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第280节
骑兵一般都是用来冲锋陷阵的啊。
这骑兵怎么镇守?
众人闻言,那都不由得一愣。
戚继光那都忍不住问道:“万岁爷,微臣斗胆,这么大的疆域,骑兵怎么镇守?”
对啊,城池堡垒修建起来之后那城墙上都不需要时刻排满步卒,对付北虏那更简单,一座方圆里许的城池一个千户所镇守就够了,一座方圆上十里的城池有个上万步卒镇守北虏都没办法。
更重要的,城池堡垒能修建在关隘处和重要通道上,这些地方一堵,北虏根本就进不来,上千里的疆域那是一点危险没有。
骑兵守又怎么守,一个关隘排多少骑兵够?
北虏骑兵那可动不动就是成千上万,排少了那就挡不住,难道每个关隘排上万骑兵?
那需要的骑兵数量比屯卫还要多!
万历细细解释道:“这个其实很简单,我们可以把这些疆域分成块,每一块方圆五百里左右。
然后以伯爵或者侯爵领一万骑兵在中间驻守,子爵和男爵则带着亲卫和俘虏的奴隶散布在四周放牧警戒,一旦敌人来袭就放狼烟。
这方圆五百里的区域,中间到四周任何一处那都只有两百余里,骑兵全速奔行不用两个时辰就能抵达,很快的。”
您这办法好像不错,但是漏洞很多。
戚继光想了想,随即问道:“万岁爷,如果敌人不止一万怎么办?”
这个问题也好办。
万历琢磨道:“我们可以给每个子爵和男爵发十个油桶,用来点狼烟,这样烽火台什么的都不用建了。
如果敌人是一万左右又或者一万以下,那就点一个桶的狼烟,如果敌人是两万,那就并排点两个桶的狼烟,以此类推。
伯爵或者侯爵发现敌人不止一万,那就便率军前去支援,边点狼烟向附近其他区域的伯爵或者侯爵求援。
这样被攻击的区域增援的人马就会越来越多,大家合力总能击退敌军的。”
这话是有道理,但是还有一个问题。
萧如薰小心的问道:“万岁爷,这样一来将士们恐怕会伤亡惨重啊,一旦敌人来个几万,不说前去增援的骑兵,那些外围警戒的男爵和子爵恐怕会连带亲卫和家人都被敌人给杀光。”
你这就有点患得患失了。
我们要考虑的是大局,不是个人生死。
现在用老办法明显不行,那样太耗钱了,大明耗不起。
所以,我们必须考虑用新办法。
万历微微摇头道:“我们不能因为这点小问题就放弃这个能节省大量人力的办法。
这个问题我们也不是没办法解决,我们完全可以想办法避免他们的伤亡。
比如,给他们发放火油罐和轰天雷,这次火油罐的效果相信你们也看到了,跳水里那都灭不了。
草原上可不是河道里,北虏骑兵一旦粘上火油罐里的火油,那不烧死也要烧成重伤不能参战。
他们安营扎寨的时候完全可以在营地四周挖一圈像河边那样的壕沟,那种壕沟就跟城墙上的箭垛一样,往里一缩,敌人就射不到。
我们还可以给他们发大量木拒马,摆在营地四周,摆个十来丈范围,让北虏骑兵没法跨越,这样他们直接躲壕沟里丢火油罐和轰天雷就行了,撑一两个时辰应该是没问题的。”
这么防好像还真能防一两个时辰。
而且,修建营地比修建城池堡垒简单多了,半人深的壕沟挖起来简直不要太简单,木拒马什么的用马车拉过去摆就行了,根本不用费多大劲。
萧如薰闻言,连连点头道:“万岁爷英明。”
戚继光又琢磨道:“万岁爷,其实我们还可以给他们发点投枪,那东西造起来快,每个子爵和男爵发几千上万支投枪都没问题,而且投枪比火油罐和轰天雷丢的远,可以形成多重打击,杀伤更多的敌人。”
嗯,投枪造起来的确简单。
万历微微点头道:“投枪没问题,每个子爵和男爵发上一万支,你们觉得还有什么问题没,或者说,你们还有什么好的建议没?”
这一时半会谁想得出来呢?
众人都沉思不语。
万历见状,郑重道:“那就定下来了,以后凡是攻占了这种有广袤草原的区域,我们就用骑兵来防守,每五百里左右为一个防区。
我们攻占的草原已经够多的了,繁殖出更多的战马来都没有问题,以后,边军就以发展骑兵为主,只要骑兵数量一上来,北虏就不足为患了。”
是啊,哪怕现有的边军全部变成骑兵北虏那都只能望风而逃。
众人闻言,那是连连点头以示赞同。
大家都没意见了,那就安排。
万历指着地图道:“满将军,青海湖西北面这片疆域分成两块,由你手底下两万骑兵负责镇守。
如薰这大河南面和洮州卫西南面的草原也分成两块,你留下两万骑兵镇守,剩下一万骑兵你带回宁夏镇驻守。”
满桂和萧如薰闻言,连忙拱手躬身道:“末将遵旨。”
万历又细细想了想,随即问道:“元敬,这次的军功统计出来没?”
哪有这么快啊。
这才刚打完呢。
戚继光小心道:“万岁爷,这个恐怕还得等几天。”
没有统计出来那就算了。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抬手道:“那行,大家赶紧计算军功,元敬,你辛苦一下,我们还是会试殿试一起办了,金榜和封侯进爵名单一起公布。”
紧接着就是武举会试和殿试了。
这次的武举人里面好像就没什么青史留名的名将了,而且,这些武举人里也就几个杀敌上百的,杀敌上两百的都没有。
没办法,但凡青史留名的名将前两次都被他挑得差不多了。
这一次好像也就一个陈策他有点印象。
此人杀敌上百,兵法阵论也不错,其他各项也都名列前茅。
万历干脆就将他点为己丑科武状元,授洮岷副总兵,先代替阵亡的李联芳镇守洮州卫。
武举会试和殿试忙活完,那都快十一月了,京城都快要下雪了。
他也只能匆匆安排了一番,随即便招来水师战船,带着神武营和禁军、锦衣卫轻骑顺流而下,直接来到前套平原东南面的码头上了岸,然后沿着偏关镇、大同镇和宣府镇的大道直奔京城而去。
第312章 东林来了
十一月的京城已然有点冷了。
晚上护城河里那都结出了薄冰,白天出门那也得穿上棉袄才行。
万历倒是一点都不觉着冷。
乾清宫和坤宁宫那都被他用封闭的廊道给连通了,而且,太监和宫女值守的位置都装了煤火炉,廊道里都暖和的很。
他回京之后也不出门,也不开朝会,成天不是跑御书房批阅奏折就是跑乾清宫造娃,过得惬意得很。
不过,这会儿朝中文官却是过得很不爽。
特别是那些清流,那都被浙党烦得不行了。
沈一贯就是摆明了结党营私啊,这家伙仗着小皇帝的宠信把持了吏部,那是肆无忌惮的在朝中安插亲信。
现在大明朝堂之上的浙党那是遮天蔽日,都不知道有多少。
朝中清流忍无可忍之下终于开始发狂了。
这天一大早辰时许,万历哼着不知名的小曲来到御书房中,正准备批阅奏折呢,外面突然响起一阵咳嗽声。
余有才病了?
这咳嗽声可不是那种有事要奏报的清咳,而是急促的重咳。
万历愣了一下,随即朗声道:“丙仲,快进来。”
余有才闻言,连忙捂着嘴疾步而入。
君臣一番见礼之后,万历便忍不住关切道:“丙仲,你这是怎么了?”
余有才略带喘息道:“万岁爷,微臣没事,就是有点咳嗽。”
你真没事吗?
万历郑重道:“你可得注意身体,有点咳嗽那也要赶紧吃药,别把小病拖成大病了。”
余有才连忙拱手躬身道:“微臣明白。”
万历看了看他手中的奏折,随即问道:“怎么了,今天有什么大事吗,你竟然亲自跑过来了。”
余有才闻言,恭敬的将手中的奏折递上去,随即微微叹息道:“万岁爷,朝中清流好像有点忍无可忍了。”
这帮家伙又想干什么。
万历接过奏折,打开最上面那份一看,那都不由得一愣。
这奏折上好长一串名单啊。
吏部考功司郎中赵南星和员外郎顾宪成联名上奏,沈一贯培植亲信,结党营私。
这些官员皆是沈一贯的亲信,一个个无德无能,就知道以权谋私,考成不堪入目,建议全部罢黜,以清仕途。
顾宪成!
这是东林要来了?
历史上东林好像来得没有这么早。
不过,这会儿跟历史上已经不一样了,浙党已经被他早早给催熟了,东林提前出现也就不足为怪了。
顾宪成、赵南星等就是因为得罪了朝中权贵被罢黜,心里不服,所以跑回去讲学,议论朝政,针砭时弊,策动清流跟浙党干!
这朝中权贵不用说,那就是掌权的浙党。
现在浙党已经催熟得差不多了,该催熟东林了,让他们往死里咬!
万历细细想了想,随即拿起奏折道:“这个还是交给赵志皋去写票拟吧?”
啊?
这份奏折还是交给赵志皋去写票拟?