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贲郎 第300节
如果被抓住,那就是乱臣贼子,牵连宗族近亲。
都是颍川人,跑得了人跑不了家族,几十个人没有任何的犹豫,向着济北方向策马轻驰,遁入夜色。
许都城内,天子行宫。
刘协端坐大厅,大长秋时迁侍立在一旁,还有二十几名新补充的宦官佩剑于殿中两侧。
百余名郎官已经用宫中武库完成了武装,披甲执戟在大殿外守卫。
董承阔步而来,拱手:“陛下,大将军调兵封堵各门,臣麾下卫兵难以入城。”
“既然大将军还能控制各门,说明贼臣仓促作乱,实乃小祸。”
刘协做出判断,就说:“光禄勋如何了?”
“贼兵已被击退,光禄勋正率兵扑灭行宫周围火势。”
董承回答,这样的混战情况下,火势根本无法扑灭。
陈宫能做的就是指挥后续自行抵达这里的军队去拆毁行宫附近的屋舍,制造隔离带。
对于今夜发生的事情,陈宫一点都不意外,甚至感觉来的有些迟。
这下好了,刘表拒绝供粮,许都各军因饥馑作乱,连征讨刘表的理由都有了。
今夜才能死多少人?
死的多是毫无准备的吏民男女,火也烧不死多少,要么是自相践踏而死,要么是被乱军乘机杀戮。
乱世中的军队,这种暴乱时刻,路过的时候手痒难耐对门柱子都要砍两刀,更别说是砍了后嗷嗷叫的人。
而天亮后,以陈宫对吕布的了解,大概率要集中处决一批人,以集中权力,方便征讨刘表。
至于战火摧毁的许都,吕布并不会在意,直接丢给曹操、袁术,也不会心疼。
第341章 束手束脚
天色将亮,许都各处参与混战的吏士陆续回营。
高顺也奉命出兵,控制城内各处街道,清理尸骸。
吕布乘马巡城,燃烧大半夜的火焰已经扑灭,余烬尚存,烟尘缭绕。
街道两侧是堆积的军民尸体,有烧伤、践踏而死的,也有兵刃击斩受伤而死的。
经历过雒阳、长安大场面的吕布,此刻习以为常。
还仔细观察死者特征,对赶来身边的杨俊说:“昨夜各军酣战,却没有斩首的,说明他们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杨俊不语,只是点着头。
此刻他也是被混战半夜的杀戮所惊骇,至于他主动第一个放火示警这种事情,反倒不好拿出来邀功了。
不多时,巡查到荀彧府邸附近,这里已烧成白地。
府邸附近有更多战死的吏士,府邸内有抱着水盆、提着水桶灭火时被烟火烧死、熏死的的尸骸。
几个军吏正在清理废墟,指挥军士将尸骸搬运到空地。
吕布询问这里管事的军吏:“荀长史何在?”
“这……”
军吏稍稍迟疑,说:“昨夜乱军袭杀长史府邸,府内死伤惨烈……长史公或许被贼军枭首。”
“枭首?”
吕布挑眉,怒容浮现:“引我去看。”
“喏。”
军吏应下,转身在前引路,引着吕布来到一处废墟,看废墟规模大小应该是前院主房大厅。
墙壁尚存,栋梁木椽烧毁,屋瓦坠落。
残壁之间,是没能烧干净的碳化原木,以及囚禁屋内被烧死的几十具尸体。
军吏在其中摄手摄脚小心翼翼行走,指着一具众人围绕的无头死尸:“大将军,这是荀长史佩剑。”
吕布怒容更甚,似乎也是为荀彧之死而感到愤怒:“仔细拷问各军,查清凶犯!”
“喏!”
军吏奋声应下,拿到这个授权,他努力拷打之下,肯定能有所收获。
杨俊站在吕布身后,他以袖遮住口鼻,思索着形势变化。
昨晚那么乱,最少有三股势力作乱,也有可能是五股。
至于天亮,自然是各归本营,绝大多数士兵不可能主动脱离编制。
就今年这样的情况,脱离编制队伍简单,想要再进来可就难了。
因此即便彻查、整肃,也跟绝大多数基层士兵关系,这些人也不知内情。
要处理彻查的,是各军的军吏。
不过荀彧之死,的确可以做个文章。
杨俊思索着,跟随吕布又前去拜谒天子。
此刻许多公卿、官吏齐聚宫门之外,对于这种程度的骚乱,其实大多数人都已经适应了。
杨琦站在队伍前排,至于中书令伏完以及赴宴的官吏,因为狂饮烂醉的原因,一个都没能到场。
杨琦也观察官吏队伍,见很多人面容熏黑,衣衫有被飞烬燃烧的孔眼。
这么多人,各自情绪也是不同。
抱病的司空周忠今日乘辇而来,有气无力坐在辇榻之上,以袖捂住口鼻,时不时一点咳嗽就引发剧烈咳嗽。
“大将军到~!”
卫士高唱,吕布乘马抵达,身后跟着大大小小几十个部督、中郎将、校尉、都尉。
至于军司马一级,没资格来这里,但军司马及以下的军吏,都要过一遍审问。
这么难得的机会,吕布又岂会轻易错过?
此刻的他,也有些理解当时的赵基。
看着周围的公卿、百官,特别是那些身上烟火烧熏迹象明显的人,吕布恨不得尽数砍了,彻底肃清这些胆大妄为的人。
可真杀了,军队还会生变。
除非将对方的军中乡党斩尽杀绝,杀一两万人,才能达到这种效果。
杀几个人,他又不解恨。
一场哗变引起的骚乱,一夜间死伤军民不下两万。
死多少人真不重要,重要的是打破了迁入许都以来的中兴气象!
此前这种气象在,四方士人如百川汇聚入海一样,持续滋养、壮大朝廷;朝廷的影响力也能通过这些人反应到郡县。
如果吕布也大开杀戒,那这种气象会更加衰败,朝野之士与他更加的离心离德。
可杀几个人真解决不了问题,更难以宣泄他一腔愤懑。
难道学赵基,敲断几个关键人物的股拐,再随机找一个可死可活的砍了,以儆效尤?
这样虽然能将影响降到最低,可是不解恨。
吕布目光审视着公卿、百官,看的这些人毛骨悚然,很不自在。
从这些人中穿过,吕布来到前排,他下马后,杨琦拱手:“大将军。”
“子奇公。”
吕布也还礼,扭头观望:“怎不见中书令、孔少府等人?”
“昨夜中书令宅中欢庆寿宴,孔文举等人赴宴,多宿醉未醒。”
杨琦回答,见吕布还在审视那些身上烟火气息浓厚的官吏,转而就问:“大将军,昨夜骚乱可抓到祸首?”
“暂不得而知,还需详细审问。”
吕布语气缓慢,这出乎杨琦的预料,还以为吕布会怒不可遏。
吕布也确实生气,因为他已经收缴到一些合法的幕府调兵文书,可能是之前一段时间书写的,现在拿来使用。
调兵的军书要么是宽大又长的木牍,要么是帛书……哪怕是木牍,上面也是贴一层帛书,这样字迹清晰,印文也能完整。
终究是做过主簿的人,吕布很清楚这些调兵军书在程序上来说是合法的。
书法大家邯郸淳是大将军幕府的令史,专门负责起草正式文书。
邯郸淳的书法,幕府各司以及吕布的印,用的又是幕府内同一批工匠所造的木牍、帛书,这样的调兵文书,那就是真的!
吏士接到这样的真令,自然该遵从。
责任不在执行的军队,出在幕府自身监管、约束不力。
可吕布又有什么办法?
邯郸淳估计已经死透了,这伙人日常时有足够的机会盗拓印文,甚至干脆雕刻仿真印信。
此刻,吕布很想将身上有烟火痕迹的官吏悉数剁掉,可真的不能这么搞。
就在吕布与杨琦闲聊之际,宫门开启,大长秋时迁走出来对吕布、杨琦拱手,随即腰板挺直:“上诏,命大将军、子奇公、尚书令及三公入宫。”
伏完不在现场,哪怕辇榻之上的司空周忠也跟着行礼:“臣奉诏。”
随即,五个人入宫,而周忠依旧乘辇而行,他自己是真的走不动路了。
宫内郎官、虎贲、羽林当值各处,吕布见羽林都是熟面孔,也就安心下来。
没有得到赵基的授令,宫中虎贲不会参与谋害他。
羽林又是自己的,以后再举荐、掌握一些郎官,那天子行宫对吕布的危险就越来越小了。
见吕布昂首阔步,步伐一如既往的自信、豪迈。
其他公卿不如吕布腿脚强健又长,走的就慢了些。
此刻,杨琦与杨彪微微侧头,目光接触后很有默契读懂了对方的心思。
上一篇:模拟历史,但开局崇祯是神皇
下一篇:三国:大魏王侯,家父曹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