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第257节
蒲州三大豪族肯定会将杨可栋弄死。
杨可栋一旦“身亡”,西南必将风起云涌。
没想到,蒲州三大豪族竟然还没急着下手。
他等了一个多月,会试结果都出来了,重庆府城竟然还没一点动静!
二月二十七丙午,酉时许,太阳刚刚下山,晚霞正浓之时,李廷机便抱着个卷轴匆匆进宫了。
这会儿万历还在御书房等着呢,因为他知道,今天贡士榜会送过来。
他虽然没有管会试,但选出来的贡士还是要看看的,说不定上面就会有什么大才呢。
君臣一番见礼之后,他便让孙海和田义将硕大的贡士榜缓缓打开来。
会试第一名陶望龄?
这个没印象。
他看了一眼便忍不住问道:“这陶望龄什么出身?”
呃,这个,您怕是不喜欢。
李廷机细细解释道:“陶望龄,士籍,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人,其祖父陶谐弘治九年进士,官至兵部左侍郎,其父陶承学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其堂兄陶大临嘉靖三十五年榜眼,官至吏部右侍郎。”
这怎么又是浙江的而且还是士籍的?
士籍的士,不是士兵的士,而是士族的是,这意思是官宦世家出身。
万历闻言,不由微微皱眉道:“为什么选他当会元?”
唉,就知道万岁爷会不喜欢。
奈何,人家会试卷就是排第一啊。
李廷机无奈解释道:“万岁爷,这陶望龄诗文一绝,颇有些才气,文章做的不错,诗词更是早已闻名江南。”
行吧,殿试不让他排第一就行了。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又继续往下看去。
会试第二名焦竑?
这个好像有点印象。
他又忍不住问道:“这焦竑什么出身?”
这个您肯定喜欢。
李廷机连忙道:“焦竑,军籍,南直隶应天府江宁县人,其先祖焦庸乃洪武大帝赐名,皇册之中都有记载,帝与亲近大臣改名,固为异典,御奉天门,召旗手卫焦朔,赐名为庸,此更是异典之异也。”
军籍啊,还是禁军出身,不错不错。
万历闻言,微微点了点头,又继续往下看去。
会试第三名吴道南?
这个没印象。
不过,他没有继续再问了。
会试第四名董其昌!
这可是大明朝最有名的书画家。
韩爌竟然排在十多名。
这家伙乡试第一看样子不是吹出来的。
后面好像就没什么名人了。
万历一直看到百名开外,猛然间眼珠子一瞪。
袁可立!
这个可是在历史上大大的有名。
他的功绩暂且不说。
关键他让建奴都感到恐惧。
传闻,乾隆朝时专门将袁可立列为禁忌,严禁记载任何关于袁可立的事,此人的名字甚至都不准记载。
后世关于袁可立的史料好像都是从属国找来的。
这家伙到底干了什么呢,让建奴如此惧怕。
他又忍不住问道:“这袁可立什么出身,你可查过?”
您喜欢看出身,我自然得好好查查。
李廷机不假思索道:“袁可立,军籍,河南归德府睢州人,隶属睢阳卫。”
嗯,不错不错,这个令建奴胆寒的人物要好好培养,就让他去对付建奴。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又细细往下看去。
结果,又看了一百多个还没看到个有印象的。
这一届其实已经很不错了,出的名人已经够多了。
他还以为后面就没有了。
没想到,看到最后三百名开外,又看到两个名人。
冯从吾、高攀龙!
这一届东林大佬不少啊。
万历立马指着两人的名字道:“这两个不能收为弟子。”
这都三百名开外了,我收他们为弟子干嘛?
李廷机连连点头道:“微臣明白。”
接下来,万历甚至连殿试都没管,殿试考题那都是内阁出的。
他就等重庆府那边的消息呢。
没想到,殿试都结束了,金榜都快贴出来了,重庆府城那边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
三月十七甲子,午时刚过,万历便来到了文华殿中,准备确定排名了。
还是老规矩,阅卷官李廷机将评定的一甲前三和二甲若干试卷奉上,读卷官便开始读了。
万历那也是老规矩,听完前三甲的文章,他就抬手让李廷机将殿试排名奉上。
这排名跟会试的排名差别不大,只是第一名由陶望龄变成了焦竑,吴道南排到了第二,陶望龄排到了第三,董其昌则是二甲第一。
袁可立都排三甲去了。
万历细细看了看,随即问道:“为什么前三名一直是这三个。”
呃,我们是看文章啊,不是看出身。
李廷机小心解释道:“万岁爷,焦竑、吴道南、陶望龄的文章的确做的好。
焦竑擅著书,书都出了好几本了,文章做得微臣都自叹不如。
吴道南也擅诗文,其诗文水平跟陶望龄差不多。”
哦,就因为文章做得好是吧?
朕就不看文章。
不过,吴道南和陶望龄喜欢写诗倒是可以好好鼓励一下。
很多文官之所以成天争权夺利,满脑子坏水,那就是因为除了争权夺利他们好像就没别的爱好。
这爱好也是可以培养的,没事的时候可以著著书啊,闲暇时可以吟诗作画啊。
万历细细想了想,随即微微点头道:“焦竑、吴道南和陶望龄你都收为弟子吧,让他们帮你做邸报文章,他们做的诗你认为不错的也可以刊登在邸报上,让读书人好好看看。
还有,朕听闻董其昌的书画已然小有名气了,你也收为弟子,他的书画作品你也可以择其优者雕版印成书卷。”
万岁爷这是要鼓励读书人吟诗作画?
李廷机连忙拱手躬身道:“微臣明白。”
嗯,这个状元郎着实不错。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果断道:“袁可立你也收为弟子,将他排到一甲第二,董其昌排一甲第三,其他依次顺延。”
啊?
您把个三甲进士提到榜眼!
李廷机愣了一下,这才连忙拱手躬身道:“微臣遵旨。”
第287章 质子身亡
殿试结束了,重庆府城那边终于传来消息了。
三月辛末,一大早辰时许,万历刚来到御书房中坐下,正准备批阅奏折呢。
李玄成突然探头道:“万岁爷,骆思恭求见。”
来了,十有八九是重庆府城出事了。
重庆府城可以出事,杨可栋可别出事啊。
万历颇有些迫不及待道:“宣。”
很快,骆思恭便疾步而入,拱手躬身道:“微臣参见万岁爷。”
万历微微点了头,随即颇有些急切道:“怎么样,杨可栋救下没?”
呃,这个。
骆思恭闻言,小心解释道:“万岁爷,重庆府城那边传来的消息不是关于杨可栋的,他们传来的消息是督察院突然派了个巡按御史,好像就是派去管播州杨应龙一案的。”
哦,明白了。
蒲州三大豪族之所以一直没动手,那是因为他们安排的人还没到位。
年节前后北方那都是天寒地冻的,运河都结冰了,要从京畿乃至山西赶去重庆府太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