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虎贲郎

虎贲郎 第402节

  就连赵基,也是察觉不妥,主动从讨袁战事中脱离。

  甚至张辽也察觉到了,自然而然的扭动身位,跟着赵基跑了。

  哪怕张辽意识到并主动规避,也不会承认……这件事情的隐患太大,没人敢认。

第460章 攻心之始

  燕县,孤城之中此刻最缺的反而不是粮食,是各种柴草、建材。

  经历一场深秋大雨后,城内各处废墟中曹军吏士翻找木柴,以便夜里生火取暖。

  至于避雨的屋舍、防潮保温的干草堆……这些统统不可能。

  古人也是人,一个个将军更是清楚士兵能容忍、克复的环境、心理极限。

  避入燕县已有两个昼夜,曹军上下心态已渐渐发生变化。

  从一开始的避战求生,变成了如今的厌倦懈怠。

  再过几天等随身携带的粮食吃掉大半,开始严格控制口粮摄入时,那中军不满情绪势必剧增。

  好在眼前还能克制。

  城头,夏侯渊巡视之际,就见西边酸枣方向有大股车骑部队缓缓抵近。

  夏侯渊也不急着催促城中士兵备战,没必要这样反复折腾士兵。

  储粮不足,更应该避免士兵剧烈活动。

  夏侯渊也是疑惑,现在显然不是对方强攻的最佳时间。

  他耐心观望,就见大约三千余骑在城北七八里处的道路上轻驰而过,毫无停留之意,往白马而去。

  骑兵之后,就是千余推车而来的步兵。

  他们就在道路两侧挖埋、建造灶台,将黑漆漆的大铜锅架起。

  同时挖井取水,也有人手当场磨麦。

  比起需要仔细舂捣才能去皮的稻谷、粟米,赵基这里选择烹煮麦粥。

  多熬煮一段时间,麸皮软化也是能吃的。

  这种全麦粥的营养可比单纯的米粥、粟粥更全面。

  夏侯渊遥遥观望,确认对方似乎在煮粥,顿时就明白,这是攻心之计,颇为恶毒。

  道路两侧,其实也有一些大锅熬煮米粥,只是这些米粥是预备给甘宁、张辽麾下士兵食用的。

  军用大铁锅打造是个比较有难度的事情,在赵基眼中就是个生产力分配侧重的问题。

  平阳、晋阳的冶炼场以制造农具为主,军中铠甲以拆旧甲片重新编织新铠为主,最多就是增加两片护心钢片;刀剑矛戟之类也是以缴获、重修为主。

  所以真没有那么多的好铁、工匠来打造赵基印象中很顽强的大铁锅。

  随军使用大铁锅,对赵基而言几乎是一种刻板印象,可铁锅并不流行。

  就如在侯氏庄园发现的马蹄铁一样,很多东西其实已经出现了苗头,却没有扩散。

  这个年代有铜鼎、铜釜,有些人特意制造一些铁釜、金银材质的锅釜,也是很正常的。

  只是现在赵基麾下生产力不适合侧重生产大铁锅,只能应急用纯铜来打造大锅。

  这种大锅并不多,目前装配还不到二百副。

  但每一个大锅,可以满足一队吏士一餐所用;大锅轮流使用的话,一口锅能够两个百人队用。

  而锅越大,因容积变化是个立方系数,所以两口锅的铜料融成一口更大的锅,反而可以烹饪更多的食物。

  行军作战有很多需要消耗士卒体力的工作,比如搜集燃料。

  锅越大,燃料利用效率就高,士卒可以节省时间去做别的工作。

  除了赵基中军这些大锅外,普遍使用的还是陶罐之类,或五人一组,或十人一组一起用餐。

  百余口大铜锅立在道路两侧,木柴燃烧,锅汤沸腾。

  与往日一样依旧刮着北风,燕县守军只要看到的,都仿佛能闻到热粥的香甜气味。

  夏侯渊也只是静静驻望,那晚强袭失利之后,军中乡党对他的怨气很大。

  他现在已经很难组织什么像样的袭扰,退回燕县汇合后,许多马匹已被曹昂当众下令宰杀,以示同进同退的决心。

  城内只剩下三十余匹斥候、信使备用的马匹,也减缓了粮食的额外消耗。

  只是很快,夏侯渊就注意到东边视线尽头,那黑压压缓缓压来的迁徙队伍。

  当他很快意识到真相时,一股寒气从两脚直窜天灵感:“快去请子修!”

  夏侯渊对身边亲兵低声督促,亲兵转身快步离去后,夏侯渊才意识到,现在就是想突围,就凭三十余匹马,也不可能了。

  除非……

  他扭头看向北边黄河,仿佛那里河北大军的战舰群将要抵近南岸,会破开滩涂芦苇丛,无数河北吏士登上南岸……

  可惜这一切只是幻想,因黄河水涨溢的原因,堤岸以内滩涂上的大片芦苇早已被河水淹没。

  现在也就堤岸以南,陆地之上还生着大片的芦苇。

  夏侯渊望着这些岸上大片、东西相连的芦苇走廊时,赵基也率领千余车骑出酸枣大营,向左扭头观察视线远处的芦苇。

  这里成为无人区也就五六年的时间,芦苇是原来居民的稳定燃料与生活建材。

  每年都会采割的芦田,如今泛滥成灾,大片土地也滋生出芦苇,一些靠近岸边的村落废墟已被层层叠叠的芦苇丛遮蔽,仿佛吃掉了一样。

  观察片刻,赵基回头对随行的关尚说:“传令大营,命韩当、朱灵、张郃三部采割营北芦苇,自鸿沟河口以下十五里内,尽皆采割。”

  “喏。”

  关尚拿出一道令箭,稳稳当当站在战车上,捉笔速写,有错别字直接涂黑即可。

  与之前的令箭一样,每一道令箭都需要赵基本人亲自盖印。

  目前看似是与曹昂相持,实际上对垒的是袁绍。

  已经击垮了袁术,袁绍这里肯定会手段尽出,赵基要尽可能保证军令的防伪。

  大营北部河岸一带的芦苇已被采割了一些,哪怕是新鲜的芦苇,也能采伐编织成芦苇帘子,用来搭建防风墙、遮雨棚都是可以的。

  晒干后,更是铺设地面、防潮的好材料。

  芦苇叶子锋锐,但士兵不会在意的。

  例如现在燕县城中的曹军吏士,绝不会拒绝芦苇草堆。

  就是把一捆捆的新鲜芦苇丢过去,曹军吏士也不介意啃食芦苇杆芯。

  当赵基抵达燕县北近郊的路边时,道路两边大锅都已沸腾,麦香、米香弥漫。

  赵基下车步行,随意检查一处大锅,掀起锅盖就见满满一锅大米早已熬煮开花,连米油都煮出来了。

  “甚好。”

  点评一句,赵基扣上比锅边略大一圈的锅盖,说是锅盖,其实是竹编双层圆盾。

  这种盾牌胜在轻便,赵基军中并不常用。

  纯粹是今年装备了大铜锅,特制出来的,目前也没找到最佳的使用方式。

  军中盾牌来回就那么几种固定的形制,战阵用的等肩高立盾,这也是大橹,立盾也分宽窄两种;其次就是塔型中等盾牌,以及轻巧灵活的格斗小盾。

  又检查几处锅灶后,赵基看到了几十步外路边歇息的司马朗。

  充军的司马朗因体型健硕高大,也掌握不错的射术、剑术,很快就通过正常的训练、考核,以虎步兵参与关中战事,立功后擢升一级,现在已经是一名下士伍长。

  随着赵基步行巡视,道路两边忙碌或休息的吏士都聚拢到路边,观望赵基,什伍长自发组成人墙,却很少有人拥挤过来。

  司马朗也不例外,从一捆芦苇上站起来,快步来到路边。

  赵基经过时看到司马朗,也是颔首做笑,司马朗只能原地立正身形一振,算是回应。

  一路步行到东边,赵基望着道路远处十几里外那密密麻麻的迁徙人口,有一种丧尸潮涌来的感觉。

  他眯眼观察,见只有稀疏的骑士往来弹压、督促迁徙的俘虏;而甘宁麾下士兵数百人一队,跟随旗帜移动,保持着基本建制。

  同时旗帜附近,也没有多少迁徙的俘虏人口,这说明他们依旧保持着警戒。

  赵基回头看关尚,见关尚只是目光好奇,就问:“阿尚,你觉得甘兴霸、张文远虏获多少?”

  “不知,我也在想这个。”

  关尚立刻就说:“现在贼军怎么办?”

  “再等等吧,给他们一夜时间。”

  赵基脸上也没有收获大量廉价人口的喜悦,他又不吃人。

  两三天内,必须将这群俘虏押解到荥阳,交给赵云、裴秀、西门俭,以转运法渡孟津,走轵关陉去河东。

  这么多的人口,雒阳那点可怜的军屯粮食根本不够养活。

  可想到甘宁、张辽的奏报,这些人口中有大量的孩子。

  赵基犹豫再三,对关尚说:“稍后向燕县发射箭书,三日内出城投降者免死,贬为官奴十年,准许与家眷团聚。”

  缺乏足够的男人照顾,押解的军士可不会贴心照顾这些曹军家眷。

  为了不被完成总动员的袁绍咬住,他也只能在这里再待三天,能否打死曹昂并不重要。

  打残、重创曹军的凝聚力,让他们去了河北无法立刻形成战斗力……这就够了,不然真的有可能打崩公孙瓒。

  不是曹军多强,而是曹军掌握成熟的步兵反骑战术。

  就河北袁军而言,因兵员更了解骑兵的威力,反而很难坚决贯彻反骑战术。

  曹军不一样,是在死亡线上训练出来的,并打赢了吕布,形成了成功反骑的共识。

  公孙瓒若傻乎乎的一头撞上去,就跟当年撞鞠义的先登营一样,被盾墙后的重弩、角弩近距离射崩。

  关尚立刻去安排随行书吏制作箭书,箭书内容要一一检查,可不能让隐秘军情被泄露过去。

  这种箭书也不需要太多,百余枚就足够了。

  燕县城墙东北角楼,曹昂双手撑着垛口,望着那如似牛羊被驱赶而来的庞大迁徙队伍时,泪水止不住的流淌。

  他在哭乡党家眷遭受苦难?

首节 上一节 402/4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模拟历史,但开局崇祯是神皇

下一篇:三国:大魏王侯,家父曹丞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