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第154节

  当今天子给他们封圣那可是了不得的大事。

  万历微微抬了抬手,让他们起来就坐,随即又郑重道:“尔张,神道碑文你会写吧?”

  那当然。

  神道碑文还就是我们这些翰林出身的人写的才算正宗货,其他人写的神道碑文那都是冒牌货。

  李廷机连连点头道:“微臣会。”

  万历不假思索道:“那你亲自给医圣万密斋撰神道碑文,让国丈召集石匠镌刻一个最大的神道碑,刻上朕的名号,作为御赐神道碑送到医圣万密斋墓前立起来,以为纪念。”

  李廷机闻言,连忙拱手躬身道:“微臣遵旨。”

  万氏兄弟闻言,已然感动得泪流满面。

  这还没完呢。

  万历又细细交代道:“尔张,你再专门出一期邸报,详细介绍医圣万密斋和药圣李时珍的生平事迹和医学名著,放下个月发,多印点,大明两京十三省所有州府县,还有所有都司卫所和土司都要送到。”

  李廷机毫不犹豫的拱手道:“微臣明白。”

  万历又细细交代道:“建中,你发太医院令,征召天下所有医户子弟来京跟药圣和医圣之子学习医术,每一户必须派一个子弟,没有儿子就派女儿。

  朕会命人通知乾吉,让沿途所有驿站都给医户子弟开放,他们来京的食宿全部由朝廷出。”

  啊?

  这是要干嘛?

  李建中闻言,愣了一下,这才拱手躬身道:“微臣遵旨。”

  万历想了想,又问道:“李神医,现在市面上的药材多不多,朕的意思是够不够大明所有子民用的。”

  这个。

  李时珍缓缓摇头道:“现在市面上的药材并不是很多,常用的药材每个县都不一定能配齐,不常用的药材我们行医的时候要用到的那都只能自己到山里去采。”

  那就好。

  万历又问道:“万神医,常用的方剂,比如,治伤寒的,清热去火的,除毒的,调理五脏六腑的,包括补血的,补精气的,提神醒脑的,全算上,你估摸需要多少种药材,市面上能全部买到吗?”

  这个你让我怎么算?

  万邦忠闻言,小心道:“万岁爷,您说的这些方剂大致多少种啊?”

  朕又不懂医理药性。

  万历琢磨道:“你看着办吧,总之,各种常见病都要能治,不管大人小孩,不管男女,还有,滋补养生的也要来上几种。”

  这就多了。

  万邦忠闻言,估摸道:“万岁爷,按您说的,我们最少得准备三四十种方剂,用到的药材最少有两百种以上,这些市面上可能都有买的,但是,有的微臣估计不多,要大量制药恐怕不够。”

  这个好办。

  万历琢磨道:“九边多山,边军将士也识得一些草药,不若这样,我们先把《本草纲目》发到九边各都司卫所,每个百户所给他们来一本,让他们有空的时候上山去采药,我们收购。

  然后,我们根据收购上来的药材产地,将适合在当地生长的药材连带种子和种植方法给他们发下去,让他们在山上开荒种药,这样总差不多了吧?“

  呃,这个我没李神医懂。

  万邦忠闻言,干脆看向李时珍。

  李时珍估摸道:“九边地大物博,能种植的药材估计有上千种,不过,有的药材是挑地方的,比如岭南、云贵、巴蜀、湖广等地就有很多独特的药材,其他地方是没法大量种植的。”

  这个也好办。

  万历微微点头道:“嗯,你跟万神医他们商量一下方剂的事情,再看看哪些药材适合九边种,那些药材适合岭南、云贵、巴蜀、湖广,到时候朕让五军都督府下令,命岭南、云贵、巴蜀、湖广等地的都司卫所开荒种植。”

  这一下,朝堂之上又炸锅了。

  小皇帝怕是有个大病啊!

  他下旨把太医院的院正和院判全换了也就罢了,他竟然还下旨封了医圣和药圣!

  这圣人是能乱封的吗?

  接下来更离谱,他竟然让太医院下令命天下所有医户送子弟来跟药圣和医圣之子学医!

  紧接着,他竟然又下旨让边军屯卫和岭南、云贵、巴蜀、湖广各都司卫所的屯卫采药种药!

  这小子怕是真有个大病。

  而且是脑子有病。

  这乱七八糟的,干什么呢?

  万历可不管这些。

  现在他就是想干什么干什么,想做什么生意做什么生意。

第171章 这小子真有个大病

  七月的京城,骄阳似火,热浪滚滚。

  燕山之中却依旧有些阴凉,特别是避暑山庄北面的白河河谷。

  潮河上游是直通塞外的古北口,白河上游却哪儿都不通,因为白河蜿蜒曲折,到处都是山间河塘。

  如果北虏沿着白河河谷打马而来,那跑不了几里就要小心掉河塘里,跑不了几里又要小心掉河塘里。

  所以,白河河谷中原本是没有路的。

  这里山高林密,想要从中穿行也很难。

  但是,那是对一般人来说的。

  万历可不是一般人。

  这家伙竟然调集了上十万京营将士在白河河谷中一通狂砍,一通猛挖。

  北较场北面的白河河谷里都被京营将士硬生生挖出一条数丈宽的山间大道来了。

  山间大道沿着河谷一路往北延伸,好像都有十余里长了,但前面依然有密密麻麻的京营将士在那里砍树开路。

  这开出来的大道两旁,山坡上的树差不多都被砍光了,还有数不清的京营将士正在挖梯田呢。

  如果朝堂之上的文官看到这场景,怕是又要在心里暗骂小皇帝胡搞瞎搞了。

  你要开荒在开阔的平原附近找点低矮的山地开荒啊,跑这崇山峻岭里来开荒,脑子有病啊!

  万历自然不是脑子有病,他也不是想开荒种地。

  或者说,他开荒不是为了种粮食,而是为了种药材。

  医药这个行当要发展起来首先得有足够的医师和药材。

  这医师他已经让李建中下令召集了,而且,北直隶及其附近省份的都陆陆续续赶过来好几千了。

  药材这东西却不是一道旨意下去就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因为整个大明的药材就这么多,几千万乃至上亿人压根就不够用,种植药材的也不多,甚至去山里采药的都不多。

  这主要就是医药这个行当在大明没有发展起来。

  大明是有医圣和药圣没错,这个时候也可以说是大明医学发展的巅峰期。

  但是,医学巅峰不等于医药这个行当的巅峰。

  大明的户籍制度就定死了,医药这个行当就发展不起来。

  医户绝大部分都只能在户籍所在地行医,而且看病用药还不能收太多的钱,绝大多数医户那也就能养家糊口而已。

  这会儿的平民百姓得了病那也不一定等得到医师。

  因为一个医师要行医的地方太多了,而且他们行医基本靠走,一天能来回走十几里地那都了不得了,一个月能把要行医的地方全转一遍就算是不错了。

  这就使得民间大部分百姓小病基本只能靠扛,大病直接死亡。

  毕竟,得了病很少能等上一个月的,一个月过去了,扛住了的自然就好了,没扛住的十有八九早挂了。

  这也是民间百姓平均寿命都不到四十岁的一大原因。

  所以,大明的户籍制度就卡死在这里,一个行医的医师一天就看不了几个病人,基本能保证养家糊口就算是不错了。

  这等于就没有什么利益,没有利益的驱动,谁会大规模种植药材,种出来也赚不到钱,那岂不是浪费时间,浪费田地。

  种点粮食还能混口饭吃呢,种药给自己吃,那能吃饱吗?

  万历已经详细了解过了,这会儿种药材就不赚钱,好种的药材那才几文钱一斤,还不如种粮食呢,不好种的药材也才十多文一斤,也不如种粮食。

  这会儿大明还有很多的药户呢。

  但是,药户不是种药的,他们是进山采药的。

  药户其实是农户的一种,也就是农闲时背着背篓进山采药那种。

  这会儿大明大半的药材其实都是药户进山采出来的,真正大规模种植药材的很少很少。

  他想要把医药这个行当发展起来,那自然要有大量的药材才行,所以他想到了让屯卫大规模种植药材。

  而且,他还让李时珍带着几个儿子和一堆护卫沿着潮河和白河河谷进山去找了找,看燕山里面有什么药材。

  结果,这一找不得了,李时珍和几个儿子几天时间就找到了几百种药材,虽然数量都不多,但野生都能在这燕山里面长出来,种植那肯定是没问题的。

  于是乎,他立马就召集京营屯卫开荒来了。

  至于为什么选择白河河谷而不是选择原本就有路的潮河河谷,那是因为这边的药材明显比那边多,而且,潮河河谷的通道来往的人很多,根本就不可能封闭起来培育药材。

  白河河谷就不一样了,他们开路就开南面这一头,北面就没路,而且南面的入口还是京营北较场,其他人根本进不来,这等于就是个封闭的区域。

  这里随便怎么开发,培育多少药材,那都没有问题。

  问题就是怎么把药材大规模培育出来。

  万历对这个相当的上心,他还特意为李时珍找来了几个相关方面的行家。

  这天一大早辰时许,他便带着李时珍父子、万氏兄弟、戚继光等来到了正在开挖的河谷之中。

  万历虽然都来了不止一回了,但是,看到这河谷中的场景那依旧不由得满脸震撼之色。

  说实话,十余万人大开荒的场面着实很罕见,特别是在崇山峻岭中开荒,那满山坡的全是人啊,密密麻麻的,蚂蚁窝估计都没这么密集。

  他举起望远镜扫了扫附近山坡上即将开好的梯田,随即问道:“怎么样,李神医,种什么想好了没,这药田可是要成批成批的挖出来了。”

  李时珍连连点头道:“这个微臣已经想好了,这边药材种类那着实多得吓人,常用的两百余种药材里面在这里就能找到四五十种。

首节 上一节 154/50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谁教你这么当兵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