标的靠近,连忙拦住。
“停下,尔等不得靠近皇上!”
朱标顿时愣住。
皇上?
蓝玉和徐允恭也愣住了。
皇上???
朱高煦和朱高燧还有狄平这时候也来到朱卫身旁。
“老三,看见那脸上三道刀疤的人了吗?他就是蓝玉。”
朱高燧打量着蓝玉,没想到这人就是蓝玉,看起来也没很厉害。
蓝玉被杀的时候,他才十几岁,虽然或许偶尔在某些场景见过蓝玉。
但时间过去这么多年,自己也差不多忘记了蓝玉的模样。
只不过,貌似这个蓝玉,和自己记忆中的蓝玉很不一样。
朱标这时候的目光全然在躺在躺椅上的朱棣身上。
而与此同时。
酒馆内的嘈杂声,也让朱棣渐渐苏醒了过来。
那些记忆片段看完后,他就能够感受到外面的动静了。
朱棣缓缓坐骑,揉着头,果然梦境中的死亡,对自己现实中也略有些影响。
庄牧的能力当真是危险至极啊。
一个没掌控好,就容易损伤大脑,也难怪其爷爷会发疯疯掉。
就在这时,朱棣仿佛听见有人在自己耳边呼唤。
“老四……是你吗?”
这时候,朱卫,朱高煦,朱高燧,狄平都很识趣的让开一条路。
蓝玉和徐允恭也是纷纷站在两侧。
就这样,朱棣和朱标的目光对焦。
刹那间,整个酒馆仿佛陷入了死寂,甚至能够清楚的听见屋外雪落的声音。
朱棣刚开始还有点没有认出来朱标。
因为朱标年迈了,也差不多五十多岁,临近六十岁。
“大,大哥?”朱棣声音有些颤抖的喊道。
同时,朱棣和朱标用着不同的语气,说着同样的一句话:“你……没死啊!”
朱棣猛地用右手,打了自己一巴掌。
难道自己还在梦里?大哥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他顿时懵圈了。
而朱标走上前,直接将朱棣拥在怀里。
“弟弟,好久不见。”
朱棣感受着朱标的体温,还有那股似清茶的气息,大哥真的没死!
顿时,朱棣也将双手放在朱标的背上。
兄弟相遇,纵有千言万语,却不及一个拥抱,诉说其中思念。
朱高煦,朱高燧,朱卫,狄平等人也是有些诧异。
没想到,这长有山羊胡子,且气质颇有威严的男人居然真的是懿文太子朱标。
朱棣此时虽然有些懵圈,但也开口说道:“大哥,好久……不见。”
朱标听着这话,松开朱棣,而后拍了拍朱棣的肩膀。
笑道:“老四,怎么感觉你不是很高兴?”
望着面前栩栩如生的朱标,朱棣目光朝着庄牧望去。
并开口询问道:“庄小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大哥不是在洪武二十五年的时候死了吗?”
从容貌来看,朱标少说五十岁往上,这让他有些茫然。
已死之人,怎么可能会出现在永乐朝。
朱标愣了愣:“老四,这话应该是朕说才对,你不是在就藩的时候,病逝了吗?”
“怎么会出现在这里?这里又是哪里,还有,父皇和母后说的秘密,到底是什么?”
“你既然活着,为什么不告诉朕?”
没错,两边人都懵圈了。
在永乐朝,朱标病逝于洪武二十五年,之后就是奉天靖难。
在洪盛朝,朱棣病逝于洪武二十五年,刚就藩北平,便因病去世。
庄牧望着这一幕,也略有所思。
而后来到两人的面前,并搬来一张椅子。
让朱棣和朱标都先坐下来。
其实这件事他也是有些懵圈的,朱标出现,他并不感觉到意外。
毕竟自己的能力,可以连通其他河流,使其他河流的鱼儿能到永乐朝来。
关键是……朱标为什么这么老?
第118章 揭露的真相,两条不同的历史线
朱棣和朱标俩老头面对面坐着,其身旁分别站立了些人。
朱高煦,朱高燧,狄平,朱卫站在朱棣的身后。
蓝玉和徐允恭则是站在了朱标的身后。
庄牧来到两人的中间,开始询问道。
“两位,先说好,你们两位的身份是自愿盘问的。”
还是遵循那条规则,不是客人想说,他是不会主动干预的。
朱棣和朱标相视一眼,点了点头。
他们两个都想要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得到朱棣和朱标的同意,庄牧便开始做为盘问者,开始捋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
“首先老爷子,你先介绍自身份吧。”
“嗯,朕是大明朝第二位皇帝,洪武三十五年,太祖皇帝传位予我。。”
在现实世界里,他是绝对不会承认自己是大明朝第三位皇帝的。
在大明朝的史书里,可没有建文朝。
只有洪武三十五年,太祖皇帝传位于燕王朱棣。
至于太祖皇帝到底是怎么在皇陵里传位的,这甭管。
庄牧略有些沉默的看着老爷子,无奈道:“老爷子,诚实都是相对的。”
“你怎么不诚实呢?”
“谁说假话,我都是知道的。”
梦境能量,大部分都是源自脑部活动。
因此,他可以说是成为一个人肉的测谎仪。
正常而言,在说谎的情况下,脑部的活动是异常活跃的。
需要思考其逻辑性,编造,创造等等。
正所谓脑子分为左右,也分理性和感性。
朱棣依旧脸不红道:“不论怎么说,朕都是大明朝第二位皇帝。”
身后站着的朱高煦和朱高燧也是相视一眼,笑笑不说话。
爹果然还是那个爹。
知错,但不改不认。
蓝玉和徐允恭望着这一幕,都略显沉默。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皇位还能留到朱棣的手中?
朱标眸光中也有些诧异,大明朝第二位皇帝,难道不是自己吗?
怎么会是老四?
而且看庄牧的样子,老四应该是没有说实话。
“老四,当了皇帝,怎么还说起谎话来了?”
“朕和父皇,难道没有教过你,做错就要认,知错认错认罚。”
掩盖和隐瞒,是最恶劣的行径。
人生几十年,谁能保证自己一生不犯错,关键是如何应对和看待错误。
朱棣看了看朱标,又看了看庄牧。
“罢了,这句话反正不会从我嘴里说,庄小子你替我说吧。”
上一篇:帝国模拟:从傀儡到万古一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