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谁教你这么当兵的!

谁教你这么当兵的! 第24节

  闻言,赵卫红顿时一愣,正要回答,却发现二班长已经回头望向了史继东。

  “排长,要不这个兵给我吧?”

  “我拿我班里那个云滇的兵跟你换。”

  “内小子,又黑又瘦,一看就是个好苗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同一地域的新兵,来到部队之后经常会表现出相同的特点。

  比如二班长口中的云滇兵,最大的特点就是能跑,越野成绩一个赛一个,其他体能科目的表现也通常是连队中的佼佼者。

  部队是个靠本事吃饭的地方。

  军人的本事是什么?

  自然是体能素质,并且这也是成为一个好兵的前提条件。

  没有班长不喜欢体能好的兵。

  每当有云滇的兵到了部队,各个班长那都是要抢的。

  可现在,二班长居然要拿这样的“香饽饽”,去换他还不知道有什么长处的赵卫红。

  赵卫红自诩,自己除了堪比各位读者老爷的帅气脸庞,身上也没什么能让人一眼就喜欢上的特质。

  可部队,也不是个看脸的地方啊!

  有鬼!

  其中必定有鬼!

  但一想到自己似乎可以趁机脱离史继东的魔爪

  赵卫红心中,又莫名的有些期待!

  左右为难了属于是

  “小老二。”

  “你打算跟我抢人?”

  “呃”

  二班长脸上的笑容顿时一僵,支吾了好半天,才干巴巴的回应道。

  “排长.我哪敢呢!”

  “这小子一看就不是什么.”

  不等二班长说完,史继东便笑眯眯的举起了一根手指。

  “一。”

  见状,刚刚才竖起耳朵的赵卫红,心中顿时有些遗憾。

  对于二班长没说完的那句话,赵卫红实在是好奇的紧。

  但史继东明显不打算给赵卫红解开疑惑的机会,紧接着便竖起了第二根手指,依旧笑眯眯的开口道。

  “二。”

  没等史继东数到三,刚刚还把宿舍挤得水泄不通的各位班长,顿时如逃命一般,作鸟兽散。

  从这就能看出来,哪怕在班长内部,也分个“三六九等。”

  而同时兼任排长的史继东,无疑是其中地位最高的存在。

  “卫红啊,我怎么看你有点失落呢?”

  “怎么?在我手底下当兵,委屈你了?”

  闻言,赵卫红虎躯一震,立马拍着胸脯保证道。

  “班长,咋可能呢!”

  “您是不知道,刚才发现您居然是我的新兵连班长,我这个心情”

  “那就甭提了!”

  “我连开心都来不及,又怎么会委屈呢?”

  前世摸爬滚打了那么多年,赵卫红早就养成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本事。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新兵连这三个月,赵卫红就别想摆脱史继东了。

  认清现实之后,赵卫红索性放弃了心中的最后一丝侥幸,转而专挑史继东爱听的漂亮话说。

  不求史继东搞什么特殊关照,赵卫红只求史继东别搞针对。

  这就叫识食物时务者为俊杰。

  “真的吗?”

  “真的!”

  赵卫红瞪大眼睛,拼命点头,希望史继东能从自己的眼神中,看到他极力想表现出来的真诚。

  “呵呵。”

  意味深长的看了赵卫红一眼,史继东招呼着赵卫红等人回到自己身前,继续说起了刚刚被打断的话题。

  “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史继东。”

  “新训二连一班长兼一排长,也是你们的班长。”

  “班长好!”

  三位新兵无师自通,立马立正站好,朝史继东问好。

  但对于他们的举动,史继东很是无感。

  “诶,问好那是对着外人用的。”

  “都一个宿舍的弟兄,我这不兴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但见了外人,该问好问好,该叫什么什么。”

  “要是有人找我,说我班里的新兵不懂规矩。”

  “嘿嘿。”

  见状,三位新兵再一次尝到了汗毛倒立的感觉,立马争先恐后的表示绝对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行啦,跟我说这么多没有用。”

  “我也不和你们说太多。”

  “日子还长,咱们事上见。”

  一锤定音的结束交谈,史继东指向床铺的下方,随意吩咐道。

  “把行李先放床底下。”

  “准备吃饭。”

  说罢,史继东也没给赵卫红三人留下反应的时间,起身便朝着宿舍外走去。

  “嘀!”

  “二连,刚入营的新兵,走廊集合!”

  今日份第一更送上!

  晚点还有一更!

  求月票!求追读!求投资!

第20章 那你他娘的还来当什么兵?

  “一班到齐!”

  “二班到齐!”

  “.”

  等到“九班到齐”的回应声,从遥远的走廊尽头回荡而至后。

  史继东一边摇晃着手中的哨子,一边漫不经心的吩咐道。

  “楼下集合。”

  折腾大半天,部队里早就过了吃早饭的时间了。

  但新兵入营的头顿饭,是有优待的,食堂二十四小时备着面条,正儿八经的手擀过水面,浇上卤子一吃,嗬,那叫一个地道!

  并且这新兵的头顿饭,也只能吃面条,算是部队里的一大传统。

  至于这传统从何而来,已不可考,但可以肯定起于北方“上马饺子下马面”的风俗。

  战争年代,很多老兵一看这顿吃的是饺子,就知道部队要奔赴前线了。

  饺子,意味着团圆。

  但对于即将奔赴战场的将士们来说,开拔前的壮行宴,可能就是全连最后“团圆”的机会。

  饺子这种意义特殊的食物,最适合在此时登场。

  而归来时的面条,更多的是一种美好的祝愿,希望这些归来的“游子”,无需再外出奔波。

  对于军人来说,部队是第二个家。

  而新兵入营,就相当于回家了。

  自然得吃上一顿象征着“游子归来”的面条,以此来祝愿他们在“家”的时候,不需要外出“奔波。”

  清点了一遍人数,确认无误后。

  史继东便喊着“幺儿幺”的口号,领着一众新兵直奔食堂而去。

  “坐!”

  “多的话我就不说了。”

  “各位新同志,你们慢慢吃,使劲吃,只要不浪费粮食,想怎么吃怎么吃!”

首节 上一节 24/5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