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靖难遗憾?我一梦改之!

大明:靖难遗憾?我一梦改之! 第55节

  对此,朱棣倒是并没有感觉到很意外。

  他虽然有着后世几十年的记忆和经验,可想要击败蓝玉,不搏命是不太可能。

  与其好勇斗狠,打个你死我活,倒不如全身而退。

  “只可惜,老二现在还没出生,不然他倒是能和蓝玉斗一斗。”

  要是朱高煦在,别的不说,光是武艺这块,绝对能吊打蓝玉。

  靖难的时候,朱高煦就是在玩命,把好勇斗狠凸显的淋淋尽致。

  哪怕是蓝玉都未必能够朱高煦这么玩命。

  老二是真的不怕死。

  蓝玉未必。

  而且老二天生力气就比普通人要大,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

  一胜一负,而骑射方面,朱棣和蓝玉的骑射都不差,打了个平手。

  最终这场比试,以平手收尾。

  虽然和蓝玉战成平手。

  要真的论胜负的话,还是朱棣更胜一筹。

  毕竟,蓝玉负伤了,朱棣可是一点都没事。

  朱标见状,站起身,朝着朱棣直面走去。

  思绪凝重,望着面前这个既感觉到熟悉,又感觉到陌生的弟弟。

  他沉吟片刻,说道:“老四,做的很好,你的能力已经足以独当一面。”

  “孤这次回去,会和父皇请示,让你挑选自己的亲卫亲兵,然后便跟随徐国公,就藩去吧。”

  战场上,自身武艺是必要的。

  亲卫亲兵也是必要的。

  毕竟,就算武艺再高强,躲不过暗箭。

  之所以将领很难被阵斩,其重要原因就是,其身边都是亲卫亲兵。

  都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其战斗力自然毋庸置疑。

  想要越过这些人,阵斩将领,难如登天。

  像徐达,李文忠都有训练自己的亲卫和亲兵,蓝玉则是收养大量义子。

  沐英则是笑眯眯的望着朱棣,击败蓝玉,确实有资格挑选亲兵和亲卫了。

  朱棣听着这番话,沉吟片刻,而后开口道。

  “大哥,我……不想去就藩。”

  沐英和蓝玉听着这话,都愣住了。

  嗯?啥玩意?

  没听错吧?

  不想去就藩?

  朱标则是没感觉到意外,毕竟朱棣前几天就和自己说了,不想去就藩。

  “为什么。”

  “难道还是因为那个不切实际的理由?”朱标神色严肃,盯着面前的朱棣。

  “是。”

  闻言,朱标顿时大怒:“荒谬!!!”

  这声怒斥,给身边的蓝玉吓一激灵。

  前几天,他能够接受朱棣不去就藩。

  因为那时候,朱棣尚未展现出能力,在他眼里,就是尚在成长的弟弟。

  自然是要给予足够的呵护和爱护。

  可现在不同。

  朱棣不仅能够击败徐允恭,沐春,甚至连蓝玉都能战成平手。

  已经截然不同。

  这就像是打造好了一副崭新的甲胄,结果却穿着这身甲胄去种地一样。

  这让朱标有些难以接受。

  他一直都希望,自己几个弟弟都能有出息。

  “一个梦而已,就把你吓破了胆!?你什么时候也变的这么懦弱了?!”

  “大哥说什么就是什么,吓破胆也好,懦弱也罢,我不会去就藩的。”

  “就藩与否,不是你说了算,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这是规矩。”

  要是朱棣没有展露出丝毫能力,那他还能和朱元璋说一说。

  可现在,就藩与否,已经不是自己能够干涉的。

  朱棣已经展露出能力,要是自己向朱元璋提出,不让朱棣就藩。

  那朱元璋会如何想自己?嫉妒弟弟的才能?

  “大哥,要么我留下,要么你杀了我。”

  朱标顿时一时间无言以对。

  “你!”

  倘若朱标这个时候,能够拔刀砍了自己,倒也省事。

  这条命,就算是赔给朱标的了。

  看着十分坚决的朱棣,朱标心中始终搞不明白。

  为什么朱棣对就藩的事情这么排斥?

  要知道,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周王朱橚他们哪个不是急着去就藩。

  目的就是为了逃离京城,逃离父皇和自己的掌控。

  怎么到了朱棣这里,反而不一样了。

第50章 无可奈何的朱标

  朱标也是被朱棣这番话气的不轻。

  他也知道自己这个弟弟的脾气。

  死倔。

  和父皇,和自己一样,要是认准一件事,十匹马都拉不回来。

  身旁沐英连忙打圆场说道:“太子殿下,你先消消气。”

  “说不定燕王殿下有什么难言之隐也说不定。”

  还没等朱标顺着台阶下来。

  “难言之隐?”朱棣想都没想,回应道:“没有什么难言之隐。”

  “我就是不想去就藩。”

  “还请大哥,将我的话,转达给父皇。”

  朱标顿时大怒。

  “混账!当初大明立国之初,父皇就曾说过,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为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封爵,分镇诸国。”

  “你身为皇子,享有皇子权力,却不履其务,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宗藩制度,乃维系大明天下的根本,今若给你一人殊例,若其他人效仿,这大明江山,还要不要了!”

  早在立国的第一天。

  朱元璋便曾召见群臣,讨论宋朝和元朝覆灭的根本原因。

  而他也在其中。

  在这场讨论中,总结出了两点根本原因。

  其一,君弱臣强,稍有不慎,权力就会被下面的臣子夺去,元朝覆灭根本原因,皇帝换的太过频繁。

  其二,文强武弱,不重视武将培养,导致没有精兵强将无力抵抗外敌入侵,被迫改朝换代。

  宗藩制度,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确立和制定出来。

  同时大明在建立的时候,因为并没有过多倚靠家族,氏族这些力量。

  导致受益者少。

  能够维系大明王朝稳定的人也少。

  不像唐朝,李渊背后有整个关拢集团。

  李氏皇帝和关拢集团的利益是绑定的。

  在王朝出现问题的时候,关陇集团是会帮助李家,维系王朝的统治。

  而宗藩分封,就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当然,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则是。

  利用宗藩势力,做为大明屏障。

  最起码不像宋朝那般,被南下擒龙。

  听着朱标的话,朱棣却毅然回应道。

  “是,藩王制度确实能够维系洪武朝的江山稳定。”

首节 上一节 55/2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帝国模拟:从傀儡到万古一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