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历史,但开局崇祯是神皇 第83节
【你瞅了小心翼翼的他一眼:“那你的意思是,等陛下老朽之后,咱们就可以犯上作乱了?”】
【啊?!】
【陆忠诚吓了一跳,连连摇头:哈人!可不敢乱说,要吃紫蛋的……】
【而你却一眼就看出了他的心思:这老兄弟和前世一样,他内心确实是倾向于你的,他其实很想跟着你一起冲烂神皇,然后改朝换代……但他又是很有理智的,如果不是被逼上绝路,那他绝对不会像前世一样鼓动你去冲塔。】
【人总是要考虑一下实力对比的,现在神皇远远没到晚年不详的衰弱状态,贸然和祂翻脸,只会像鸡蛋碰石头一样死路一条……】
【对此,你又怎么可能不清楚呢?】
【但是,你心态已经炸了……】
【你向来不是一个脆弱的人,不然你也不可能连续两世都走到了如今的高度,可也正因为你已经两世轮回了,所以你才更清楚这条看似权力无限的道路,其尽头究竟有多黑暗!】
【这条路上的一切风光,都不过是其尽头黑暗所制造出的伪装、诱饵,诱惑着每一个充满希望与热血的理想主义者走向注定的毁灭……】
【所以从一开始的时候起,你就不愿意和官场有什么交流,更别说去继续当一个力主改革的丞相了,前世的经验已经告诉了你,此路不通。】
【不过,你终究还是没能逃离这条道路,因为你根本不可能真在民间憋出一股足以干翻神皇的力量来,只要你的“阶级斗争”在大明点燃了星星之火,那就必然会触及官府的层面,而落入官府的视野,也就等于获得了神皇的注视。】
【在这种情况下,你只能去从政,而一旦从政,你就一定要坐上丞相的位置,不然你就无法完全发挥自己的价值,从而也就无法尽己所能的为天下带来正向的改变。】
【可你一旦坐上丞相的位置,那也就等于坐上了一个定时炸弹,时间一到,神皇的黑暗动乱就会把你和你的所有努力都炸得灰飞烟灭!】
【所以你从来都没的选,天地间只有死路一条……】
【不,也不是完全的死路一条……若是神皇愿意把祂所知道的有关天地变化的信息分享给你,那你或许还真能走出一条生路,即便机会渺茫,那也多少是个机会!】
【于是你为了取得祂的信息,甚至不惜用自己的穿越者身份来做为诚意,想要与祂真心换真心,然而……祂白嫖了。】
【你想了三天三夜也想不通祂为什么要白嫖!】
【是你的诚意还不够吗?穿越者自爆都不够?】
【而且假如你真能帮祂解决长生不死与祸害苍生的矛盾问题,那对祂而言不也是一件好事吗?正好祂一直都想当一个圣君,现在既能有机会完成他的梦想,又能兼顾祂的长生不死,完全算是祂连赢两次的双赢……】
【可现在,明明光明的前途就在眼前,祂却居然直接来了一句“朕不知道”……这到底是个什么逻辑?祂到底想干什么?】
【你真的不明白:难道是祂认为你没有能力帮祂解决矛盾,所以故意不给你说?这也太武断了吧,试都没试过,直接就拒绝实验?】
【或者说,祂其实是真的什么都不知道?】
【一连串问题在你脑海中纷乱地盘旋着,搅得你思维一片狼藉……再加上你对未来的绝望,以及你本来就有些精神失常的癫狂……种种因素叠加在一起,终于让你心态彻底炸裂,决定自暴自弃地走向自我毁灭!】
【王公贵族?】
【抽陀螺!】
【皇亲国戚?】
【抽陀螺!】
【除了直接和神皇当面对线,那就怎么爽怎么来,作死就作死,反正到后面也是死路一条,心态炸裂的你根本就不带怂的!】
【而且,打压皇亲国戚也只不过是道开胃小菜,接下来才是重头戏……】
【……】
【崇祯七十四年,你大肆铲除明室宗亲的行为终于被有心人嗅到了某些政治信号,于是他们在稍稍思量之后,就果断动了手……】
【是年,洛阳百姓在修理洛河河道之时,意外掘出了一口布满绿锈的青铜古鼎来,经过专人鉴定,确定是周朝所传的九鼎之一:雍州鼎!】
【民间散人皆言:雍州鼎出世,实乃雍州龙气旺盛所致!而上古雍州何在?陕地也!】
【所以陕地将出真龙,是为天降祥瑞!】
【崇祯七十五年,洛阳百姓在五代洛阳旧城之处意外掘出一方玉玺来,经专人鉴定,这竟是当年那颗传国玉玺!】
【有人解曰:昔后唐末帝李从珂为石敬瑭及辽兵所败,于是抱玉玺自焚于洛阳,传国玉玺也就此失踪……如今玉玺复现,实乃重开中华正统之祥瑞也!】
【崇祯七十六年,陕西又挖出西周都城“镐京”,并从中得到了一些刻有字迹的石块,经过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鉴定,确认这是周朝史官所写的《诗经·大雅·文王》一篇,其余字迹风化严重,唯有“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一句依旧清晰!】
【有人解曰:此乃上天欲使周朝复兴之象也!】
【崇祯七十七年,许昌百姓意外挖到了东汉的“颖阴县”遗址,并在其中找到了一座高台,经过专人鉴定,这居然是曹丕当年接受汉献帝禅让的“受禅台”!】
【有人解曰:受禅台复现,此乃推位让国之举复现之意也!】
【……】
【总之,前世的劝进祥瑞再度涌现,一股山雨欲来之势开始逐渐激荡在大明的两京一十八省之内!】
【只是这一次,它也不再是神皇鼓动你造反所致,而是真正由天下百姓的心念所致……】
……
第113章 丞相当为尧舜!
【劝进祥瑞?】
【眼见大明老一辈劝进学家们如此勇猛冲塔,刚刚享受了几年丞相恩情的朝鲜百姓和倭国百姓们也不禁跃跃欲试,想要大展拳脚……】
【安排!】
【崇祯七十七年,就在许昌发现曹魏受禅台后没几天,远在朝鲜当布政使的宁不凡就向京师送来了两份祥瑞报告。】
【一份是朝鲜北部地区的老百姓的,他们偶然间发现了高句丽时期的都城“平壤城”遗址,并在古城遗址中挖出一座石碑,经过专人鉴定,碑上写的是当年高句丽被唐朝灭国的事迹。】
【碑上说:本地百姓一定要忠诚于收服了本方地界的中原圣主,往后万不能背叛圣主……中原圣主就是太阳!】
【高句丽百姓要把太阳当成主体核心,并紧紧团结在中原太阳的周边,让高句丽永远沐浴在中原太阳的光芒中,以此让高句丽成为永恒的光之国!】
【恩!情!(高句丽口音!)】
【这是第一份祥瑞,第二份则是朝鲜南部地区挖出来的,这同样是一块石碑,但石碑不是高句丽的,而是“新罗”的。】
【这块新罗时期所留下的石碑,刻的是唐朝帮他们消灭高句丽和百济的事迹,新罗王在碑文中极尽溢美之词,赞扬着大唐对藩属的无限恩情,并表示新罗一定会永远忠诚于大唐,能做大唐的狗,就是最大的荣幸啊!】
【葱!层!(新罗口音!)】
【眼见朝鲜人如此忠诚,隔壁四省的倭人目瞪口呆,继而恍然大悟:嗦嘎……】
【崇祯七十八年,“九州布政使司”的百姓意外挖出了一枚金印,经过专人鉴定,竟然是汉光武帝当年赐给倭王的“汉倭奴国王之印”!】
【随金印一起被挖出来的,还有一块石碑,上书:倭国自古以来就是大汉的属国,倭国百姓应当紧紧的团结在大汉天子的身边,假如有倭王阻拦,或倭王想要寇略大汉,那百姓就应该“以下克上”,用兵变来挽救倭国!】
【同年,“本州布政使司”的百姓也意外挖出了一处古城遗址,经专人鉴定,竟然是织田信长的“安土城”!】
【安土城遗址中出土了一些文书典册,专人品读之后,发现是“本能寺之变”的发动者“明智光秀”亲笔所写的文书!】
【文书中说:下克上是倭国优良的传统艺能,假如统治者让你感到不满,那你就应该像我明智光秀一样发动本能寺之变……用刀砍,用火烧,用铁炮来讨取他的首级!让他“脑洞大开”或“心胸宽广”!】
【尊皇讨奸(划掉)尊贤讨皇!】
【大政奉还(划掉)拿来吧你!】
【板!载!(倭国口音!)】
【……】
【“父皇!不能再犹豫了,一定要出重拳!”】
【京师皇宫之中,当了近七十年太子的朱慈烺情绪异常激动地跪在神皇面前,不停的磕头恳求道:那姓周的奸贼已经反形毕露!他的劝进祥瑞从倭国四岛到西安府,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这些刁民一定都收了周良五十万两白银,还请父皇速速正义执行,把一切邪恶全都绳之以法!】
【可任凭他如何恳求,龙床上的神皇都始终一动不动,甚至连面色都没有丝毫变化……】
【良久以后,神皇才缓缓道。】
【“这些劝进祥瑞都是无知的小民自发所演的,与丞相并无瓜葛……”】
【“父皇!”】
【朱慈烺气得吹胡子瞪眼:“您怎么帮外人说话啊!”】
【“就算这些劝进祥瑞都不是那姓周的干的,那他打压皇族宗亲总不是假的吧?”】
【“儿臣也看过史书,那些篡位奸贼在谋逆之前都要打压前朝皇族,以此削弱宗室力量……周贼已经骗到了您的权力,现在又削咱们的地,削得咱们王府都快吃不上饭了!这还不是谋反吗?”】
【“难道非要周贼带兵进紫禁城逼宫,您才信他是谋反吗?!”】
【朱慈烺字字啼血,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
【而神皇依旧淡然:“你以为丞相是傻子吗?朕春秋鼎盛,丞相怎么会生出谋反之心呢?好了,退下吧。”】
【“父皇!”】
【祂这态度彻底点燃了朱慈烺的愤怒,令他不由惊怒道:“古人云,论迹不论心!如今不管周贼有没有谋反之心,他的行迹都是铁证如山的反贼!”】
【“何况,您又怎么知道他的心里不想谋反呢?他可能没有谋反之心,但他没有谋反之心又不太可能……万一有呢?宁可杀错,不可放过啊!”】
【听到这里,神皇终于严肃起来了,但不是对丞相,而是对太子:“你是想说莫须有吗?”】
【“记住,朕不是赵构,你也当不了秦桧!”】
【“出去!”】
【神皇的喝斥,终于让朱慈烺从罗织罪名的状态中惊醒,他终于想起来:面前的父皇早就不是当年那个耳根子极软的朱由检了,如今的祂,是一个凌驾于所有凡人之上的真神!】
【在真神眼中,亲儿子也不过只是一个稍稍特殊点的凡人罢了……】
【莫名之间朱慈烺心头一酸,也不再多言,只流着泪起身离去。】
【他从来不理解自己的父亲,就像他不理解当年那个心系苍生的父亲为什么会突然对天下百姓大肆屠戮一样,他同样不理解父亲为什么要对那个闯贼的同乡信任有加,甚至宁可痛斥亲儿子,也要维护一个有谋反行为的皇家走狗……】
【……】
【崇祯七十八年,帝厌太子及诸王,遂使宗室禁足于京师各王府,非有皇命,则不得出行!违者打入诏狱,由锦衣卫行刑!】
【是年,帝降旨天下:丞相必无反心,无论昊天如何降下祥瑞,朕也不信丞相谋反!】
【“丞相奉命于危难之间,有诸葛孔明之风,治国理政也从不偏私……且丞相素来简朴,家无余财,自是一身无瑕!”】
【“朕决不相信丞相有篡位之心!”】
【“何况明室早已德行衰败,全赖丞相才有今日之盛世,无论朕或百姓,都共享丞相之恩……既如此,假如丞相真有意于大位,朕又何惜于帝号?”】
【“若丞相有意,朕愿效兄长熹宗皇帝,与丞相重叙尧舜故事!”】
【丞相当为尧舜!】
……
上一篇:大明:靖难遗憾?我一梦改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