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虎贲郎

虎贲郎 第395节

  三人重新落座,也都安心用餐,气氛略有些微妙。

  仿佛比赛一样,都在拿餐盘中盛满的饭菜、肉食、米饭、麦饼当敌人,大口吃着,谁都不肯慢人一步。

  几乎不分先后吃完,赵基也写了调兵手书并用印,选两名虎贲郎配合甘宁去传令交割这十个百骑队的指挥权。

  天色彻底黑暗后,甘宁率本部三千余人连同千骑义从向北出发,他们要去岸边登船,顺流而下寻找合适的区域潜伏,等待战机出现。

  张辽也是一样,引着本部七营兵向南迂回走乌巢泽西岸,将潜伏于白马山一带。

  然而,如张辽所分析的那样,曹昂的确派出了奔袭部队,由夏侯渊率领,规模近两千骑。

  他们没有像张辽预测的那样走白马山、乌巢泽迂回,而是贴着北边黄河南岸滩涂地轻驰奔袭。

  大路上双方斥候夜中激烈碰撞,明显处于退兵状态的赵部斥候不喜欢在夜晚激烈拼斗,往往都是闻声而射,斥候小队射两轮箭矢后就会后撤,等待新的碰撞。

  整个曹军斥候队伍持续前压,尽可能给夏侯渊制造安全、隐蔽的行军空间。

  可能是因为赵基神射的原因,麾下军吏考核时对射术比较看重,军中吏士也喜欢钻研射术。

  白天双方斥候碰撞时,曹军斥候游斗时往往会吃亏,憋着一股气。

  夜里视线不好,不利于射术发挥,赵部斥候又不喜欢近身缠斗,几乎持续后撤,撤到大营外十余里处时,更多的斥候加入进来,以相对的人数优势,终于压制曹军斥候。

  大约二更时刻,夏侯渊部抵近赵基大营东北角外,全军吏士下马,开始最后的喂马、休缓气力。

  夏侯渊白袍黑甲,摸黑巡视各队,检阅各队的临战状态。

  曹昂、程昱并没有将胜利的希望寄托在这次百里奔袭上,而是希望用这次不算成功也不算失败,哪怕中规中矩的奔袭行动来振奋士气。

  说的直白一些,这就是一次亮剑行动。

  能取得较大成功最好,就算战果平平,也能给予赵基足够的心理震慑。

  以此证明,关东并非无人。

  中原大地,也不是赵基能随意出入的!

第452章 虎豹骑亡

  约近三更,赵基踱步于中军大帐。

  他的大营西侧就是鸿沟水,此刻也能说是背水扎营。

  外面一阵脚步声传来,赵基斜目去看,就见魏兴提着头盔,左手按剑柄走进来:“大司马,斥候已退回大营十五里外。贼军斥候人马困乏,也无力推进。”

  “知道了,坐下喝些热汤。”

  赵基回头看帐壁上悬挂的空白牛皮地图,又回头看大帐中央位置的沙盘:“子纲先生,我是不是小觑了天下英雄?”

  张纮起身拱手,想了想回答:“以仆观之,大司马过于谨慎。曹昂所集不过仓惶不定之众,纵然有可战之士,可军心未定,家属在后,又如何能安心、效力?”

  “我知道,形势最坏不过是曹昂半途停止,全军退入燕县城邑中,以此据守,企图威胁我军撤离。”

  赵基说话间,他就听到营地各处军犬狂吠起来,当即转身快步出大帐,就见各处瞭望塔上的值守吏士举着火把左右摇动,各处小营备战的吏士立刻靠近墙壁,或架起矛戟,或举着盾。

  弓弩手已然就位,一座座四四方方的营地相隔一箭半之地,仿佛空心方阵一样镶嵌、布置在赵基中军大营两侧、前后。

  营垒群之外,并无什么大规模的墙垒、栅栏,也没有开挖壕沟,就是普通的沙壤土地面,植被稀疏,缺乏遮蔽物。

  这也没办法,酸枣这个地方林木资源已经匮乏,土地也不适合板筑为墙垒。

  大营建设,难以就地取材,只能优化结构,放弃华而不实的外围整体壁垒。

  夏侯渊也是没想到,赵基竟然这么狂,放弃了外围壁垒、栅栏与壕沟。

  深夜视野昏黑,夏侯渊顺大路而来,绝对的骑兵数量面前,赵部斥候识趣撤离。

  夏侯渊见当路有几排简陋鹿角,鹿角两侧生着营火,然而已经没有士兵驻守。

  这鹿角显得十分突兀,因为其两边并无墙垒、栅栏之类的障碍物,就那么孤伶伶横在道路上,两两一组,仿佛两扇合拢的门板。

  他勒马减速,身边亲骑簇拥,各自警惕。

  就见后续骑士仿佛横生的枝叶,一队从左翼而出,另一队从右翼而出,不约而同迈过那条与鹿角平行,却不存在实质的障碍封锁线。

  夏侯渊身边也有十几名骑士主动下马,去搬鹿角。

  几个呼吸后,夏侯渊就见两翼前突的骑兵接二连三、一片片的栽倒扑落马下,马匹长嘶哀嚎之声不绝于耳。

  一名骑督身穿黑光铠持矛而来,几名骑从举火执旗证明身份,对方急声大呼:“将军!大路两侧挖埋陷马坑,或铺木钉!还有许多矮桩,其间以半尺高绊马绳索相连!”

  两翼骑士吃亏后纷纷减速,更多的骑士来道路中去搬鹿角。

  见鹿角将要尽数搬离,夏侯渊见左右吏士望着自己,此刻也不去解读这些目光,手中骑矛高举:“随我冲!”

  他们在陈留一战时,各营之间就挖了很多用来反骑的壕沟。

  当时有铺埋木刺的陷阱壕沟,也有快速支援、调兵的壕沟。

  而赵基这里,只是用简单三道防马陷阱来代替壁垒栅栏,为各营守军争取反骑时间。

  另一名骑将文稷抵近,见夏侯渊竟然主动冲锋,就对黑光铠骑督说:“立刻破坏道路两侧周边陷阱!”

  “喏!”

  这骑督应下,文稷深吸一口气,扭头环视左右乡党,也是举矛:“随我冲!”

  千余骑顺着大路冲入正对着大路而建的辕门,辕门两侧也没有障碍物,可吃亏过的曹军骑士已不敢随意从辕门两侧借道。

  过辕门后,摆在他们面前就是一座座四四方方的营地,每座营地百步边长,彼此间隔一百二十步。

  这样布置,就算一座营垒营啸、士气炸裂,也不会迅速蔓延、影响周围的营垒。

  夏侯渊、文稷各引七八百骑分南北两股穿插,然而营中吏士早有准备。

  待抵近后弓弩齐发,企图冲寨的曹军健骑一片片中箭栽落马下。

  各营鼓声相连,交战不过五个呼吸,还在举火的曹军骑士识趣丢弃火把。

  各营之间的宽阔隙缝之间,曹军骑士往来践踏,蹄声或急促隆隆,或平缓哒哒。

  只要贴近各营壁垒边缘,防守的弓弩手就进行密集攒射。

  甚至不需要看什么人影,闻声而射。

  自出关以来携带的箭矢,消耗并不大,还缴获了许多纪灵军中、曹操武库中的箭矢。

  此刻各处营垒内,弓弩手毫不吝啬箭矢。

  每枚箭矢上都刻着他们自己的名字……所有弓弩手在足够安全的环境下,正奋力发射。

  将他们的气力转化为机械力量,发射出去,去换取功勋。

  中军营寨,赵基站在瞭望高台上。

  阵阵清冷带着水腥气的河风从北面吹刮而来,赵基神情宁静,观摩各处异动。

  如果时间、物资允许,他也想建立陈留一战时曹操那样的营垒。

  没有办法,只能环车为营,以芦苇帘子混合沙壤土板筑低矮壁垒。

  他的观察之下,时不时就有小股曹军健骑跃马突入营寨,引发营内火光摇动,举火军士往往跟随军吏,军吏则号召、组织身边守军,将这些突入营垒内的曹军健骑优先围杀。

  甚至还有骁猛的曹军骑士突入营地后,借助马力爆发冲破围杀网,重新点燃火把,纵火焚烧军帐。

  这样燃烧起来的军帐,赵基随意扫一眼,屈指可数,不值得在意。

  “贼骑凶顽,可谓勇悍。”

  赵基点评一句,又说:“曹操已死,贼骑又少,实不足虑。”

  这可能就是虎豹骑的原型部队,但今夜之后,这支曹氏乡党为核心纽带组建的健骑,就不足为虑了。

  他身边一名书吏拿笔记录赵基的言语,突然一伙曹军健骑跃马突入赵基中军营垒内,不等他们跑马扰乱营中秩序,立刻就在远近两层弓弩手攒射中人马中箭,倒伏一地。

  胸前中箭栽落马下的文稷双手撑地爬起来,望着几十步外那座五层高的瞭望木台,那里每一层都有火把,黑夜中仿佛灯塔一样,双方吏士抬头就能看到。

  四周爆发杀喊声,文稷本能拔出佩剑,双手握持长剑踏前迎战,引着身边残存的乡党步行骑士做困兽之斗。

  而赵部吏士以矛戟为主,上前交战也不急着厮杀,反而只是一意缩小包围圈。

  包围圈越小,一排矛戟手变成两排、三排,单位宽度内扎刺而来的频率更为密集。

  三五杆矛戟一同扎来逼退文稷,不等他看清楚什么,就见围攻他们的守军投掷火把、短矛、流星锤。

  文稷持剑快速劈斩格挡,身上铠甲也十分优秀,躲过了这轮打击。

  当他换气时才发现,身边地面多了十几支燃烧的火把。

  顷刻间有所觉悟,扭头去看那五层观望台。

  附近里外两层箭塔上的精锐弓弩手已做好齐射准备,顿时近百箭矢从四面高处射来。

  文稷背后一箭令他身子一颤,紧接着一枚强劲弩矢从前方掼入他左大腿,贯穿而过。

  剧烈疼痛令文稷当即摔倒,耳边全是乡党骑士的哀嚎、怒喝、叫骂之声。

  紧接着持矛戟的守军层层紧缩,矛戟扎刺而来。

  文稷勉强翻滚躲避,很快一个军吏高举的连枷狼牙棒砸下,正中文稷腰腹,他浑身立刻失去控制。

  顿时几杆矛戟顺着盔甲隙缝扎入,将他钉在了地上,文稷身子紧绷,等矛戟抽离而去后,他也彻底放松下来,仿佛烂泥一样躺在那里一动不动。

  这种夜战……谁敢收降?

  甚至在持续围攻时,这些矛戟守军反而越来越少,他们又去填补车垒防线。

  尽快杀死冲入营地内的敌骑,才能让每一个人安心应对下一波敌人。

  夏侯渊则贴着赵基中军营垒而过,来到后方的骑营区域。

  各营骑士都已上马,以稀疏阵列立在营中,皆持弓等候。

  夏侯渊见左右只有二三百余骑士跟随,已无力再战,当即调转马头绕赵基中军营垒另一侧返回。

  赵基抬手摸着自己下巴,眯眼望着夏侯渊所领的最大一股敌骑。

  现在投入骑士追击,斩获多少不好说,黑夜里自己骑兵数量更多,会存在数量不小的‘误伤’。

  比起误伤,他更想尽可能重创这支劣势情况下还敢冲寨的骑士,最好让这支虎豹骑种子彻底消散。

  就算有虎豹骑,也该由自己来创建,而不是这些杀戮成性的梁沛寒门武人。

  稍稍考虑,赵基说:“传令左三、右三骑营,一同追击,追击三十里为限。”

  “以金鼓传令,各营固守不动,不得随意发箭!”

首节 上一节 395/4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模拟历史,但开局崇祯是神皇

下一篇:三国:大魏王侯,家父曹丞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