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第238节
而且,随行的神医万邦孝探脉的结果是小公主。
万历着实是开心的不行了。
皇贵妃秦兰这身高可是有遗传的,秦邦屏和秦良玉兄妹那都是一米八几,他们可能生下个一米八几的小公主啊。
不过,他也担心的不行了。
这会儿他们可不是在京城,也不是在避暑山庄,而是在远隔京城几千里的山窝里。
他们这么大老远的赶回去,万一出事了他会后悔死。
问题,他还不得不回去,他不可能一直待在这里等小公主出生。
他毕竟是当皇帝的,离开京城几个月还可以,要离开京城一年多不回去,朝堂怕是会出问题。
没办法,他只能命人把留在前套的马车运过来,并且把留在京城的千料巨舰给拉过来。这才带着皇贵妃秦兰上路。
这天一大早辰时许,太阳都出来了,他这才带着皇贵妃秦兰来到硕大的马车跟前。
说实话,他是真担心。
这个时候他还忍不住问道:“小舅,这马车真不颠?”
李玄成连连点头道:“万岁爷,你就放心吧,这路平得很,马车真一点都不颠,昨天我都坐着马车来回跑了一趟了,没感觉到一点颠簸。”
万历看了看平整的沥青路,这才咬牙点头道:“那行,我们出发吧,万神医,你跟我们一起上车。”
皇贵妃秦兰闻言,那是几个箭步就窜上了马车。
万历见状,连忙追上去劝道:“慢点,慢点,小心啊,别急,我们不赶时间。”
皇贵妃秦兰闻言,不由得直翻白眼。
她都生过一个了,早就有经验了。
而且,这会儿她的肚子还一点感觉都没有呢,就跟正常的时候一样的。
万历这纯粹就是关心则乱。
还好,沥青铺的路那的确平整无比,而且这会儿刚铺完没多久,根本就没有什么坑洞。
他们这一路坐着马车从延长县城赶到河口码头那是一点颠簸都没感觉到。
万历带着皇贵妃秦兰上了千料巨舰,这才长长的吁了口气,随即感叹道:“这沥青铺的路的确好,京城那边也要铺,大明两京十三省都要铺上。”
那得花多少钱啊?
你别因为我坐了上百里马车没一点事就花这么多钱去修路啊。
皇贵妃秦兰虽然不是很懂,但却也看得多了,这修路最是费人工,特别修这种沥青路。
她小心的提醒道:“万岁爷,这条路可是几万匠户修了几个月啊,关键这才百余里,大明两京十三省全修上,那恐怕会有十几万里甚至几十万里,不说别的,光是工钱就吓人得很啊。”
这修路的确是费人工。
不过,这却是一个发展大明经济的好机会。
万历耐心解释道:“其实,修路不一定要匠户,以前修路就是征召当地青壮去修。
这沥青路虽然与以往的土路和石板路有所不同,其实也就搅拌沥青和压平路面费事一点,派几个修过沥青路的匠户去教一教,老百姓也就会了。
至于工钱的问题,我们可以给老百姓开工钱,这些工钱其实我们也能慢慢赚回来,毕竟,老百姓赚了钱那是拿来用的。
比如,我们征召五万青壮修一条百余里的路,每个月每人工钱一两,就算三个月修好,工钱十五万两。
这路修好了,老百姓有钱了,我们的铁器、布匹,煤炭、药剂、灯油什么的运进去也方便了,这钱我们迟早能赚回来。
老百姓买了我们的东西,干活的器具好了,穿的也暖和了,还不用去砍柴了,生病了也能很快就好,不用拖着,晚上甚至还能干点手工活。
这样一来,他们就有更多的力气和精力去种粮食、种药材、种菜,乃至干体力活、手工活增加收入,他们的产出会越来越多,赚的钱也会越来越多,日子也会越过越好。
我们的生意也会越来越好,赚的钱也会越来越多,修一条路就等于盘活了一个地方,大明两京十三省如果全盘活了,大明就变成真正的盛世了,修路投入的这点钱压根就不算什么。”
这话好像有道理,不过,好像又有点问题。
皇贵妃秦兰细细想了想,随即忍不住好奇道:“万岁爷,这钱不会生崽啊,怎么会越来越多呢?”
呃,这个。
钱其实只是一种货币,其作用就是标定某件物品蕴含的生产力价值,钱本身并没有生产力价值,如果是印的纸币,那的确可以根据生产力发展越印越多。
不过,这会儿的钱还是金银铜等硬通货币,其本身就有稀缺属性,开采、冶炼、铸造等等过程中也蕴含了一定的生产力价值。
所以,现在的硬通货币跟后世的纸币还不一样。
金银铜的确不会生崽,如果没有外部流入,那随着生产力发展,物品的价格就会越来越低,那就会造成通货紧缩,老百姓因为赚不到钱,或者赚到的钱越来越少,就会没了劲头,生产力就会随之下降。
通货紧缩有个最简单的办法解决,那就是增加流通货币量,特别这年头是硬通货币,金银铜自身蕴含的价值所有人都是认可的,只要能增加金银铜的流入量,那就能解决通货紧缩的问题。
问题,这个也太复杂了,他都不是很懂,又怎么跟人家解释呢。
万历细细想了想,干脆道:“这钱是不会生崽,不过,如果大明两京十三省能产出足够的粮草辎重,让我们的大军能有足够的供给,我们就可以开疆扩土,去新的疆域开采和冶炼更多的金银铜,这样钱就会越来越多了。”
哦,开疆扩土的确能找来更多的钱。
皇贵妃秦兰闻言,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这个时候巨舰都已经开动了。
他们这一路到京杭大运河等于都是顺流而下,过了壶口不用扬帆都能一日千里。
而且,现在水师战船足够多,他们随随便便就能调来四五百艘蜈蚣船。
蜈蚣船只要够多,二三十艘轮流拉着千料巨舰跑,速度其实也挺快的。
没过几天,巨舰便被拉到了通州漕运码头,紧接着换上蜈蚣船,直接划进皇城那都不需要半天时间。
万历回到京城之后也就命人将王皇后和王贵妃等及一众皇子公主从避暑山庄接回来,紧接着,他便待皇宫里不露面,边跟王皇后等造娃,边等着小公主降生。
他是懒得去管朝堂之事,因为那些文官再怎么争最终结果都一样,那就是皇党掌控朝堂大权,他只要等着皇党成长起来就行了。
没想到,他不去管朝堂之事,那些别有用心的文官还想着来管他了。
这天上午辰时许,他正准备批阅完奏折去陪皇贵妃秦兰和小皇子呢。
李玄成突然又探头道:“万岁爷,骆思恭求见。”
这是北虏那边探到什么情报了吗?
万历不假思索道:“宣。”
很快,骆思恭便疾步而入,拱手躬身道:“参见万岁爷。”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问道:“怎么,可是北虏有什么消息了?”
呃,这个。
骆思恭尴尬的摇头道:“不是,万岁爷,现在塞外还乱着呢,我们的密探也才混进去,北虏诸部这会儿正到处乱窜,也没什么有用的情报传回来。”
看样子突袭的差不多就应该收兵了。
这会儿都十月份了,塞外都寒风呼啸了,也该收兵了。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问道:“那是什么事?”
骆思恭小心的道:“万岁爷,京城坊间又有传闻了,说什么皇后还没有身孕,皇贵妃秦兰又有身孕了,万岁爷这是铁了心要让皇贵妃秦兰所生的皇子当太子。”
这帮家伙,没其他借口跟朕争了,就只能争国本了是吧?
还有一个问题,这消息是怎么传出去的?
他可没有跟什么外人说皇贵妃秦兰又有了,而且,乾清宫和坤宁宫的太监宫女他都命李玄成警告过了,此事不要外传。
这消息虽然迟早会传出去,但也不应该这么快传出去啊,他们才刚回来呢,皇贵妃秦兰的肚子也没有鼓起来。
谁把消息这么快传出宫去的?
万历闻言,皱了皱眉头,随即冷冷的道:“你派密卫盯着皇城所有城门,凡是出宫的太监都派人盯上去好好查一查,看是谁在背后搞鬼。”
第266章 李太后不甘寂寞
十月,丰收的季节。
燕山的枫叶红了,田里的稻穗和麦穗也变得金黄金黄的。
京营将士也已经全部赶回来了。
顺天府和永平府的屯田里面那到处都是忙碌收割的身影。
万历回京之后却是有个把月没露面了。
他在干什么呢?
这天一大早辰时许,他终于露面了。
不过,他并不是召见朝臣商议什么事。
他是带着上万禁军轻骑直接从西安门打马而出,往北面的德胜门疾驰而去。
而且,他也没穿皇袍,他穿的还是禁军将校的戎装。
他这是要干什么呢?
上万禁军轻骑就这么一路疾驰,出了德胜门,过了昌平州和怀柔,进了避暑山庄。
其实,他是来看一样东西的。
这东西就是用来修沥青路的搅拌机加压路机。
永年伯王伟跟着他回来之后一直在避暑山庄忙活着造这东西呢,这会儿终于造好了。
这东西到底怎么样呢?
避暑山庄南门通往密云县城的大道上,一台奇奇怪怪的马车就停在路边,永年伯王伟就站马车边上等着呢。
万历是打马进了南门就看到了。
他是迫不及待的打马过去,连连挥手让大家免礼,随即便飞身下马,凑上去细看起来。
这东西已经有后世机械的味道了。
马车后面是一个腰粗的铁辊子,铁辊子两端用胳膊粗的铁臂连着前面的车架。
车架那就如同一个大型的长条铁板凳一般,全是钢铁结构,上面还就能坐人,前后都能坐人,并排坐五六个人都没有问题。
这些都不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