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教你这么当兵的! 第541节
根本参与不到正式教材编写工作去!
这何尝不是科大比常陆指优秀,强而有力的又一次证明?
再加上谢国良那个老小子,貌似要一起过来.
“卫红!很好!”
“你果然没有辜负我在你身上给予的厚望!”
看着晏文渊突然变得格外兴奋,格外热情的语气。
赵卫红微微有些懵逼,但还是低下头,十分谦虚的表示道。
“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别这么谦虚!”
说到这,晏文渊的语气里,多出了一丝感慨。
“学员阶段,独立完成一部专业性极强的大部头教材。”
“前无古人,这是可以肯定的。”
“我估计,未来也不会有人,能够超过你的壮举!”
要是换了个人,在学员阶段取得这么高的成就,还获得了晏文渊如此之高的评价,现在指不定已经高兴成什么样了。
可对于赵卫红来说,编写教材这项工作本身也好,晏文渊极高的评价,都是赵卫红不知道经历过多少次的“小场面”,根本不足以让赵卫红的情绪,产生一丝丝的波动。
并且实事求是的讲。
赵卫红完成这项工作,根本不是为了所谓的“功劳。”
而是想要为炎国的信息化,现代化部队建设,贡献出一点力所能及,“微不足道”的力量。
荣誉,表彰。
这些旁人眼中,求之不得的事物,在赵卫红心里,已经不再是最重要的了。
现在的他,更想追求的,是自己的人生价值。
简单的来讲,那便是青史留名!
不管过了多久,只要史书尚在,都会清楚的记载着“赵卫红”这个名字,曾经为这个国家做出的贡献!
仅此而已。
不过,赵卫红可以不在乎这些“虚名。”
但晏文渊这位亲手把这项任务,交到赵卫红手里的校长,是绝对不能在这些事情上含糊的!
“这份初稿,你拿回去!”
“就当今天的事情没有发生过。”
迎着赵卫红很是费解的目光,晏文渊很是得意的解释道。
“等到编写团队的其他人到了,你再把这部初稿拿出来,让他们看看咱们科大学子的本事!”
说到这,晏文渊拍了拍赵卫红的肩膀,十分认真的表示道!
“如果没有意外,我估计,你这部初稿半个月的时间就能变成正式的范本,交给总C军训部审批!”
“只要军训部通过,卫红,届时我第一个,向上级部门,为你请功!”
“对了,卫红,你猜一猜。”
晏文渊很是狡黠的笑了笑,犹如一个老顽童般,对着赵卫红饶有兴致的询问道。
“你觉得以你这次编写教材的功劳,获得的,应该是什么级别的表彰啊?”
听晏文渊这么一说,赵卫红忽然想起来,自己貌似已经很久没有获得过表彰了。
虽然赵卫红现在,对表彰看的不是特别重要。
但表彰这东西,哪里会有人嫌少的?
更何况,这么久没获得新的勋章,赵卫红总感觉缺了点什么。
再加上他心里,一直都有着将勋章挂满胸膛的梦想。
念及于此,赵卫红也不由自主的,对晏文渊所说的表彰,多出了几分期待。
“我估计,起码也得有个嘉奖吧?”
“没准能有个三等功?”
“哈哈哈哈!”
见赵卫红表现的如此“小家子气”,晏文渊哈哈大笑,随即豪气干云的表示道!
“三等功,嘉奖?”
“卫红,你实在是小瞧咱们组织,对于专业人才的重视了!”
“以你这次的表现,最低也得是个二等功!”
“甚至就连一等功,也不是没有可能!”
第371章 信息化部队之父? 信息化部队建设大师!
一等功?
闻言,哪怕赵卫红早已是有着个人一等功与集体一等功在手的“双一等功臣”,也不由自主的露出了惊愕的神色!
他真的很想问问晏文渊,写上这么一份教材而已,赵卫红自己都感觉没花费多大的力气,咋就能有希望获得一等功呢?
想想赵卫红先前那两个一等功拿的,那叫一个艰难!
又是写论文,又是备战比武,忙忙碌碌了将近一整年,这才堪堪拿到了两个一等功,其中一个还是没有勋章的集体一等功。
反观现在,赵卫红这段时间,虽然确实很累。
但他并没有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编写教材这份工作上。
就像他说的那样,要是赵卫红不需要为别的事情分心,而是一门心思的扑在编写工作上。
这份初稿,估计还能再提前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交到晏文渊手里!
然而就是这么一份赵卫红“随手”完成的工作。
却是有希望让已经很久没有获得过新勋章的赵卫红,再次迎来一枚属于他的一等功勋章!
“惊喜”来的如此之突然,如此之轻松。
赵卫红怎么可能不惊愕?怎么可能不诧异?
可看看晏文渊十分认真的模样,赵卫红最终还是欲言又止,将已经到了嘴边的话,重新咽了回去。
甭管怎么说,晏文渊都是扛着两颗星星的科大校长。
在表彰究竟应该如何颁发,与这份教材的“价值认定”等方面,晏文渊无疑要比现在还不算是正式军官的赵卫红,专业的多。
他说有希望获得一等功,那就已经不是有希望了。
而是有着超过八成的可能,赵卫红最终获得的表彰,就是一枚金灿灿的一等功勋章!
“卫红,我本以为,等到军运会开始的时候,咱们学校必将因为你的存在,而感到无比的自豪。”
“可现在来看是我老头子,太保守了!”
说这番话的时候,晏文渊下意识的翻阅着赵卫红编写出来的初稿。
有些简陋的笔记本,搭配上赵卫红清逸挺拔,洒脱俊朗的字迹,竟是产生了一份别样的美感。
后生可畏啊!
当着赵卫红的面,晏文渊不好把话说的太“露骨”,最终只能在心里,默默地感慨了一句。
对于部队内部,尤其是总C的工作效率,晏文渊是十分清楚的。
只要教材定稿提交上去,总C军训部不出三天的时间,就会回复“已阅,准许印刷”的公函!
毕竟是常陆指和科大,两家牵头合作,搞出来的教材。
只要不涉及到那些原则性的问题,这份教材通过审查,并应用于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就是板上钉钉的事,不存在被驳回的可能。
换言之,下个学期开始,炎国所有军校的指挥类专业学员,都会收到这部由赵卫红亲手编写的新教材,并加以学习!
没错。
就是所有军校,囊括“海陆空”所有兵种!
或许会有人感到疑惑。
赵卫红一个陆军的人,咋还能“跨界指导”到空军和海军那边去呢?
因为信息化作战,最基础的一个要求,就是“多兵种协同作战!”
在陆军内部,有着一项非常霸道的战术,名为,徐进弹幕!
要求炮兵与步兵协同作战,炮兵负责将密集到不留任何死角的炮火,不断向敌防御纵深进行延伸射击!
而步兵,则是要踩着被炮火犁过一遍,还冒着热气的大地,紧紧的跟在弹幕后方,借助炮火的掩护不断逼近敌人的阵地,最终在炮火停止的一瞬间,发起冲锋,力求一举突破敌人的防御。
为了能够达成这种“步炮协同如一人”的效果,负责冲锋的步兵与前方不断蔓延的弹幕,往往只有几十米的距离,堪称是在刀尖上行走的一种战术,对步兵,炮兵的协同作战能力,提出了相当大的要求!
而多兵种协同作战,便是要将“徐进弹幕”战术中的炮兵,换成驰骋于蓝天之上的空军!
空军负责精确打击敌重要目标,陆军马上就要配合进行占领,必要时可能还要上演一番“陆空军”版本的徐进弹幕战术!
从原本的地面协同,变成“空地协同”,战术难度可以说是成几何倍数的提高!
稍有不慎,空军就有可能把炸弹扔到自己部队头上!
这还是仅仅是信息化作战最基本的战术。
想要玩转信息化作战,绝对不是仅凭陆军一己之力,就能够做到的。
各军兵种都必须对信息化作战,有着相当程度的了解,如此才能在讲究协同作战的未来战场上,紧密配合,最终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海军与空军,也必须开始自己的现代化建设。
相较于陆军,海空军的现代化无疑更具难度。
陆军这边,好歹还有点家底,撑撑门面。
上一篇: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