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第158节
谁说你什么都没干?
万历细细解释道:“元敬,你毕竟有那么多亲卫要养活,他们也不能光靠着那点牛羊马匹过日子。
你得给他们找点其他赚钱的门路,以后万盛堂药号的药材就要你手下亲卫来负责收购了,京营在白河两岸开的药田还只是一部分,还有各都司卫所采出来的和种出来的药材都要由你手下亲卫负责来收购。
应桢、元功、文璧、胤绪、应诏,以后你们要好好配合元敬把这药材生意做好,他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你们都要尽力帮,知道吗?”
五人闻言,连忙拱手躬身道:“微臣遵旨。”
这一下,他手底下的公侯勋贵都被他给带偏了。
这些个公侯勋贵不但全跟着他做开了生意,还拿着万盛堂药号的药到处吹,一个个的那都快变成奸商了!
第175章 万历盛世开启
万盛那就是万历盛世的意思。
那么,万历盛世靠什么来开启呢?
盛世的内部表现那就是繁荣昌盛、技术发达,对外的表现则是军力强盛,影响力大。
这些都需要钱来支撑,需要大量大量的钱。
所以,开启万历盛世的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做生意赚钱。
万历自己做生意赚钱,利用皇权将各行各业发展起来。
他为了将医药这个行业发展起来,那可是卯足了劲准备了几个月时间。
金秋九月,正是收获的季节。
九月朔,戊辰。
这天一大早辰时许,朝阳初升,京城西长安街和宣武门里街交汇处,硕大的万盛堂药号终于开张了。
京城百姓那是奔走相告,前来排队的男女老幼那都不知道有多少,十条长龙那都快排到宣武门去了。
至于原因,很简单,因为万盛堂药号早就在京城的大街小巷贴满了告示,开张前三天,药圣李时珍、太医院院正李建中、医圣万密斋的八个儿子免费给京城百姓看病!
京城百姓不管大病小病都可以来看,药都是免费的,不用花一文钱。
这种好事可是百年都难得一遇,京城百姓不管男女老幼,只要有病的自然都想免费让封了圣的神医和神医的后人来看一看。
万盛堂前面停放马车的广场上那早就摆了十个桌子了,十个桌子前那也早已排起了长龙。
辰时方至,李时珍准时带着长子建中和万家兄弟从万盛堂中鱼贯而出,他们的身后还跟着一长串的医户子弟呢。
那些排队的百姓见状,那都不由得欢呼起来,有的人甚至趴地上痛哭流涕道:“神医,救命啊。”
原本排得好好的十条长龙那都有点乱了,真正得了疑难杂症乃至感觉自己快活不成了的,那都跪地上使劲哀求前面的人,用膝盖往桌子跟前爬。
李时珍见状,立马抬手道:“请大家行个方便,病情危急的先看,病情不重的请稍等一下,好吧。”
那些病情不重的闻言,立马让开两边。
两个妇人那是立马爬到了桌子跟前。
其中一个还抱着个四五岁的小孩呢。
另外一个妇人和这小孩貌似都是一个症状,那就是鼻子流血不止,塞上布都止不住,还在往外渗。
李时珍见状,立马让后面的医户子弟将两人扶起细看起来。
他看了一阵,便对那抱小孩的妇人道:“妇女科、幼科请万神医之子看吧,看这两科病症他们比我都厉害。”
这不会是没救了吧?
那抱小孩的妇人闻言,立马痛哭道:“李神医,大圣人,求求你救救我的孩子吧,他都咳了几个月了啊,现在都咳得口鼻流血了,眼看着就要活不成了。”
万邦忠闻言,立马起身,跟第一个排到他跟前的病人告了个罪,疾步走了过来。
李时珍却是对那鼻血流个不停的妇人道:“请把鞋脱了。”
说罢,他便拉过一个女弟子附耳细细交代起来。
那女弟子闻言,连忙拿来捣药的药臼,直接丢了一坨生大蒜子进去,使劲捣了几下,取出里面的蒜皮,又捣了几下,随即便取来两块布条,把蒜蓉舀出来分别捏成铜钱大小。
紧接着,她便将蒜蓉对准那妇人的脚心,用布条一裹。
这年头大蒜也是药吗?
还别说,大蒜真是药,甚至辣椒都是药。
某部戏里面,学友哥演的医生打开药箱那里面就是大把大把的辣椒和大蒜。
这个虽然有点夸张,但大蒜和辣椒的确是药。
那女医户子弟把大蒜蓉一裹那女人的脚底心,神奇的事情出现了,那妇人的鼻血竟然很快就不流了!
这时候万邦忠还在给那小孩把脉呢。
他细细把了好一阵,这才微微叹息道:“你孩子这咳嗽乃春寒所致,这都咳了不止半年了吧?”
那妇人闻言,不由满脸希冀的点头道:“是啊,是啊,神医,我都带他看了好多医师了,但就是治不好,我都快急死了,神医,救救我的孩子吧。”
唉,现在会看幼科的医户太少了,这帮家伙估计是把小孩当大人在治呢。
万邦忠皱眉沉思了一阵,随即便坐回去提笔疾书起来。
天门冬、麦门冬、知母、贝母、桔梗、生甘草、陈皮、枳壳、阿胶、黄芩、苏叶等等,他足足写了十多种,量还都大得很。
他写完之后,立马拿起来对身后一个弟子道:“立刻去称,分三十份包好送来,白茅根先取一把。”
那弟子闻言,立马邀了旁边几个弟子疾步往万盛堂药号里走去。
这么多种药,三十份!
那抱小孩的妇人虽然不识字,但万邦忠写了多少行她还是数得清的。
这么多药,得多少钱。
她颇有些担忧道:“神医,我家里的积蓄差不多都给孩子看病看完了。”
万邦忠不假思索道:“放心,这前三天都不要钱,不管需要开多少药,我们都不收钱。”
不一会儿,那几个弟子便拎了三十包药和一把草根来了
万邦忠细细交代道:“此白茅根不是一起熬的,是取汁和药里的,记住,每天晚上一剂,五剂后,口鼻之血自止,每隔五天,你带着他来取新鲜的白茅根,我看看疗效。”
那妇人闻言,连忙抱着孩子趴地上,使劲磕头道:“多谢神医救命。”
万邦忠连忙将她扶起,又命弟子将所有药包都连成一个环挂她脖子上,这才继续看起下一个病人来。
这三天,万盛堂药号十大神医之名那是传遍了整个京城乃至北直隶。
他们是真神医,就没有他们治不了的病。
而且,他们治病是真不收钱,连开的药都不要钱。
他们开的药还不光是要回去煎煮的那一种,大部分还是那种直接拿回去就一口温水就能吞服的药丸。
那药丸做的都是乌光发亮啊,而且表面还有神奇的云纹又或者龟甲纹路。
甚至,就连装药丸的瓶子那不是精美的瓷瓶就是传说中的玻璃做的瓶子。
很多人都把刻有万盛堂药号浮雕的瓷瓶和玻璃瓶当宝贝一样收藏着,时不时向人炫耀一番。
万盛堂药号的名气也因此一炮而红,红得发紫。
前三天免费看病的时间都过了,前来看病的人那还是络绎不绝,每天都要排队。
医圣万密斋的几个儿子那每天必有一个在万盛堂药号坐值,不管什么疑难杂症,那都能治好。
他们还都带着许多弟子,一般的病,那直接开一瓶十几文又或者几十文的药丸回去吃几天就好了,方便的很。
万盛堂药号的药丸那也随之出名了,民间都称之为神丹,药到病除。
那些被成国公朱应桢等吹得神乎其神的金丹、银丹、龙丹、虎丹那也在京城有钱人的圈子里爆火起来。
所有人都说万盛堂药号的药丸好啊,那功效自然不是吹出来的,是真的,而且,龙丹和虎丹那是真的一吃就见效啊,吃过的人都知道。
京城有钱人圈子里的问候语甚至都从“你吃了没?”变成了“你吃过万盛堂的丹药没?”。
这没事问人家吃药没本是很不礼貌的,但是,有钱人还就习惯了这样打招呼又或者说炫耀。
天天吃的,那是备有面子,见人就问。
没吃过的,那都不好意思开口,好像不去买点金丹、银丹、龙丹或者虎丹吃一下那都不好意思在有钱人的圈子里混了。
这一下,万盛堂药号的生意想要不火爆都难啊。
彭国公戚继光却是犯愁了。
这一般的药丸也就罢了,每天他们都能生产上百万颗,也不缺药材,京城百姓那肯定是吃不完的。
金丹、银丹、龙丹和虎丹用的却有几样是名贵药材啊。
这药材之所以名贵主要原因还是物以稀为贵,如果到处都是,再好的药材那也贵不起来。
名贵药材那是真的很难进购到,比如,野山参和珍珠,那就不是种植出来的,那必须去山里采或者去海里捞。
这天一大早辰时许,他便不得不跑避暑山庄行宫来问计来了。
万历听闻野山参和珍珠都采购不到了,那是不假思索道:“元敬,你涨价收购啊,一两银子一两收购不到就二两银子一两,二两银子一两收购不到就三两银子一两。”
啊?
戚继光闻言,颇有些吃惊道:“万岁爷,这个,我们不计成本的吗?”
你开玩笑呢,这种名贵药材我们怎么可能不计成本的放!
万历微微笑道:“你就放心吧,一两野山参又或者一两珍珠粉都够做好几盒金丹和银丹了,这个你别传出去就行了。”
哦,那就没事了,这利润足有几百倍乃至上千倍啊。
其他配药的进价他知道,一般药材也就几文钱一斤,好点的药材也就十几文一斤,几十文一斤的都不多。
于是乎,野山参和珍珠都开始疯狂涨价了,从一两银子一两嗖嗖嗖几下就涨到了五两银子一两。
辽东和两广的屯卫乃至老百姓都发了疯的去山里找野山参,去海里捞珍珠啊。
这家伙,如果运气好,一天就能赚几两银子甚至十几两银子啊!
很多屯卫乃至平民百姓都因此发家致富了。
或许,这就是开启盛世的标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