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教你这么当兵的! 第168节
“不合脚的话我再去换。”
说着,严纪明便将一个四四方方的鞋盒,递给了赵卫红,同时将白头盔,白色外腰带等物件,放到了赵卫红的床铺旁。
没错,这些都是属于赵卫红的“新装备!”
纠察专享,款式独特!
往身上这么一穿,轻而易举的就能在人群中,彰显出纠察的独特地位!
尤其是严纪明递给赵卫红的皮鞋,这可是实打实身份的象征,非常稀罕!
因为正常情况下,只有干部才享有定期配发皮鞋的待遇。
普通士兵如非职务需要,根本不配发皮鞋!
哪怕是史继东这类功勋卓著的士官,也不例外。
赵卫红老早就眼馋魏刚等干部,在穿着英气逼人的常服时,能够搭配着一双光鲜靓丽的皮鞋了。
常服虽然帅气,但脚上蹬着一双解放鞋,赵卫红总感觉有点不伦不类的
谁曾想这刚下连,赵卫红就享受到干部的待遇了!
从这来看,赵卫红当初树立的“志向”,还真是不错。
纠察这份职务,当真是前途无量!
“谢谢班长!”
很是规矩的道了声谢,赵卫红兴冲冲的穿上皮鞋,走了两步。
还挺合脚!
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
赵卫红总感觉这皮鞋一穿,自己的颜值和气质便“蹭蹭”的往上涨!
这如果要是再穿上常服,再搭配着满胸的军功章
不行,不能想了!
赵卫红感觉自己有点迷糊!
至于其他装备,就没有什么试的必要了,都具备自行调节尺寸的设计,不存在“不合身”的说法。
“嗯!你这皮鞋一穿,还真有纠察的味道!”
“股长让我给你带句话,好好训练,有什么问题就过去找他。”
得,这又来一个让赵卫红有事过去找他的!
而捂着脸的齐宇一听这话,恨不得当场抽自己一个大嘴巴子!
没事招惹他干什么玩意!
等到赵卫红将拿到手的新装备,按照严纪明的教导收拾好后。
严纪明又从兜里掏出来个信封。
赵卫红接过来一看,里面装着三张红彤彤的百元大钞,外加两张深蓝色的十元纸钞。
“这是你四个月的津贴,每月八十。”
“四个月?”
赵卫红挠了挠头,很是疑惑的对着严纪明询问道。
“班长,是不是搞错了?”
“我来部队咱们团才三个月啊.”
“没搞错!”
一听这话,严纪明顿时啼笑皆非的解释道。
“咱们部队发工资,一向是当月便把下月的工资发出来。”
“虽然你现在拿的是津贴,但也按照工资标准执行,统一发放。”
“现在给你发的是现金,等过几天外出,我领你去办一张工资卡。”
“到时候,每个月的津贴会给你直接打到卡里。”
赵卫红点了点头,随即看着信封里崭新的钞票,心里一时间感慨万千。
说句实在话,这钱确实有点少了
但正如严纪明所说。
赵卫红现在拿到手的三百二十块钱,是带有补助性质的津贴,金额少点也是正常的。
毕竟赵卫红现在还处于“服兵役,尽义务”的阶段,能有津贴拿已经非常不错了。
不过在这个体制内工资,普遍都没多少的年月。
第三年士官的工资,也不过一千块钱上下。
艰苦偏远地区可能会多点,但也绝对不会超过两千。
如果是前世的赵卫红,他是绝对看不上这点工资的。
但现在的他,已经明白了一个道理。
一个人能不能把日子过的光鲜靓丽,也就是常人口中的“体面。”
每个月能挣多少钱,其实只占很小一部分因素。
“走,卫红。”
“我带你去一趟服务社,买点牙膏啥的。”
听见严纪明的邀请,赵卫红顿时从自己的思绪中回过神来。
“是!谢谢班长!”
说罢,赵卫红便将那两张十元零钱,从信封里抽了出来。
严纪明看在眼里,还以为赵卫红是要把钱收起来,也就没有多问。
谁曾想,赵卫红竟是将信封重新递给了他。
“班长,能帮我个忙么?”
严纪明闻言先是一愣,随即立马很是豪爽的应承道。
“说!不用跟我客气!”
“既然你到了我的班里,那你就是我的兵,跟班长还客气什么!”
“以后有啥困难,你就直接跟班长张嘴。”
“要是觉得班长解决不了,你再去找股长给你想办法!”
话音落下,还没等赵卫红表态。
一旁的齐宇便是感觉自己心窝子上,又被人插了一刀
赵卫红则是被感动的够呛,心说自己下连之后遇到的老兵和班长,是真热情啊!
“班长,那就麻烦你帮我把这个钱,寄回家里去。”
赵卫红这人,苦日子过惯了,对物质根本没有什么需求。
并且赵卫红现在可还欠着一屁股债呢,有了钱当然要第一时间还钱。
不过赵卫红现在的“债主”,并非是那群落井下石的表面亲戚。
而是和他真正血脉相连的亲人,赵跃进。
为了让赵卫红没有后顾之忧的当兵。
临行前,赵跃进掏钱,一口气把那群追着屁股要账的亲戚,都给打发走了。
其实也没多少钱,这么多年一堆亲戚加起来,才不到三千块钱。
只要给赵建国点时间,年底一卖粮,咋的也能把这个钱还上,无非就是来年会过的紧巴一点罢了。
但这群亲戚,根本不给赵建国一家人缓冲的时间,一副“你不立刻还钱,我就死给你看”的架势。
这就是赵卫红为什么对这群亲戚,非常冷淡的最大原因。
就像赵卫红对他二姑说的那样。
赵建国虽然穷,但穷的有骨气,再难的时候,也没朝别人张嘴借过钱。
是这群亲戚,觉得赵卫红将来能有出息,时不时便会主动过来留下点零钱。
说白了,这就是人情的投资,俗称的“烧冷灶。”
但赵建国两口子,非常讲究。
无论多少,哪怕是几毛钱,他俩也都一笔笔的记下来了,并且告诉赵卫红这些亲戚都是他的恩人,将来出息了一定要报答他们,种种。
而赵卫红,也把父母的话记在了心里,并准备用自己未来的一生去践行。
想到这,赵卫红心里,忽然有些唏嘘。
如果自己没有落榜的话。
那现在的他,应该坐在大学的课堂里,依旧是亲戚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同龄人里最受宠的那一个。
如果赵卫红有幸出人头地,那他一定会在最合适的时间,荣归故里,挨家挨户的向曾帮助过他的亲戚,表示感谢。
只可惜。
这世界上,从来都不存在什么“如果。”
而赵卫红对这群亲戚的感情,从他们组团上门“要账”,大有把赵家往死路上逼的架势时,就已经彻底烟消云散了。
“小事!”
“一会你把地址给班长,咱们这寄信不收钱,方便的很!”
“先去买东西,剩下的事回来再说!”
“是!谢谢班长!”
得益于347团是全军仅有的几个迎外单位。
上一篇: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