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第102节
两人对望了一眼,随即便抬手朗声道:“弓箭手退后,长枪兵上前,快,全部朝着南面,准备放箭。”
一阵口令传下去,他们手底下的骑兵都动起来了,很快,两万多骑兵就排成了两条黑线,前面一排全是手握长枪的,后面一排则纷纷收起弯刀,卸下长弓,弯弓搭箭,蓄势以待。
如果他们遇到的是以前的边军骑兵,这一招或许还有点用。
因为以前的边军骑兵配备的就是雁翎刀和长枪,弓箭都不多。
问题,他们遇到的是装备精良的神武营骑兵。
这会儿神武营骑兵虽然没法配火枪和火炮,冷兵器却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他们人手都是一杆长枪、一把斩马刀,一面铁皮盾。
不过,他们并没有人手一把长弓和一筒箭矢,因为京营远距离攻击靠的是火枪和火炮。
神武营骑兵里面也就臂力超强,箭术精湛的将校配了一石强弓。
因为一石强弓的射程有一百五十步左右,比一般的长弓要远几十步。
神武营将校那都是顶在最前面的,因为他们都穿了鱼鳞甲,能抵御一般的冷兵器伤害。
萧如薰、刘綎、满桂、杜松那几乎是同时抽出皮袋里的一石强弓,大喝道:“弓箭准备。”
前排的将校几乎同时抽出一石强弓,弯弓搭箭,斜指前方。
“射”,“射”,“射”,“射”!
数百支比普通箭矢长了将近一倍的箭矢嗖的一下便飞上了天空。
“盾”,“盾”,“盾”,“盾”。
一阵暴喝声响起,黑压压的骑兵就如同波浪般举起来铁皮盾。
“枪”,“枪”,“枪”,“枪”。
又是一阵暴喝声响起,数万将士又波浪般抽出枪套里的长枪。
这个时候数百支长箭已然射倒了对面不少突前的长枪兵。
双方的距离已然接近百步,对面那也是“嗖嗖嗖”射出一蓬箭雨来。
一排箭雨罩下,几乎全射在了神武营骑兵的铁皮盾上,“叮叮叮叮”的声音那是响个不停。
此时,两边十余里长的黑线相距都已经不到百步了。
“投”,“投”,“投”,“投”。
数万神武营将士竟然都顺着马的冲势将手中的长枪投上半空。
天空顿时一暗,巴岳特部和巴林部前排的枪兵那都被密密麻麻的长枪给罩住了。
四万神武营骑兵借着马的冲势投出的长枪简直不要太恐怖,天空中那就如同罩下来一片强弩射出的弩箭一般。
这一下,能拨开所有长枪的并不多,巴岳特部和巴林部上万枪兵经过这一轮投枪的清洗,还立在马上的那都不到一千了。
萧如薰、刘綎、满桂、杜松那几乎是同时抽出斩马刀,暴喝道:“杀。”
“轰”的一声,两条黑线撞在了一起。
巴岳特部和巴林部的骑兵几乎是一触即溃。
因为他们的战马本就跑不动了,他们等于是站在那里等着神武营将士冲上来。
神武营将士凭借着马的冲势,那挥刀的力度比他们大了一倍都不止。
再加上神武营将士左手还都抓着一面铁皮盾,他们的弯刀砍上去根本没用,而他们的长枪兵那早就已经崩了。
这一仗从神武营将士发起冲锋,到巴岳特部和巴林部骑兵崩溃那都不到两刻钟时间。
神武营骑兵那就如同一股强劲的黑浪冲到了一道松散的沙墙上一般,“轰”的一下就冲散了。
巴岳特部和巴林部的骑兵几乎是一触即溃,撞一下就四散而逃。
而且,他们的战马还累的不行了,能逃掉的那都没多少。
布彦台吉和巴林台吉倒是见机的早。
他们都不顾胯下坐骑不行了,使劲挥鞭,冲进那不远处的部落里面,要了几匹传讯用的快马,上马就逃!
第112章 打到北虏求和谈
明军骑兵竟然敢跑到塞外偷袭巴岳特部和巴林部骑兵主力!
这点布彦台吉和巴林台吉都没想到。
他们都以为这次奔袭他们放牧区域的就是宣府镇和大同镇那两万骑兵呢。
而且,所有情报都显示,宣府镇和大同镇的骑兵在巴林部的南面汇合了。
他们哪里能想到,远隔巴林部南面三百余里的巴岳特部东侧会有明军骑兵埋伏!
这一战,直接就把他们给打崩了。
没办法,他们一天狂奔了五百多里啊,人困马乏。
明军骑兵却是以逸待劳,装备精良,气势如虹。
这一战不但把他们手底下两万多骑兵给杀得没剩几个了,连带巴岳特部西面的那个部落都被人家给一锅端了。
他们是吓得仓皇逃窜,连夜逃回了巴岳特部本部。
这还没完呢。
第二天一早,那四万明军又摆开阵势一路横推过来了。
巴林部那边也传来消息,宣府镇和大同镇的骑兵也开始往北推了。
这会儿他们骑兵都凑不出几百来了,还怎么跟人家打?
他们只能带着本部族人和牛羊马匹仓皇北逃,直接逃往察哈尔部的领地,去寻求图们汗的庇护。
至于归附他们的小部落,他们都没有管了,让这些小部落延缓一下明军骑兵的脚步也好,他们只求自己能逃出生天。
巴岳特部和巴林部竟然一声不吭的跑了!
过了半天,那些归附巴岳特部和巴林部的小部落这才如梦方醒,连忙收拾东西,骑着老马母马小马,驱赶着牛羊往北逃。
大同镇北面的草原上顿时到处都是逃往的队伍,一绺又一绺的,数都数不清楚。
明军骑兵则如同两股黑色的洪流一般,不断向东面和北面推进。
这一路他们都不知道淹没了多少逃亡的队伍,直到第三天下午他们才将巴岳特部和巴林部的放牧区域清理干净,来到察哈尔部南面边沿。
察哈尔部那就是图们汗的老巢,他们如果冲进去,图们汗非跟他们拼命不可。
他们的目标是干废巴岳特部和巴林部,并不是想跟图们汗在塞外决战。
而且这会儿他们还没有跟图们汗决战的实力。
所以,他们选择押着俘虏、牛羊马匹和抢来的东西满载而归,往张家口方向撤退。
这一战他们的收获那简直吓死个人,光是马匹他们就抢了好几万匹,其中还有两万匹左右是上好的战马。
还有牛羊,他们足足抢了十多万头,还有老幼妇孺乃至没有来得及逃跑的青壮加一起他们足足俘虏了七八万,还有帐篷、皮货、牛车、马车和各种物资,那是数都数不清。
万历收到消息,那都不由得喜出望外。
原本所有战马都配给京营都还缺一万多匹呢,这会儿竟然多出两万余匹来了。
这一下,他手底下锦衣卫和禁军精锐又有马骑了。
果然,没有什么比抢来的更快了。
养马那最少得五年,而且还得有足够的母马才行。
这用抢的,不到五天就是两万匹战马啊。
接下来去哪个部落抢呢?
土默特本部和达拉特部好像还都不好搞,这帮家伙把主力几乎都集结在清水河北面的前套平原了,光是骑兵就有三万左右,那步卒更是有五六万。
而且前套平原还有座归化城,如果人家集结五六万步卒守城,让剩下的三万余骑兵在外围骚扰,断粮道,那都不知道能不能攻下来。
怎么办呢,难道先用水师战船将人马拉到后套平原,给他们来个中间开花?
他正琢磨呢,一骑飞至,宣府镇传来消息,土默特部请求和谈!
这是被打怕了?
北虏也有怕的时候吗?
当然有。
洪武朝和永乐朝的时候那都不是大明怕北虏,而是北虏怕大明。
那时候他们就被打怕了。
洪武朝三十余年,明军出兵塞外十多次,永乐朝二十余年,明军出兵塞外六次。
也就是说,每隔两三年,明军就要去干一次北虏。
那时候的北虏真的是看到明军就怕。
但是,后面的仁宗和宣宗相信了文官的鬼话,讲什么仁义道德,息兵养民,重文轻武,十余年时间,大明武功就废的差不多了。
然后,英宗即位,土木堡之变,三四十万京营精锐死伤殆尽,自此就变成明军怕北虏了。
自那时开始,就变成北虏入寇了,而不是明军出塞。
河套也渐渐变成了鞑靼牧马之地,原本被明军征讨得连瓦剌四万户都干不过的鞑靼左右翼六万户也渐渐崛起。
俺答汗入主河套之后更是接连出现贪官污吏通敌卖国,嘉靖二十七年,力主收复河套的曾铣被斩,严嵩父子掌控朝堂大权。
嘉靖二十九年,庚戌之变,俺答汗率军杀入京畿,饱掠而去,无人能敌。
所以,听文官的,讲什么仁义道德,重文轻武,息兵养民,那就是找打。
北虏从来就是打服的,不是讲道理讲服的。
万历如同洪武大帝和永乐大帝一般逮着北虏一顿暴打,北虏就怕了,跑来求和了。
和谈那自然是不可能和谈的,让北虏占着河套,大明迟早跟宋朝一样完蛋。
不过,万历却想玩一玩北虏,用计来收复河套。
他收到消息之后,立马命戚继光派人将两万匹战马送到避暑山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