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贲郎 第398节
号角声吹响,车骑队伍调头,向西缓缓开拔而去。
行不过五六里,一队斥候保护着一名信使策马追上车队,信使一跃下马递上军书:“大司马,甘兴霸捷报,已破白马津,俘斩两千三百级!”
赵基回头去看后方白马津方向,那里看不出什么,并没有明显的烟火。
一名卫士将军书转递到手,赵基翻开军书,是甘宁的随军军正官发来的,甘宁以及其他营督以上军吏也都联合署名,证明军情的真实性。
军书中,甘宁询问下一步行动。
是押解俘虏撤回,还是深入袭击濮阳津、濮阳城外各种临时屯营据点。
赵基就问使者:“北岸黎阳袁军可有介入、干涉?”
“黎阳袁军舟船出水寨,沿北岸沉下压舱石,并无介入之状!”
“回去告诉甘兴霸,我既然准许他自由发挥,前线战机瞬息变化,不必事事请示我。他要援兵,我会酌情派遣。若是问我是退是战,我不管。”
赵基说着,扭头看一名书吏,对方会意,立刻取出笔墨,在木牍军令上书写令文,木牍雕刻成赵基要求的尺长令箭模样,周边、背面有防伪雕纹,也进行刻字,只限于此战使用。
而令箭正面粘着帛书,这种丝帛纺织时用了彩线,也形成了特定的防伪花纹。
书吏疾书后,赵基取印盖下,递给这信使,算是字据。
也不怕甘宁立功,甘宁再立功,最多就是升迁速度与魏兴、韩述这些人持平。
赵基可不会一腔情愿的认为虎贲伙伴一个个都有成为方面大将的潜力,宁肯这些人一点点成长为中庸守成之将,也不想他们去打恶战、风险大的仗。
这种硬仗固然能锻炼人,可折损风险也大。
而经历过这种硬仗的虎贲伙伴,显然以后说话底气也硬,不利于整体稳定。
甘宁、张辽、张郃、李应这类降将、新入伙的人就很好用,就算立下大功,也不会跟他大声说话,特意讨要什么封赏。
虎贲伙伴已经历了创业之初的风险考验,开创了最初的基业。
想要做大这个盘口,自然要后来的人出力、卖命。
只要魏兴、韩述这些人活的够久,资历够深,那就是名将之资。
此刻,从南迂回行军的张辽也击破白马山曹军小寨,这里更像是一个警戒据点。
张辽攻势迅猛,可守军跑的更快。
守军在白马山上有视野优势,先知先觉能提前跑,可两条腿怎么跑得过张辽麾下的骑营追逐?
可守军逃亡前,点燃了白马山上的烽火狼烟。
然而今日是大北风,浓密狼烟升起就被大风吹刮向南卷去,很快在风中消散,未能向濮阳、燕县示警。
白马山上,张辽全军休整。
张辽则驻望濮阳方向,心生疑虑。
曹军主力倾巢而出,如今被困燕县孤城。
这意味着濮阳一带纵然有留守的部队,也是那种不上台面的部队,哪怕有一万人,张辽也有信心压着对方打。
可濮阳周边还有曹军各类家眷、仆僮人口不下十万人。
这么大的一笔人口、军功,他若抓在手里,那以后敢死兵一系会恨死他。
盈获十万,这足够五千敢死兵赎身两遍!
何况,其中三千敢死兵来自曹操的中军亲兵,他们迫切想要救回家眷。
若是现在击破濮阳,这十万人口必然沦为官奴,这仇很大。
这不是十万黄巾军那样的低素质人口,其中多是衣冠。
哪怕做奴隶,也是资质过人之辈,未来出头只是个时间问题。
甚至其中女眷塞入赵基的后院,出头的机会更大。
张辽身为一个将军,又刚从吕布那里跳出来,本身就喜欢追逐荣耀、功勋,更想证明才能、勇气,好让吕布懊悔。
再说了,他麾下七个营吏士跟着他跳过来,追求的可不仅仅是吃终身兵粮。
身处这样的乱世,谁还没一点追求?
骗外人可以,如果连身边豁出性命追随你的部伍都骗,那就别怪他们以后临阵射三箭,行事敷衍。
张辽回头看白马山南侧避风、休息的部众,急行军至此,都累的披甲横卧。
吃了那么多苦,求的不就是名扬当世,高官厚禄?
十万官奴的盈获,封侯在望!
张辽下定决心,暗暗握拳,这个功名他拿定了!
第456章 小小横财
黎阳,前线大将淳于琼站在牛皮地图前沉思。
自马援搓米做山有了原始沙盘这个概念后,其实河北军内部也是有沙盘的。
只是对淳于琼而言,他已对中原、河北山川地形了熟于胸,只需要看着粗糙的牛皮地图,就能在内心里补全各处细节。
这样最大的好处就是身边的属吏很难学习到他的调兵神髓,也不会因为身边属吏背叛而走漏军情、机密。
就算他战败,身边也是原始、粗陋地图,不会泄密什么。
南岸濮阳的曹昂突然出兵,反正淳于琼是反应不及。
来不及劝阻,更来不及策应、配合作战,或给赵基施压,为曹昂分摊、牵制赵基的兵力。
总之,淳于琼很不想打这种过于突然、缺乏主动权的战争。
特别是不想跟赵基再交手。
这不是怕不怕的事情,而是这场战争完全是曹操父子分别引起的。
作为昔年西园八校尉同僚,淳于琼很清楚曹操依旧没有彻底臣服袁绍,心中始终有那么一股劲。
否则上面有袁绍撑着,曹操完全没必要搭理赵基的督促、斥责。
别说这样一个嘴上无毛的大司马,就是天子遣使斥责,曹操脸皮够厚,就是勒兵不动,天子又能拿曹操怎样?
说到底,曹操还是想在朝廷、天子那里有一个好印象,为的还是获取更高的官位,与袁绍平起平坐,这样也好脱离袁绍。
家属人质也是可以赎回的,曹操依旧有转机。
只是没想到,赵基身边的臧洪旧吏失控,乘机刺杀了曹操。
淳于琼与赵基打过交道,很清楚赵基的用兵风格……赵基真要杀曹操,肯定会第一时间直捣陈留,不会给集结陈留的曹军各部突围、逃窜的机会!
所以淳于琼这个旁观者,至今认为曹操之死乃是意外。
人都死了,那就没必要为难臧洪的旧吏。
也是因为曹操的旧部闻讯后哗变出逃,这说明他们对朝廷有很大的敌意,这才是曹操死后,被朝廷盖棺定论时贬为恶臣的关键因素。
如果曹操旧部乖乖待在陈留,不管是被赵基、吕布又或者陈宫、张杨收编,那朝廷肯定会妥善处理曹操的身后事,起码费亭侯这个爵位还是可以传承下来的。
故而淳于琼根本不同情曹操以及曹军吏士的遭遇,曹操自己太贪行险意外被杀,曹军吏士怕被清算,结果连累曹操身后名誉破裂,兖州更是残破不堪。
他站在地图前,反复思索这些事,郁气梗在喉间,很想找人倾诉这一腔怨意。
他是真不想跟赵基打仗,感觉没什么意义。
双方都没有做好歼灭对方的准备,这种战争有意义么?
不时有军吏带着军报进入营房,向淳于琼通报附近各军的动员、行军状态。
黎阳常规驻军只有三千余,其中常备警戒、驻守士兵不足七百,其他士兵都是安置在黎阳附近屯种、戍守。
邺城以南各县以及东郡北岸各县都有类似的驻军,规模大小不一。
这些士兵集结需要时间,所以今天淳于琼没有干扰、介入南岸战争的兵力。
两三天时间内士兵完整集结,可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战前集训,才能进入临战状态。
这些都需要时间,集训期间可以完成器械、军服旗帜的补充,总之有各种需要细碎事情需要做,哪能直接开赴战场?
淳于琼观摩地图,推算今日天黑前能集结的士兵数量之际,一名属吏快步到门前:“将军,荡寇赵将军求见。”
“他?”
淳于琼转身看着属吏,属吏双手捧着拜帖,上前递出。
淳于琼拿起拜帖,见果然是赵融,昔年八校尉同僚。
上军校尉蹇硕企图强行拥立刘协,十常侍不敢冒险,出卖蹇硕,蹇硕势孤,被何进诛杀。
下军校尉鲍鸿率所部西园军汇合豫州兵征讨豫州葛陂黄巾军时因贪污被豫州牧黄琬弹劾,论罪当诛。
董卓死罪能花钱减罪免去死刑,而灵帝病死前,鲍鸿就在狱中被诛,没有再起的机会。
中军校尉就是袁绍,典军校尉曹操;助军左校尉赵融跟了曹操,助军右校尉冯芳则追随袁术。
左校尉夏牟跟着朝廷主流走,最后跟了董卓,死的不明不白。
而排名最后的右校尉就是淳于琼,选择跟随袁绍。
西园八校尉,上面还有一位无上将军刘宏。
八校尉军阶明显,看似并列,实际上除去刘宏外,能分为两大两小四个档位。
很遗憾,淳于琼屈居末流。
赵融现在所领的荡寇将军,也是袁绍给表任的;就跟群雄讨董时表奏曹操行奋武将军一个道理。
现在朝廷公认、拜授的合法荡寇将军是张辽。
淳于琼翻看赵融拜帖时,见拜帖比较厚,里面还夹着帛书礼单。
见此,淳于琼脸上自然而然流露出笑容。
他不缺这么点东西,赵融的态度令他心情愉悦:“去请,我在前厅见他。军务繁忙,请他等候片刻。”
“喏。”
属吏后退几步转身离去,淳于琼则收敛笑意返身坐到榻上,沉眉思索赵融的来意。
如果只是单纯的引荐,这事情不难。
若是出兵去濮阳接应曹军家眷渡河,那实在是不可能。
上一篇:模拟历史,但开局崇祯是神皇
下一篇:三国:大魏王侯,家父曹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