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魏王侯,家父曹丞相 第98节
听到虎卫的禀报,据意犹未尽的看了一眼手中刚盛满的鱼汤。
他对着虎卫询问了一句。
“李护卫,能否大致透露下发生了何事,使得父亲这般急于召见我等?”
面对曹据之问,虎卫神色露出一丝迟疑。
可当他想到近来主公曹操对眼前这位公子表现出的看重之时。
他这才踌躇的说道:“回公子!”
“孙权派人来了!”
“孙权派人来了?!”
曹据眼中闪过一抹疑色,这可是稀罕事啊。
没有再继续问下去令通传的虎卫感到为难,曹据颔首说道:“李护卫你先回去吧!”
“本公子和荀军师稍后就去。”
等到通传的虎卫离开后。
曹据看向了方才没有出声的荀攸。
“先生,你以为孙权派人来所为何事?”
听到曹据所问,荀攸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曹据。
“公子!”
“攸以为……”
“应当不是为了讨要其妹一事儿!”
说完。
打趣了曹据一声的荀攸长笑起身,直往中军战船所在而去。
望着老不正经的荀攸,曹据的眼角抽搐不已。
他转头小声嘀咕的问了身后的典满和诸葛诞一句。
“子谦,公休!”
“本公子和孙权之妹的事情,都广为人知到了连荀军师都听闻了的程度了吗?”
这个问题,诸葛诞明智的没有回答。
典满面对曹据投来的目光,幽幽的说道:“公子,这段时日以来,你晩上动静小点,或者少来那么七八次的话……”
“应该没人知道。”
“你房间一到了晩上,太吵了!!!”
“咳咳!”典满的直言不讳,好悬没把曹据噎得半死。
“嫉妒!”
“那些人都是嫉妒!!!”
“本钱大,本公子也很无奈啊!!!”
略显尴尬的,曹据为自己狡辩道。
但在脚下。
他则是背影稍显“狼狈”的,连忙朝着荀攸追去。
半柱香的时间过后。
中军战船所在。
曹据进入船内用于商议大事的房间时,其他人基本已经到达。
众人前方。
一名江东使者正静静而立。
而在主位之上。
曹操正面带笑意的打量着手中的书信。
手掌抖动书信之间,曹操口中发出一阵朗笑声。
“哈哈哈哈!”
“好一个“即日春水方生,公当速去”,兀那江东来使……”
“我曹操可以理解为孙权让你送信来此,是怕了我之麾下大军吗?”
谁料。
面对曹操的嘲笑,那江东使者却是坦然无惧的否定了曹操的话。
“曹公何出此言?”
“我主孙权虽在此前惜败于您之军队手中,但我江东尚有披甲可战之士不下二十万之众。”
“如果加上荆州刘皇叔派遣来的援军……”
“合双方之力,未尝不能与您手下的将军再图一战。”
“我主孙权之所以有此言。”
“全在为曹公计矣。”
“眼下不过是春水方生,可若是等到一个月后江南之地春雨连绵,水港淤塞……”
“您麾下的大军,想北返就难了。”
“及至夏时。”
“天气闷热之下,万一疫病横生,天祸降临。”
“您这二十万大军水土不服之下,恐要遭罪矣。”
江东来使谈笑自若。
可其说出的话,却是听的在场的诸多武将面色一变。
四年前的那场赤壁之败,直接原因虽然是周瑜诸葛亮借来了东风,火烧了他们。
但间接原因,也不是没有。
那就是夏季疫病丛生,导致了曹军将士未开战前,就已经造成了非战损的大量伤亡。
若非如此。
他们大可于夏日同孙刘大军展开对决。
又何至于选择晩秋冬初之际,同孙刘联军展开江面鏖战。
究其原因。
还不是曹军将士耐的住南方的寒,却耐不住江南之地的闷热,产生了严重的水土不服。
然而。
与诸将的面色微变不同。
曹据望着面对父亲曹操不卑不亢的江东使者,顿时好奇起了他的身份来。
江东文武之中,能有此谈吐风雅的可不多。
会是谁呢?
可惜。
他现在只能看到江东使者的背影,至多判断出其是个中年文士,其他的根本瞧不出来。
不止是曹据。
曹操也被江东使者的回答引起了兴趣。
“呵呵!”
“好一个能说会道的使者。”
“照你这么说,我曹操不退兵反倒是我不识好歹了?”
“来使!”
曹操伸出食指,点向了江东使者站的地方。
“告诉某,你的名字!”
“省的某等会砍了你的脑袋,送往那孙权处的时候,从头至尾还不知你姓甚名谁。”
然而。
面对曹操这赤果果的威胁,江东使者却是仰头大笑了起来。
“来之前,在下曾听闻曹公曾作《短歌行》曰“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而今一看……”
“实则名不副实尔。”
“连良言善策都听不进去,如何能使得天下人才英才归心。”
“曹公若杀便杀!”
“某,吴侯帐下左司马……”
“顾雍,顾元叹,绝不会皱半下眉头。”
说罢。
顾雍神色傲然。
做引颈受戮之状,浑然无视曹操的威胁。
江东使者话语一出。
曹据顿时面露惊讶之色。
孙权派来的使者竟然会是顾雍?
诧异之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