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第184节

  到了嘉靖朝的时候藩王宗室就达到数万之巨了。

  这数万之巨禄米最低的都是一年两百石啊。

  哪怕就按最低的一年两百石一个算,藩王宗室达到两万,那宗藩禄米就需要四百万石,藩王宗室达到四万,那宗藩禄米就需要八百万石!

  这个不是开玩笑的。

  嘉靖四十一年,御史林润就上了份有名的奏折,专门论述了宗禄问题的。

  奏折中就写道:天下的田赋,每年供给京城的就四百万石,可各地藩王宗室的禄米加起来总共八百五十三万石之巨,比大明朝廷的田赋收入多了一倍都不止。

  这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山西和河南两地,山西每年田赋总共才能征缴一百五十二万石,但山西藩王宗室的禄米却需三百一十二万石;河南每年田赋总共才能征缴八十四万三千石,但河南藩王的禄米却需一百九十二万石。

  也就是说,山西和河南的田赋根本就不够发放宗藩禄米的,这两地征缴的田赋全算上,都不够宗藩禄米的一半,要给宗藩发足额的禄米还得去其他省份调集!

  这种情况下,大明朝廷怎么办?

  宗禄的问题不解决,用不了多少年,整个大明所有田赋全部拿来发宗藩禄米都不够啊。

  边关将士吃什么?

  朝廷官员又吃什么?

  万历一想起宗禄问题,那都不由得皱眉不已。

  这还只是宗禄的问题,藩王宗室兼并田地的问题更严重。

  山西四千多万亩将近五千万亩田地,为什么每年才能征缴一百五十二万石的田赋?

  河南九千多万亩的田地,为什么每年才能征缴八十四万三千石的田赋!

  这两省的田地大多被藩王宗室给兼并了啊。

  宗藩问题嘉靖帝解决不了,只能留给隆庆帝,隆庆帝解决不了,那就只能留给他了。

  历史上这个问题就一直没有解决,万历没有解决,泰昌没有解决,天启没有解决,崇祯也没有解决。

  这也是导致大明灭亡的原因之一。

  藩王宗室攫取了大明朝廷七八成的利益啊,剩下那点都不够给边关将士发粮饷的。

  这个问题肯定是要解决的。

  万历本来是想利用开疆扩土来解决,只要拿下足够的疆域,他把那些藩王丢过去就行了。

  他不想因为这件麻烦事分心,所以,申时行故意上奏让他收拾藩王的时候,他直接把申时行给解决了。

  现在,沈一贯竟然还想利用宗禄问题收拾清流!

  这就是火上浇油。

  现在藩王宗室可是六万都不止了,如果宗藩禄米全额发放,那把大明所有田赋全用来发宗藩禄米都不够。

  所以,朝廷一直在用拖字诀,尽量少发宗藩禄米。

  沈一贯这家伙竟然让礼部尚书孙鑨利用宗禄问题来为难户部尚书陈省,从而夺取户部这个关键衙门。

  齐楚浙党最大的问题就是只顾私利,不顾大明存亡。

  这帮家伙也不是好东西,等皇党发展壮大了,朕连你们和东林,还有蒲州三大豪族一起收拾了。

  万历暗自冷哼一声,随即悠悠叹息道:“宗藩是个大问题啊,丙仲,你考虑过怎么解决宗藩的问题没?”

  这个问题您别问我啊!

  那帮藩王招惹不得啊。

  齐泰和黄子澄前车之鉴啊,招惹那些藩王,小心被诛九族。

  余有才下意识把脖子一缩道:“万岁爷,这个,皇室之事微臣不敢妄言。”

  你这家伙,就是胆子小。

  不过,朕就是看中了你胆子小,不敢挑事。

  看样子宗藩的问题还得朕自己来解决。

  万历颇有些无奈的点了点头,随即挥手道:“行吧,这个你就别管了,乾吉,你也不用急,粮草能调集多少就调集多少吧,剩下的朕来想办法。”

  余有才和梁梦龙连忙拱手躬身告退。

  万历则拿起剩下的奏折,走到御案跟前坐下来,匆匆批阅了一番,随即便从书架上翻出宗藩的资料,皱眉沉思起来。

  他皱眉沉思了一阵,随即果断道:“传骆思恭前来觐见。”

第203章 医户匠户上战场

  宗藩问题很严重。

  山西的宗藩问题尤其严重。

  其中,代藩和晋藩问题最严重。

  林润的奏折就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

  嘉靖四十一年,山西藩王宗室需要的禄米是三百一十二万石,河南藩王宗室需要的禄米是一百九十二万石。

  如果从这个数字来看,山西的藩王好像比河南的藩王多了一倍。

  其实不然,山西总共三个藩王,也就是晋王、代王和沈王。

  河南却有六个藩王,包括周王、郑王、唐王、伊王、徽王和崇王。

  为什么山西总共才三个藩王,宗藩禄米却比河南六个藩王的宗藩禄米多了将近一倍呢?

  这就是代藩和晋藩最大的问题了。

  代藩和晋藩的宗室人口数量都超过五千了!

  也就是说,光是这两藩的宗室加起来就有一万多,沈藩宗室才一千多,山西三百多万石的宗藩禄米九成多都是发给这两藩的。

  而且,他们还兼并了很多的田地,光是代藩就兼并了一千多万亩的田地。

  这简直就是个超级大蛀虫。

  代藩宗室需要的禄米就是一百多万石一年,代藩兼并的田地如果能交田赋,那又是一百多万石一年,大明朝廷一年的田赋收入才多少?

  如果没有代藩,现在大明朝廷的田赋收入就是七百多万石,而不是四五百万石。

  这么算起来,光是一个代藩宗室就吞了相当于半个朝廷的田赋收入!

  代藩这是在找死啊。

  万历不知道翻阅了多久宗藩资料,骆思恭终于疾步而来。

  君臣一番见礼之后,万历便拿起申时行作死的那份奏折,郑重道:“你派人去山西好好查一查,晋王、代王、沈王是不是真接受了这么多投献的田地,特别是代王府,他们名下一千多万亩田地到底怎么来的。”

  这个需要时间,就算山西离的近,那也不是一两天时间能查出来的。

  万历也没有干等着,第二天一早辰时许,他便将彭国公戚继光、永年伯王伟、李时珍父子、万氏兄弟和彭尊古、黄承玄等招到了原来的县衙大堂之中商议起来。

  这次大堂中间的圆桌上摆的还不是地图而是战车和粮车的图纸。

  至于为什么不摆地图,这个只有他和戚继光心里清楚,他们这次的作战目标是绝密,绝对不能泄露出去,一旦泄露出去,那十有八九又会前功尽弃。

  众人看着桌上的图纸那都有点懵。

  这是商量什么呢,难道战车和粮车有问题,需要改进?

  问题,商量这个也不用叫上李时珍父子和万氏兄弟吧?

  他们是医户出身啊,对这个一窍不通。

  万历看着众人疑惑的表情,细细解释道:“我们这次出征路途遥远,需要的时间也不是一点点,而大战中难免会出现人员伤亡和武器装备损坏。

  如果我们把受伤严重的将士送回来医治那十有八九会死在路上,损坏的武器装备那更是难运回来维修,特别是战车和粮车,如果烂到拉不动了,那就只能丢战场上了。

  这对于我们持久作战是很不利的,所以,这次出征朕想把医户和匠户都带上一点。”

  哦,原来是出征要带医户和匠户啊。

  这个并不奇怪,洪武朝和永乐朝的时候大军出征还带着专门的军匠呢。

  众人闻言,那都不由满脸恍然的点了点头。

  万历紧接着便问道:“元敬,你估摸着这次大战会有多少伤亡,尽量以最大的数量来算。”

  这个。

  戚继光琢磨道:“万岁爷,微臣就以万人规模的敌人来算吧。

  现在京营的实力算是可以了,兵力差不多的情况下如果光是击败万人规模的敌军,那估计不会出现阵亡,受伤的将士应该不会超过一百。

  如果我们要歼灭上万敌军,那估计阵亡将士会达到几十甚至上百,受伤的将士恐怕会上千。”

  这点他也相当的小心,他不把敌人具体的数量说出来,别人就不知道他们的目标是谁了。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也故意大概道:“那我们就算十万敌军吧,按最大的数量来算,那会出现上万受伤的将士,李神医、万神医,你们觉得医治和照顾这么多的受伤将士需要多少医户?”

  李时珍父子和万氏兄弟闻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如何作答。

  这个谁知道啊?

  最后还是经验最为老道的李时珍开口问道:“万岁爷,这得看重伤和轻伤的将士各有多少啊。”

  万历闻言,很是干脆的看向戚继光。

  戚继光不假思索道:“重伤的将士一般不会超过一成。”

  那这个就比较的简单了。

  李时珍估摸道:“战场上一般都是外伤,如果我们带上足够的金疮药,那一个医户随随便便就能医治几十个上百个轻伤的将士,至于重伤的将士,一个医户照顾四五个重伤的将士应该是没问题的。

  如果受伤将士是一万左右,微臣以为带上两百医户应该是足够了。”

  那就算两百吧。

  万历缓缓点头道:“嗯,这次我们就带上两百医户和两百匠户,其中木匠和铁匠各一百,现在我们就来商量一下,医户和匠户用的马车应该做成什么样的,国丈你先说说匠户的马车应该做成什么样的。”

  这个。

  永年伯王伟琢磨道:“匠户的马车倒是好办,就用粮车就行,里面多放点装工具和材料的箱子就差不多了。”

  万历闻言,微微点头道:“那行,匠户的马车就用粮车改吧,两边各做一个床,床下面是摆放工具箱的柜子,中间也做成能躺人的地铺,这样加上赶马车的,一辆马车就能带四个匠户,两百匠户五十辆马车就足够了。”

  永年伯王伟闻言,连连点头道:“微臣明白。”

首节 上一节 184/50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谁教你这么当兵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